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392章 不可思议的成绩!不可思议的华夏!
  第392章 不可思议的成绩!不可思议的华夏!
  1916年7月25日。
  李奇维以科学之城的名义,公布了第一届物理奥赛的比赛结果。
  并且,还附带了本次竞赛的真题。
  随后,驻扎在此的各国记者,第一时间向国内传递消息。
  很快,全世界都震动了。
  尤其是欧洲,所有人大跌眼镜。
  因为这场竞赛的结果,实在太出人意料了。
  比赛结果如下:
  团体金牌得主:德国;
  团体银牌得主:英国;
  团体铜牌得主:华夏。
  个人金牌得主:吴有训(华夏);
  个人银牌得主:伊蕾娜(法国);
  个人铜牌得主:盖恩斯(德国)。
  吴有训几乎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把华夏团体成绩抬到了第三的位置。
  此外,法国队因为伊蕾娜在实验题上的超常发挥,获得了团体第四名。
  而她本人,更是直接获得个人银牌,堪称本次比赛的第二黑马。
  兰彻因为一开始放弃理论题,导致排在第18名。
  叶企孙理论最后一题只有0.5分,所以没有逆袭。
  他的成绩中规中矩,排在了中间名次。
  本次比赛的个人和团体最后一名,都是菲律宾队。
  虽然炸鱼队很搞笑,但是世界各国已经完全忽视了。
  因为,那个神秘的东方古国,实在太可怕了。
  华夏力压西方诸国,取得个人第一,团体第三的逆天成绩,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
  “哦,上帝啊!这种题目真的是本科生的比赛吗?”
  “华夏实在太可怕了,竟然又出现了吴这样的超级天才。”
  “黑马,本次物理奥赛的最大黑马非华夏莫属了。”
  英国。
  卢瑟福结束了在军方的例行会议,接着又赶回了实验室。
  他刚一进入办公室,他的学生查德威克,立刻就兴冲冲地过来了。
  “教授,第一届物理奥赛的成绩出来了!”
  “哦,上帝啊,团体第一名竟然不是我们英国,而是德国。”
  卢瑟福并没有很吃惊。
  在比赛之前,他就知道,团体的金牌和银牌,肯定是在英德两国之间产生。
  至于谁能获得第一名,那就看运气了。
  可惜了,德国略胜一筹。
  卢瑟福轻笑道:“没事,德国在比赛上得利,必然在战争中失利。”
  “哪能什么好事,都让它一家得了。”
  查德威克笑着点点头。
  接着,卢瑟福又随意地问道:“团体第三名呢?”
  “是法国还是荷兰,亦或者是瑞士。”
  查德威克神秘一笑,显得比较激动。
  “教授,那你可猜错了。”
  “我说出来,你恐怕绝对不会相信。”
  卢瑟福一听,来了兴趣。
  难道还有变故?
  “你说说看,我就不信有多么意外。”
  查德威克说道:“团体铜牌得主,是华夏。”
  哗!
  这一下,卢瑟福被震惊的不轻。
  他瞪大了双眼,满脸的不可思议。
  “华夏?”
  “哦,上帝啊,这也太惊人了!”
  “布鲁斯告诉我,华夏的正规大学教育,才刚开始十几年。”
  “这次物理竞赛,竟然能获得团体第三。”
  “这简直可以称为奇迹。”
  “布鲁斯那个家伙,在教育领域也这么深不可测。”
  “他凭借一己之力,把华夏抬到了如此高度。”
  “真是可敬可叹啊!”
  查德威克看着老师感慨的样子,心中充满了羡慕。
  他很羡慕那些能参加比赛的学生们,是多么的幸运啊。
  在还是本科生的年纪,就获得了这样新奇的科学体验。
  虽然只有前三名有奖励,但是每一位参加比赛的学生,都是好样的。
  但是一想到这么多天才同台竞技,查德威克心里就很痒痒。
  尤其是,当他看见个人第一名的名字后。
  查德威克双眼发出精光,兴奋地说道:
  “教授,还有一个更让人震惊的消息。”
  “您猜猜个人第一名是哪个国家的?”
  此刻,卢瑟福忽然郑重了起来。
  他看着查德威克的表情,心中有了猜测。
  但是,那也太夸张了吧。
  “难道个人第一名也是来自.华夏?”
  查德威克深吸一口气,说道:“没错,个人第一名选手名叫youxun wu。”
  “他是华夏黄埔理工大学的学生。”
  “据报道称,只有他一个人做出了理论题的第三题,堪称一骑绝尘。”
  “所以他的成绩遥遥领先第二名。”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说罢,查德威克把另一份文件递给卢瑟福。
  “教授,你看,这就是理论题的题目。”
  卢瑟福接过一看,心头震动。
  “这道题有浓烈的布鲁斯的风格。”
  “考察的是学生们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对于本科生而言,确实有点太难了。”
  查德威克骇然,难道老师一眼就知道答案了?
  他小心问道:
  “教授,您知道答案吗?”
  卢瑟福又看了一眼题目,思考了十几秒,然后说道: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道题的关键就在于刚体这个概念。”
  “大多数学生都听过,但很容易忽视这个概念的准确含义。”
  “我认为,这道题应该用布鲁斯的狭义相对论去解决。”
  接着,卢瑟福便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查德威克听后无比震撼。
  因为他肯定这就是标准答案。
  他本人思考了两个小时,都没有想到相对论。
  “这就是卢瑟福教授的实力吗?”
  “真是太强了。”
  同时,他对于能以本科身份解出这道题的吴有训,更是敬佩有加。
  对方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超级天才。
  “华夏,那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啊。”
  这时,卢瑟福又扫了一遍实验题,然后感慨地说道:
  “这次比赛的题目都出的太好了。”
  “布鲁斯确实很擅长这种事情。”
  “据我所知,黄埔理工大学虽然是建立在我们英国的殖民地上。”
  “但是布鲁斯和英国政府达成了协议,那所大学是完全归华夏所有。”
  “所以,他们才能有资格代表华夏比赛。”
  “而且那里教物理的教师,应该都是布鲁斯的学生。”
  “真是可怕啊,布鲁斯的学生的学生,都已经这么厉害了。”
  查德威克附和道:“对方不会是下一个玻尔和钱五师吧。”
  卢瑟福眼神飘渺,不知道在想什么。
  忽然,他一拍查德威克的脑袋,笑骂道:
  “你小子要更加努力了。”
  “再过几年,这个吴肯定也会成为博士生,到时候说不定又会发表什么惊天动地的论文。”
  “我不如布鲁斯,总不能我的学生也不如吧。”
  “你小子可得给我争气。”
  查德威克尴尬地笑了笑,“嘿嘿,教授,您放心,我会尽力的。”
  “考试能力,不代表真实的研究能力。”
  “我对自己很有信心。”
  卢瑟福笑了笑,他就很喜欢学生自信的样子。
  法国。
  当伊蕾娜取得个人银牌的消息传入国内后,全国都沸腾了。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女学生竟然有如此傲人的成绩。
  “听说伊蕾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
  “哦,上帝啊,恐怕也只有居里夫人这么优秀的母亲,才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女儿吧。”
  “还是我们法国厉害,金牌算什么,你看哪个国家能派出女生参赛的。”
  “敢为人先,是我们法国的传统了。”
  “.”
  巴黎大学内,居里夫人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恭喜和祝福。
  她为自己的女儿感到无比的骄傲。
  这是她自从丈夫去世后,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他们的大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
  居里夫人的好友,巴黎大学物理教授佩兰笑道:
  “伊蕾娜丫头可惜了,最后一题要是能答出来,她的总分应该能超过华夏的吴。”
  “布鲁斯的题目出的实在太刁钻了。”
  “就连我一时间也想不到用相对论。”
  “更不要说那些学生们还要在规定的三个小时内解答出来了。”
  居里夫人看着手中的报纸,眼中满是慈爱。
  她的心灵早已飞到了婆罗洲。
  “为了这件事,伊蕾娜还特意发电报给我呢。”
  “她说从外表看,那个吴根本没有什么厉害的地方。”
  “没想到,就是能一鸣惊人。”
  佩兰会心一笑。
  “布鲁斯看起来也平平无奇的样子。”
  “华夏人都是内敛的性格。”
  “不动则已,动必惊人。”
  居里夫人笑着点点头。
  不论如何,她的女儿这次是彻底出名了。
  德国。
  普朗克在例行的科学院会议上,分享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毫无疑问,第一届物理奥赛,我们德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对此,我并没有感到特别惊讶。”
  “因为我们德国是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我们的教育底蕴不是其他国家能够比拟的,哪怕是英国也不行。”
  “所以,这次团体金牌是在我意料之中的。”
  台下的各位大佬们都纷纷鼓掌。
  这场比赛,对于德国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从侧面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科学和教育潜力。
  而这种潜力,在必要的时刻,可以转化成任何一种历练。
  尤其是德国获得的是团体金牌,代表的是普遍综合素质的强大。
  “当然,至于个人金牌这项,确实存在很多变数。”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两个非比寻常的天才。”
  “他们不受自身国家、环境的限制,能超越自身的极限。”
  “那位华夏的选手吴,或许就是这样的天才。”
  “不过,我们也没必要气馁。”
  “我相信,我们德国的天才会更多,下一届物理奥赛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普朗克成为德国的科学巨擘后,他的视野已经放在了全国。
  他的主要精力不是科学研究,而是引领和指导德国科学教育的发展。
  毫无疑问,物理奥赛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未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级的重点支持对象。
  劳厄坐在底下,看着手中的报纸,微微一笑,内心感慨道:
  “真羡慕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啊。”
  玻恩打趣道:“你也还年轻着呢。”
  “战争结束后,我们请求布鲁斯教授,举办一个40岁以下都能参加的比赛。”
  索末菲笑道:“我们老家伙没人权啊。”
  众人哈哈大笑。
  美国。
  密立根和哈勃在办公室内,看着手中的报纸,相视苦笑。
  美国这一次的物理奥赛成绩,有点差强人意。
  个人第9名,团体第10名。
  密立根叹道:“哎,要是再差点,恐怕就要被亚洲队超越了。”
  哈勃道:“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就感受到了。”
  “我们美国的基础教育确实有点薄弱。”
  “过于讲究开放性,而忽略了科学知识本身的积累。”
  “很多学生上大学前,连最基础的概念都不清楚。”
  “光有发散性的思维,没有匹配的深厚的知识也没用。”
  “就比如理论第三题,就算想到了使用狭义相对论,若基础不过关,恐怕也算不出来。”
  “我在布鲁斯教授那学习的时候,他就提醒过我,说美国的教育太飘了。”
  密立根点点头。
  “我们美国也在黄埔理工大学有交换生。”
  “根据他们的体会,那里的本科学习强度非常大。”
  “不少美国学生根本适应不了。”
  “就比如华夏选手吴的答案,我看了卡尔教授发来的电报。”
  “不得不说,实在是太强大了。”
  “虽然对方现在只是本科生,但是毫无疑问,也许几年之后,物理学界就会传颂他的名字了。”
  哈勃悠悠道:“这一切都是布鲁斯教授的布局。”
  “他用一个人的力量,就建设了一所最顶尖的大学。”
  “匆匆十几年,很快就能和那些世界名校并肩了。”
  密立根佩服道:“是啊,布鲁斯教授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他不会的东西。”
  欧美各国对于华夏的成绩,感受到了无比的震撼。
  一个十几年前还是封建社会的国家,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崛起。
  在科学和教育领域,爆发出如此璀璨的光芒。
  虽然整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比不上英德等老牌国家。
  但是动不动就冒出超级天才,实在太骇人了。
  华夏因此,举国沸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