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穿越当县令 > 第35章
  “追风!快过来!”
  “这里!”
  院子里众人喊着小狼, 可他根本不看大家一眼,只蹲在纪大人脚边,等纪楚道:“去玩吧。”
  好一说, 那小狼才往雪地里跑。
  戴着手套,穿了棉衣的几个人, 在外面都玩疯了, 这大冬天还能在外面活动,实在太难得了。
  不仅本地差役们在玩, 还有一个周大人带来的随从。
  也是安丘县太平安顺,大家也都放松。
  屋内周大人喝着茶还道:“回头给你送点好茶叶过来。”
  纪楚喝茶的习惯不多, 但也没拒绝,笑着道:“多谢大人了。”
  从周大人他们十一月十七到安丘县,已经过去三天时间。
  原本要特意抽出时间招待考课院的上司,以及前来学习的同僚,可大家都说,让他做自己的事就好。
  所以这几天里, 纪楚按照原定的计划, 带着众人弹棉花, 最后连周大人自己都上手了。
  再看看做出来的成品。
  那手套里面是棉花,内衬是麻布, 表皮是不沾水的羊皮。
  这样的一副手套, 就算玩雪, 也不会让手□□得湿漉漉。
  重点是, 做出来的手套并不贵, 顶多棉花值钱。
  而做出来的棉衣更是如此,长到膝盖的棉衣非常暖和,而且不用沾雪, 所以不用做防水考量,穿到身上极为保暖。
  再加上棉裤棉鞋,整个人再也不蜷缩到一起。
  如果出去巡街能有这么一套衣服,回到衙门,手脚不至于冻得僵硬吧。
  普通百姓也不至于整日待在家中,可以出来活动活动。
  退一万步说,穿着这样的衣服在家,还能减少冻伤。
  特别是老人跟孩子,非常需要保暖。
  周大人眼神带着欣赏。
  甚至想到另一件事。
  若常备军能有棉花衣,冬日作战能力也会大大加强。
  好在边境冲突并不算多,而且大冬天的,旁边的小国同样怕冷。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但已经说明纪楚做出来的棉花服饰有多重要。
  美中不足就是太臃肿,就算以纪夫人的巧手,也顶多让棉衣不跑棉,更加服帖。
  这大概就是棉花的特性。
  即便如此,那也是极好的物件。
  周大人连连点头,开口道:“明年可是要推广种棉?”
  纪楚点头:“是,肯定要推广的,这对百姓们来说很重要。”
  吃饱穿暖,可是连在一起的。
  世人所求无非是这两样。
  前来学习的五个人眼睛一亮。
  他们也想要!
  在场众人,谁要是看不出来棉花的好处,那就是眼瞎了。
  不过他们来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其他主意啊。
  考课院的周大人不是来学习的,但同样连连点头:“好,就是不知道产量怎么样?”
  纪楚道:“很低,官田今年种了些,一亩地不到四十斤。”
  既有种植技术不成熟的原因,也有非洲棉的产量确实太低,这都是品种问题了,也没办法。
  纪楚感觉,顶多一亩地提高到八十斤,算是顶天了。
  这样低?
  来学习的五个人瞬间没了想法。
  那确实不合适。
  但只听纪楚道:“所以想鼓励自家种植,不用多种,每家种个三分五分,全当自用。”
  自己种,自己用。
  正好是五月种下,十月收获,在这期间把棉花一弹,冬日直接穿上。
  一家能产个二十斤左右,做五身衣服,大概也够家里用的了。
  确实是个好办法!
  还是最能解决大家需求的方法。
  但这事也有一个难点。
  “大多百姓吃饭都成问题,家里哪有多余的土地种棉花。”开口说话的人,正是某个中县的主簿。
  他们县令也是安建三十年到的曲夏州任县令,甚至比纪大人早来两个月。
  可他这两年里,单是跟县里大户们斗智斗勇,都耗尽心神,好不容易弄出几千亩田地,也不够佃户们分的。
  就算这样,这县令已经算不错的,毕竟在努力为百姓做事。
  等他刚想放松时,纪楚的事情传出来。
  刚开始他根本不信,但后来他不得不信,甚至还多了崇拜。
  都是县令,怎么人家做得那样好?
  等到纪楚连匪贼都剿灭之后,他便彻底起了学习的心思,
  所以周大人一来,他便让自己的主簿跟着过去。
  看看人家纪县令到底怎么管的。
  还有那油菜,他们县是不是也能种。
  不过油菜跟现在说的棉花一样。
  若田地里粮食都不够吃,何谈多种这些东西。
  就算是安丘县,也规定主粮必须是油菜两倍以上。
  这个主簿说完,不光来学习的四个人看过来,考课院官员们,同样叹口气。
  说到底。
  曲夏州大部分百姓过的苦,还是指荒为田的问题。
  他们背负了太沉重的赋税,以至于积重难返,想要腾出手做其他事,都极为艰难。
  还有当地乡绅,那些乡绅头上说不定还有裙带关系。
  想要做成这些事,真的太难了。
  纪楚见他们叹气,考虑的事情多种多样,却道:“曲夏州那么多的土地,怎么会没有百姓们安身之处。”
  “要么有人强占了,要么有人多拿了,咱们要做的,不就是帮忙得到应得的东西吗。”
  这话有些绕口。
  但总结下来,便是一句话。
  那些东西,本就是他们的,开耕的田地,各家的粮食,挖的水渠,修的道路。
  都是百姓们的。
  拿到自己的东西,难道不是理所应当?
  在座诸位,你们做的可是正义之事,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最高尚的想法,最宽厚的行为,可都是帮助百姓啊。
  别瞎担心了。
  既然知道自己的事情十分正义,就不必瞻前顾后,更不用多思多虑。
  有考虑后果的时间,直接干啊。
  成了最好,不成也无所谓。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
  “你们想那么多干什么。”
  一句话,做就对了。
  “你们过来是想学种油菜,看到棉花之后,也想学种棉花。”
  “先听棉花地产,就不想学。”
  “再听油菜占了主粮田地,又担心农户家田地不够,这既是低估你们自己,也是低估百姓们的行动力。”
  纪楚不再多说,直接道:“我就一句话,想学就学想种就种,先动起来再说。”
  是这样吗?
  别说专门过来学习的五个人了,就连周大人身后的书吏们都眼前一亮。
  是啊,先动起来再说!
  方才还垂头丧气,想着万般麻烦的众人,犹如拨开云雾见光明。
  管他呢,学了再说,做了再说!
  等会,他们可没说,自己是来学习的,纪大人怎么就知道啊。
  而且他也不藏私,问什么教什么,这也太大方了。
  周大人微微点头,看向纪楚的眼神里满是慈爱。
  再想到自己同龄儿子,如果有纪楚一半的远见卓识,他都知足了。
  不过周大人私下也问:“你们安丘县一家种油菜,那油菜都供大于求了,如果这五个县一起种,岂不是更会压价?”
  不仅周大人担心这个问题。
  安丘县的官吏们也有这个疑问。
  就怕哪家带崩市场,那百姓们就苦了。
  纪楚却道:“平临国如此之大,油菜籽的销量,并不只局限在曲夏州。”
  “等到本地产量越来越多,就会有更多货商前来购买。”
  翻译一下,油的市场大着呢,这种生活必需品,根本不用发愁销路。
  教会徒弟,也饿不死师傅。
  再者,安丘县已经开始往榨油方向转移,更没有所谓顾虑。
  不只是油菜,棉花种植安丘县也教。
  只要大家能种,那是再好不过的。
  一趟考核下来。
  考课院的官吏们,根本没把自己当上司,而是跟着学习怎么种油菜,怎么种棉花。
  不仅如此,那肥料制法更是如获至宝,还有安丘县的购买的先进农具,也被他们列入计划范围内。
  相信等他们出去之后,棉花的好处,也能被更多人知道。
  周大人还跟同僚感慨,这哪是考核,分明是来学习了。
  安丘县衙门众人也觉得新奇。
  其他县的人就罢了。
  怎么连上司都要学?
  可见他们安丘县确实厉害啊。
  这么想着,大家更愿意教了,把自家的经验直接说了一通,生怕对方不明白,还说得极为细致。
  如果此时有人来衙门,就会发现一个奇景。
  那就是几乎每个书吏身后,都跟着一个外地人,一会问问这,一会问问那。
  学!
  都可以学!
  谁让安丘县大不一样。
  谁不想让自己家乡也如安丘县一般啊。
  看看人家过年购置的年货,再看看人家吃的穿的。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短短两年时间,就能有如此变化。
  说出去谁相信?
  以前只是听说安丘县的名声,现在真正过来,才知晓人家的日子。
  特别是一位孔师爷。
  这个师爷来到安丘县之后,便一脸怀念。
  仔细问了才知道,他竟然也是安丘县的人!
  但他成亲之后,跟着娘子举家搬迁,去了其他县做师爷。
  那时候安丘县什么模样,他可太清楚不过,而且每年回来扫墓,也对安丘县十分熟悉。
  直到两年前,安丘县逐渐发生变化。
  而且每次变化,都让他觉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