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导演,打钱!——首映庆功宴与画饼实录
姜在勛的“突袭”是成功的,带来的“惊喜”效果显著。
林允儿的吻是温软而香甜的,带著毫无掩饰的欣喜。
情人节的约会是极致甜蜜且浪漫的,除了不能像普通情侣那样手牵手光明正大地漫步在东京街头,一切都堪称完美。
去浅草寺还愿是头等大事。
两人如同最普通的游客一般,裹在厚厚的羽绒服里,帽子、口罩全副武装,只露出一双眼睛。
在香火繚绕的寺內,姜在勛牵著她的手,沉默而虔诚地奉上御守,完成那份两年前许下的承诺仪式。
林允儿看著他肃穆虔诚的侧脸。
心头涌上的不仅仅是见证愿望达成的欣慰。
更有一种奇妙宿命感的缠绕。
然后,他们再次去抽籤、请愿,求下新的、关於未来的御守。
美食是必不可少的点缀。
避开名店高峰。
在深巷隱蔽但口碑绝佳的小店角落包厢里。
姜在勛细心地为她剥开烤得恰到好处的帝王蟹腿,指尖沾染的气味被她调皮地用舌尖舔去。
美食当前,爱人在侧。
每一刻都像是从偷来的时光里溢出的蜜。
当然。
属於情人节的夜晚,自然也是不可描述的炽热与缠绵。
在隔音极佳的酒店套房內,无需再顾忌任何视线,积攒的思念与爱意找到了最直接、最淋漓尽致的宣泄方式。
玄关处的急不可耐。
浴室玻璃门上蒸腾雾气间交叠的身影。
每一次亲吻都带著满足的嘆息,辗转难歇,直至耗尽最后一丝气力,相拥著在彼此的呼吸声里沉沉睡去。
即便阳光再次穿透窗帘缝隙宣告新的一天。
那些留在彼此身上的印记和交融的气息,都无声地诉说著昨夜那场极致圆满的幽会。
……
十二月十六日。
寒气逼人的冬夜並未阻挡明洞 cgv影院前的星光熠熠与热浪涌动。
《喜马拉雅》的正式首映礼在筹备月余后如期而至。
不同於媒体试映会的核心圈层限定,首映礼的邀请名单更为广泛——
资深影评人、各大主流媒体记者、以及眾多前来捧场的明星艺人,其中不乏与导演李石勛、主演黄政民、姜在勛有交情或寻求合作契机的熟悉面孔。
影院正门两侧拉起了警戒线。
红毯铺展。
巨大的雪山背景板和电影海报在投射灯的照耀下散发出磅礴的气势。
粉丝区早已被狂热的影迷们挤得水泄不通。
应援手幅和精心製作的灯牌闪烁著五顏六色的光点。
除了给行业人士预留的席位,主办方还格外大方地拿出了一百个黄金座位作为粉丝福利,邀请他们免费观看零点首映场。
抽粉丝这事,姜在勛没忘自家根基,特意从主办方那边要了整整二十个名额交给了他的站姐。
至於艺人亮相助阵这块,姜在勛走的是走心不走量的路线,仅邀请了“赵 line”男人帮的成员们。
理由不言而喻——
对於《喜马拉雅》这种本身製作扎实、媒体口碑已爆、营销热度拉满(预售破纪录)、观眾期待值点火的电影,前来参加首映礼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友情站台。
这更像是一个绝佳的曝光机会。
一个在业內盛事上刷脸、提升存在感的平台。
甚至是某种“身份”的象徵——能被这部电影的主演姜在勛亲自邀请来,本身就是一种地位的认可和热度的加持。
不过由於哥几个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最终能抽空前来出席的,只有当下暂时没有拍摄任务缠身的赵寅成与林周焕。
红毯环节在闪光灯的疯狂闪烁和粉丝的尖叫中结束。
嘉宾们陆续进入內场落座,等待著首映礼的正式开始。
这期间的短暂空隙,自然成了媒体们爭相围堵主创、获取第一手採访素材和通稿的黄金时间。
不多时。
影院內的灯光次第熄灭,喧囂如同潮水般退去。
巨大的银幕亮起。
电影《喜马拉雅》正式开场。
首映礼播放的版本与之前的媒体试映版本一致,並未经过新的剪辑修改。
因此,对於已经观看过上半部分的媒体和影评人而言,他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下半部分的剧情走向、高潮处理以及最终结局上。
而对於首次观看的明星嘉宾和幸运粉丝们来说,开篇那波澜壮阔的雪山航拍镜头,瞬间就用极致的视觉奇观將他们牢牢钉在了座椅上,发出阵阵低低的惊嘆。
剧情沿著姜在勛饰演的朴武宅如何死皮赖脸、用尽各种奇葩招数加入黄政民饰演的严弘吉登山队为起点,有条不紊地推进。
当推进到那个极具喜剧张力的酒馆片段——
朴武宅上一秒还在豪情万丈地放话:
“女人?嗬!感情只会影响我拔冰镐的速度!”
下一秒。
镜头一切。
他已经死死抱住了旁边黄政民的大腿,哭得鼻涕眼泪糊了一脸,带著浓重鼻音的大舌头含糊不清地嘶吼。
那副狼狈不堪、嚎啕大哭的窝囊样子,配上他之前“豪言壮语”的快速打脸节奏,再加上黄政民那完全被压制住动弹不得、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特写……
“噗嗤……”
“哈哈哈哈哈!”
观影席上瞬间爆发出此起彼伏的低沉笑声。
这笑声是善意的,是共情的,是被角色那份真实的不完美和可爱击中的反应。
就在这时。
坐在姜在勛身边的赵寅成——
这位以长腿美男著称的老大哥在观眾轰堂大笑的声浪里,不动声色地在黑暗中偏过了头,用胳膊肘轻轻撞了一下旁边的姜在勛:
“呀,我感觉你在『窝囊费』这条赛道上真是颇有建树,天赋异稟,强烈建议你以后就往这个方向深耕,別浪费了老天爷追著餵饭的天赋。”
姜在勛:“……?!”
他想张口反驳,脑子里却瞬间像跑马灯一样闪过赵寅成提到的那些“光辉事跡”:
早期的fila羽绒服创意gg,那个在公交车上哭得梨带雨的形象,就被网友戏称为“全南韩最会哭的男人”;
《製作人》里被车太贤饰演的罗俊模前辈各种“欺负”、委屈巴巴的白承灿;
再加上眼前大银幕上这个抱著前辈大腿哭的像个三百斤孩子的朴武宅……
这几个经典片段,无一不是踩中了“窝囊费”的萌点。
让观眾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隱隱生出一丝“想摸摸头”的保护欲。
坐在另一边的林周焕显然也听到了赵寅成的吐槽,实在没忍住,“扑哧”一声闷笑出来,赶紧握拳掩住嘴,肩膀却抑制不住地耸动。
姜在勛哀怨地瞥了他们一眼,又无奈地看了看银幕上那个还在持续窝囊输出的自己……
得。
形象这东西……不要也罢,票房密码才最要紧!
笑声浪潮过后,影片的节奏陡然加快,衝突不断升级,情绪浓度被推向极致。
严弘吉因身体达到极限,不得不含泪告別他毕生追逐的最高峰,那一刻的告別无声却重若千钧,充满了英雄暮年的悲壮与传承的意味。
铺垫已然完成。
上次媒体试映会残留的最大悬念——那半截在悬崖边的抉择,硬生生砸进了所有观眾的视网膜。
珠峰之巔,死亡之壁。
极致的俯拍视角下。
狂啸的山风如同鬼哭,陡峭的岩壁深不见底,如同地狱敞开的大门。
朴武宅整个身体几乎悬空。
左手如同铁钳般死死攥著那把传承的冰镐,右手则死死抠握住腰间那根连接著他和下方一个年轻队员生命的安全绳。
狂风中。
绳索每一次晃动都牵动著所有人的心臟。
画面短暂地给到下方那个同样掛在岩壁上的年轻队员。
他的脸因极致的恐惧而扭曲,嘴唇发紫,声音被风雪切割得断断续续,却又字字泣血:
“队——长————!”
“割……割断绳子吧!求你了!否则我们两个都会死!!!”
“你妻子……秀英嫂子……还在等你回家啊!!!”
镜头猛地切回朴武宅的面部特写。
一个无声的闪回瞬间插入——
光影温柔流转。
是他与妻子秀英(林允儿饰)在家中的温馨画面。
她温柔地替他擦拭训练归来的汗水,眼睛亮晶晶地问他累不累;
是在医院里,她握著他的手,贴在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上,两人相视而笑,满眼都是对未来的憧憬……
承诺。
家。
未出世的孩子。
镜头闪电般拉回现实。
画面却没有再给朴武宅,而是给到了他手中的求生刀——
雪亮刀身的镜像中映照出朴武宅痛苦挣扎到极致的眼睛。
此刻。
顶级的画面构图(上下悬殊的视角、渺小的人与庞大的雪山)、压迫性极强的悬疑音效(风声、绳索呻吟声、心跳声)、以及赤裸裸的人性终极考验,被极具衝击力地推送到每一位观眾的眼前。
普通观眾的心早已被提到嗓子眼,屏住呼吸,猜测著他会如何抉择?
是残酷的本能求生,还是为责任而殉葬?
而资深媒体和业內人士,凭藉对角色成长弧光的理解和类型片的敘事习惯,內心早已隱隱预判——朴武宅最终会选择拯救!
人物弧光至此已达巔峰!
割绳求生?
不仅崩盘,更意味著整个前半部成长的崩塌!
这是不可能的结果。
然而!
令他们瞠目结舌的转折来了!
下定决心的朴武宅,眼中挣扎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狠厉。
他立刻开始用刀疯狂地切割起来。
镜头並没有直接给到他切割的过程,而是锁定在悬於下方的新队员脸上。
每一次刀刃与纤维摩擦的“噌噌”声,都透过顶级音响设备被无限放大,如同直接刮在每一位观眾的心尖上,令人头皮发麻,坐立难安。
新队员的脸上先是极度恐惧,隨即转化为一种认命般的绝望,最终紧紧闭上了眼睛,等待最终的审判。
只是……
等待中的失重感没有到来。
却只感觉到——
一个沉重的东西“嗖!”地一声,高速擦著他惊愕睁开的眼睛边缘直坠深渊!
“?!!”
年轻队员猛地扭头看向深不见底的下方,视线追隨著那个急速变小的黑影——
只见,坠入下方翻滚浓云深处的,赫然是朴武宅那装满重要补给和装备的登山背包!
“怂货!”
就在年轻队员脑子一片空白之际。
朴武宅那熟悉却又与平时截然不同豪迈吼声从头顶上方炸开:
“老子当初坠崖快死的时候,可没像你这么软蛋,就知道喊妈妈!”
镜头在此处巧妙地插入一个极快的闪回:当初还是新人的朴武宅遭遇类似险境时,哭得那叫一个惊天动地、鼻涕横流,比眼下这位“软蛋”还要不堪得多……
一张一弛的敘事节奏让眾多资深媒体和业內人士的心神被狠狠晃了一下,但朴武宅最终选择牺牲装备拯救队友的结果,却也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英雄的成长弧光理应如此。
然而。
就在眾人刚为这“意料之中”的抉择松下一口气时,反转再度来袭!
因在刚才惊心动魄的拉扯与背包坠崖的衝击中,朴武宅的护目镜被意外撞飞。
此刻成功攀回岩壁的他,因为失去了护目镜的保护,双眼暴露在雪地强烈的紫外线反射下,很快出现了雪盲症的症状——视线开始模糊、刺痛、流泪不止。
雪盲症本身並非绝症,在普通环境下通常静养数日便可自愈。
但在此刻海拔超过八千米的“死亡地带”,失去清晰视力无异於被宣判了死刑。
命运再次拋出了一道残酷的人性考题:
刚刚获救、惊魂未定的新人队员自己能否安全下山尚且未知,但终究尚存一线生机。
若是带上已然雪盲、且失去了几乎所有重要补给和装备的朴武宅一起下山……
两人必死无疑。
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朴武宅反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
他凭藉著残存的模糊光影和对地形的记忆,摸索著找到一处相对避风的冰壁凹陷处,用儘可能平静的语气下达指令:
“你听著,我的眼睛暂时看不见了。你现在体力还有,沿著我们来时做的標记,自己下山,去叫救援队上来,我在这里等你。”
“队长——!我不能!”
年轻队员的声音带著哭腔和巨大的恐慌。
朴武宅的语气陡然严厉:
“这是命令!快去!”
经过一番痛苦挣扎与近乎崩溃的拉扯,年轻队员最终在朴武宅的厉声呵斥与生存本能下,一步三回头、泪流满面地朝著下山的方向艰难挪去。
风雪很快吞没了他渺小的身影。
空寂的雪坡上。
朴武宅背靠著冰冷的岩壁缓缓坐下。
一手仍紧紧握著那把象徵传承与精神的登山冰镐,另一只手则颤抖著从贴身的內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可以打开的圆形金属相片盒。
扳开卡扣。
相片盒內,镶嵌著两张微小的照片——
左边,是他初加入严弘吉登山队时的青涩模样;
右边,则是他和妻子秀英在婚礼时的合影。
儘管视线已然一片模糊,但朴武宅仍努力地“望”著照片的方向,嘴角扯出一个温柔眷恋的微笑。
笑容中带著回忆的暖意,带著对未竟之事的遗憾,带著对所爱之人无尽的眷恋,也带著……一种尘埃落定的坦然。
风雪更大了,捲起千堆雪沫,將那个凝固成一尊雕塑的身影一点点覆盖、模糊……
画面陡然切换。
温暖、明亮、人头攒动的室內大型书城签售会现场。
此时已退休的严弘吉穿著考究舒適的便服,整个人散发著一种成功人士特有的书卷气与从容。
他的第一本专业登山指南兼个人回忆录《山在那里》,一经出版便登上了各大畅销榜。
此刻,严弘吉正坐在签名台后,春风满面,精神爽朗。
“您的书写得真好!”
“谢谢!”
“我特別喜欢您写的攀登k2那段惊险经歷!”
“签这里?”
他熟练地在书扉页上签名,还时不时为激动的书迷写上几句简短激励的话,或者满足合影的要求。
然而。
就在间隙,他无意间瞥见了书店墙壁电视上正在插播的紧急新闻画面——
主播沉痛的表情、珠峰地区的卫星云图、以及屏幕上打出的醒目字幕……
一切都在宣告著一个他无法接受的噩耗:他视若亲子的弟子、最好的兄弟朴武宅,在珠峰遇难。
严弘吉怀著巨大的悲痛与自责参加了朴武宅那场没有遗体的葬礼。
面对泪流满面、几近崩溃的未亡人秀英,这位曾经铁骨錚錚的硬汉,红著眼眶,用尽全身力气做出了一个沉重的承诺:
“我一定……会把他带回来。我向你保证,绝不会让他一个人留在那里。”
誓言既出,重如山岳。
严弘吉毅然决然地开始行动,他一个个地打电话,重新召集那些早已各奔东西、被生活磨平了稜角或有著家庭牵绊的老队友们。
电话里的说辞简单却直击人心:
“武宅没回来。”
“我得上去带他回家。”
“我需要你们。”
至此。
一群早已告別巔峰、被岁月刻下痕跡的“老弱病残”,为了一个承诺、一份兄弟情谊,毅然放弃了手头的生计、搁置了家庭的温暖、甚至赌上了自己可能不再健全的身体和所剩无几的职业生涯。
他们的目標纯粹而悲壮:
完成对逝去兄弟的承诺,带他回家,让他得以安息。
过程之艰难,远超想像。
年龄、体能、伤病、恶劣到极致的天气、以及珠峰“死亡地带”本身的无情规则,都成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巨大障碍。
每一步攀登都像是在与死神掰手腕,每一次呼吸都伴隨著肺部的灼痛和体能的极限警告。
结果……亦不尽人意,却更显真实与残酷。
当他们歷经千辛万苦,终於在一处冰壁下找到了已被风雪部分掩埋的朴武宅的遗体时,还来不及悲痛,一个更加冰冷无情的现实难题便赤裸裸地摆在了面前:
朴武宅的遗体位於海拔 8700米的“死亡地带”。
在这一高度,氧气含量仅为海平面的 30%,人体机能会迅速衰竭,判断力下降,每一次移动都耗费著巨大的生命能量。
即使是天生適应高海拔、被誉为“雪山之虎”的夏尔巴嚮导,在这样的高度,通常也只能背负 25公斤以下的装备。
而要搬运一具冻僵的、连同附著冰雪可能重达 100公斤的成年男性遗体下山,至少需要 12名登山者协作,且进程將缓慢到每小时只能艰难移动数十米。
这种超高强度的作业,会將整个团队彻底拖入缺氧、极度疲劳、冻伤的高危境地,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更多人滑坠、患上严重的高原病乃至死亡。
作为队长。
严弘吉必须做出最痛苦的抉择。
一边是对兄弟遗孀的承诺;
另一边,是对眼前这些信任他、跟隨他再次冒险的老兄弟们生命的责任。
若坚持搬运尸体。
很可能陷入“为救一个已逝之人,而牺牲多个鲜活生命”的残酷道德困境。
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
严弘吉在朴武宅的遗体旁凝视了良久。
风雪刮过他布满沧桑的脸颊,眼神里翻涌著无尽的痛苦、挣扎与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无力感。
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违背誓言却无比艰难的决定——放弃搬运。
他们选择在附近找到一处相对安稳的冰裂缝,將朴武宅的遗体小心地安置进去,举行了一个简单却无比庄重的雪山葬礼,並用石块垒起了一个小小的碑冢,让他永远安眠於他最热爱也最终接纳了他的雪山之巔。
至此。
影片在一片苍茫、悲壮而又带著一丝释然的静默中走向结局。
影片最后一帧——
定格在8700米高度的冰崖上。
那座朴武宅的冰墓在呼啸的罡风和无垠的雪白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永恆。
字幕缓缓浮现:
“献给所有攀登者。”
——影片结束。
放映厅內灯光亮起。
啪啪……啪啪啪……
如同星星之火。
掌声从稀落几个角落开始。
然后瞬间燎原。
哗——!!!!
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足足一分钟以上!
一部电影是否优秀,往往不仅在於故事本身,更在於导演讲故事的水平与格局。
《喜马拉雅》的核心立意。
无疑是讚颂人类在面对神秘莫测的自然界时,那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挑战精神、那份超越自我极限的探索勇气、以及在极端环境下所迸发出的人性光辉与兄弟情义。
虽然整体敘事称不上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神作级剧本。
但胜在题材新颖、视角独特,敘事节奏稳健且富有张力,製作水平堪称一流,视觉衝击力极强。
儘管影片后半段的煽情部分稍显刻意,但总体来说,仍是一部情感真挚、製作精良、具有较强思想深度和视觉震撼力的优秀作品。
从电影结束时,现场观眾自发响起、並持续了长达一分钟之久的热烈掌声来看——
这部电影所传递的情感与价值,成功地抵达了人心,贏得了认可。
无疑是一次商业与艺术上都具有相当完成度的成功尝试。
……
电影散场后的记者问答环节堪称宾主尽欢。
面对媒体拋来的各种讚誉和专业性问题,姜在勛展现了大热演员应有的谦逊与得体,回答既不失锋芒,又不忘强调团队合作和导演的功绩。
闪光灯在他身上聚焦的时间比老师黄政民还长。
好不容易流程走完。
首映礼终於落下帷幕,紧接著便是参加庆功宴。
没错!
首映礼刚结束,甚至连午夜场第一批观眾的实际口碑都还没发酵——
製作方和发行方財大气粗地包下了 cgv影院附近一家高档韩餐馆的整个包场区域。
这感觉……
就像是高考刚出考场,连分数还没下来,家里就已经摆好了“985/211庆祝升学宴”的酒席横幅一样,充满了先拔头筹的信心。
姜在勛自然去了。
他此行的一个重要(且不能明说)的目的,就是得想办法暗示李石勛导演给自己发个“红包”。
想想就心酸——
当初接拍这部戏的时候,他还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小透明,片酬才拿了五千万韩元,简直就是白菜价!
可现在呢?
他姜在勛是什么人气?
什么热度?
什么商业价值?
《喜马拉雅》前期能获得这么高的关注度和討论度,他这张脸和自带的流量功不可没吧?
怎么说也算是给电影“借了光”。
於情於理,导演不得表示表示,补偿个一两亿的“心意红包”?
姜在勛甚至在心里都暗暗盘算好了这笔钱的大致去处——给那几个嗷嗷待哺的……呃,事业……一点及时雨?
然而——
李石勛导演现在就是个过河的泥菩萨!
別看首映礼风光无限,预售火爆,口碑惊人。
但电影才刚刚上映,真正的票房大部队还在后面。
前期高昂的宣传费、后期追加的cg特效费、还有那要命的雪崩实景拍摄的开销,怕是已经把製作经费挤榨到了极限。
李石勛手里攥著的那点可怜的“余钱”(如果有的话),必须全部用在接下来更猛烈的宣发上。
网络推广、地面宣传、口碑维护、甚至后续可能安排的路演……到处都是要用钱的地方!
一部电影的票房走势,前一两周的口碑发酵和持续营销至关重要。
只有等到电影真正下画,漫长的结算周期结束,票房分成(扣除院线、发行方等大头)最终落到製作公司(通常是导演或製片人占股的公司)手里,並且能真正拿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之后……
李石勛导演才有可能从纯利润里拿出一点“零头”给他补个“大礼”。
但那至少是半年以后的事情了!
黄菜都凉了!
姜在勛也不好暗示得更明显了。
他总不能衝上去揪著导演的领子喊:“我穷疯了!李导!先预支点救命钱!”吧?
那也太掉价了!
再说,李石勛確实承诺了等分帐下来给大红包,虽然“將来”这词听著就很飘渺……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继续纠缠就显得他不懂事,甚至有点像趁火打“要挟”了。
因此。
整顿庆功宴吃得……
肉是香的,酒是顺喉的,气氛是火热的,导演的饼是画得又大又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