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半岛:从龙套到忠武路影帝 > 第236章 论「正宫」的专属福利
  第236章 论“正宫”的专属福利
  庆功宴的喧囂刚刚落下帷幕,网际网路媒体平台便悄然沸腾。
  第一批关於《喜马拉雅》首映礼的感受和评论,开始在 naver电影专栏、daum电影社区、个人博客以及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轰炸式登场。
  参与者主要是那些参加了首映式的资深记者、权威影评人,以及少数被抽中的幸运观眾。
  在严格遵守“不剧透核心剧情”的前提下,这些先行者们纷纷將自己热乎的感受、震撼的点滴倾泻在网络平台上。
  这本身就是一波强力的预热宣传——首波口碑將在很大程度上撬动更多潜在观眾的神经。
  结果?
  比预期更加惊人!
  如果说之前媒体试映会后的讚誉还带著几分审慎(担忧后半段垮掉),那么看完整部电影后,讚誉之声堪称井喷!
  不说清一色绝对好评(艺术鑑赏终有主观性),但起码也是“压倒性的正面评价率”。
  各大主流媒体平台的娱乐版块和影评专栏,几乎被《喜马拉雅》的首映报导刷屏:
  【韩民族日报】:
  “冰封之境淬炼的人性史诗!李石勛导演巔峰力作,黄政民、姜在勛奉献教科书级別表演!视觉效果登峰造极,情感衝击力后劲十足!年度top3预订!”
  【资深娱记·清风戏云閒】:
  “李石勛用镜头征服了喜马拉雅,更用《喜马拉雅》征服了所有观眾的心。前半程的笑料包袱精准自然,后段升华的牺牲、传承与天人交战的悲壮感震人心魄。”
  【影评人·明月映冰雪】:
  “从影院出来整个人是懵的,心被掏空又被那种崇高的感动塞满。姜在勛的朴武宅,会让你在狂笑之后为他哭光一包纸巾。演员、导演、编剧、摄影、配乐都是mvp级別!强烈推荐imax,绝对值回票价!准备好被震撼吧!”
  ……
  如此汹涌且几乎一致的高度讚誉,让不少路人网友和还没来得及观影的人產生了些许狐疑:
  “哇,全是夸?这清一色好评也太凶了,不会是姜在勛公司或者片方请水军了吧?”
  “虽然我挺期待这片子的,但这全网夸的程度……有点过於完美了?”
  然而。
  这种疑虑很快就被更庞大、更“清白”的力量衝散了——
  真正的“水军”或许可信度存疑。
  但是,凌晨零点首映场结束后,第一批涌上网络的真实普通观眾的评价,他们总不至於全是买通的吧?
  这些评论往往更直白、更感性、更富有个人情绪,也更具说服力:
  【观眾1】:
  “刚从电影院出来!震撼到说不出完整的话!最后半小时哭成狗了啊啊啊!!!朴武宅那个混蛋!他怎么可以这么好!姜在勛你赔我眼泪!!!五星!!!”
  【观眾3】:
  “呜呜呜呜呜欧巴演得太好了!前面笑得有多大声后面哭得就有多惨!那个冰镐…那个小盒子…不行了我又要哭了[泪奔][泪奔][泪奔]”
  【观眾5】:
  “说实话是为了题材和黄政民口碑去的,但被姜在勛彻底圈粉了!窝囊的时候能让你笑死,英雄的时候能让你哭死!山顶那段抉择戏,我和我朋友全程屏住呼吸,手心全是汗!黄政民大叔不用说,神!”
  【观眾7】:
  “作为玩过户外的人负责地说:场景还原度极高!专业细节过硬!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拍出了登山者面对自然时的那种既渺小又伟大的真实困境和心境!不只是视觉大片,是值得尊敬的作品!”
  【观眾9】:
  “林允儿!!!我的允儿啊!!!戏份不多但那个眼神啊!!!葬礼上那个样子,我心都要碎了!!!!老婆太美了也太惨了呜呜呜!女神演技真的进步神速!”
  【观眾99】:
  “本来担心韩国登山片会不会格局小…但完全想错了!立意很高!关於兄弟情、关於承诺、关於人与自然的永恆话题!结局那个墓碑…后劲太大了…现在脑子里还在响风声!必须二刷imax!”
  【观眾999】
  场面没得说,特效钱到位了!但是……故事有点老套啊?为了一句承诺拼上一切,感觉太理想化了…而且那么危险,为啥非要带个遗体回来?不太理解。允儿顏值拯救一切,给三星半吧(多出来半颗给允儿的顏值和黄政民的演技)。”
  ……
  口碑的持续发酵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直接体现在了实实在在的票房上。
  电影正式公映的第一天。
  各大影院《喜马拉雅》的场次上座率普遍突破 90%。
  不少地方甚至达到了惊人的 100%!
  观眾群里,除了之前看过媒体试映和点映的好感群体,更多的是被网上那排山倒海、几乎统一口径的好评彻底点燃兴趣的路人。
  甚至有不少上班族特意早退或调整了加班计划,只为赶在第一时间体验这部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电影。
  市场敏锐的院线经理们闻风而动。
  看到影院门口排队的盛况和 app上疯狂跳动的“售罄”提示。
  许多影院甚至在下午就急不可耐地调整了未来一周的排片规划表——
  大幅削减了其他影片本就所剩不多的场次,將宝贵的放映时段一股脑地倾斜给《喜马拉雅》。
  影院老板们看著监控里满满当当的影厅和收银机里哗哗作响的钞票,笑得见牙不见眼。
  这一现象。
  固然离不开电影本身过硬的质量和前期营销的成功,但也与同期的“天时”不无关係。
  本月上映的其他影片中。
  真正拥有强大竞爭力的仅有《局內人》。
  这部电影凭藉其尖锐的社会批判性和全明星阵容的精湛表演,曾在上映初创造了惊艷的票房成绩。
  甚至打破了前几年由《新世界》保持的“19禁”电影票房纪录。
  然而。
  再惊艷的影片也敌不过时间流逝。
  《局內人》毕竟在《喜马拉雅》开画前已经上映整整一个月了。
  其日票房虽然仍能维持在榜单前列,但已显露出明显的市场能量饱和与热度下降趋势。
  面对《喜马拉雅》这部携带著媒体满分讚誉、全民討论热度、顶级製作水准与演员號召力於一身的“新王炸”,一个正巔峰,一个已显疲態。
  《局內人》最终只能无奈地拱手將日票房冠军的宝座,平稳地交给了这位来势汹汹的后辈。
  终於。
  在无数媒体、业內人士和影迷的关注下。
  票房数据被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统计出炉:
  《喜马拉雅》首日(周三,工作日)
  动员观影人次:40万+!(精確数字如 402,187)
  ……
  “恐怖开局!”
  “口碑变现速度惊人!”
  “黄政民x姜在勛师徒化学反应引爆市场!”
  “140亿韩元投资回本在望!”
  “《喜马拉雅》首日 40万+,开局登顶!《局內人》让位!”
  类似的標题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了各大娱乐新闻网站的头条位置,速度之快显示出市场对此数字的极度关注和震撼。
  行业內通常有一个经验性的估算方法:
  用首日票房数据乘以2,再乘以10,来大致估算一部电影的总票房潜力。
  这个结果通常与最终的实际成绩不会相差太远。
  按照《喜马拉雅》40万的首日表现来估算:40万x 2x 10 = 800万观影人次。
  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製作方心怒放的数字。
  要知道,《喜马拉雅》的总製作成本所对应的损益平衡点大约在 400万观影人次左右。
  这意味著。
  仅靠本土票房,这部电影保守预计都能净赚超过 300亿+韩元!
  这还不包括:
  极其可观的海外版权销售、未来长期的 iptv/vod点播、电视台播放权、dvd /蓝光销售收入以及后续產生的品牌联动、周边等衍生收益!
  简而言之——
  《喜马拉雅》不仅开局炸裂,而且按照当前走势,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
  “大赚特赚!”
  ……
  电脑屏幕上的实时票房数据和铺天盖地的讚誉好评,令李石勛导演嘴角咧开的弧度怎么也压不下去。
  最后乾脆放弃挣扎,任由笑意爬满整张脸,甚至小声地地哼起了不知名的歌曲。
  黄政民和姜在勛这对师徒组合带来的化学反应实在是太棒了!
  这简直是他导演生涯中最成功的一次选角!
  回想他上一部作品,去年那个號称“韩版加勒比海盗”的《海盗》。
  虽然最终创下了极其亮眼的 866万观影人次,荣登韩国喜剧片票房冠军宝座,但那部电影的荣耀光圈,更大程度上是戴在了女主角头上。
  孙艺珍凭藉《海盗》一举斩获大钟奖影后,並强势入围青龙、百想影后提名,风头一时无两。
  而他李石勛呢?
  仅仅捞到了一个青龙奖最佳导演的提名。
  在竞爭激烈的忠武路这份荣誉虽不差,但距离奠定大导演地位还差著不小的分量。
  但现在……情况截然不同了!
  《喜马拉雅》开局炸裂的口碑和票房走势,让他真切地看到了躋身顶级商业导演行列的希望。
  影片不仅口碑坚挺,更在正面交锋中,轻鬆碾压了由忠武路实力派新锐导演朴勛政执导、国宝级演员崔岷植主演的同期奇幻抗日大片《大虎》。
  这场胜利。
  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他作为导演在业內的声望、话语权和商业价值。
  证明了其有能力驾驭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顶级製作,並且能交出叫好又叫座的成绩单。
  当然。
  这部电影的成功红利绝非导演独享。
  演员们同样乘著这股风暴“飞升”,其中收益最大的非姜在勛莫属。
  《老手》的“赵泰晤”已足够惊艷,但《喜马拉雅》的“朴武宅”则是彻底的脱胎换骨与顛覆自我!
  媒体盛讚其“整容式演技”、“撑起了半部电影的戏剧张力与人性深度”。影评人和观眾的双重认可,將他推向了新生代演员无可爭议的顶点。
  网上一片讚誉如火如荼。
  圈內人士岂能没有反应?
  一时间。
  找姜在勛约饭的,约戏的,约……的纷至沓来。
  流量就是王道,热度就是资源。
  姜在勛现在的身价,已经不是当初能同日而语。
  只可惜。
  姜在勛的私人交际圈很乾净。
  核心成员只有寥寥几位:
  有革命战友情谊的“赵 line”兄弟帮成员、少数几位志同道合的同期演员、以及……他那数量“不多”的几位红顏知己。
  而赵寅成、车太贤这帮“弟控”的大哥们,下意识地防著自家这个炙手可热的弟弟被別的乱七八糟的圈子拐跑。
  指望他们当中间人介绍牵线?
  简直是做梦。
  至於找那些导演?
  如果能直接跟大导私下说上话、递上项目书,谁需要去找姜在勛吗?
  这股风甚至也刮到了林允儿这边。
  她的手机信息提示音也比往常频繁了许多,不少圈內的小姐妹、甚至一些平时交情泛泛的女艺人,都旁敲侧击地发来信息。
  言下之意无非是让她拉著姜在勛给大家认识认识。
  hetui!
  一群狐媚子。
  竟敢班门弄斧!
  当我林允儿的刀不锋利?
  当然。
  提到林允儿,就不得不承认,她竟然成为这部电影的意外贏家。
  她在《喜马拉雅》中饰演朴武宅的妻子崔秀英。
  严格来说,这是纯粹的客串性质,镜头加起来都不足五分钟。
  但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却意外地获得了不少好评。
  尤其是葬礼上那场克制却极具感染力的哭戏,被许多影评人点名表扬“眼神有戏”、“情绪传达精准”、“令人心碎”。
  这让许多原本对她演技抱有质疑態度的人大跌眼镜——
  这位號称“偶像转型演员困难户”、“韩娱著名演技黑洞”的顶级偶像,一登上大银幕,演技就突然“脱胎换骨”了?
  其实不然。
  林允儿的演技进步固然存在,但这次评价的“炸裂式好转”,其核心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功於电影拍摄方式。
  简而言之。
  是电影工业的精良製作流程(时间充裕、反覆打磨、顶尖指导)和角色本身的“少而精、美且惨”定位,“拔高”了林允儿的表演效果。
  因此。
  当经纪人將来自jk film的《共助》女主角正式邀约意向书摆在她面前时。
  林允儿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
  甚至怀疑经纪人是不是熬夜太多看错了邮件。
  jk film可是在电影圈享有“商业大片製造厂”的美誉——
  《海云台》达成韩国影史第5部超过一千万人次票房的作品;
  《舞后》成就了严正百想影后;
  《国际市场》感动整个韩民族泪腺、狂扫大钟奖11项奖项;
  以及正在上映中、气势如虹的《喜马拉雅》。
  这些清一色都是足以写入韩国影史的商业与口碑巨作。
  而能拿到jk film重金打造的新项目女主角,几乎是所有女演员梦寐以求的黄金跳板。
  回想当初接下《喜马拉雅》里“崔秀英”这个角色,林允儿的动机纯粹得甚至有点“不务正业”——
  仅仅是为了找个能近距离接触姜在勛的机会!
  那时的她还深陷“大银幕绝缘体”、“偶像演技毒瘤”的恶评旋涡,根本没有认真想过藉此转型步入大银幕核心领域。
  谁知道……
  阴差阳错的结果如此炸裂!
  她在《喜马拉雅》里那加起来不到五分钟的客串戏份,竟直接让jk film將打磨四年之久的野心之作——
  这部据传是集合动作、悬疑与南北题材,並且有玄彬、刘海镇双男主配置的大製作的女主角送到了她面前!
  当幸福来敲门时,让一贯理性的林允儿也有些不知所措。
  在反覆確认邀约的真实性和细节后。
  一种莫名的思绪开始在她心头盘旋:
  这一切的开端,似乎都始於与姜在勛的那个交集?
  林允儿平日里其实对星座、命理、八字这类“玄学”都抱有几分探索的兴趣和尊重(虽然不会完全迷信)。
  但此刻面对这堪称“转运”级別的职业生涯飞跃,令她不由得在想:
  “姜在勛这傢伙……该不会是旺妻体质吧?”
  “噗嗤——”
  念头產生的瞬间。
  林允儿便被自己都被这个带著浓厚“玄学封建迷信”色彩的想法给逗乐了。
  “哎一古,林允儿啊林允儿,你一天到晚都在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她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
  这想法也太离谱、太“玛丽苏”了!
  她平时也就偶尔看看星座周刊调剂下,怎么这会儿脑子跑偏成这样子了?
  但冷静下来想想……
  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喜马拉雅》的主演之一,她可能压根不会注意到这部片子。
  更不会主动去爭取那个客串,也许就会错过《共助》的女主?
  这样一环扣一环地推演下去……
  跟姜在勛合作过、且关係匪浅的女演员確实不少。
  郑秀晶:
  合作《继承者们》时火四溅,话题度爆棚,但剧集结束后似乎並未迎来预想中的事业飞跃,反而沉寂了一段时间。
  事业水指数:一颗。(毕竟后来也演了部正剧女主,虽然扑了。)
  金智媛:
  同样因《继承者们》获得关注,但后续资源平平,“小透明”一枚;
  事业水指数:零。
  裴秀智:
  顶著“国民初恋”光环,与姜在勛的《製作人》cp也曾引发热议,但作品口碑和奖项方面似乎也未能实现质的突破……
  事业水指数:负五。(黑粉冒头,反向水)
  看看!
  这对比多鲜明啊!
  合作是合作了,交集是交集了,甚至还有那么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曖昧“辅助”,但效果却完全没旺起来。
  这说明什么?
  说明姜在勛这傢伙的“旺妻”属性仅限正宫娘娘本人使用!
  想到这。
  林允儿美滋滋地翘起了小腿,脚尖愉快地一点一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