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 第190章 “浪里白条”张正东
  第190章 “浪里白条”张正东
  “哎,张安,省里说让我去一趟江宁,跟啥豫章省的人沟通沟通,啥意思?”
  “阿叔你现在示范园区拿得出手的项目有哪几个?”
  张大安不答反问,让张叔叔稍稍琢磨了一下,然后就在一处“短亭”下坐着“报菜名”。
  这个“短亭”就是砖混的小亭子,灌溉渠边上给沿河村庄农技员、农民遮风避雨用的。
  因为农忙时候不管是出太阳还是刮风下雨,都是麻烦事儿,有个地方能躲一躲就行。
  同时在上水排涝的时候,也能停靠拖拉机、电三轮什么的。
  农用电能拉过来,附近村庄如果有人偷电,执行的就是扣分制,农机收割或者翻耕就没有折扣,吃不上示范园区的补贴。
  也不是没有农村老头儿不信邪,最后就是一帮老头儿打起来分个生死。
  真·打死人。
  所以灌溉渠周围一般来说纪律最好,小孩儿来游野泳大人也放心,大人见小孩儿抱着个拖拉机内胎就往外走,问去哪儿,答“xx短亭”或者“xx堤短亭”,都能让大人放心。
  今年真就没淹死小孩,一些老“代课老师”也觉得神奇。
  以前三令五申也没啥用,一到暑假,说死就死。
  现在放开了让皮猴儿下水去游,反倒是屁事儿没有。
  这光景几个自然村对应的“短亭”内外,都是看孩子的老人或者妇女,岸上摆满了熊孩子们的拖鞋甚至裤衩儿。
  “鸭、鹅、蟹、虾、羊、牛、猪……种菜就是萝卜白菜为主。要说赚钞票呢,还是鸭绒鸭毛鹅绒鹅毛,甲鱼才起步,不过订单已经有了……”
  要论蔬菜,彭城不咋样,品质也一般,不如齐鲁省的产量高,也不如齐鲁省的品质好。
  当然也不是彭城市一个地方如此,黄河水淹过的地方都这样,表面一层没营养的土壤,下面一层沙壤,再接着含沙层,再往下才能挖到不知道多少年前的土地。
  现在那都是建国后兴修水利改善过的了。
  以前周围一圈粮食平均亩产六十斤左右,只能靠面积来堆产量,得亏那时候小水利到处都是,现在张叔叔改造的灌溉渠,就是当时发动人力挖出来,有了水就有了灌溉面积,也就有了总产量。
  只不过毫无疑问的是,现在已经度过了“吃得饱”的环节,正在向“吃得好”转变。
  农科院的人觉得丰邑县这里很适合种西瓜和桃子,反倒是传统的苹果和梨并不推荐。
  竞争力一般,产量也一般,再一个没有“地理志产品”的代表权,做大了也吃不到肉。
  今年农科院跟着张正东跑遍了丰邑县,罗列了一个清单,认为可以种苜蓿、牧草,专门卖给中原省、齐鲁省的养殖场。
  现在跟着张叔叔混的一些老家丰邑县的“能人异士”,也确实很卖力,那些原本在市里当厂长当车间主任的,在田间地头十分活跃,建设起来的加工厂也非常有针对性。
  丰邑县广种白萝卜和大白菜,批发往外卖也卖,但这玩意儿是不可能“脱贫致富”的,要纳入示范园区的项目列表,就必须做增值。
  因此彭城市最大的“酱菜厂”,就投资在“张安希望小学”的北面,也就两公里左右。
  两个拳头产品,一个自然是萝卜干,另外一个是“辣白菜”,江口省的农科院负责萝卜干制作用的白萝卜选育培育,齐鲁省的农科院则是跨省过来指导“辣白菜”的制作。
  这个“辣白菜”就是韩国人自称的泡菜。
  正常来说是做出口,实际上张叔叔没打算做出口,盖因大量韩国企业在江口省有投资,以他老家沙洲市为例,市区二环以内,有一个片区几乎都是韩国车企的供应链工厂。
  张叔叔是亲自带着丰邑县的干部去跑业务,然后拿下了沿江百分之四十韩资企业的“辣白菜”采购订单。
  包括不限于起亚汽车的供应链工厂、浦项不锈钢、lg家电供应链工厂,这一下子就把附加值做了起来。
  但如果就这点儿东西,张叔叔也不敢在侄儿面前提“白菜”这么个项目,原因就在于他拿着在韩国企业那里搞来的采购订单,再去省里的各大连锁超市谈上架。
  还真就给他谈成了……
  于是从“辣白菜”的库存压力来讲,丰邑县这里压力反而不大,各大超市的冷藏库就是“丰邑辣白菜”的分布式仓库。
  张叔叔凭本事给老乡们搞来了一千六百多万的进账,这事儿还没敢大张旗鼓地宣传,都是悄悄地弄,唯恐被周围沛城县啥的打听了去。
  可惜不能一直都能一千六百多万地赚下去,所以张叔叔目前还是主抓禽畜水产,尤其是虾蟹甲鱼,目前在农村宴席这个特殊市场上,潜力非常大。
  丰邑县本地掌勺做席面的师傅们,现在算是县里的“智囊”,哪儿哪儿席面多少钱,一桌多少个菜,上哪儿买鱼上哪儿买鳖,那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份调查报告也就是太不专业了一些,稍微让房大桥这种人润色一下,去市场上兜售二十万一份,抢得打架那是稳稳当当。
  主要还是张正东没啥歪脑筋,也确实对钱没有兴趣,否则在农业县,真不是哪个干部都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实际上京城派过来追踪调研的人,也发现丰邑县这里的“土办法”挺有意思的,干部大多数时候都是干苦力,反而是发动群众中的“专业人士”来出主意。
  本乡本土的,上了县衙这个台面,也不好意思去坑个十里八乡的,于是都是认真琢磨怎么才能搞来钱。
  还真就是开发了很多小众市场,除了“农村宴席”这个市场,还有“赶大集”和“早酒”这两个同样小众的市场,县里在各乡镇都组织了人手,各自成立了“赶集公司”,统一下乡收货,再租用示范园区的车辆,运到周围方圆三百公里之内的大大小小集市。
  定三百公里那是因为车子来回就能开个六百公里左右,多了没必要,人累不说,也容易出事。
  三百公里的话,有啥动静,招呼一声直接从丰邑县拉个万把人出来就杀过去了。
  所以除了建筑工地上现在比较出名的“陈庄工”,这光景诸多集市上,也有个“丰邑把式”的叫法。
  说的就是丰邑县那些开着大车出来集市上散货的车把式,一个个还都挺正式,穿着一身工装,腰间挂着厚厚的腰包,不仅能开收据,还能开发票。
  意思就是不怕你买了孬货找不着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丰邑县的仁兄把弟。
  “漂没”基本没有,因为管账的是商校中专应届毕业生,还都是半大孩子,脑子可以活络,但不会太活络,要想留下来把饭碗端起来,“漂没”和“火耗”对他们来说没啥意义。
  就跟“九八计划生”在超级小学里面捞个辅导费啥的,那纯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脑子但凡没进水,都不选这条路。
  这方面有个好处就是财会类中专的就业率刷得非常漂亮,当然这也是早就谈好的合作,倒也不是一家如此。
  为了维持住跟“张安教育”以及“张安工业联盟”的稳定合作,有想法不是不行,但绝对不行。
  行也不行。
  张叔叔在丰邑县本地人眼里,不是正派不正派的问题,而是距离感极低,工作内容做好划分之后,基本上就是在项目驻地保工期、保交付、保回款。
  京城过来的人也是评估了不少环节,有些可以推广,有些只适合江口省本地搞一搞。
  很多“土办法”那也是看本地财政的,实在是穷的兜里比脸还干净,那也玩不出来。
  但总体而言,工作内容首重“团结”,其次“奋斗”,最后就是“竞争”,张正东的工作会议报告都是比较潦草的,偶尔“灵光一现”文采飞扬,能看出来是有人捉刀,就是不知道谁捉刀。
  不过总体上来说,张叔叔团结大多数人的做法土归土,在农业县确实是好用。
  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群众敢告状,去法院也好,去派出所也罢,还是说直接找县长,都是告状,但也都是反映情况。
  能在一线处理掉的,张正东还真就是把问题在一线消化掉。
  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关系,来去都是轰轰烈烈的,老百姓的感情表达没有什么温吞水,又不是谈恋爱,所以遇上不理解的地方,张正东是亲自到一线去讲为什么有个先来后到,为什么陈庄镇先吃上肉,道理讲清楚了,再让吃肉的讲一下凭什么自己能吃。
  十里八乡都是老乡,脸皮这个东西,不要的时候自然不值钱,现在都穿上了衣服,那自然是要的。
  乡村的自治,也是发挥了起来,农村青年和能人的向上渠道,通过示范园区打开,毕竟是个人都想要“脱贫致富”,怎么“脱贫致富”,那都是用项目说话的,而不是自己张嘴就来。
  老干部不想让位子,想要靠大姓欺负小门小户,以前可以,现在不行,项目里面有股份,你搞黄了大家都没得吃,于是小门小户也团结起来,自然就不比从前。
  这里面张正东并没有搞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段,有什么都是摊开了说,偶尔也会拉上做出成绩的人一起吃狗肉喝酒,点兵点将的时候,手里反而是大把的人可以调动起来。
  上下奖惩都是能在“村民大会”上讲出来的,老百姓又敢告状,这种基层的监督体系运转起来,让京城追踪研究的人都觉得正得发邪。
  可取之处有不少,但还是那句话“土办法”太多就得去芜存菁,把通用的提取出来,把本土化的放下。
  就像养鹅养鸭,去沛城县就不适合,因为那里有大水面,这就导致抢水面一定会出现冲突。
  在丰邑县就不一样,塘养的那些一个个水面,都是跟砂石厂挂钩的,是对国土资源开采的补充,也是水利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还承担着防洪排涝的作用。
  灌溉养殖那都是顺带的。
  张叔叔跟贤侄儿聊项目的时候,还聊到了“建筑施工”,那也是沛城县、方与县、单父县无法复制的部分。
  毕竟这边组织劳动力开沟挖渠清理池塘,顺带还能培训工地上的大小工,算是技能培训的一个环节,沛城县等地方没有开沟挖渠的需求,总不能凭空多挖几条沟出来,就为了给“农民工”练练手吧?
  所以张叔叔说这是项目,那是对丰邑县来讲算是项目,放在别处,那就不合适了。
  “省里和京城的调研员,评价怎么样?”
  “我管他们评价不评价的,不在我卵上。到底有啥说法?你直接跟我讲不就好了?”
  “我是打算看看你那边有啥项目是做起来的,能上量的话,就复制几个到豫章省去。”
  “凭啥啊?你钞票没处用,我可以帮你用啊。帮我修两条路到市里,啥项目都可以有。”
  “当几天县太爷啊,还真要做青天?”
  “老子吃啥饭当啥心,别的不管。”
  “这样,你那个萝卜和白菜,弄个材料过来,我让人做个报告,先给豫章省的人看一看。”
  “不行!”
  张叔叔直接断然拒绝,“给外人一看,不就都晓得我丰邑县赚到钞票了?我神经病给外人看。不瞒你讲啊张安,市里都不晓得我卖萝卜干还有盐菜卖了一千六百多万,半点风声都没有传出去。你是不晓得旁边那几个县,天天有人过来,天天有人过来,比做贼还勤快。娘个老……”
  别的都不会骂娘,就这事儿让张叔叔是浑身难受啊。
  方与县跟单父县两个县,跨省过来取经,就到处转悠到处看。
  陈庄镇现在做硬化路面,目标是村村都有水泥路,这笔钱,是陈庄镇自行承担的,市里和县里并没有补贴。
  主要资金来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陈庄工”的集资款,也就是说,老百姓自己是掏了钱的,可不是白嫖。
  并且因为“陈庄工”本身有技术,所以整个陈庄镇的村道硬化工程项目,是分片区承包,镇上和村里主要是出材料,劳务费用是“包工头”带着兄弟伙儿尽一份力,并没有按照外面工地上的价格收,而是照着本乡本土二十块三十块一天计算。
  不包食宿,这二三十块钱是把饭钱都折进去的。
  可以这么说,张正东在这里发动群众之后,也让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干部们主要是起到协调、沟通以及平衡关系的作用。
  一般人还真玩不来,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张叔叔难得对侄儿如此坚决的缘由,毕竟老乡是真出了大力气还有钞票的,可不是他带着当官的去化缘搞来的成果。
  其中“酱菜厂”这个项目,是陈庄镇作为兜底的资金池而存在的,一千六百万的进账,扣掉杂七杂八,正经能当老底的,大概就是三百万左右。
  这三百万,就是陈庄镇村道硬化工程项目的压舱石,如果哪里材料短缺、资金不够,补上的支出就从这儿出。
  现在要是曝光出去,周围三个县本来就一天天盯着,知道了不得一窝蜂种萝卜种白菜,然后一起做酱菜啊?
  到时候万一市里让丰邑县帮忙带一下兄弟区县,干部或许能顶回去,老百姓还真不一定能抹开这个面子。
  张叔叔早看出来了,这地方太好义气,小酒一喝就地一磕,从此就是仁兄弟、把兄弟了。
  他得防着群众里面出好汉呐。
  别他娘的脑子一热就去献爱心,自家才吃了几顿干的?
  所以张叔叔在县里开会,动不动就提醒同志们得防着下面的群众太善。
  穷的时候不挺狠的么,就照那会儿的风格继续发扬。
  “阿叔,你不要这样穷酸好不好?”
  “那你帮我修路。”
  “我修路像啥样子?你当彭城市里是死人啊?我去你县里修路,别人面子挂不住的。只能是市里的路我也要修,我是钞票多到放烟?”
  “那不一样,我这个‘酱菜厂’,你实在是要材料,来年再说。不容易的张安,砖头黄沙石灰,起厂房都是老百姓自发组织的小工队。凭良心说话,起码也要让人家多吃半年好处对不对?”
  “好,那‘酱菜厂’就算了,你还有啥样类似的项目?”
  “有个果酱厂,正在弄……”
  “真的假的?你不会是想骗我投资吧?”
  “不可能的事情,我骗你做啥?旁边就是齐鲁省啊,我去当地看过的,到处都是苹果,宿城和淮阴那边酒厂的经理过来,说是可以弄果醋,我看了看工艺设备,虽说是二手的,但是便宜,就想做起来。但是一想销路打不开,思来想去,还不如做果酱,苹果酱好做的,我跟韩国人谈好了,罐装运输到港口城市再分装。”
  “给韩国人代工?”
  “对,还可以的,规模不大,但是对丰邑县来说,够吃了。”
  “这个规划材料给我一份,到时候你去江宁做汇报,就提这个。其余的鸭啊鹅啊,顺便带一带就好。噢,对了,水产一定要着重来讲。”
  “那我跟办公室说一下,把材料准备准备。”
  “好,抓紧时间。”
  张大安也是服了张叔叔,当上了“县太爷”,这责任感见涨啊。
  不过又想起一事,于是张大安连忙让张叔叔先别挂断电话:“对了阿叔,汇报的内容,弄好了给我看一遍。”
  “放心,我有高手的。”
  “你就不要祸害人家刘远山了,他在彭蠡县忙得跟瘟鸡一样,哪有闲工夫帮你当秘书?还有,这次汇报做好了,说不定真能弄来一条高标准公路的指标。”
  “真的假的?”
  “想要修路,你不体现出价值来,怎么给你修?大家都要上秤比一比的,你又不是皇亲国戚,那只能凭本事说话。反正我是不会出钞票给你修路的。”
  “两个钟头之后,我发到你电子邮箱里。”
  “嗯,抓紧。”
  张大安这才挂断电话。
  而张叔叔也赶紧收拾收拾,也不游野泳了,忙不得回办公室。
  “张爸爸,不游泳了吗——”
  “不游了,晚上再来!”
  带着秘书赶紧回去开会,胡乱冲了个澡,擦干了换上背心加衬衫,到会议室的时候,张叔叔头型还略有潮湿。
  同志们一看就知道“县尊大人”又去扎猛子了。
  张正东同志也不含糊,将桌上的材料分好,然后抬头看了看,“好,人都到齐了,我就抓紧时间说一下。主要是两件事情,一是‘果酱厂’那个项目,我之后去省里要做个简短的汇报,主要是跟豫章省过来的同志做个交流;二是这次去省里,之前讨论的那条公路,或许就有眉目了,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先讨论起来……”
  一看“县尊大人”游个野泳居然收获这么多,同志们顿时纷纷侧目,一个个面露喜色,这哪里是张正东,这分明是“浪里白条”张顺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