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 第191章 神奇的土地神奇的人
  第191章 神奇的土地神奇的人
  “张主任!张主任!马上贾司长就要过来了,市里陪同的,你不能走啊,你不能走啊!”
  “死一边去,瞎耽误工夫。”
  张叔叔一把将京城过来的追踪调研员老李推开,自己坐上了心爱的一点八升黑色手动挡普桑,在驾驶位上一边系安全带一边说道,“要看什么你领着人去看好了,还要我陪着?神经病,我不要做事的?”
  “你得给点面子啊,人家贾司长是特意为了您过来的张主任。”
  “我也不是不给面子,实在是没空,我侄儿给我准备了大礼。老李,大家认识这么久了,你晓得我不是拿腔拿调的人,到时候你帮我跟市里解释一下。反正老蔡老辛他们也都晓得的。”
  两个副县长风中凌乱,但“一肩挑”的老大要跑路,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正常来说要拦一栏,不过嘛,这次不能拦,刚开完会,领导班子都清楚情况,所以稍后自然会有人去跟市里解释。
  “我求你了张主任,算我求你了……”
  “滚一边去,再拉车门我撞死你。”
  “……”
  嗤嗤嗤嗤……
  普桑的轮胎刨地,张叔叔亲自开车,拉着秘书助理们就去了江宁,不过不是一辆车,驾驶员开皮卡,装了一些本地的土特产,还有就是已经做起来的酱菜产品、农副产品等等。
  到江宁怎么着也是前半夜的事情,张正东也是抓紧时间。
  好在心爱的一点八升黑色手动挡普桑从来没有辜负他,一路风驰电掣,并且丝毫不用看地图,除了熟门熟路,就是车上装了一台带有祥云图案的车载导航仪。
  这个也是“张安电子”正准备上市的拳头产品,跟世面上已经流行的导航仪不同,还在测试的这个“青云系列”导航仪,它最大的卖点就是地图免费。
  地图更新可以通过导航仪连接个人电脑来进行,收费项目并不针对用户,而是政企商户等等。
  暂时还在做全图测试,目前主要是接入华东地区的街道地图,因为测绘需要资质,所以这个项目是跟江口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江口省测绘档案馆合作的,知道人并不多,而两家单位背后则是江宁市的理工高校群。
  协助开发单位则是沪州市测绘档案馆,在沪州市做精准定位。
  只不过因为用到gps,所以暂时还很敏感,一些重要政企的经纬度都是有偏差的,并且要能做到不定时乱序标定。
  国产全球定位系统要配套的路还很长,不仅仅是搜星那么简单,还有就是接收装置小型化是个难题,四六九七年主要是船用为主,国内做小型化的单位不算多,塞进小盒子的产品也有,是个鸡蛋大小的接收器,外挂接收。
  功耗有点大,所以并不理想。
  本质还是个芯片设计和芯片加工的问题,“张安电子”原本想要跟德州仪器合作代工一下,但因为技术上太敏感,最后被张大安亲自否决。
  没有拿到相关单位的同意批文,考虑都不用考虑。
  “沪州微电子”倒是有设备可以加工,就是成本特别高,就一个信号接收芯片,试生产一次就要三百多万,啥也没有,开机停机然后三百多万没了。
  简直离谱。
  张大安见过最烧钱的行当,除了股市,就它了。
  论烧钱,还得是“韭菜”们经烧啊,怎么烧都烧不死的。
  不过这个导航仪功能性还是很强的,接入了mp3和medi语音播报,听歌不用磁带和cd机,这就很牛逼,一根aux转接口,简直不要太帅。
  张叔叔觉得这个东西就是高科技,太先进了。
  这让张总教头无力吐槽,只能说今后十几二十年的变化,也确实是天翻地覆。
  “喂,张安,我夜里七八点钟到,对,对,马上转国道。好了就这样,好好好,要的要的,还有一斤多的蟹?留给我!”
  电话那头好大侄儿跟张叔叔说有一斤的大闸蟹,听得张叔叔油门直接踩到底,把副驾驶位置上的秘书吓了一跳。
  好在路一般,也不能飙到一百三,晃晃悠悠到了国道,这才算是畅通无阻。
  而张叔叔前脚刚走,彭城市里的车队就下来了,甚至在一个十字路口就是前后七八分钟的事情。
  市里走半道上就听说张正东同志去江宁了,农业相关部委的人也是一脸懵逼,不会是姓张的故意装清高吧?
  对此市里的人指天发誓,张正东同志就这鸟样。
  什么净街欢迎、夹道欢迎,不存在的事情,得省钱。
  人家张正东同志根本不需要拍马屁,他不指着这个,无欲则刚啊。
  果然,贾司长一到丰邑县,就看到本地分辨率和刷新率确实要高不少,同样都是农业县的风貌,但是丰邑县道旁街角并没有污渍垃圾,透着一股子别样的清爽。
  “卫生搞得不错嘛。”
  “毕竟正东同志老家沙洲市的。”
  合理。
  张叔叔管你这那的,在乡下推动的项目中,其中就有农村厕所整治,引入了化粪池这么个玩意儿,然后露天粪坑全部被清理腾空,避免田间污染传播。
  这一块钱的规模着实不小,改造难度也大,不过难度再大,也大不过“平坟”。
  陈庄镇这样的人口大镇,要处理六万多人的生老病死苦就已经不简单了,更何况是百多万人的丰邑县?
  为了打造样版墓园,推动火化,张叔叔还专门请来了侄儿的真迹。
  不外是“先考仁德/忠义/纯孝等等,子孙当受文林郎/将仕郎等等”的话,并且对于丰邑县乡下一些地方的村头树下弄个“考神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三连状元’农村学习小组”的名义默认。
  这可不是吹牛逼的真迹,真就是张大安挥毫泼墨写的。
  “平坟”这事儿,张叔叔一靠钞票,二靠工作,三靠子孙前程,最后一个虚无缥缈,反而是最有威力的。
  对于一些执着土葬埋在自家“风水宝地”的老头儿老太太来说,再宝地,还能宝过文曲星去?
  正所谓求仙问卜,不如自己做主,有正经“神仙”在旁,何必寻那耶稣佛陀。
  效果拔群。
  所以跟别的区县不同,丰邑县这里,是先有“平坟”工作这个样板,再有农村厕所改造。
  而农村厕所改造带来的好处,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人对环境卫生的体验极为敏感,嘴上再犟,心里也知道好赖。
  最重要的一点,自己没多少钱,当然贫困乡村本身也没有多少钱,这都是各种脱贫致富项目烧出来的。
  在这过程中,县里烧了多少钱,那都是列支得清清楚楚,公账是个人都能看到,月报季报哪里了多少钱,哪里结余多少钱,县乡村三级都有通报,但不作多部门广泛传达,没有那个必要。
  因而贾司长一看到丰邑县的农村面貌,就心中有数,本地“知县”是真的知事,能力上限不知道,执行力度非常大。
  “那个路牌有点意思啊,稍微靠边停车一下,我看看。”
  “好的。”
  车队靠边的地方,是个公路口,路牌是个石碑状的立体路牌,铁皮刷漆的玩意儿,里面是空心的。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招牌很特殊,并不是写着“xx路”或者“xx站”,其中一个大字横标叫“农村科技培训站”,在上面还有小字:往东三百多米,看到两棵大银杏树,路北面那棵小路往北五十米,小树林后面第一个院子。
  神金。
  害我笑一下。
  贾司长看到这个路牌直接笑出了声,实在是没忍住。
  可转念一想,还挺合理,挺有用。
  “这谁想出来的?”
  “呃……”
  市里的人支支吾吾,贾司长一看就明了,好了,不用回答,已经知道是谁干的了。
  在“农村科技培训站”的路牌下方,则是一个“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心,横标边上也有一行小字:还是那两棵大银杏树,往南,有一排红旗的大院子。
  神金。
  害我又笑了一下。
  这路牌一点儿都不正规!
  不过又不归我管,无所谓了。
  “丰邑县什么时候开始搞‘三下乡’的?”
  “去年,张主任跟农科院、祥泰师专、尚湖师专、市里的商校都有合作,盐渎农专的学生也会过来。”
  “盐渎的来到这里?”
  “包吃包住的,只要肯干活就行。”
  “学生靠谱吗?”
  “有些机器老乡不会用,还得是大专生中专生才会倒腾。陈庄镇的农电,如果就靠县里的供电局,人手完全不够用。后来借着‘科技下乡’的名头,让大学生去拉电线、爬杆子。”
  “卧槽!咳嗯……”
  被惊到的贾司长赶紧用咳嗽来掩盖震惊。
  这是人想出来的操作?
  可转念一想,你还别说,你还真别说……
  稍微了解了一下,才知道有个“九八计划生”是专门针对师专生的,能去“张安教育”入职,而且严禁年轻人把感情投入到希望小学。
  该走的时候必须走,不允许什么舍不得孩子。
  轮换是死规定,你想献爱心都不行。
  同样那些商校的,则是跟着“丰邑把式”到处转悠,跟中巴车售票员似的,但也算是拿了工资,而且工资还不低,最重要的是能往上爬,进到“张安工业联盟”的管理体系中做个“螺丝钉”绰绰有余。
  农专的自不必说,农科院本身下辖公司就没有多少人手,江宁农业大学这光景还在承接中农大的生物中心,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在丰邑县这里,本科生其实很少,主要还是农专的学生。
  除了农业技术下乡,还起到了农业卫生下乡的作用,比如养羊的强制消杀,每天三次消毒,对照组个体户各种毛病,但养殖场那里的员工是没问题的。
  流程很繁琐,但都一一解释,这些技术讲解员就是由农专的学生来照本宣科。
  哪怕只是“照本宣科”,靠普通农民和村干部,是讲不出个所以然的,完全不懂,学生嘴再笨,也能讲个所以然来,这有本质的差别。
  跟别处纯粹是诈骗学生劳动力不同,丰邑县这里将劳动报酬拆分成了多个组成部分,除了常规工资之外,就是补助、福利,其中福利就是家里面用得着的米面粮油、衣服被褥等等。
  别看衣服被褥好像不值钱,可是当福利拿回家,父母感受截然不同。
  要撑起这个体系,后勤上也马虎不得,多个自然村的老会计“提拔”到示范园区,就专门看守仓库群,而原先的村会计,则是由“空降”的人充当。
  本村能人和优秀青年,跟“空降”的人说是里应外合、内外勾结都行,反正自然村的情况,张正东在县里也能了解得清清楚楚。
  但主要还是靠发动群众,以陈庄镇这个典型的贫困乡镇为例,大量留守妇女原本就是务农、家务、看孩子,有了超级小学之后,劳动力被释放,同时工地也不忌讳用妇女小工,这样一部分妇女的劳动力得到解放,就形成了榜样。
  这个榜样不是说做工这件事儿,而是拿到工钱,整个过程是有变化,得让人看到变化,这才会有更多的妇女投入到复杂分工的劳动中。
  其中就包括了之前的“鸭绒被”生产,后续就是被服厂尽可能接订单,大点小点都行,甚至还能做西装、婚服。
  农村妇女参加到劳动中的最大好处就是闭嘴,不再聚集起来嚼舌根,奇葩谣言的传播得到了遏制,同时也进一步支持利益相关方。
  什么是利益相关方?
  村里的带头人、优秀创业青年以及“空降”过来的各种大大小小“秀才”,就是利益相关方。
  他们能影响到自己在哪儿上工、考绩风评,于是支持力度是相当可以的,对于老会计甚至是老村干部付的“流放”,之前还有阻力,现在不存在任何阻力。
  群众的想法就是这样,一阵风,有好事儿全力支持;摊上事儿脚底抹油,真正的上下一心是非常罕见的,而刚巧张正东从来不信这一套。
  当然开会的时候,他在市里还是会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别人听不听无所谓,他说得这么说。
  规定。
  贾司长跟京城过来的常驻追踪调研员见面之后,了解到的东西也就更加全面一些。
  比如说同样是“三下乡”,京城是要在下个月京师大举行四六九九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而丰邑县这里早就开始搞了,走的是“科教兴国战略”这个框架,学校并不主导,是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为主,学校为辅。
  “噢~难怪,意思是来农村的学生,有个考评,合格了就能成为‘张安教育’等等企业的实习生?”
  “对。学校也很支持,主要是能缓冲一下应届生就业压力,大概有个半年一年的缓冲期。就业市场也不会一窝蜂,农村本身不提供城市就业,但是农村为基础的产业,能提供城市就业。这里发展规划还是比较清晰的,都是着重发展关联产业。”
  追踪调研员姓牛,叫牛佐,老家是津沽市郊区帝津渡,至今还没在京城买房子,当然在津沽市区也没有房子,等分房呢。
  不过没房子的牛佐,并不妨碍他住筒子楼依然住得舒服,毕竟他姓牛,这姓一听就是能吃苦的。
  吃苦耐劳。
  “我看很多农田都连成了一片,是统一承包了?”
  “对,示范园区有个粮食公司,十几个大队合作的。小农也还保留,但现在机动田就是粮食公司的为主。规划上的灌溉渠,也是跟着粮食公司的耕地面积走。之前‘平坟’一结束,补发了青苗费就正式运作起来。”
  “效益好吗?”
  “这不太方便说。”
  牛佐一脸为难,但见贾司长确实是想要了解情况,于是凑近了小声地说了个数字。
  “怎么会这么高?!真的假的?!”
  “真的。”
  点点头,牛佐再三确认,“主要是分成了几大类,一个是菌菇培育试点基地,这个是招牌;一个是商品粮,承担了十几个大队的公粮之后,剩下的都不是直接往市场上卖,而是跟沙洲市、暨阳市、尚湖市等城市签的合同;还有一个是集体土地入股,赚商品经济作物,其中也有两种,一种是粮食,高粱,卖给宿城和淮阴的酒厂,另外一种是豌豆之类的,做酒曲,卖给淮河以北的地方酒厂,宿城和淮阴的也采购,但少一些。”
  “那我看还种了葡萄、桃子呢?路牌上都有。”
  “那个是农科院指导,但不是本地做特产,算是农业种植代工。”
  “农业种植代工?啥意思?”
  “就跟大闸蟹去阳澄湖里泡澡一样,现在的葡萄园,品种上就是为了博览会、展览会的接待用水果准备的。接单的水果公司没有那么大的产量,农科院和张主任就把这个生意谈了下来,预付款都到账了,现在就是外面水果公司派技术员,和农科院的人一起把葡萄园和桃园做起来。博览会一结束,果园产出就是示范园区自己的了,不过不能再贴牌水果公司的标签。”
  “……”
  贾司长寻思着你这是不是有点儿“假冒伪劣”的嫌疑?
  可再寻思……
  好像也没啥毛病。
  不是这张正东的脑子该说是好呢?还是歪门邪道呢?
  然而贾司长不知道的是,这种手艺在环太湖地区司空见惯。
  别说什么葡萄、水蜜桃了,枇杷、杨梅、草莓、李子、丝绸、羽绒服……你能想到的所有农副产品,都可以变成另类的“阳澄湖大闸蟹”。
  那根本就不是事儿。
  不过,事情不是重点,重点是张正东压根没提这一茬,没提的理由也是相当的奇葩……都是小钱儿。
  “酱菜厂”那一千六百万才是值得说一说的大订单,葡萄园加桃园,拢共也就四百万不到的效益,没鸟意思。
  现在因为贾司长的好奇心,一下子全都暴露了出来,这让市里的人直接麻了,寻思着老张你不地道啊,你这藏着掖着的。
  尤其是到了“张安希望小学”,是能够稍微闻着点儿“酱菜厂”气味的,看风口,如果是北偏西的风向,就能闻着味儿,不重,但一闻就知道这是调味品类似的气味。
  于是本来行程上没有这一茬,贾司长在示范园区一众干部的支支吾吾中,就看到了“大风酱菜厂”那十分忙碌的厂区环境。
  叉车工正忙着装卸货呢,外包装、灌装瓶、罐装车、物料车间、堆场、清洗车间、晾晒场……
  到处都是叉车作业时候的蜂鸣“嘀嘀”声,还有一些“丰邑把式”也会过来登记采购数量。
  “丰邑把式”登记的采购数量,是跟“赶大集”挂钩的,有些赶集的农村老头儿老太或者县里退休的人家,会集中采购一批东西,还有一些则是做席面或者开馆子的,从“丰邑把式”这里可以拿出厂价,省得去批发市场还得拼一下自己的眼力。
  酱菜类的东西,好坏判断需要经验,而“丰邑把式”现在相当于人形口碑,大家都觉得靠得住,反倒是零零散散的东西,也让“丰邑把式”捎带一下。
  像方与县的几个大集,就有农村的老头儿希望捎个收音机、电视机以及一号电池啥的。
  单父县的几个大集,会希望多搞一些化肥、种子以及小孩衣服啥的,而张正东让人搞了很多图册,就是超市的促销单那种形势,价格斤两多少都标好,这样什么时候要个便宜点的价格,说一声,直接集中采购。
  和别的大车师傅不一样,因为示范园区有自己的粮食公司,所以化肥、农药、种子这种东西,还真有资格往外卖,能开发票。
  能开发票是重点,除了品牌香烟不能卖,像烟丝也能卖,甚至还能卖手工卷烟机。
  单父县的烟酒公司想查也没办法查,干瞪眼。
  彭城这里也的确有种烟叶的,只是通常来说,都是直接卖给卷烟厂,而不是自己拿去折腾,赚不到钱。
  战略物资的价格主要就是税,张叔叔倒腾的那点儿烟丝,根本没有多少量,所以单父县打过招呼之后,一听也就千八百斤的量,自然就不再折腾。
  反而单父县因为烟丝这点事儿,跟“张县令”沟通了一下,希望自家的土特产,是不是能搭个车一起卖。
  可以,但需要验收,而且是抽检、日检、月检统统都要有。
  此事在单父县尚在内部沟通讨论之中,因为“张县令”瞧着就像是脑回路有问题的……
  大家同朝为官,这点儿方便都没有,实在是太糟糕了。
  “小牛,这个大风酱菜厂……”
  “村……村办企业。”
  在丰邑县老蔡等班子成员宛若毒蛇一样的目光下,牛佐昧着良心说了实话。
  没骗人。
  真是村办企业,暂时没有直接挂在示范园区的名目下,因为在示范园区的项目中,只有“萝卜种植”和“白菜种植”。
  合理。
  大风酱菜厂的全名叫师堤口村大风酱菜厂。
  妥妥的村办企业。
  市里别说分管工业的人了,你就是管教育的也能看出来这规模不对劲啊。
  议论纷纷,无人高声。
  这丰邑县的幺蛾子多不胜数,也不差这一出了。
  贾司长若有所思,问起了农科院的人,不过没提大风酱菜厂,只是看着晾晒场上那源源不断的萝卜干条、萝卜块、萝卜片、萝卜丁,问道:“之前那个‘农村科技培训站’,在这里起到作用了吗?”
  “呃……”
  在丰邑县老蔡等班子成员宛若毒蛇一样的目光下,农科院的专家们犹犹豫豫说了实话。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对入世挑战,在丰邑县领导班子的指导下,成立了这个‘农村科技培训站’,并且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科技培训讲师团。”
  “起到的作用呢,是面向全县农村,常年为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开展技术培训。对县、乡镇及村级干部的培训,主要是围绕农村政策法规、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农业科技发展形势……”
  “……”
  你搁这搁这呢。
  报告文学有时候就是废话文学,废话文学有时候是报告文学,全看需要。
  反正农科院的专家们可是回答了问题。
  起没起到作用?
  当然起到了。
  还不少呢。
  至于说一个酱菜厂怎么就跟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农业科技发展形势挂钩……你别管。
  酱香科技是科技,酱菜科技怎么就不是科技了?
  要不是给齐鲁省农科院面子,我们张主任直接把货卖到韩国去。
  贾司长的随行人员也是赶紧拍照啊记录啊啥的,这里的见闻其实很有研究价值。
  “员工是哪里来的呢?”
  “工程师、技工、检验员、测试员等等技术岗位人员,是从祥泰市和沙洲市借用过来的,操作工都是丰邑县本地人,十六岁到五十岁之间。小包装的分装车间,以女工为主,晾晒、风干、装卸等作业区,以男工为主。”
  “合格吗?有岗前培训?”
  “有的。”
  “有的?!”
  这让贾司长有点儿不可置信,“这还有岗前培训?我是说正规的。”
  “这里都是正规单位。”
  “……”
  其实关于江口省农村教育就业试点示范区,重点就是“农村”“教育”“就业”这三样,工作做起来非常麻烦,很难。
  可现在一看,人家工作做得不错嘛,已经像模像样了。
  不过一看丰邑县防贼一样的架势,就知道是担心有人“空降”过来摘桃子,这让贾司长也是内心一叹。
  反过来又觉得张正东这个人真是奇葩……
  至于说彭城市丰邑县农村脱贫致富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就是“脱贫致富”,张正东当初采访时候的本心之言,再映照当下,贾司长得承认,张正东是个老实人。
  “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啊。”
  休息的时候,贾司长跟随行人员感慨万千,他们就住在了示范园区的接待酒店,并不豪华,不过该有的都有,而且十分干净。
  来的时候,还能看到一大片工地,开沟挖渠的工地,建筑工地,不说是连绵不绝,但还是相当火热的。
  不过除此之外,专门划了一段灌溉渠当“天然泳池”……这是他真没想到的。
  为了防止暑假有孩子淹死,于是张正东同志决定亲自来淹。
  这脑回路让贾司长有一种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的荒诞感。
  “我看了看这一片脱贫致富项目,怕是不像彭城市说的那样,就是个小打小闹刚起步。你们看啊,那个酱菜厂规模,就不像是一年效益才几十万的村办厂。村办厂能养得起这么多技术人员?”
  “还有那个服装厂,我也看了,反季销售冬装、鸭绒被的方法,很独特。居然能打开赶大集这种另类市场,而且从丰邑县本地的农贸市场规模来看,更加不简单,很多车牌是中原省、齐鲁省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中间商、批发商在这里有利润,而且比在原产地的老家还要高一点……”
  “你们多收集一些材料,写几份细分报告上来,我有大用。”
  “是。”
  贾司长的随行人员都没有叫苦,跟有些地方不一样,他们为了裱糊,还得吹一下,可丰邑县这里不需要,干货多就容易写材料,搞两篇优秀论文也是足够了。
  不过他们万万没想到碰上了同行,江宁农业大学的人同样在此取材,不过呢,江宁农业大学的人不是给自己写论文,而是给张正东同志。
  没办法,虽然广泛合作暂时没有,可不代表江宁农业大学不想合作,他们太想合作了,只不过现在重点项目在校,抽不开人手。
  于是江宁农业大学也有神人,让张正东同志在他们那里读个在职研究生。
  论文什么的……
  相信张主任这样的惊才绝艳之辈,肯定是不费吹灰之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