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船
  第175章 海船
  “麻八,吴十,头儿叫你们。”
  一个警卫连士卒叫了声,十二个少年郎,如今不方便用真名,都是以姓氏加上年纪排行来称呼。
  麻夏和吴大绩出了屋子,看了眼,士卒的脸色不算太好看。
  麻夏和吴大绩对视了眼,都觉得估摸著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片刻之后,村后的空地上,司马看了看周边,才低声说:“打探清楚了,都死了人。”
  吴大绩嘴唇抖了抖,“司大哥请说。”
  “汪古是钱塘人氏,家就在县城內,当日杭州前卫不敢迎敌,避入城內,抢占汪家祖宅。”司马顿了顿,“汪古的叔父被杀,此事闹得很大。”
  吴大绩恨然道:“卫所兵卫所兵———
  司马继续说:“梅农家里更是—————·“
  顿了顿,司马才继续说:“梅农的兄长在西兴镇经商,铺子被乱民洗劫,其妻悬樑自尽。”
  麻夏双手握拳,眼睛都有著丝丝血色。
  “消息传回仁和县,梅农祖父本就臥病在床,当日夜间梅府就掛白了。”
  吴大绩没发出什么声音,但泪水缓缓流下,倭寇侵袭杭州,汪古、梅农担忧家人,却不料亲人未遭倭寇毒手,却被官军残害。
  吴大绩的心伤不仅仅是为了好友的遭遇,更是为了此类事—————-不夸张的说,
  至少在西兴镇,乱兵造成的损失远远大於倭寇。
  沉默了好一会儿后,麻夏才开口问道:“何时回舟山?”
  “大哥让人採买粮米,在各处设粥棚。”司马解释道:“此外舟山缺军械,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com】
  杭州两卫还有海寧卫好些卫所兵都暗中售卖。”
  “他们拿著军械,只敢砍在百姓的身上。”吴大绩骂道:“还不如卖给护卫军。”
  “也收不了多少,卢鏜那边又闹出么蛾子。”司马撇嘴说:“顶多四五日就要启程了,主要是看青吉村那边的伤员。”
  “对了,曹排长?”
  “从县城请了名医去,性命是保下来了。”司马嘆道:“但日后难以上阵,
  以后会转为管事。”
  突然笑了笑,司马说:“以后你们倒是可以在舟山开个学堂,曹振是大同边军出身,顶多也就是认些字。“
  司马安慰了几句才离开,心想如今北地沦陷,西南动盪,山西、陕西、山东、河南都隨时会遭韃来袭,就连东南也不安寧。
  如今的天下,可称乱世。
  这些少年郎意外而幸运的进入舟山,对他们来说,或许不是坏事。
  而此次杭州战事以及发生的很多事都会起到作用。
  司马进了宅子,偷眼看了看里面,徐渭已经赶回来了。
  “都说清楚了?”徐渭招了招手。
  “说清楚了。”司马小声说。
  徐渭点点头,“东崖公在西兴镇为百姓问诊裹伤,目睹惨状,几度垂泪。”
  陈锐没有什么特別的反应,这样的惨状他已经看多了,不能说他已经麻木,
  只是他知道,落泪、悲伤那都是无用的举动。
  “丁湛应下了?”
  “嗯。”徐渭打点精神,“他也没有其他选择,我剖析局势后一刻钟,信使已携报功奏摺启程入京。”
  卢鏜要抢功,蔡克廉要抢功,陈锐其实很无所谓,但很所谓丁湛的抢功。
  只要朝中认可丁湛的功劳,那么接下来很多事情就好办了--至少兵备道副使蔡克廉要调遣定海卫,就决计绕不过丁湛这个海道副使。
  徐渭继续说:“至於战船--台州海门卫一共有多少战船,丁湛都不太清楚。”
  “五十六艘。”陈锐回答道:“邓宝早就遣人查探清楚了。”
  海门卫的卫所官售卖了不少军械给舟山,但战船不肯出手-—---这是因为从年初到现在半年了,越来越多的人都感觉到,朝廷许沿海通商,是几乎无法阻拦的。
  虽然有倭寇来袭,但也有徐唯学、毛海峰在名义上的归降。
  所以,海门卫千户自然是不肯出手的,以后说不得就要仗著这些战船赚钱·-在东南沿海很多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资產並不是土地,而是一艘海船。
  这些念头在陈锐的脑海中迅速闪过,“丁湛如何说?”
  “有些迟疑,不过也没有拒绝。”徐渭授须道:“应该没什么问题。”
  陈锐沉默片刻后说:“回师途中,再见一面。”
  “逼一逼?”
  “嗯。”陈锐点头道:“丁湛此人,性情稍绵软,无建功立业之心,但需提防朝中將他调离。”
  做了交易,那就不能反悔—--如果丁湛来了钱塘,那报功也名正言顺,既然留在了萧山,那报功就是交易。
  吃了饵想脱鉤,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徐渭想了会儿,低声说:“让丁湛先行写下公文,舟山就有名义接手海门卫战船。”
  “不错。”陈锐也是这么想的。
  只要有名义,海门卫那些废物就算百般不肯,难道还敢不交出来吗?
  不过需要招募大量的水手,而且还需要再次募兵,战船没有战兵,那就无法形成战力。
  徐渭眼珠子在眼眶里转个不停,半响后才说:“说不得朝中还真的会將丁湛调走,甚至有可能撤销海道副使。”
  “嗯,倭寇侵入杭州,丁湛即使报功將功补过,但还是失职。”
  陈锐也不希望朝中將丁湛调走,此人几乎无所作为,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舟山的迅速壮大。
  陈锐与徐渭猜测的大体不差,但他们有一点猜错了,此时尚在萧山的丁湛已经有致仕的念头。
  丁湛清晰的看见了护卫军与明军的巨大区別,他隱隱察觉到舟山的一切有些不符合常理。
  丁湛有自知之明,他不愿意去管那些,更不愿意被捲入其中徐渭都已经明晃晃的索要海门卫的那数干艘战船了。
  你们舟山到底想干什么?
  此次倭寇侵入杭州,自己为了脱罪又得罪了蔡克廉。
  其实丁湛与蔡克廉是同年,两人都是嘉靖八年进士,但前者今年都六十多了,而蔡克廉未满四十—登科时候才十八岁。
  去岁淮东大败,朝中急调浙兵北上,丁湛率临海三卫驻守苏州,而蔡克廉却入驻应天府···两者在朝中的分量相差不小。
  不如索性致仕归家,丁湛越想越觉得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