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311章 选择与前路
  第311章 选择与前路
  看著毛海峰、徐海离去的背影,陈锐的视线专注的盯著后者,半响后才问道:“如何?”
  『肯定是他。”徐渭哼了声,“倭寇掳人的时候,徐唯学都已经抵达南京了总不能是他启程之前,专门让人去掳金华虞家、余姚孙家、山阴朱家、会稽陶家的子弟吧?”
  “更別说还有已经就任江北巡按御史吴百朋的侄儿吴大绩。”
  “能指使得动徐唯学心腹的,不可能是毛海峰一脉,而徐唯学不在,只可能是徐海。”
  “当时徐海在剿倭几战中极为出彩,到后期基本上是他在主导战事走向。”
  “不会有错。”沈明臣阴著脸说:“码头处我特地提到了十三童子案,还没说到肩吾呢,徐海就脸色变了。”
  已经回来的朱神色淡漠,“目標应该是钟弘扬,但现在说这些没什么意义,
  沈一贯笑著说:“也未必是什么坏事。”
  这句话一出,沈明臣默不作声,侧头扫了眼,陈锐没什么反应,而徐渭、朱、邓宝三人却都頜首。
  想想也是,沈一贯、朱两人都二十好几了,到现在还没被点中生员,熬到四十岁都未必能中进士,要有所作为那都得熬到五十岁了。
  而如今,两人在舟山內书房,所见所听,所学所作,无不大有神益。
  当然了,包括陈锐这个穿越者在內,没有人知道这两位在歷史上先后出任內阁首辅,虽然说不上权倾一时,但也都可圈可点,朱更是浙党魁首。
  徐渭迟疑了会儿,看向朱,“要不要將陈家接来沈家门?
  ?
  “毕竟有我在,如今萧堪也在,鸣野兄病逝,照拂家小也在情理之中。”
  鸣野指的是山阴陈鹤,他与徐渭、萧堪以及朱的父亲朱公节都是越中十子的成员。
  陈鹤的独女与朱定亲,因为朱家、陈家先后守孝,所以至今尚未完婚。
  朱神色变幻莫测,半响后才用力摇了摇头,“尚要守孝两年有余,还有时间。”
  “先让人去打探一下。”陈锐突然开口道:“若是一切安好,那就罢了,若是有不妥之处,我会使人將她带来与你团聚。”
  “大哥。”朱依旧摇头,“太危险了,一旦被察觉——-崇明岛位置太过重要,徐唯学手下兵力逾五千,战船数十艘———“
  “不会让你们留在舟山。”陈锐打断道:“十二人中,除却张元年纪尚幼,其余人要么从军,要么从事,但要么隱於眾军之中,要么深居简出,唯独你与沈一贯露面太多。”
  “也大半年过去了,我问过老师,你们对各个部门都有所了解,对各项流程都烂熟於心,没有必要再留在舟山內书房做文员了。”
  “舟山缺人手,太缺人手,將校士卒我不怕,我有管束的手段,但若是舟山再有驻地,聚集的民眾再度多上数万,十数万,数十万—”
  沈一贯与朱对视了眼,眼神中有瞭然,也有兴奋,舟山的確缺人手,但缺的是有能力同时能被信任的人手。
  “皆听大哥指派。”
  “皆听大哥指派。”
  “无非胶州、连云两地。”徐渭笑著问:“认得沈襄吗?”
  “我与沈襄自小就相识,他在胶州-那我去连云。”朱问道:“那边除却景熙兄之外?”
  “除了陶大顺之外,只有军中几个將校知晓內情,陈子鑾、楼楠、叶邦荣。”陈锐解释了句,道:“连云那边缺人手,裴天祐调任舟山,殷士詹回了南京,你带著一批文员,以及从各处抽调的人手补入连云內书房。”
  “是。”
  陈锐转头看向沈一贯,“胶州那边,除了万公、吴公之外,周君仁、王如龙、齐乡、廉钟、丁茂都是知情人。”
  “虽然从胶州调来了石茂华,但那边人手还算充足,你先充入內书房文员,
  同样你也带一批人过去。”
  沈一贯、朱心里都有数,自己不仅仅是为了安全而离开舟山,也不仅仅是为了充实地方,更是直接成为舟山控制各地政务的关键人手。
  “等年后再动身。”徐渭笑著说:“其实不仅仅是你们二人,其他人也大都有安排。”
  “当日淮安战事—梅农受了不小刺激。”沈一贯嘆道:“他特地拜託了麻八郎打探,梅农的外祖、外祖母是山阳县人,逃过了韃、乱兵之害,却死於倭寇之手。”
  “这几个月来,梅农每日早练,又跟著骆尚志学武,打定主意要从军。”朱颇为感慨,梅农是几次想入军都下不了决心,而这一次,硬生生从胖子变成了油条。
  沈明臣轻声道:“所以,密不可泄,倭寇之凶悍可与韃靶相较,暴虐更深之。”
  “一旦事泄,就算今上、严分宜回护也无用,徐唯学、徐海必然举兵,只怕毛海峰也难以脱身,扬州、泰州、苏州、松江--类梅农外祖事遍地皆是。”
  陈锐默然无语,其实他对徐唯学、毛海峰並不是太看重,看重的是他们背后的那个人。
  到目前为止,汪直这个海上最大势力的头目还没有明显的態度倾向。
  是的,汪直是个海商,但在如今天下动乱的时代,却成为了一个能搅动风云的人物,谁也不能確认这位五峰船主的动向。
  特別是在舟山势力崛起之后,舟山、连云、登州、胶州-这些地方的相互联络基本上都是靠海路的。
  若是汪直选择投靠靶,那整个东南都会遭到一场浩劫,也会极大的影响到舟山的战略。
  换句话说,汪直已经成为能影响天下变局的重要棋子。
  不过,陈锐心里隱隱有著不太好的预感。
  这些念头快速的在脑海中闪过,陈锐轻轻嘆了口气,一步步来吧,选择舟山为基,有好的地方,自然也有不好的地方。
  这个晚上,十二位青年定下了最终的去向。
  除了年纪尚幼的张元,已然入军分別在台州、胶州的吴大绩、麻夏之外,
  还有九人。
  只有閔成弘、虞德燁两人留在了舟山,前者是嘉兴人,少有人识,因为负责鸟粪、新式作物耕作被安置在农事处。
  虞德燁是义乌人,认识他的人太多,所以被安置在了保卫措施严密,同时少有人往来的钱庄。
  其余人,朱、孙键去了连云,沈一贯、池明志去了胶州,梅农、汪古、陶景同也去了胶州,不过他们三人决意明岁入军。
  十二人,在来到沈家门大半年,在新春即將来临之际,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
  他们都不知道这条路通往光明还是黑暗,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