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314章 接风
  第314章 接风
  金柱看了会儿,问道:“应该还能加纱锭吧?”
  “应该能吧?”陈锐也不太確定。
  吴月娘细声细气的说:“还能加,不过还需要再试试。”
  “那就试试。”陈锐沉吟片刻后说:“此次试製新式纺纱机,许立功一次,等同军中一等功,待得作坊成立,你为管事。”
  眾人都有些震动,军中一等功,至今也只有丁茂阴差阳错获得一次,没有第二个人。
  看著有些惶恐的吴月娘,陈锐轻笑道:“你当得起。”
  新式纺纱机的出现,对舟山来说,太重要,太重要了。
  可以说,舟山什么时候参与到海贸中,很大程度是受新式纺纱机的出现。
  想参与海贸,最为基本的是,要有货源。
  而舟山在一年的时间迅速扩张,海贸中比较重要的货源,茶叶、丝绸靠不上,而布、纱、瓷器这些货物,舟山內部消化都嫌不够。
  吴月娘能研发出新式纺纱机,一等功不为过,至少陈锐这么觉得。
  又看了会儿后,眾人这才离开,去了陈宅。
  “大哥。”刚刚从军营中赶回来的朱珏迎了上来,同时示意妻子回后院。
  “坐吧。”陈锐点点头,“都安排好了?”
  “安排妥当了。”朱珏解说道:“五十老卒,分为四批归乡,都已经从钱庄提取部分银两。”
  “那就好。”陈锐看了眼桌上的菜餚,笑著说:“来,尝尝看。”
  实际上,是陈锐本人有些迫不及待,他前世是在西南服役,习惯了辣椒——这两年也实在是嘴里淡出鸟来了。
  后院,裴氏略有些小心翼翼的坐在桌边,打量著同桌的女眷,大部分是陈家的女眷,
  不过还有一位年岁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少女。
  裴氏如此关注这位少女,是因为对方颇有些哀怨的模样,虽然表现的不明显,但裴氏心细如髮,还是能发现的。
  聊了几句之后,裴氏这才知道,这位少女是沈束的长女沈慧儿,去年隨陈锐、沈束一路南逃。
  裴氏细细打量,沈慧儿身段苗条,容貌秀美,对陈家主母颇为恭敬,隱隱猜到了什么。
  来沈家门的途中,裴氏仔仔细细的向丈夫朱珏询问了后宅事,虽然朱珏对此不太关注,但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陈锐年初定亲余姚孙家,如今又以兼桃的名义即將与萧家联姻,但沈家亦是绍兴府的名门望族,沈束本人是两榜进士,浙江名士,还是陈锐的老师。
  再加上有一同南逃的经歷,陈家为什么没有选择这位沈慧儿呢?
  裴氏在心里琢磨,只怕是刻意为之啊,甚至可能是陈家与沈家的默契。
  沈束是陈锐的老师,又执掌內书房,手握大权,可以说是舟山一脉內政的首脑人物。
  换成汉初,这就是萧何,换成明初,那就是李善长。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这样的人物,是不应该有外戚的身份。
  事实上,裴氏猜的一点都没错,沈束从抵达舟山之后,就完全明了了陈锐的心思和大志。
  在击溃来犯倭寇,扫平定海卫之后,沈束就下定了辅佐陈锐的决心,也將女儿从陈锐妻子的选择中完全排除。
  陈锐本人对此没有说什么,但也默许了这一切,他对沈束本人没有任何的猜疑,对聪慧而寧静的沈慧儿也有些好感,但很多时候,制度决定了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陈锐將裴天祐从连云调来舟山的原因,朱珏在连云驻军中排在前五,裴天祐就不合適留在连云內书房。
  后院安安静静,而前院却是热闹,裴天祐、石茂华初来乍到还好,金柱、黄九皋却是性情疏阔,加上朱珏、徐渭,席上热闹的很。
  热闹的原因在於今日的晚宴上的菜餚,全都是用新式作物做的。
  玉米做成了玉米棒,番茄做成了炒蛋,还熬了一锅汤,红薯做成了红薯饭,土豆切丝炒肉,辣椒更是做了四五道菜。
  陈锐有些惋惜的啃了几口玉米棒,这玩意也能高產,但不如红薯、土豆前世倒是能將棒子磨成粉末,这就是所谓的棒子麵,但这一世可找不到这样的机械。
  “若是红薯、土豆真的能亩產二十石不,就算只有十石!”金柱点评道:“秋收之后,再无缺粮之忧!”
  “真是好味道!”黄九皋额头冒汗,手里筷子还去夹辣椒,“不让博望侯专美於前!”
  沈束摇头道:“当越博望侯。”
  “不错。”裴天祐点头赞道:“按照之前所述,土豆、红薯可种於山地,即使是刚刚开耕的下等田,也有十余石收成,如此伟业,远迈博望侯。”
  陈锐平静的吃著辣椒,感受著那丝丝辣意,並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在想,土豆、红薯这两种作物的產量,对这个时代的人有著极大的衝击力,但他们还是低估了。
  清朝之所以有所谓的“盛世”,人口爆炸是主要因素,虽然他们都是奴才。
  而影响人口爆炸的诸多因素中,高產量同时对土地肥力、水源要求不高的土豆、红薯是一个关键因素。
  放到现在,最直接的影响,会导致舟山控制的地盘从明后年开始,不缺粮。
  这种状態,会直接导致大量流民集中到胶州、定海、连云等地,如徐渭、沈束都已经开始考虑將寧波、台州沿海划归治下。
  至少要將象山拿到手中,如今的象山半岛大半是属於寧波府的,立有象山县,不过很贫瘠,人口聚集地除了象山县城之外,只有昌国卫。
  昌国卫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护卫军拿下象山非常轻鬆,到时候能顺著象山海峡往西南方向,登陆后直接抵达台州府寧海县。
  酒宴上,眾人一边吃著,一边顺口聊著,裴天祐敏感的察觉到,徐渭、沈束、黄九皋几人对自己似乎非常关注,金柱偶尔开口也往往针对自己,也只有朱珏、石茂华没有什么反应。
  从连云抽调裴天祐来舟山內书房任职,有其女婿朱环的因素,当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海州裴家,並不是书香门第,而是当地商贾大户。
  海州看似偏距一地,但交通其实非常方便,因为近沐水、沂水,南北运河也是从淮安府通过,南下北上极为便捷。
  裴家在海州扎根百余年,经营各种货物,大到盐业、铁业,小到日常用品,无所不包而裴天祐是偏支出身,家中並不富庶,自十五岁开始就打理家业,用了十五年赞下了一笔在整个淮安府都数的出来的家业,然后用了十年时间,考中了两榜进士。
  换句话说,裴天祐这个人,有很强的实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