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推广和货源
书房。
一张偌大的四方桌摆在正中间,上面铺著一张地图,边上摆著几支炭笔,眾人就在桌边坐定。
裴天祐默不作声的坐在下首位,有些意外但也不觉得意外,以这样的方式议事其实是不符合时代的,但明显效率更高。
裴天祐在连云內书房也待了半年,很清楚舟山並不看重场面,只重视效果。
“先说內书房。”陈锐开门见山道:“內书房事务繁忙,裴天祐、石茂华均充实內书房,各项流程你们也都清楚,应该能很快上手。”
石茂华、裴天祐都点点头。
“我不在的时候,內书房由沈师领总。”陈锐口吻平淡,“若遇紧急,內书房可临时调用不超过一个营的兵力。”
一旁的周君佑补充道:“待得明年秋后,护卫军会进行改制,治安队之外,会新建警备军,同时为护卫军备用军。”
“也就是说,明年秋后,警备军成立,各地內书房不得调动护卫军。”徐渭解说道:“若遇到紧急情况,內书房可调用警备军,但平日里警备军不负责治安,主要是负责护卫、警戒、巡视等。”
这都是之前在內书房通过气的,石茂华、裴天祐耐心的听著,很快就弄懂了。
如今內书房以及下面的管事出行,为防不测,都是临时从直属团调兵护卫,而且直属团还要负责沈家门、定海卫各地的警戒,比如从內书房到甲一村的途中,就有一个连队驻扎。
还有如皂块作坊、军械作坊等地,也是从直属团调兵,这直接导致了直属团的兵力分散—类似的情况不仅仅是舟山,连云、胶州也是如此。
所以陈锐才决定成立警备军有点类似於后世的武警部队。
如此一来,一方面权责分明,另一方面也使得护卫军与地方上做出切割,兵力也能集中。
最为关键的是,杜绝內政机构对护卫军可能的掌控,若是內书房能隨意调动护卫军,
那师部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只不过,如今各地都在用兵,而且也要看胶州能不能扛得住明年韃的来攻,所以目前只能摆在纸面上。
“內书房下设各处,大都是由內书房直接管辖,但有两个处相对特殊。”陈锐继续说:“其一是钱庄,並不完全受內书房管辖,若有事务变动,必须呈报到我这儿。”
石茂华、裴天祐都是心思敏捷的人,立即明白了陈锐只怕平日里是不太参与到內书房的日常事务中的。
平日里,即使陈锐在沈家门,內书房应该也是沈束领总。
裴天祐侧头瞄了眼,沈束脸上没有什么特別的表情-兵权、財权,最重要的两项都是陈锐牢牢握在手中的。
而內书房下面是没有设立类似於吏部的机构的,也就是说,人事权也是被陈锐握在手中的。
“其二是农事处。”陈锐继续说:“再过两个月,定海卫、沈家门、连云、胶州,乃至於登州、象山,都会推行新式作物,主要是以红薯、土豆为主。”
“此外,肥料的推广也是农事处负责。”
“都说护卫军为守土安民所建,但护卫军主责守土,安民却不是护卫军的职责。”
“连云一地,年许来先后遭韃靶、乱民、乱兵、倭寇洗劫,流民无数,若要安民,首要粮食。”
“胶州稍好,但需储备大量粮草。”陈锐看向石茂华,“以后对登州乃至辽东军的支援,都需要胶州出力。”
石茂华默默的点头,“临行前,閔知州已然决议,至少逢猛镇、高密以南的区域,会大力推行新式作物,只是这方面.“
“年后我先赶往连云,再去胶州。”金柱笑著说:“下面已经报上名单,会先后抽调两批共计三百人赶赴两地。”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陈锐点点头,“农事处由金柱主持,各类事务若无意外,无需呈报內书房。”
明年这一年,除了战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推行新式作物,只要能推广开,舟山才算在胶州、连云两地扎下深根—谁都无法动摇的深根。
在这种情况下,农事处的地位自然不同凡响,调用內书房金柱主持,还无需呈报“
要知道舟山的政务体系中,几乎是每件事都需要呈报的。
黄九皋突然补充道:“推行的时候,记得用舟山薯、舟山豆的名字。”
“是是。”金柱笑著点头,嘆道:“陈千户有怜悯之心,就怕各地官员不许—”
陈锐没声,徐渭冷笑道:“隨便他们,反正无愧於心!”
整个东南如今日子都不好过,大量的自耕农破產,甚至佃户都会逃亡,舟山以“舟山薯”、“舟山豆”的名义推广红薯、土豆,算是明谋吧。
如今明廷对舟山的忌惮已经摆在明面上了,各地官员很可能会阻挠,说不定还会闹出事来。
比如金柱、徐渭都猜测,土豆很可能就会出事因为土豆有可能导致中毒。
“若是顺利,明年红薯、土豆还会陆续在浙江、福建、苏松等地推广。”陈锐加重语气道:“这两种作物都不需要良田,普通的山地就能种植,耐旱易活,產量又很高—“
徐渭接嘴道:“所以,大量的良田可以改为种植、桑树、甘蔗、油菜等等。”
“这方面的事,也是由农事处负责,后期会有其他机构参与。”陈锐看了眼金柱,“需要掌握好度,布纱、油料、等都是舟山一直需要的,也是海贸中的重要货物,但首先还是要保证粮食——不能出现粮荒。”
金柱点点头,“其实今年就可以,至少上虞、会稽山阴、余姚几地可以推广开。”
陈锐沉吟片刻后道:“这方面,沈师到时候盯著点,在几地选几家,若是种子有富裕,再扩大。”
沈束应了声,他心里有数,至少萧家、沈家、孙家、朱家等受过陈锐恩惠的人家,都不会拒绝,甚至会主动配合。
先后杭州大捷,后有山东三战三捷,舟山在浙江的根基非常牢固。
石茂华这时候忍不住问:“舟山要开始海贸?”
“嗯,明年会组织船队去马六甲。”陈锐看向裴天祐,“內书房下新设商贸处,由你主持。”
裴天祐这下子恍然大悟,难怪之前沈束、黄九皋、徐渭几人对自己那般关注。
“虽然是去马六甲,与崇明岛那边不搭界,但货物却是要与崇明岛竞爭的。”徐渭解说道:“在很长时间內,若没有意外,舟山是不会与徐唯学、毛海峰翻脸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旦翻脸,他们背后的汪直有可能投靠韃。”
“所以,货源是个问题。”
“松江布、苏州丝绸,都名扬天下,舟山不会去触碰,顶多是收购,连蚕茧都不会收购。”
“之所以要大力推广红薯、土豆,也是为了腾出良田,种植、桑树———“”
眾人聚精会神的听著,这场会议將会直接决定舟山在几年之內的方向。
陈锐迟疑了会儿,对金柱说:“若是上虞、余姚、山阴等地有大户愿意种植红薯、土豆,腾出良田种植,到时候可以將新式纺纱机卖给他们。”
“这倒有点意思”徐渭喷喷道:“既能推广作物,还能使货物增加,一举两得。”
金柱却皱著眉头,“一旦卖出去-只怕崇明岛那边很快就能弄到手。”
“不要紧。”徐渭笑道:“他们靠著苏松,原本就占著大头,若是因为布太多要跟我们抢生意.护卫军也不是吃素的!”
“这件事到时候再说。”陈锐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主意,只是现在不太方面说出口。
弄出个钱庄,可不仅仅只是为了省钱而已,陈锐对舟山如今在浙江的地位並不是特別满意,他希望能编制一张大网—一网打尽。
陈锐看向裴天祐,“短时间內,海贸以皂块、白、瓷器为主,兼以茶叶、生丝。”
裴天祐一一询问,沈束、金柱一一作答。
几种货物中,皂块是最成熟的,白也算吧。
陈锐不懂怎么洗,只听说过什么黄泥水洗,但具体怎么操作是一头雾水。
之所以最后选择白,一方面是因为招收的流民中有一家人家传製,是树灰製法,然后用石灰澄清,当然了,成品与后世的白砂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但即使这样的白,销路也非常好,而且利润很高,所以陈锐准备在福建、浙江两地推广甘蔗的种植。
另一方面是因为有成熟火药的前提下,白在战场上能发挥出不小的作用,弄点燃烧弹.技术条件是足够的。
此外,瓷器也是现成的,不管是定海卫还是胶州,都有不少以此为生的匠人家族,特別是迁居胶州的顏神镇的匠人,已经在胶州建立了好些作坊。
“主管作坊的是屈超,回头你与他接洽。”陈锐对裴天祐说:“你先搭好架子,明年四月份之前,你要准备好至少五船货物,水师会护航去马六甲交易。”
裴天祐犹豫了会儿,问道:“那些番商不是能来沈家门吗?”
“去马六甲交易,赚的多些。”陈锐不动声色的如此回答,“朝中对番商的態度—“
都指为倭寇。”
这个答案並不能让眾人释然,但也没有人再继续问,只有对陈锐非常了解的徐渭嘴角微微勾起一个弧度。
在沈家门交易,的確赚的少了些,但去马六甲交易,风险却大多了,长时间算下来,
不好说哪种占便宜。
至於朝廷的態度,陈锐会在乎吗?
徐渭琢磨了会儿,心里痒痒的,这廝肯定是留有后手只是不知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