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宪兵
陶承学听得有些无聊,他其实与唐顺之有过深谈,又刚才確认了翁万达的態度,索性將话题扯开,“护卫军会在淮东用兵吗?”
“当然了。”翁万达点头道:“不拿下淮安大半,护卫军在青州就根基不稳。”
唐顺之赞同道:“陈锐其人,刚强锋锐,敢为人所不敢为,当年曲阜那件事至今还常被人提起。”
两年前,陈锐在曲阜割下的那双耳朵至今还被天下儒生口口传播,而受那副对联的影响,孔家如今不管是在南边还是北地,都名望大跌。
毕竟有的事不说出来,儒生的耳朵就是聋的,而如今揭穿了那一层纸,天下儒生总不能將眼睛也刺瞎吧。
“会与江北军开战?”陶承学有些担心。
翁万达看了看陶承学略有些急迫的表情,轻声道:“老夫也不敢妄自揣测。”
唐顺之笑著点头,“江北总督约庵公抚平两广,恩威並著,但非刚强之辈。”
其实翁万达和唐顺之心里都有数,甚至陆炳、严世蕃、沈炼都知道,舟山始终保持著与陶承学的联络,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这条线来探查朝中对舟山动作的反应,
换句话,说陶承学是舟山安插在南京的探子都不过分。
翁万达和唐顺之说的真心话,江北会不会开战,很大程度上要看江北总督欧阳必进的选择。
唐顺之將话题扯开,饶有兴致的向翁万达问起胶州出兵的细节,而后者隨口应付,心里却在想著翁从云。
从去年九月奔赴舟山,十月去了胶州之后,翁从云一共送回来三封信,第一封信细细描述自己看到的一切,胶州的车水马龙,码头处的如云船帆。
第二封信询问翁万达,自己是入军还是合適入內书房。
而第三封信,虽然描述出兵种种,但翁万达察觉得到,侄儿虽然描述细节,但却没有说明护卫军兵锋所至。
翁万达笑著在心里想,沈炼要“与国同休”,自己却不会—-虽然才五十有五,未过耳顺之年,但他能感觉得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日下,不知道此生可有再奋起之日?
此时此刻,青州府日照县信阳镇外,翁从云也在想这个问题,只怕朝廷不会放伯父去河南、西北,若是要领兵,很可能会是江北军,在军略一道上,欧阳必进远比伯父逊色。
翁从云隱隱能察觉到伯父让自己奔赴舟山的原因这时候,急促的脚步声在身后响起,翁从云拉著脸回身问道:“查清楚了?”
来的是一旅警卫营的副营正封宗,“一团二营乔吴魔下三连,连长刘创,处州景寧县人,去岁在青州大捷中立功,扩军后升为连长。”
“確凿?”
“確凿,叶公已然查问过了,其魔下警卫班未有供认,但刘创本人最终已然承认。”
封宗犹豫了会儿,低声说:“此战一团为主力,乔吴率二营为先锋,率先破阵,功劳不小。”
“功是功,过是过。”
清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翁从云回头看见了脸色严峻的凌云翼与一脸无奈的旅副齐乡,行了一礼,“汝成兄说的是,功不能替过。”
“且战前,周旅正与吴公都有言在先,此战以溃敌军为先,以护卫地方为要。”凌云翼冷冷的说:“舟山护卫军名扬天下,是因为杭州、山东、淮东数场大捷,更是因为护卫军怀仁举义!”
“虽是追击残敌,但踩踏良田,毁坏庄稼,且拒不供认,若是军法处无力惩处,我会呈文舟山。”
齐乡苦笑了声,心里暗骂刘创这个蠢货,战时踩踏由地不算过错,但事后不认帐那才是过错。
这下好了,被內书房抓了现行!
此次一旅出兵西向,与陈子鑾出兵北上是不同的,刻意的等到四月份才出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邦珍是行春耕事的。
李邦珍並不傻,他之所以將诸城、日照一带作为基地,主要是因为东南方向,也就是与胶州相连的地方多有山脉遮挡。
不过很可惜,在胶州停留了半年之久,周君仁早就与王如龙等將领谋划好了,先诱使李邦珍率军在诸城东南部对峙,以海船运载兵力从后急袭。
一方面是因为战略谋划得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护卫军战力强劲,从头到尾不过七八日,李邦珍就不得不夹著尾巴逃窜了。
说起来有些不太要脸,等李邦珍春耕结束了,护卫军才出兵將对方赶走,吃个现成的。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胶州內书房决定,遣派凌云翼为首,调诸多文员隨军,安抚民眾,不使地方生乱。
所以,护卫军踩踏良田,毁坏庄稼的行为被凌云翼等人深恶痛绝—贼军都不干的事,难道护卫军还不如贼军吗?
更关键的是,犯了错不认—这是凌云翼等人无法忍受的。
“那乾脆都呈文舟山內书房和师部吧。”齐乡苦恼的说:“让大哥做主吧。”
凌云翼冷冷道:“足下的意思是,军法不足以惩处?”
齐乡是陈锐的旧部,当年一同北上南下,听了这话也心里不痛快,“如今战事未毕,刘创尚率军追击贼军,难道这时候惩处?”
翁从云咳嗽了声,使了个眼色,上前一步,附在凌云翼耳边小声说:“汝成兄,或可呈文舟山,一了百了。”
凌云翼愣了下,低声问道:“军法处?”
“嗯。”翁从云点点头,“军中同袍,难免裙带关係,不好下手——“
凌云翼的视线在齐乡的脸上打了个转,想了想没有再说什么,他自己心里也有数,自己被胶州內书房选中隨军,很可能会主持诸城、日照一带,不宜与军方发生剧烈衝突。
看著齐乡离开,翁从云才侃侃而谈。
虽然在杭州一战之后,护卫军就开始设军法处,但並没有与军中割裂,主要是以各团、营、连的警卫兼任的,难免有欺瞒之举。
类似的事情实际上也不是一两次了,这也是师部遣叶大正赴胶州执掌军法的原因。
这一次就是典型,刘创犯了错,但手下的警卫班的警卫居然不举报,甚至帮著刘创隱瞒。
用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兵力不足,但现在兵力不成为障碍。
翁从云的建议是,將军法处从军中独立出来,专门负责执掌军法-实际上,后世是有这个机构的,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