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萨摩藩的野心
崇禎十七年的五月十九日,皇帝日常处理朝政,比起崇禎十六年的明朝財政窘迫,即便內帑还未完全可以容它回流,皇帝也可以靠著八千多万两的税收,在朝中从容处理政务。
利用这笔钱也是在民生和军务上做出了精修,比方说西北地区的驛堡,也可以用这笔钱去修筑了,孙传庭毕竟是修了大量屯堡,这些屯堡的粮食有缺口的也可以补充上去。
吴三桂这一路官军打到年初就传回捷报,已经攻克了托木斯克要塞,並俘虏了六百多人的守堡俄兵,上疏如何处置。
能如何处置?拉去煤矿挖一辈子矿唄!
皇帝隨意找了个自己的私產煤矿,就写了道旨意,顺便叫个太监过去带人去煤矿。
对沙俄的这些俘虏当然用不著客气,本身他们的贵族自己也这么用的。
其次到了五月,皇帝处理的还有倭国的事情。
倭国的萨摩藩终究按捺不住扩张欲,对明朝明令保护的附庸琉球国发动了一次规模还算大的攻击。
明朝对琉球是有一支由三十多艘官船组建的分舰队的,並且岛上也有一千人的官兵。
这些官兵两年轮换一次,这一次也是趁著明军轮换,有数千萨摩藩的倭兵出现在琉球沿海,並企图登岸。
这也是这些年以来,萨摩藩少有的公然在琉球海域挑战明朝水师分舰队,双方甚至於发生了战斗!
明军有三人受伤,两人阵亡,而萨摩藩则有四十多人受伤,二十三人死亡。
明军的舰船毕竟是大太多了,动輒就是几百吨的官船,还有两艘葡萄牙式的盖伦帆船,对於萨摩藩那种小船舶简单炮击一轮它都受不了。
这种衝突被报告到皇帝案前,皇帝的处理结果是一先向萨摩藩主的直系上级德川家光传国书,
要求惩戒萨摩藩,並且从泉州和登莱各调一支船队前往琉球,给倭国压力。
萨摩藩是朱由检一直想要直接动手解决的问题,日本其他藩主相对来说都比较稳定,但是萨摩藩不同,他本身也是有很多西洋贸易,拥有两万名火枪兵的军队。
並且除此以外他还有军事素质高,许多可以动员的几万日本武土,有四百艘的日本武装船队可以调用前,在日本幕府是仅次於加贺藩的强大倭国藩属。
萨摩藩的强大,也让他的野心膨胀起来,竟然敢攻击明朝扶持的琉球!
这样的军事实力,相对於过去的大明朝而言,也是相当难以平定的强大势力,即便放在崇禎帝控制的当下,也不是说想灭就灭掉的势力。
毕竟朱由检知道萨摩潘对於德川家光来说,既是要预防的麻烦,也是要掌来增强军事实力的潘属,绝不可能坐视大明替他把钉子拔出的。
但是正因如此,朱由检更想干预萨摩藩了,从萨摩藩对抗驻守琉球国的明军之后,他就將一支两千人的浙地义乌兵增调至琉球,暂时震萨摩藩。
並且明军水师摆出一副隨时可能调动的形势,加强了琉球和倭国之间的长久巡视。
这里头可就有几艘英瑞级和福王级的战舰,光是里头一艘战船,就能够打败萨摩藩的这些小船舰队。
在这个时代,这两个级別就是毫无疑问的战列舰,能拉到欧洲耀武扬威的大傢伙。
“礼金?英国的使臣?”
英国是朱由检一直在关注的对象,但哪怕是他时不时地会想探知英国的消息,受限於地理位置的因素,明朝这边得到的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消息,都很有局限性。
但是朱由检通过自己的歷史常识,他多多少少知道英国此刻应该还是发生了內战,毕竟所谓的蝴蝶效应,明朝其实还没多大影响到欧洲內陆,英伦三岛都很混乱。
这里的英国使臣,指代的应该是英国议会?或者说是其他势力,总不可能是英王。
朱由检自然不会拒绝英国议会的勤见,即便他肯定会站到英王一方,但不代表他不准备接见议会或者其他势力的代表。
他仔细阅读了通篇勤见书信,有些口的地方就找来翻译官翻译,时代让英语是有不少变动的,这些词语有很多都和现代词语完全不同,朱由检还是得藉助翻译才能正常的阅读理解。
“想要购买茶树树苗?还想商议赐予岛屿?”
朱由检直接视若无睹,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对於任何一块土地都不可能割除去!
等到了七月份,英国人威德尔和培林得到允许前往南京,他们才被明朝在马六甲的官船从吉大港运送至了寧波,自寧波上岸前往南京。
南京城的繁华自然远超出两位英国人的想像,南京城此刻人口已经达到一百八十多万,並且外圈人口还很稀疏,还有很多空余可以造屋子居住。
並且南京相较於木质房屋,更多的人家都用的是砖石房子,这更便宜也修建更快。
砖石屋子更加结实耐用,並且就价格上,因为重税的缘故,木料比石材和混凝土要贵得多。
“好像是真的,我听说明朝现在不允许外国人进入南京。”
威德尔露出异色看向街头,只能看到正常穿著的汉人百姓,这里的明朝百姓倒是会很惊讶地看向他们这些西夷,冲他们打量一番,虽然依旧靠得比较远。
“威德尔,皇帝拒绝了我们的朝贡,返还了我们的贡金,你怎么看这件事?”
培林问道,他脸色有些不大好看,考虑的比较多,甚至於他有些志芯的感觉到自己可能要失望。
“不清楚,但根据朝鲜人的说法,拒绝贡金在明朝可能是一种警告,如果明朝拒绝贡金,可能是因为数量不够,又或者朝臣或皇帝对他们有所不满。”
回答完这个问题,威德尔有些沉默,他发现自己对明朝了解的实在太少了。
他看向周围形形色色的汉人,有穿著朴素布衣的百姓,也有行走买卖的小贩,更多的人都看著很朴素,与那进来时恢宏的外城很不相配·
而且明朝的百姓和他们的军队,完全不同,那些残暴的南洋士兵,明显要比南京城內的官兵和百姓凶暴许多。
这里无论是官兵还是百姓,显得都很文明,也很懒散,並且从周围的商贩那里悬掛的价格单子看,明朝南直隶的物价似乎比南洋也还是要便宜多了。
带他们朝见的不是礼部官员,这事情被皇帝派发给了自己的亲信太监,一路进了宫中,只是在殿外等了不到十分钟,就被皇帝召入殿內了。
皇帝的態度令威德尔和培林没有想到,先是开口责骂他们英国议会的人都是无君无父的恶徒,
竟然对自己的国王开战,是不忠诚的人。
然后又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语句去彰显君权,並表示英国的议会就是英王的毒瘤,
明朝崇禎皇帝支持英王打败议会。
皇帝並没有给翻译多思考的机会,先是骂了英国议会的人道德有问题,隨即又开口大骂英国议会对明朝土地的狼子野心!
皇帝在殿內是大发雷霆,甚至直言如果英国议会一意孤行,他就要派遣五方万大军以及明朝的水师舰队,远赴重洋去帮英王查理一世。
这些发言令威德尔和培林都感觉到头大,翻译当然不敢隱瞒,不只是他一个翻译在当场,还有翻译官需要提皇帝摘些语句,都是要做临场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