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二百四十章 幕府的动员態度
  第241章 幕府的动员態度
  倭军发动猛烈的攻势,伴隨著炮台內的铁炮隆隆轰鸣声,近三千倭军在岛津家家臣的率领下发动衝锋,喊杀声伴隨著海风,令明朝的火枪手有些疲倦。
  黄得功先挥刀斩杀一人,並未迟疑,迅速勒紧胯下的战马,前蹄腾空,將衝杀上来的倭兵蹬杀。
  百余个家丁骑兵奋力死战,喝令周围的明军反击,也是將这波倭军进攻打退。
  岛津光久皱著眉亲临战场,跟他一同到来的还有熊本家的家臣松平英志,这次发动的主动攻击,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將明军从岸滩处打败。
  为此,岛津光久甚至於让炮台持续对战场开炮,而明军舰队的火炮射程即便是也够得著战场,但因为交战距离贴近,只能纷纷哑火,在敌人衝锋时开了几轮阵列射击后,就一炮不发,看著陆军作战拼杀。
  明军很轻易的將杀上岸滩没多久的倭军击溃,近五千骑兵肆意的摧毁掉杀上来的倭兵,左轮火枪不断开火,也是让看在眼中的岛津光久是极其惊讶,熊本家的松平英志更是看得瞠目结舌。
  那种明军骑兵手中的特殊火枪,能够连续射击好几发,射速很快。无论近身还是中远距离,倭兵步卒在衝锋的时候,都很难对抗这些铁骑,要么被射杀,要么离得近了,被大太刀一刀截成两段。
  衝上去主动攻击的三千倭兵,光是战死的就有五百人,战场宛如修罗场,到处都是污秽和残肢断臂,哀嚎声令人无不悚然。
  明军他们的骑兵很难衝过壕沟,黄得功亲自尝试了几次,不但自己身中一弹,还挨了倭军一箭,倭军叫流鏑马的骑射,箭矢威力很大,鱼鳞甲的甲叶都碎了,令黄得功心疼了好几天。
  “怎么办?明国的军队驻守岸滩,他们的骑兵太强大了,凭藉骑兵优势,我们根本无法將他们彻底赶下海去!”
  岛津光久愤怒不已,怒砸自己的佩刀,也是令眾多家臣无不低头,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失利。
  明朝的军队仅仅是在海岸,凭藉舰队的优势开始逐步的往內推,作为防御方的岛津家眼见明朝主要把兵力投送到了萨摩城,也陆陆续续开始从其他防御地区调回兵马,加入到萨摩城的防御,本来只有一万五千人的守兵,也逐步的增兵至两万三千多人。
  明军这边则是从琉球不断运来其他藩镇的兵马,也是陆陆续续增兵到了一万五千多人,双方拼的其实就是一条六七尺宽、数公里长的壕沟。
  松平英志站出来道:“岛津大人!不妨容我熊本武士再冲一次,若是能—.”
  “不必了!”
  岛津光久鬱闷地坐在地上,唉声嘆气道:“我们的铁枪队这些日子损失惨重,还是歇几日再战吧。”
  被萨摩藩主拒绝出击,令松平英志有些意外,他看著意志消沉的岛津光久提醒道:“岛津大人,您可是萨摩藩的大名!要知道朝鲜人已经是摩拳擦掌,威胁您了!“
  朝鲜人的威胁,过去对於岛津家而言不过是玩笑而已,岛津家不仅仅是倭国內藩,有大树可以依靠,自身也可以动员两万多人作战,根本不怕朝鲜有什么想法。
  可眼下大明朝是饿虎扑食般藉由琉球杀来,朝鲜也就成了吃残羹剩汤的饿狼。
  岛津光久想了很久,才看著边上的亲信家臣问道:“幕府將军还没有回信吗?”
  那家臣摇摇头,有些丧气地回答道:“幕府的人说將军是在与眾家臣商议著,尚且没有定论——”
  “尚且没有定论?难道非要等到朝鲜也打到我们日本吗?”
  “啊啊啊!可恶!”
  “幕府那些骯脏的生意,將我们日本人的精神绑在了明国的船上!”
  “哎!德川家那群——该死的混帐东西!”
  眾人愤怒不已,一个家臣愤怒至极,一拳砸在一边的土墙上。
  有人犹豫道:“如果没有幕府的后续援助,岛津大人!我们是不可能將战爭一直拖下去的!”
  “关键我们囤积的粮食!已经吃掉两成了!”
  整个倭国现在的粮食自给自足,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外流进入倭国的粮食,现在大受影响。
  即便是熊本藩的细川家,粮食也不算特別充裕,仅仅能够拿出来二十万石稻米,供养支援岛津家的这两千多熊本武士,一旦二十万石粮食吃完,就得依靠岛津家来提供军粮了。
  至於其他家的粮食,在贸易上能够提供给岛津家的份额相当有限,朝鲜人甚至还在自己国內,颁布了对岛津家粮食贸易的禁令,加之朝鲜许多人本身对倭国有所心存芥蒂,这条外来的粮食,大头上也被掐住了。
  为了养活手里人数激增的倭兵,岛津家不仅手中囤积的菸叶迅速消耗,就是关键的粮食,也在飞速消耗。
  对此情形,德川幕府依旧在考虑是否要加大对萨摩藩的支持,並未做出决定。
  如此迟钝、暖昧的態度,左右逢源似的踌躇不定,令岛津光久心中对於幕府的不作为,也是愤怒无比。
  但是他还是要保持冷静,见到所有人的態度都很强硬,也內心颇为满意,立刻安抚眾人道:“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持下去!我们消耗虽大,但明军的粮食消耗也一定很大!”
  “只要坚持下去!”
  双方都开始增兵,陈奇瑜和岛津光久都把兵力主要顶在了萨摩城,之所以陈奇瑜不做分兵,一是水师压力太大,大明朝的水师分舰队驻防各地,不是说能调拨过来运兵就能调得动的。
  光是南洋地区,马六甲城、柔佛王国、吉大港、都有大量明朝战船组成的分舰队。
  调用这些舰队,显然不大现实。
  所以即便是陈奇瑜手中总兵力远超萨摩藩,但每增加一点,都得適应其中的粮食运输资费,只能是逐步递增。
  期间的幕府態度,因为明朝对於战后全部退出日本方案的拒绝,加上朝鲜人开始动员己军队,也是变得焦躁、不忿。
  双方一直打到五月初,倭国的德川幕府开始要求麾下各大名整备军需,並安排在名古屋议论萨摩城兵事。
  幕府將军德川家光上呈疏言去往南京,再次敘述了自己的要求,也就是明军全部战后撤离日本。
  看上去,倭国无论是出於防范心理,还是认真准备给明朝一点压力,他都开始了动员兵力,他这样的动员,最紧张的反而是已经动员差不多,准备投入作战的朝鲜王李综。
  如果仅仅是对付倭国里头一个强藩,左右不过对付一个四万多人倭兵而已,明爹已经槓住了正面倭军,自己过去捡个漏,专打整体只有四五千人防守海岸的萨摩藩东侧,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