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二百六十章 越昌盛,越没钱?
  第261章 越昌盛,越没钱?
  但迫於启用西京,也就是將西安的地位再次拔高到北直隶的地步,否则管理西域机务,铁路是必须要修的。
  西安到河南的漯河镇建设,是山东余家在朝廷购买的铁路修建路权,作为民用为主的铁路,他爱怎么修都行,过河先铺桥,普通地形的道路就铺设石子减震,朱由检有样学样的教,至於造的如何。
  但是西域不一样,这一段铁轨路是皇帝自己铺设出来只满足朝廷需用的,重要性上,朱由检也是准备了金银,並由朝廷和皇帝內来分摊修建。
  这段铁路原先的想法就是皇帝起草,但很快,也是被皇帝暂停了。
  现今算是修了近一年多了,停工的路段是大泉驛和阳关至嘉峪关的铁道,並且从中间的小宛驛开始分叉开了两段铁路,都需要安排人手管理,並时常更换那些被风沙磨损严重的粗钢铁轨。
  这些都是西京未来要管理的区域,要负责管理西域的紧急军务和朝政杂务,巨额的销令一些朝臣对於长安的建设也有异议,觉得铁路太过铺张,普遍认为倒不如按过去的法子,安排馆驛或者驛堡军屯,显得更廉价。
  对此皇帝只有笑笑。
  驛站和驛堡有多大的运力?
  而现在的民间蒸汽机车,都已经是十吨以上的运力了,並且运载速度並不慢,可以昼夜不停的使用,甚至可以说维护起来都是相当粗糙简易的,比之后要容易处理的多。
  何况蒸汽机现在已经是大势所趋,民间都已经在用新式的运力了,朝廷怎么可能还用馆驛这种旧物。
  不过现在为了让快速铺开,划定西京至西域的军务信息和政务传递能力,还是要安置一些战马的,但驛堡本身就是孙传庭修造的。
  西京管的主要是寻常军务和政务,官员额定是八百余名,包括了行政、司法、县令、布政、按察司、金事等一眾官员以及军事將官,其中文官略多於將官,主要管辖的是青藏两大块、整片西域外加一个明控西伯利亚。
  这些地盘看著土地辽阔,甚至比神州明朝管理的原先两京一十三省还要大,但毫无疑问都是贫瘠之地,地广人稀,包括一二十万人都大明官兵加一块,人口也不会超过五百万。
  可以这么说,西京的设立,为的就是更快的处理一些,不需要內阁和皇帝必须点头的事情,节省行政成本的用途。
  而为了加强当地的集权,势必是要依赖於文官管理的,皇帝只保留南直隶过去一样的监军太监和锦衣卫衙门,来保证行政效率不至於脱离皇帝控制。
  崇禎十九年的大明,在二、三月份,依旧是仿佛永远是钱、赚钱最舒畅的时候。
  紧巴巴的財政税收,都是这些年不间断的战爭给逼得,几乎每年的大明国库都剩不下多少银钱。
  即便明朝现在占据了太多的贸易节点,弥补了日益可怕的天灾,北方粮食依旧不能乐观的情况下,税收的確是一年比一年高。
  像吕宋和正在扩张的澳洲明朝殖民地,都在商人买卖受益中,吸收缴纳上来的税收,加上外贸港的外来收入,今年的粮食本色就比去年要多缴上来近两百多万石,而折色税收一样也比去年增加了不少。
  中美洲的部分区域,据说已经开始修建了船坞、海港、市场和城镇,並且从明朝境內就有不少人离开明朝,主动去南洋以及其他的明朝土地耕作,连西域也是有汉民前往选择定居那里。
  虽然这样的人在明朝这个人口庞然大物看起来,其实不多,但也在每年几十万乃至百万级別的人口往外迁出,都在户部这里有上报过来,
  其中前往繁荣的港口城市定居人最多,明朝百姓的迁民流动性,也是放开了路引制度的一种进步。
  年年的税收都在增涨,朝廷的户部忙碌著发文武百官的俸禄,也得算军镇们该算的月餉,依旧不能放开大手去钱。
  朱由检有想过的这两年就扩建一大批的军用船坞和海港,也是为打算扩大水师做准备,可是这两万辽东铁骑前往萨摩城前线,也让这笔银钱落了空。
  不仅是朝廷拨不了这笔扩修海港和船坞的钱,就是辽东铁骑运往倭国作战的银钱,户部都想要皇帝的內帑小金库给贴上一部分。
  毕竟大明这些年算是年年旱、年年涝,十几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两位户部尚书作为国库当家的,库房中没有个三五百万两的余钱,上朝都得志志芯忘,就担心出现这一天有言官来报什么地方灾情,报告边外战事。
  这些都要钱,皇帝要钱总归是要问一轮户部,户部要是直接说“国库空虚”,总归在皇帝眼里落下个此间定然有鬼的说法。
  一年七八千万的银钱税收从各地方缴上来,户部尚书却告诉皇帝国库空虚,没钱给皇帝,不只是皇帝会觉得有鬼,就是百官也会觉得这里头有什么猫腻。
  廷议的时候,户部尚书侯恂先是报告了今年税收的情况,又把算好的各地户籍数量和人口数量报告呈递到了御前一观,算是尽责的提醒今年的军中用度非常之巨,算上地方的经边银,已经攀到了五千七百方两银钱的夸张地步。
  比万历正常时期的军队费,高出一倍还多!
  这其中的正常军费,也就是月例,是四千三百余万两,也就是过去募兵餉银,加役兵的军餉。
  其余的还要算上皇商的僱佣补给费,是九百多万两,以及四百余万的行营餉和首级赏。
  这些军餉除了行营和首级赏以外,都是明廷国库最基本的每年费,年年都有十几万到二三十万两的增加,也有通货膨胀和银价贬值的原因在里头。
  而这样的巨额销,皇帝也是早有计较,勉强估计的税收都和自己计算的差不多。
  只不过户部尚书侯恂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今年的结余,除去军费开销,还要给宗室结算一笔银钱,其余又有百官和皇帝內廷的银钱要补,皇帝想要扩大几个军港的要求,对於户部来说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看著眼前毕恭毕敬,婉拒自己要求的侯恂,皇帝皱眉琢磨,也没有继续要求,但也提道:“去年爱卿便以国库空虚,教各港扩造的军事停了,这今年分明税收多了好几百万两齣来,却还是要把朕这道旨意给拒了?”
  皇帝有些没好气地责怪道:“大明朝这些年国势日渐昌盛,怎么就你户部年年喊著银库空虚,
  莫非国库就是个无底洞,无论多少赋税流进国库,你侯恂呈上来的国库帐册要永远掛不上“充盈”二字?”
  他有些恼怒,令侯恂迟疑著,面色討好地回答道:“启稟陛下,这当一大国的库房管事,自要考虑周到,这朝廷虽然昌盛,如今朝廷是家大业大———”
  “可陛下也要明白,这家园越繁衍昌盛,人口越多这吃饭的嘴,拿钱的手也是越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