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二百七十九章 西进哈萨克
  第280章 西进哈萨克
  也就是这消息传出的短时间內,一片呼吁声音从南方传来,江南许多士绅家的才子纷纷上表小报:神器归位,大明得国正统再无缺漏,如今国泰民安,四夷臣服,海內一统,
  合该请皇帝进行泰山封禪,向天地陈述君功,以安天下的灾荒。
  这种声音不仅仅是小报一时间变得极其多,就连地方官衙的文官,都纷纷上疏,请求皇帝遂大下民情,在泰山举办封禪仪式。
  这种事甚至闹到了京师的京官群体里,一大批的京官正事不好好做,也开始朝会的时候,劝进朱由检去依照民意进行泰山封禪。
  按皇帝自己的意思,封禪?
  没问题啊!
  钱从何来?
  难道不是从百姓手里拿?
  修帝陵也就算了,朱由检能约束自己那还能约束后世之君吗?帝陵照样会修的又大又奢侈。
  可是封禪至少也就那么几次,后面一个宋真宗后,这又烧钱又没逼格的泰山封禪还有什么意义?
  一场循规蹈矩的泰山封禪,至少也得好几百万两银钱,民间或者官员们嘴巴一开一闭,就要户部拿出几百万两银钱出来,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几百万两银钱,都足够辽东镇的官军吃上一年军了。
  其次是这种言论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直言不讳的驳斥。可以用泰山祭祀去敬告天地,来平息天灾的言论纯粹就是无稽之谈,现在大明要在西域用兵,所有的钱、粮食、铁器以及官兵,大明都要用来打仗。
  为此,皇帝很不合时宜的又发布了一篇詔书,传遍天下,斥责这种不合实际的想法。
  但毕竟是传国璽回到大明,一些敬告太祖、歷代明帝的仪式总归是少不了,其次就是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毕竟不用什么钱,而且也足够表现出朝廷欣喜的现状。
  这一次的大救,朱由检为了表现得和过去不同,除了依旧有那些遇赦不赦的特例条件在,表现在大明这一回还要求自己的明藩体系內,包括倭国、朝鲜以及安南的后黎朝、越南国等等国家,都要开一次特赦,来恭维大明重新获得镇运国璽。
  这一点很越界。
  但不失为在明藩国家眼中,变成明朝皇帝试图在倭国挑事端,造成江户大祸之后又一次找寻刺头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像朝鲜和倭国这种被点名的国家,对於皇帝要求特赦国內罪名情节较轻的人,倒並没有拒绝,而其余的像后黎朝和越南国,一个近年与缅甸之间闹边境矛盾,
  依赖於大明从中调和。
  另一个越南国,也就是阮氏,就是仰赖大明来制衡北方隨时可能南下的郑,更不会对此反对。
  这才叫四夷臣服!
  朱由检的態度直接影响到了孙传庭。
  孙传庭从崇禎十九年的八月,一直拖到九月底,都在积累兵马所用的粮秣,並且开始把一些能作战的边镇拉到前沿,隨时准备挺进比巴尔喀什更加深的地区。
  而为了给哈萨克骑兵一些硬骨头吃,孙传庭这几个月都在筹措生石灰以及青石,只要他打下一处重要地带。他便会设立驛堡开始永久的控制下来。
  这些边镇,主要以骑兵为主,祖泽润的近两万人是肯定跑不掉,是要作为主力野战兵马使用。
  另外就是猛如虎的兵马,猛如虎虽然不全是骑兵,但他的魔下也有两三千骑兵,再加上贺虎臣的骑兵力量,將直接西进哈萨克。
  几个重镇从数个方向上,从九月末、十月初的时候,突然的从明军控制区域,四面出击,杀入了哈萨克!
  本来扬吉尔汗今年就颇有几分狼狐一面和希瓦的乌兹別克族打的焦头烂额,一边又得对付西北方向上,突然冒出来的几千个沙俄罗剎和哥萨克人骑兵,也是闹得形势严峻,只能是不断往南方、东方撤退。
  而突然的明军大举西进,將这本就乱糟糟的形势,当看扬吉尔汗的面砸了个稀巴烂。
  二曹作为西域孙传庭的前锋军镇,两部官兵先行出击,一路凿开扬吉尔汗可能组织的骑兵队伍,后部则是贺虎臣亲率的四五千骑,作为后援。
  也就是正面从明军控制的巴尔喀什地区,直接参与的中前部明朝铁骑就接近一万三千人,加上步卒是近四万的一个数量。
  这样的安排,是孙传庭吸取了巴尔喀什之战后的深刻教训,骑兵背后,应当还有一支后援铁骑存在,隨时加入战,这样做一来是震敌军,后面尚有后援存在,其次就是增加战阵中明军的士气,图存一线生机,谁看到同袍赶到不会感到有了生的希望?
  而其他镇还有祖泽润的铁骑,因为是辽东铁骑,前部由祖泽润在前,攻打哈萨克汗国的整个南部地区。
  这些一人双马、三马的两方精骑,每人都至少配了六十支破甲三稜锥箭,全部都是铁骑!两万人的后头,吊著副总兵孙可望魔下的一千多骑,聊胜於无。
  再有一路就是孙传庭亲率的六千多关寧铁骑,以及三四千从驛堡內抽调出来的西域守堡骑兵,凑了近万人並伴隨著两万多名战兵从別失八里出击,从北部进入哈萨克。
  大明在西域的十二万大军,是七成左右的比例被拉出来进入哈萨克,势头浩浩荡荡,
  主要以铁骑为主的明军兵马。大方向上是三支箭头式的杀入了哈萨克,而明朝旗下眾多的游击、副总兵也跟著大军,不断向哈萨克派驻官兵。
  双方不断的角逐,扬吉尔汗尝试看希望在正面扛住二曹突然而来的铁骑衝击。
  期间二者打了一场大战,並有几场小战役,扬吉尔汗他所带的几方牧骑就被打散了几次。
  双方的铁甲披甲率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只要明军不是被堵在狭隘地形中,依靠不断的马上弓射,遥遥就能射翻那些装备皮甲为主的牧骑,而同样的距离內,哈萨克人的牧骑却很难利用马箭对付明军。
  双方最大规模的一场中部地区廝杀是在阿斯塔纳附近,扬吉尔汗拉拢了一部分的布哈拉势力,又收拢了一些准噶尔人,亲率五万人左右的牧骑,和二曹决一死战。
  凭藉英雄的称號,扬吉尔汗的號召力下,这场战斗双方打得都异常坚决,伤亡很大,
  也依旧咬死对方不放。
  战阵上被阵斩的牧骑就不下五千,伤后坠马踏死的也不下数千人!明军和哈萨克人杀了半天时间,而曹变蛟与曹文詔以及后部跟著的贺虎臣,陆陆续续的不断逼迫前压,被曹文詔亲手斩杀的牧骑就有十来个。
  战场上的场面太过惨烈,明军也有不少执旗手摔马倒下,喊杀声、哀豪声交织,谁都没有下令暂且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