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大虞书院,楚凤歌今天刚到书院上课,刚踏进张云棠的学堂,便有一群学子围了上来:
  “楚兄,你数日前在北城外作《悯农》,后来被离明司带走,没受什么伤吧?”
  “楚兄此番为灾民作诗,名震京都。”
  “没想到楚兄竟能写出《悯农》这种诗句,实在让我佩服。”
  楚凤歌被一群热情的学子围著,隨口说道:“我这只是为这个国家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算不了什么。”
  “作《悯农》除杨世忠,在楚兄口中竟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楚兄太谦虚了啊!”
  “楚公子,我听说你今年才入紫府书院读书,才用了多久便踏进修身境,实在很激励人呢。”这时候,一个轻柔温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楚凤歌抬头一看,不禁微微一愣,这是个妙龄女子。
  在大虞,女子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也不可能在学堂读书。
  但眼前这个女子却是个例外,因为她的爷爷是大虞温国公阮卓,她的名字叫阮嬈嬈。
  所以她能破例在紫府书院读书,当然了,虽然能读书,可依旧不能参加科举。
  不过令楚凤歌惊讶的却不是阮嬈嬈的身份,而是她的脸。
  这阮嬈嬈约莫十六七岁,身材娇小玲瓏,长著一张甜美可爱的娃娃脸,眼睛水汪汪的仿佛会说话,完全就是一张萝莉脸。
  可胸脯却鼓腾腾的,比起那娇小的体態,简直令人嘆为观止。
  这是一只大萝莉。
  还是合法的。
  “这阮嬈嬈……適合儒教啊!”楚凤歌脑子里飞快的闪过这个念头,隨即移开了目光,微笑道:“阮姑娘,你好。”
  阮嬈嬈有些羞怯的看著楚凤歌,细声细气的道:“楚公子,你才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踏进修身境,成为文坛魁首,我,我也能像你这般吗?”
  楚凤歌摇了摇头。
  阮嬈嬈问道:“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如楚公子?”
  楚凤歌依旧摇了摇头,道:“自然不是。”
  “那是因为什么?“阮嬈嬈问。
  楚凤歌道:“因为……这不是女频。”
  阮嬈嬈:???
  便在这时,张云棠走入学堂,轻咳两声,道:“都回到座位上去,开始上课了。”
  学子们纷纷回到自己的座位,阮嬈嬈看了楚凤歌一眼,坐在楚凤歌隔壁的座位。
  张云棠清了清嗓子,道:“这两日发生的事情诸位想必已经知道了,楚凤歌於北城之外,作《悯农》二首,诗成镇国。我要借这个告诉你们的是,读书人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读书人更应该到民间去,到百姓身边去,与民在一起,方知民生之苦。”
  “而作诗填词,不必词藻华丽,也不必豪迈奔放,彼那堆砌词藻的诗词,空有华丽之外表,却不值一品!诗词最重要的是必须引人共鸣,必须引发思考,这才是有用的诗词。”
  眾学子听了纷纷点头,心想虽然两首《悯农》没有华丽的词藻,可却引人深思,让人去思索为什么“四海无閒田“,却“农夫犹饿死”,这才是能够成为镇国诗的原因。
  便在张云棠继续讲课之时,忽然听见一阵脚步声从外面传来,紧接著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陛下有旨!”
  张云棠停止了讲课,朝外面看去,只见一个红衣太监捧著圣旨走了进来,却是宫里的掌印太监。
  学子们纷纷起身拱手行礼,阮嬈嬈则是单膝跪地,低著螓首。
  至於张云棠也只是微微拱手。
  大虞並不兴跪拜礼,只要是读书人见皇帝都可以不跪,只需躬身拱手行礼。
  “陛下有旨!”那太监高声道:“卫国公府世子楚凤歌诗词盖世,胸怀大才,乃我虞国栋樑之材,特赏御製文房四宝十套以表嘉奖。“
  楚凤歌当即拱手道:“谢陛下隆恩。”
  太监顿了顿,继续道:“而今扬州大量灾民囤於北城门外,每日皆有饿死者,而朝廷却没有太多粮食,皇上特令紫府书院学子以此为题,写出解决之法,如有解决灾民之良策,为朝廷採取,皇上定有重赏,可保送为官。”
  隨著太监这番话落下,讲堂里的学子都不禁愕然。
  让他们解决扬州的灾民问题?
  这题超纲了吧?
  不过如果能成功,可以不用参加科举,直接保送为官,这对他们而言也是极大的诱惑。
  就算不能解决灾民问题,只要有可取的地方,能给皇上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將来想要做官,仕途也能顺遂一些。
  就算写的不好也没什么事,毕竟皇上又没有强硬要求一定要写好。
  人群中只有楚凤歌脸色平静,微微皱眉,很快就意识到这或许是狗皇帝要针对自己。
  倘若他不写,或者写的不好,则证明他空会作诗却无才能,能作《悯农》,却不能真正解决扬州的灾民。
  不过仅是这样还对付不了自己。
  太监宣读完圣旨,便道:“请张大儒通知下去,命紫府书院的学子都书写文章,以解灾民。”
  张云棠沉吟了片刻,看了一眼楚凤歌,缓缓道:“好。”
  虽然知道此题在针对楚凤歌,但却不能抗旨。
  当下,张云棠运转浩然正气,缓缓开口道:“现动笔书写解决扬州灾民之文章,文章优者,有重赏……”
  他的声音通过浩然正气传递出去,在紫府书院每个学子的耳边响起。
  “如何解决扬州灾民,尔等各思其法,时间不限。”
  虽然时间不限,但肯定不能拖太久,总不能拖到来年春天吧?
  所以自然是越快越好。
  张云棠说完,便看著面前的学子们,道:“你们可以回家细思,再动笔书写。”
  他这也是在告诉楚凤歌,赶紧回去翻资料,写一篇出来,不一定非要解决扬州灾民,只要能写得出来,写的有用就好。
  太监道:“张大儒,此事需要儘快……咱家回去復命了。”
  临走之时,他看了楚凤歌一眼,眼中似有讥嘲。
  便在这时,楚凤歌却突然开口道:“这位公公且慢,待我书写文章后,你再回去復命吧,也省得公公再跑一趟。”
  此话一出,眾人皆惊。
  什么意思?你要现在写吗?
  ……
  上一章被审核了,嚶嚶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