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143章 扫清雷场,奇袭登陆德涅斯特河口
  第143章 扫清雷场,奇袭登陆德涅斯特河口
  鲁路修提到的给飞艇安装小口径战防炮、从空中俯瞰扫除漂浮水雷的想法,暂时也只能先记下来,留待后续波罗的海友军付诸实践了。
  眼下的德玛尼亚黑海舰队,肯定是没时间操作这些活了。他们现在能够做的,只是让后面几艘飞艇带上重机枪、装满机枪子弹过来接班,然后用重机枪尽量扫爆漂浮的水雷。
  重机枪的子弹不一定打得穿水雷的金属外壳,但只要射中水雷的引信触角,还是能很轻松让水雷误触自爆的。
  这一临时变招,当天下午就用上了,一试之下,果然比用水面的鱼雷艇一炮一炮瞄快捷得多,而且不容易有漏网之鱼。
  水面鱼雷艇搜索漂上来的水雷时,很容易看走眼看漏。而从空中以较低高度俯瞰,视野则非常清晰,一览无余。整个扫雷作业的后半段工序流程,也因此效率暴涨。
  这一招,也是人类史上未有的创新,是鲁路修自己实事求是想到的,并非抄任何前人的智慧——
  因为重型刮底扫雷链,本该在二战才出现,而二战时,飞艇因为生存性堪忧早已退出现役了,海军只能靠扫雷艇来执行这类任务。
  是鲁路修提前发明了重型刮底扫雷链,才让这件武器和飞艇在时间线上出现了交迭共存,也意外为飞艇找到了另一个发挥余热的新用途——或许将来帝国海军的飞艇,除了侦查以外,还能转入扫雷,配合拖扫雷链的军舰一起使用,事半功倍。
  整个7月29日白天,德玛尼亚的拖链军舰和飞艇,配合默契,扫雷进度大大超过预期,足足把苏利纳以北50海里的沿岸航道都清查了一遍,累计扫掉了400多颗水雷!
  如果对400颗水雷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的话,看几个对比数据就知道了——整个世界大战期间,露沙黑海舰队一共部署了3万5千枚水雷,这是在好几年的时间里累计布的总数。
  所以一次扫掉400颗绝对不少了,一艘满载的大型布雷巡洋舰,把所有雷都撒下去,差不多就是这个量。
  当施佩上将最终听到属下汇报的扫雷进度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居然扫了这么远?一天50多海里?原先用老式扫雷索、每天扫出几海里的安全航道就不错了。就算测试重型扫雷链的时候,一天也就最多30海里。现在再配上飞艇,居然有50海里?这是提高了多少倍效率!”
  施佩上将非常振奋,对鲁路修也是愈发夸赞有加。
  施佩上将身边的其他部将,如名义上已经是奥斯曼海军中将的威廉.苏舜,也都对这位陆军转来的神奇登陆部队军官刮目相看。
  (注:威廉.苏舜原本是德玛尼亚海军少将,战争开始后按德玛尼亚高层的意思,随“戈本号”等船加入奥斯曼海军,奥斯曼人给他高配到中将。去年“戈本号”和露沙人的2艘“圣叶夫斯塔菲级”之间的萨利赫角海战,就是威廉.苏舜指挥的。)
  而敌方的露沙黑海舰队,直到29日天黑,也完全没有察觉到德玛尼亚舰队的动向,当天他们还在忙着应对空袭,并没有往南边派出侦查舰队搜索。
  连自己的水雷阵已经被扫掉50多海里了都不知道,可见舰队管理混乱,上下不齐心。
  这也是当时露沙海军的一个通病,就是中下层官兵的主观能动性非常差,只要高级将领没想到安排的事儿,下面基本都是拨一拨动一动,也不会去提醒。
  一个个都像是“老师忘了布置作业、学生就闷声发大财正好不做作业”,完全没有好学生去提醒老师布置作业。
  而且别说是没布置任务了,即使布置了,中下层官兵也经常会抗命不愿出击,甚至闹出哗变。黑海舰队这边,多年前就发生过著名的“波将金号”哗变,后来还拍成电影了。
  波罗的海那边,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尼古拉.奥托维奇.冯.埃森也曾经下令“甘古特级”战列舰主动出击寻找战机,但是被士兵们哗变拒绝出战,认为是送死。
  一战时露沙水兵对沙皇的忠诚度,实在是可疑得很。连最终终结沙皇的那一声炮响,都是“阿乐尔”号装巡的水兵打出来的。
  这一切松松垮垮的散漫劲儿,最终让黑海舰队对德玛尼亚人的扫雷行动反应迟钝,整整两天都没去侦查一下。
  于是,29日深夜和30日凌晨,“哈米迪耶号”和“梅德迪耶号”继续往前强拖扫雷链趟路。30日天亮后则是再次飞艇跟进、反复观察海面扫射铰断锚链后浮上来的漂雷。
  到30日傍晚时,德玛尼亚舰队已经清扫到了德涅斯特河河口一带,此处距离苏利纳至少有80海里了。
  直到这时候,德玛尼亚舰队才遭遇了一些不幸——顶着护盾趟雷的“梅德迪耶号”巡洋舰自己触雷了。
  当时有两颗露军布设的锚雷被部署在非常接近的位置。第一颗锚雷撞上了“梅德迪耶号”顶在船头前方几十米的防护格栅上,把格栅炸烂了。
  而军舰靠着惯性继续往前滑行、并没能立刻停下更换格栅,结果就撞上了从防护格栅破口里漏进来的第二枚锚雷。
  想不明白这种场景的看官,就可以想象成伊拉克战场上、一枚串联战斗部的rpg射向一辆带了格栅装甲的布雷德利战车,然后串联战斗部的第一节炸烂了格栅,第二节就从格栅的破口里钻进去炸到了主装甲带。
  出现这种运气实在不好的情况,也是没办法的,非战之罪也。扫雷作业哪有万全无风险的。
  好在军舰本身有准备,救生艇都处在随时可以放下去的状态,“梅德迪耶号”上当时的水兵也不多,很多岗位本来就没上船,所以立刻就下令弃舰了。
  不管怎么说,通往德涅斯特河口的安全航道已经清出来了,后续大舰队也可以安全推进,只付出一艘1903年建造的老式巡洋舰,水手们也都逃上救生艇了,这个代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而且“梅德迪耶号”只是不能航行了,也确实大量进水,但并没有直接沉没——事故地本来就是浅海,只要再往岸边拖曳那么几海里,就能直接搁浅坐沉了。
  施佩上将听说这个情况后,当机立断让两艘驱逐舰顶替“梅德迪耶号”,继续完成最后的扫尾作业,并且驶入德涅斯特河河口泻湖地带,把最后的登陆锚地航道也肃清。
  进入德涅斯特河河口后,巡洋舰本来也没法用了,因为那里毕竟是内河口的泻湖地形,吃水要比黑海浅得多,可通航吃水只有四五米深,巡洋舰都进不去的,只有驱逐舰能进去。
  驱逐舰进去之后,也不需要再整什么里胡哨的操作,就只要大力出奇迹、拖着重型铁链刮河底就好了。驱逐舰马力小,就拖短一点的链子,反正河口泻湖的宽度也不宽,够用就好。
  这么浅的地方,就算有埋设水雷,也不会是锚雷,而是沉底雷。
  这种水雷的平均密度明显比水重一些,丢到河里就直接沉底了。但沉底雷上的触角也比锚雷长,能有一两米甚至更长。当船只行驶通过时,哪怕吃水深度不足以撞到雷体,但只要撞到触角,水雷也会爆炸。
  而要排除这种水雷,用鲁路修的工具其实也更简单,只要大力出奇迹,刮底扫中水雷本体、水雷翻滚过程中撞到了触角,雷就直接炸了。
  当天晚上,德涅斯特河口爆炸声此起彼伏,德玛尼亚人靠着两艘老式驱逐舰,就把登陆场彻底扫出来了,其中有一艘驱逐舰中雷,坐沉在了码头外的河滩上。
  德涅斯特河两岸的陆上防区,也还有少量露沙人的陆军部队驻防,但兵力很弱。
  “该死!是德玛尼亚人的军舰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快组织防御!”一名露沙上校团长慌里慌张地下令。
  “长官,防御哪里?进码头的仓库构筑防御吗?敌人可是战舰!”
  那上校团长也被属下问懵了,是呀,防御哪里呢?这里根本不是前线,连炮兵阵地都没有,只有一个二线团守着几座港口小镇。
  也从没人料到过敌军会从河口方向钻进来,岸上也没有永备火力点和防御工事是朝着河口方向防御的。
  很快,对面的德玛尼亚军舰就在极近距离上开炮了,尤其那艘触雷后的驱逐舰,直接冲滩到码头旁边的浅滩上搁浅。但船上的3门88毫米炮还能工作,就对着岸上有反抗机枪火力的方向直瞄射击。
  露沙人靠着m1910马克沁重机枪,如何抵挡带炮塔的88炮?
  少数哨戒性质的守军,在舰炮轰击下很快就作鸟兽散跑了。
  谁让这一带的露沙陆军主力,如今主要在防守罗马尼亚前线、以及后方的敖德萨呢。
  德涅斯特河口这地方,说它重要吧,河上也确实有几座桥、泻湖两岸也有些码头和民船。但说它不重要吧,离敖德萨也确实还有那么三四十公里路,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
  总而言之,露沙陆军的罗马尼亚方面军,完全没有料到德玛尼亚人会在这种地方出现。
  31日凌晨,德第6集团军独立军教导空降师的一个团,就率先顺利在德涅斯特河河口两岸登陆,并且直接抢占了码头、民船,还有一座横跨德涅斯特河的桥梁。
  登陆部队连登陆艇都不需要,因为他们直接就是在码头上登陆的,运输船能直接靠上泊位。
  最多也就是靠岸的时候动作比较猛,运输船的船舷都有点撞瘪了。
  而率先上岸的这个团,正是鲁路修的副手、埃尔文.隆美尔上校负责直接指挥的。
  “隆美尔这小子干得不错,一下子就站稳脚跟了。让后续运输船队赶紧运增援部队上岸、在德涅斯特河口两岸构筑起防御阵地!争取趁今天早上登陆更多人。
  让他们注意提防来自敖德萨城守军的反扑!这里距离敖德萨城还有30多不到40公里,一旦守军得知我军在这里登陆、掐断了德涅斯特河,守城部队肯定会想要全力夺回此地的。我们赶紧构筑工事正好以逸待劳!”
  鲁路修原本是躲在“戈本号”司令塔里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登陆场的,但后来发现太远了实在看不清,就跑上了主舰桥顶的瞭望塔,用60倍的射击指挥仪观察。
  看到隆美尔顺利抢滩,鲁路修很是振奋,立刻让海军的人帮忙发电报给后方,让从康斯坦察启航待命的运输船队赶紧靠过来。
  ……
  同一时刻,敖德萨城内的露沙罗马尼亚方面军司令部。
  方面军司令阿列克谢.埃弗特上将,是在睡梦中被属下拨入的刺耳电话铃声吵醒的。
  “喂?怎么了。”埃夫特上将还算敬业,尽管还有点昏昏沉沉,他也是强迫自己立刻清醒过来,进入工作状态。
  他知道这时候打进来的电话肯定是有紧急军情。
  “报告司令!敌舰队一个小时前炮击了德涅斯特河河口,随后有部队直接登陆了、抢占了河口泻湖两岸的码头区!几分钟前又有最新情况,他们好像逆流而上,还夺取了一座横跨德涅斯特河口的大桥!”
  埃弗特上将听得瞳孔都极速地缩放了几下:“这不可能!战争刚开始的时候,黑海舰队就在德涅斯特河口布设了水雷阵!德玛尼亚人怎么进来的?!”
  埃弗特上将一边震惊,一边也不忘飞快走到地图前,对照着地图比划看了一会儿。
  昨晚得到的消息,从罗马尼亚边境方向正面进攻而来的德第6集团军下属,巴里亚第2军、第3军,已经攻入己方境内30多公里了。如今距离德涅斯特河河口还有120公里,距离敖德萨城还有150多公里。
  邓尼金等前线3个军的军长,正按照自己的命令、逐次后退、打纵深防御,以空间换时间。并且一路上还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焦土策略,赌的就是德玛尼亚人快速深入我境后,会被烂地搞得后勤崩溃。
  到时候己方才能趁着德玛尼亚人疲惫不堪、缺粮少弹的契机,反攻稳住局面,挫一挫德玛尼亚人的锐气。
  但现在,德玛尼亚人居然在背后登陆了!
  还占领了很好用的港口锚地,也夺取了原罗马尼亚、基辅罗斯之间最重要的边境界河上的桥梁!
  “完了!方面军之前制定的整个防御计划,都要彻底被推翻了!海军那些废物!不是说好了不会给敌人留下可用的港口的么!不是说好了敖德萨以南的港口都被水雷封锁了么?德玛尼亚舰队难道是从天上凌空掉下来的?”
  埃弗特上将越想越气,愤怒地抄起有线电话,就给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司令部打了过去。
  “喂?给我接安德烈.埃伯哈特上将!”
  不一会儿,埃伯哈特上将就匆匆接起了电话,埃弗特上将立刻没好气地抨击:
  “你们海军在干什么!德玛尼亚舰队今天一早突然就杀到德涅斯特河河口了!他们甚至还扫除了水雷深入河口,在那里登陆了!还夺取了码头和桥梁!
  现在我们在罗马尼亚前线顶住德第6集的那3个军,都要被德玛尼亚人前后包抄包饺子了!
  我需要海军立刻出动,把德涅斯特河口的德玛尼亚舰队驱逐走!配合我陆军反攻夺回德涅斯特河口登陆场!只要海军能打赢,我们陆军一定可以把登陆上来的敌人重新推下海的!”
  安德烈.埃伯哈特上将也被质问得懵逼了好一会儿,最终也只能咬牙先答应这个请求。
  可问题是,黑海舰队眼下也并不都集中在一处,一部分军舰部署在敖德萨港,更多的主力舰则是在塞瓦斯托波尔。
  埃伯哈特上将得先确认敌军兵力多少,才好决定究竟派出多少战舰去迎击。否则若是敌人来得多,不是敖德萨港分舰队可以扛得下的,那不成了白白送人头吗?
  埃伯哈特上将大脑飞速思索了半晌,才给敖德萨的分舰队指挥部打去电话:“给我接卢金少将!”
  很快,敖德萨的分舰队指挥官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卢金少将就接起了电话,请求司令指示。
  “你立刻派几艘高速驱逐舰,先去德涅斯特河河口侦查一下,确认敌军规模。如果来袭的敌舰队没有无畏舰,你就靠敖德萨分舰队的战力自行解决!
  如果发现敌军派出了‘毛奇级’,你就赶紧拉开,先让敖德萨分舰队主力往正东南方向航行,与我会师,到时候我们再合力对付德玛尼亚人!
  我会立刻带领主力从塞瓦斯托波尔启航、向西北方航行,与你相向而行。具体会师地点,到时候再无线电联络——不过刚启航后的最初6小时内,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以免太早被德玛尼亚人截获信号、单独拦截我们中的任何一支!
  只有当我们差不多要会师的时候,才允许发电报互相告知具体坐标、微调航向,明白了么?”
  卢金少将立刻斩钉截铁地领命:“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很快,敖德萨港内的分舰队,和塞瓦斯托波尔港的黑海舰队主力,都被逼了出来,一个朝着东南方行驶,一个朝着西北方行驶,双向奔赴试图会师。
  而卢金少将手下的1艘“诺维克级”和3艘“无理级”高速驱逐舰、则组成了侦查分队。
  它们在驶出敖德萨港后,立刻折向正南方航向、随后又转向偏西南方。它们的任务,自然是去确认奇袭德涅斯特河河口的德玛尼亚舰队,到底有多大规模,是不是敖德萨分舰队能单吃的。
  露沙人也有想过从敖德萨起飞侦察机去侦查,不过露沙人的无线电短板此刻又暴露出来了——
  露沙人的很多侦察机,甚至都配不起无线电台,没法做到“航空侦查发现敌军后,立刻无线电向后方发报通知敌情”,还得等侦察机活着飞回来、口头汇报敌情。
  而眼下德玛尼亚人在苏利纳至德涅斯特河河口之间的沿海地带,部署了大量护航战斗机,看到露沙飞机就冲上去拦截击落。露沙人没有无线电台的侦察机,只要没法活着飞回去,就完全起不到侦查作用。
  露沙这种穷哔帝国注意,再次为它的只重枪炮、不重无线电付出了代价。
  一支每个师才配一台无线电的古典军队,在现代通讯环境下,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对面的鲁路修,都已经把无线电台配到突击营的排一级了,露沙人还只配到师。
  这种情况下,只能是让驱逐舰去当肉侦、点亮尽可能多的敌舰了。
  4艘驱逐舰很快以搜索队形,向南航行了1个小时,随后就看到了黑压压的敌舰,部署在德涅斯特河河口海域。
  “该死!怎么会有这么多德玛尼亚人?这是奥斯曼海军全体出动了么!快跑!快发无线电警告卢金少将。”
  为首的那艘“诺维克级”驱逐舰很快注意到了敌情,立刻就开始掉头,准备发报。
  但他们也知道,敌人肯定比他们更早发现了彼此——因为敌舰队上空还飘着飞艇呢。
  飞艇的视野,当然比水面舰艇要远得多。事实上,在“诺维克号”看到敌军军舰之前20分钟,它就已经先看到飞艇了。
  但他们没有办法,只能顶着飞艇的视野又往南航行了20分钟,确认敌水面舰队的规模。
  结果,他们刚刚确认情况,就发现己方已经被包抄了。德玛尼亚人提前了20分钟就在飞艇的帮助下往两翼包抄散开,就等着露沙侦查舰队钻进来。
  露沙人发现敌舰时,已经是东面和南面都有敌舰了,西面倒是没被包,但那也仅仅是因为西面是陆地,没法包。
  从东面绕过来的德玛尼亚鱼雷艇,立刻在远距离上就对着露沙侦查驱逐分队的撤退路线,撒出了慢速鱼雷。如果露沙舰队立刻全速掉头,很有可能被撒网的鱼雷抽奖抽中。
  这种逼走位的打法,让露沙侦查分队不得不小心翼翼观察、注意规避。
  而这点时间耽误,已经让德玛尼亚的高速战舰拉近了距离。
  德玛尼亚人居然派出了“毛奇号”战巡,直接用单侧的6门150毫米炮,对着1万米外逃跑的驱逐舰开火——说来也是可悲,“毛奇号”好歹能开26节的高航速,而奥斯曼海军的巡洋舰,普遍速度还不如26节呢,还没战巡开得快。
  如果不用“毛奇号”追,就只能用驱逐追了,但驱逐对驱逐,并没有优势可言。既然如此,就让战巡牛刀杀鸡,大材小用一下吧。大不了主炮不开火,就只用舷侧的150炮和88炮解决战斗。
  露沙人慌不择路地试图逃跑,冲在最前面的1艘“无理级”,不幸被德玛尼亚驱逐舰提前发射的封走位鱼雷给抽奖抽中了。
  驱逐舰的小身板哪里扛得住鱼雷,直接就沉了。
  剩下3艘驱逐舰眼看着直接冲也未必冲得出去,可能要白死,突然心一横,掉头回来想要冲锋对“毛奇号”放一波鱼雷。
  但德玛尼亚人哪里肯让他们得手,眼看3艘驱逐舰掉头冲回来,“毛奇号”不等对方进入鱼雷射程,就提前掉头拖刀了。然后德玛尼亚人的其他轻型舰艇则继续两翼包抄、拉近距离,150和105毫米的舰炮不断在3艘驱逐舰旁边落下。
  不一会儿,这3艘露沙驱逐舰也被残虐杀爆,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它们唯一的成果,就是在沉没前把“敌登陆舰队里有战巡”这条无线电发了回去。
  躲在后方旗舰“戈本号”上的鲁路修,全程通过射击指挥仪观摩了这场小战斗,内心也不由感慨:
  “露沙人果然舍得下本钱,拉网肉侦都能送4个人头,要是搁《战舰世界》里这种莽人早被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