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159章 掐住库尔兰敌军的咽喉
  第159章 掐住库尔兰敌军的咽喉
  数日之后,1915年9月2日。
  也是鲁路修抵达柯尼斯堡后的第五天。
  经过仓促的准备和侦查,前往里加湾北部小岛希乌马和萨雷马执行登陆作战任务的部队,终于做好了全部准备,
  并且于前一日从梅梅尔启航,先往北、再折往东边,总计航行240海里,最终在9月2日半夜,抵达希乌马岛西北角的海峡入口处。
  而且,在运输船队抵达之前的那几天里,德玛尼亚海军的扫雷舰队就已经既紧迫又悄咪咪地用重型刮底扫雷链清除了一遍航道上的锚雷。所有扫雷作业也都是在晚上偷偷进行的,白天则只用飞艇低空巡逻、射爆漂到海面上的雷。
  这一切,都保证了今晚登陆的顺利。
  这是一个月圆之夜,运输船队在海上不用借助灯光就能相对安全航行。
  在地球上,1917年10月初的时候,针对希乌马岛的“月光登陆行动”,也是在一个月圆之夜,利用当时露沙人根本意料不到会有来自海面的夜间袭击,把岛上的露沙人彻底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今时今日,一切也不过是另一个时空的翻版罢了。
  “怎么岛上的露沙人戒备这么松懈?我们都快靠岸了,他们居然完全没有察觉?海滩上夜里都没有巡逻队巡逻的么?”
  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斯特上尉很快就带着他的连抵达了希乌马岛的海岸,登上了鹅卵石质的海滩。
  感受着脚下坚实而又圆滑的触感,法尔肯霍斯特上尉对这次行动的信心也愈发充足了。对于后方规划行动的参谋们的信任度,也终于回升了。
  昨天在海上漂着的时候,他和手下的弟兄们,都还咒骂集团军参谋部的人不靠谱呢。说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拍脑门的家伙、都是些不切实际胡思乱想的货色。
  谁知敌人真的这么松懈,一切都被参谋部的人预判到了。
  尤其这位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斯特上尉,他原本只是第11集团军某师突击营的一位普通连长,之前马肯森元帅筹划直接在里加港以东的海岸上搞登陆,把他们这几个突击营稍加训练,让他们适应两栖上岸作战。
  谁知,就在前几天变更计划的时候,集团军参谋部突然微调了一些情况,让法尔肯霍斯特上尉所在的这个营打头阵。当时法尔肯霍斯特还以为是自己或者营长得罪了上面什么人,被人穿小鞋了。
  现在想来,莫非是上面有人赏识他,给他加担子,看看他们有没有立大功的潜力?
  可惜法尔肯霍斯特没法开上帝视角,他也只能瞎猜了。
  只有鲁路修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天他在翻看马肯森元帅制定的拟投入第一波登陆作战的突击营的军官名单时,就看到了“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斯特”这个名字。
  熟读战史的鲁路修立刻就认出了——这不就是二十多年后挪威战役时组织登陆纳尔维克的那位么?
  原来此人是出生在普罗森的波兰裔军官,一战时就在东线的立陶宛战场厮杀,如今划归到了马肯森元帅麾下。
  既然如此,有好机会就锻炼锻炼,发掘一下其两栖登陆天赋吧。
  有时候鲁路修自己也在想,他的运气似乎始终不错。需要打突破战,就能遇到冯.博克或者隆美尔这样的同僚收为己用,需要打防御战或者山地战就能遇到莫德尔或者迪特尔。
  而且这一切都不需要开挂,不需要专门请托关系拐弯抹角挖人。便如眼前这位法尔肯霍斯特上尉,人家本来就是在立陶宛战区作战的波兰裔德籍军官,本来就在马肯森手下做事,都不用借调。
  ……
  法尔肯霍斯特上尉带着他的连队悄咪咪上岸,巩固了一大片滩头阵地后,又接应后续一整个突击营上岸。
  自从“突击营”编制去年年底由鲁路修试点以来,这种装备冲锋枪和掷弹筒、大量手榴弹的部队,已经在德玛尼亚军中扩散开来。
  去年12月时只有2个这种营,今年2月份伊普尔战役末期,就扩编到了6个营。
  再到5月份戈尔利采突破-匈牙利战役时,已经是第6集团军每个师都配一个突击营了,第10集团军也有过半的师配了突击营。
  而如今已是9月初,南线的第6、第10集团军已经每个师都全配一个突击营,西线最北段的第4集团军也配齐了每师一个突击营。
  进一步扩散到马肯森元帅的第11集,也有若干师配突击营。
  连波兰战区的兴登伯格、罗登道夫的部队,也靠着皇帝直辖兵工厂仿制mp15冲锋枪和mg15轻机枪、特供给他们,让其中一部分师拥有了突击营。
  如今连意呆利人都做得到3个月累计量产冲锋枪一万多支,9月最新产能约6000支。
  而德玛尼亚作为冲锋枪的诞生地,伯格曼公司现在已经能做到月产2万支。皇帝自己控制的兵工厂、拿授权仿制伯格曼公司的冲锋枪,到今年年底也能扩产到每月1万支的产能。
  总的算下来,整个1915年,帝国的冲锋枪总产量可以达到20万,明、后年有可能继续攀升到30甚至40万。
  如今市面上,帝国陆军总共拥有的冲锋枪库存,约在12万支,如果全部给突击营装备,足够装备200个突击营了。而实际上,帝国并不仅仅给突击营装备冲锋枪,在第1、第2集团军这些皇帝比较重视的部队,至少有数万普通编制的士兵也换装了冲锋枪。
  所以,今日参加登陆作战的精锐部队,几乎人手装备冲锋枪,每个班组只留3人装备毛瑟g98步枪以备远战。这几个毛瑟步枪手还专门配备了瞄准镜,跟原先的机瞄步枪兵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也是考虑到夜间作战视野不好,交战距离比较近,步枪兵带多了也没用。
  而且也正因为视野不好,靠机瞄难以看到远处的敌人,步枪都得代价装上卡尔-蔡司公司的蔡司1904型3倍光学瞄准镜。
  一整个突击营都上岸后,居然还是没被露沙人的巡逻队发现,也可能是露沙人夜间根本没有安排巡逻队。
  该营营长瓦尔施塔特少校观察了一下情况后,便临时决定稍稍改变计划,打得更激进一些。
  “法尔肯霍斯特上尉,你带你自己的连和d连,一起往南,奔袭希乌马岛东北角的岸防炮台,我亲自带剩下的a连和b连,按原计划夺取正北方的码头!接应后续大部队上岸!”
  “是!营长!”法尔肯霍斯特上尉立刻接受了这个命令。
  他知道,按照原计划,上岸后整个营都要先扑向码头,以夺取泊位便于大船停靠,好让更多友军上岸。
  然后才轮到沿着岛屿东海岸南下,一个个拔除岛屿东北角和东南角的岸防炮群。
  但这个原计划也是有一点弊端的,那就是夺取码头的动静肯定会很大,马上全岛的敌人都会反应过来,就能组织起更顽强的防御。
  而那些203毫米及更小口径的岸炮,也有可能调整射角,轰击码头区或是攻岛部队,一会儿再想强攻伤亡肯定会更大。
  现在瓦尔施塔特少校判断敌人防御松懈,少一点兵力也能完成任务,这才果断分兵。
  而且,先头从这些荒野滩涂登陆的部队,也不止他们这一个营,就算没夺取码头,后续也还会有更多援兵上来的,只是从海滩区上岸的速度更慢,要靠小船过驳摆渡。
  法尔肯霍斯特上尉很快便以c连连长和副营长的身份,带着两个连沿着海岸线往南夜袭。
  足足走了七八分钟、跑出去快一公里地,他才看到前方一座小渔村有灯火闪烁。渔村后面不远,按地图标注就该是岸防炮群了。
  根据战前侦查和航拍到的情报,那里会有4门单装的203毫米岸炮,和4门150毫米岸炮,还有一个混编营驻守,混编营有2个民兵连和2个炮兵连。
  所有火炮都没有装甲炮塔,只是修了个水泥顶的堡垒,把炮藏在水泥建筑里,就靠正常牵引式火炮的炮架调整射角。
  水泥堡垒正面有大约200度的区域都是敞开的,可以让炮管伸出来,所以射界旋转的最大范围就是200度。
  从堡垒后半部进攻的话,敌人的大炮是转不过来的。除非把炮从水泥堡垒里拖出来、放在空地上打,但那无疑需要很多时间。如果没有重型牵引车或是大量骡马,一般靠人力也拖不动203毫米的重炮。
  “岸防炮阵地上会有1个营,眼前这个渔村里也会有1~2个连,加起来兵力差不多是我们的3倍,但我们没时间绕路了,越绕越有可能暴露,直接强攻吧!”
  法尔肯霍斯特上尉在观察了敌情后,就果断下令了直接奇袭。
  渔村里的守军仍然没什么动静,法尔肯霍斯特就让两个冲锋枪班组悄咪咪摸上去。同时让4挺mg15轻机枪架住出村的路口和哨楼,然后让4具40毫米掷弹筒对着敌军哨楼的大致位置、急速射打出榴弹。
  “砰砰砰~”地轻响,一枚枚榴弹飞过数百米的距离,从黑暗中飞出,直接砸在哨楼附近,把两座民兵的房子炸塌了。村内立刻一片混乱。
  露沙人的警觉性非常低,所有人压根儿没想过会遇袭。很多人拿着鱼叉就一脸懵逼地出来看情况,还以为是己方的弹药发生了意外爆炸,只有少数人拿着莫辛纳甘步枪。
  “哒哒哒~”冲锋枪沿着贯穿渔村的主路猛扫,把所有探头出来的露沙人打爆。
  突击营的士兵没有时间慢慢一座座房子去肃清,又担心有漏网之鱼的民兵,只能是用燃烧瓶丢向那些木结构的房子,把整个渔村点了,拔除掉进攻路线上的威胁。
  但只要跑出来的人立刻举起双手、不拿武器,突击士兵就不会枪杀他们,只是集中按战俘身份看管起来。
  仅仅几分钟就干掉了渔村里的一个民兵连和30几名露沙正规军步兵,把正规军都毙了民兵则全部俘虏起来,法尔肯霍斯特上尉很快就带着大约400名士兵继续进攻不远处的岸防炮阵地。
  一个营的露沙士兵已经听到动静,开始进入阵地,但他们还没来得及转动大炮,所以全部的防守火力就只是两挺m1910重机枪,和200多杆莫辛纳甘。
  因为夜间视野不好,有效交战距离很短,m1910重机枪只能是盲目朝着远处声音嘈杂的方向胡乱扫射,哪里声音大就往哪里扫。
  德玛尼亚突击部队一开始没掌握这个规律,发起了好几次急性子的冲锋,足足死伤了数十人。
  好在法尔肯霍斯特上尉很快就通过仔细观察、总结出敌人是在盲目乱打,于是赶紧让手下改变战术。
  几挺mg15轻机枪跟对方的重机枪对射、并且让旁边的士兵躲在临时掩体后方大声鼓噪把动静闹大,还乱扔手榴弹。另有几个掷弹筒组,也躲在一侧寻找掩体,然后急速抛射三发就趴下换一个地方。
  露沙人的重机枪火力很快被这些威胁所吸引。
  另外一个方向上,一个突击排便趁着敌人被吸引,借着黑暗的掩护快速匍匐前进。
  所有士兵都是标准的侧身单肘单膝蹬地匍匐动作,另一只手持枪,一边观察一边前进,一旦被发现就能立刻扫射反击。
  突击队很快摸到了手榴弹投掷的距离内,而露沙人也发现了他们,但这时已经晚了。突击队员们丢出成排的手榴弹,密集的爆炸直接把重机枪阵地炸哑火了。
  随后就是冲上去用mp15突突突,拿着莫辛纳甘的敌人被成片扫倒,足足三倍的人数都顶不住德玛尼亚人的突击。
  “快点自毁火炮!往炮管里塞手榴弹!”
  露沙人眼看守不住,唯恐岸炮被敌人夺取,有些人着急忙慌往150大炮炮管里塞拉开了引线的手榴弹。
  还有几门203炮管壁太厚,塞手榴弹也自毁不了,着急忙慌之下,就有炮兵跑远之后,拿着莫辛纳甘对着堆在大炮旁边的那几枚待射炮弹开枪。
  一般大炮旁边,都会存2~3发炮弹,以备快速发射。
  但开枪的炮兵显然没估计好203炮弹的威力,有些人才推出30米就开枪,结果自爆的炮弹吧周围还没来得及跑远的露沙炮兵也都炸死了。不得不说这些人慌乱之中实在是虎得可以。
  “快架设电台,通知营长炮台袭取得手了!我部会继续沿着海岸线南下,奔袭下一座炮台!而且,敌人这处阵地似乎没有无线电台!其他敌方的敌人应该还不知道这里具体发生了什么!”
  法尔肯霍斯特上尉打完之后,立刻在到处冒火的阵地上,吩咐己方无线电台架设天线,跟友军取得联络。
  这时候,德玛尼亚突击营把电台配到排级、而露沙人只配到师级的差距就又显露出来了。
  岛上其他地方的露沙军队,只知道这个方向疑似打起来了,但究竟打得如何、哪里来的敌人,他们至今都还不知道,除非有失守防区的士兵逃出去肉身报信。
  但眼下这处阵地,显然连一个能高速肉身报信的都没有——法尔肯霍斯特不敢保证有没有敌人跑散了,但他可以保证,绝对没有骑马的敌人活着逃走。
  刚才有两个炮兵军官试图骑马突围去报信,都被mg15轻机枪重点关照、扫射毙了。这种战场上,指望骑兵通信兵报信,可靠性实在是不高。
  ……
  露沙人的反应速度果然很迟钝,而法尔肯霍斯特便利用敌人的这一特性,强行军猛打猛冲,扩大战果。
  在一个半小时后,又袭击了岛屿东南角的一座岸防炮阵地,同样是有4门203炮和4门150炮构成的阵地,同样有1个营的兵力驻守。
  露沙炮兵完全顶不住他的进攻,大炮也多半被自毁,但也有少数几门缴获的。
  而他的营长瓦尔施塔特少校那边,也顺利夺取了码头,让己方的大船直接靠港,卸下了大批大批的部队。
  战斗从午夜过后、打到早上3点时,岛屿东部沿岸基本上已经被肃清了。
  超过2个团的人马登上岛屿,已经足够对剩下的守军形成碾压之势。
  岛上有露沙人1个步兵团加3个炮兵营的正规军,还有近2万人的民兵,可总共也不过6000多支步枪。
  在德玛尼亚人站稳脚跟、控住码头、扫掉一侧的大炮后,战斗其实已经失去了悬念。
  7000名德玛尼亚精锐士兵,对着23000名露沙人发起阵地进攻,并且歼灭了其中数千人。
  到天亮时,露沙人只剩下16000人,龟缩在海岛的西侧,以及几个海角上。
  希乌马岛毕竟是一个长宽各有30几公里,总面积700多平方公里的岛屿,指望一天之内把所有地皮都踩了、彻底占领,也不现实。
  同样的情况,也在更南边的萨雷马岛上同时上演着。萨雷马岛的面积其实比希乌马岛更大,但守军却更少——
  因为露沙人觉得那地方更不可能被攻击。那个岛屿的南边都布满了水雷,而北边来的航道,还要先突破希乌马岛,才打得到萨雷马岛。所以萨雷马岛上的守军,几乎都是混日子的n线部队了,还有些是相对有关系门路想要躲懒的,塞钱让上级把他们调到这儿来。
  结果,就在一片他们自己觉得不可能被攻击到的地方,被德玛尼亚人结结实实揍了一顿。
  ……
  “报告元帅!希乌马岛和萨雷马岛的登陆行动很顺利!我军已经把两座岛屿上的敌人逼到了岛屿西部,很快就可以占领两岛全境约2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彻底打通进入里加湾的北部航道希乌马海峡!
  我军总伤亡初步估计仅900余人,已经歼敌11000余人,另有两万余敌军被我们包围在朝向波罗的海一侧的海边。”
  当天上午8点,当第11集团军参谋来向马肯森元帅汇报一夜的战绩时,语气都激动得颤抖了。他们也没想到,敌人的提防居然如此松懈、战力居然如此孱弱。
  他们汇报战果时,说总计歼敌1万多、还围了2万多,这个数字肯定是包含民兵的,实际上就是把两个岛上全部男性成年渔民都算上了,所以看起来很恐怖,能打出几十倍的交换比。
  而马肯森元帅在听取这个战果时,也是心知肚明,却也不愿意去戳破。
  手下人风里来雨里去的,冒着那么大风险,打了波罗的海战区第一场登陆作战,取得了大胜,让他们汇报战果和军功时往高了报又如何?谁说渔民组成的民兵不能算敌人了?
  “很好!所有参战将士都要嘉奖!他们的战果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从此以后,从北边进出里加湾的航道,就从敌人手上转移到我们手上了!这个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凡是第一批登岛并巩固登陆场、攻破敌军岸防炮阵地的部队,都要重重嘉奖,表现卓异的官兵要优先晋升!”
  马肯森老元帅为这场胜仗定了调子,随后也利用集团军司令的权限,把一些校官以下的晋升都加急特批了一下,立几个典型。
  当然事后还要再走流程、补手续。
  但不管怎么说,率先登岛并且攻破了敌人两座炮台的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斯特上尉,就被破格直接提拔为少校营长了。
  主要是他当上上尉连长其实也没多久,六七月份的时候刚刚升的,现在九月初又直接升少校,算得上火线急升了。
  ……
  陆军这边,处理完两座岛屿的登陆夺取之后,立刻把战果通报给海军方面。
  希佩尔中将得到消息后,也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一支巡洋舰分队,扮演“诱饵舰队”的角色,从刚刚控制的希乌马海峡、由北向南进入里加湾,准备虐杀被堵在海湾内的露沙运输船队和近港防御舰队。
  轻巡洋舰“慕尼黑号”、“斯图加特号”、“汉堡号”、“不莱梅号”、“吕贝克号”和“雷根斯堡号”,以及12艘大型鱼雷艇,组成一个强大的侦查编队,自北向南以高速杀入了里加湾。
  他们运气还算不错,在前往里加港的半路上,就追上了一支前一天刚刚进入里加湾、为里加守军运去弹药和援兵的运输船队。
  一共有10几艘运输船,大多在3000吨以下,其中4艘勉强能有5000吨,总载人、货约在6万吨左右。
  希佩尔手下的侦查巡洋舰分队当然不会客气了,直接上去就是一顿150毫米舰炮点名,把15艘船全部击沉,6000名援兵和大量军粮、武器弹药就直接被打沉到了海里。
  消息很快传到里加城内,里加城防司令部里,露第12集团军司令立刻气得暴跳如雷,一个电话就打到赫尔辛基的波罗的海快速分舰队指挥部。
  要求海军赶紧解决掉这些溜进里加湾的德玛尼亚军舰。
  “里加城虽然有铁路,但往南的铁路线早就已经被马肯森的德第11集团军进攻部队切断了!我集团军在里加周边固守,全靠海运补给!现在德玛尼亚人的军舰直接出现在海湾内,还全歼了一支给我集团军运送补给的重要船队。如果海军不解决这个问题,里加湾沿岸就没法固守了!到时候全责都在海军!”
  赫尔辛基的分舰队不敢自作主张,逐级上报到彼得堡的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
  波罗的海舰队总司令尼古拉.奥托维奇.冯.埃森海军上将听说噩耗后,只觉一阵天旋地转的心绞痛,好不容易才稳住情绪,仓促之下立刻做出部署。
  “让‘留里克级’和‘巴扬级’装甲巡洋舰为主力,组织吃水深度足以通过希乌马海峡的分舰队,进入里加湾追剿德玛尼亚人的袭击巡洋舰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