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赶上红利期(6000字)
陈光明脑海中的记忆渐渐清晰“就是这里了。”
他看向前方江流出现一个明显的拐弯处。
拖拉机顺著堤坝拐过一片鬱鬱葱葱的树林,眼前豁然开朗。
江水在此拐了一个平缓的s弯,水流速度因河湾作用而减缓,河面也更加开阔。
外侧的弯道上形成了一片较为坚实的高滩地,面积不小,比一路看过的滩涂都要硬实平整许多。
更难得的是,这片高滩地距离堤坝顶不过十几米的缓坡,拖拉机稍微加力就能直接开下去。
“快去看看!”陈光明心中一动。
眾人下到滩地。
小山赶紧用皮尺丈量滩地面积。
“长大概七十步,宽从水边到堤坝脚下,最宽处有四十步,地方很大!”小山兴奋地匯报。
余安拿起竹竿插向江面。
“光明哥,离岸边近的地方,水还不太深,但往前五、六米,竿子就快插不到底了,而且你看,水流在这里明显慢下来了。”
陈光明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捏了捏,又搓开细看,是比较坚实的黄壤夹杂著小块碎石和粗砂。
“土质不错,承载力应该可以。”
他站直身体,极目远眺。
对岸是一片低矮的丘陵,视野好,没有阻碍。这片滩地离下游的老龙港码头有一定距离,但又比平阳县城渡口更靠近未来可能发展的龙港新城方向。
更重要的是,江湾內侧地势较高,连接著大片农田,农田之后隱约可见一条通向县道的小路。
这里相对偏僻,周边只有零星几户农舍,买地的阻力估计较小最重要的是,前世这里確实就有一个小码头,很多货郎和商贩们都喜欢来这处码头拉货。
“好地方!”
陈光明的脸上终於露出一丝笑意。
“位置够偏,但开阔平坦,滩地坚实,水深流速合適,离主干道虽有点距离,但修条简易路接过去不是问题。”
“关键是这片滩地开阔,能建起足够大的堆场和装卸平台,既安全也隱蔽,方便我们自己进行管理!”
其他人也都不断点头,感觉这个地方好。
確定了新渡口的大致位置,陈光明一行又往上勘探了一段,但未能发现比之前那处地方更合適的地点。
陈光明直接拍板决定了。
他开始准备起来,首先要把这块地每一寸的主家都给我查清楚,一丝不能错。
然后用最合適的方式把地拿下来,只要不违法,能快就快!
最后,所有手续,必须合法、快速、不留后患,要跑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把所有戳子都盖齐全。
大家立刻带人动了起来。
陈光明转身对一脸凝重的大姨父低声道:“大姨父,精准定位土地归属这事交给你了。”
大姨父眼神一动,认真点头。
情报工作是他的老本行,“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县里新搞的土地登记簿册,听说就在农林水联合办公室里有底档,我去摸摸门路,儘快给你一份详单。”
他转身匆匆离去。
次日正午刚过,大姨父就带著一身尘土和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回来了。
陈光明仔细翻阅著上面罗列的土地归属信息,眼中精光闪烁。
这块江湾滩地正如他所料,產权复杂但並非无懈可击,不然后来其他人也不可能拿下这地建码头。
別人可以,他自信也可以。
大姨父的情报极为精准,土地分为三块。
滩涂属於沿江渔业队集体,高滩地部分连著的小块农耕地属於三家小农户,堤坝背坡连著通向县道的荒地则归附近一个村庄所有。
陈光明知道现在速度就是关键,龙港新城建设如火如茶,必须抢占先机。
他立刻分配任务。
渔业队集体部分由陈光明亲自出马。
他利用自己的信誉和厂房担保,以解决当地就业、带动地方经济为由,並支付一笔远超市价的集体发展专项资金,成功签下滩涂五十年的租赁合同。
核心是现金付清,即时生效。
农户耕地部分,陈光明深知农户的顾虑,讲究的是现钱落袋为安。
他带上余平,带上厚厚的现钞,直接找到这三户人家。
不囉、不压价,直接给出高於市价一倍半的价格,並承诺立刻全额现金支付,唯一条件是保密並立刻签订转让契约。
在真金白银和快速结款的诱惑下,三户人家几乎没有犹豫便签字画押。
堤坝荒地部分虽然不大,但关乎码头未来的扩建和堆场连接。
陈光明带著几个人,直接找到了目標村庄的村长。
他阐明利害,表示这片荒地村里基本无收益,若租赁给陈光明建码头,等到码头建好也要掛靠在集体,村里每年能获得稳定管理费。
並且当场支付一年的管理费,並承诺后续递增。
村长召集村里主要人物商量后,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当天下午就签了约。
所有契约签定的同时,陈光明丝毫不敢懈怠在官方层面的手续,没有红章保护的地皮,在迅猛发展的龙港隨时可能生变。
陈光明清晰阐述了自己购买土地的正当性,以及建设个体简易货运码头对促进龙港新城建材运输、支持平阳县塑编產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这一点恰恰契合现在农民集资造城的政策东风。
他以塑编合作社的名义申请。
得益於前期快速完成了民间手续,资金一次性到位,项目契合政策方向,审批流程被大大压缩。
一周之內,加盖了多个部门印章的许可文件便被陈光明拿到手中,
整个过程虽然快速,但文件齐全,程序上几乎挑不出毛病,杜绝了未来被推翻的隱患。
陈光明终於是大大鬆了口气,
掌到批文的当天,沉寂的江湾就开始了改造。
陈光明几乎是同步就调集了早已整装待发的人力和物资,首先是平整高滩地,构建堆场基础。
隨后是滩涂区域的打桩作业,构建未来的栈桥和装卸平台基座,按照陈光明的草图,有条不紊的建设著。
与此同时,陈光明安排余平负责渡船事宜他们没有时间新造,直接去老码头附近的船厂购买了几艘旧驳船,简单改造加固,並招募了有经验的躺公,组成了最初的船队班底。
他们这里是在海边江边。
想要买船比起买拖拉机要容易的多。
当然,这些二手船只是过渡,陈光明已经以合作社的名义去下单建新船了,大半年后就能开回来。
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一座简易但功能齐备的私人货运码头雏形便立在龙港新城的江湾外侧。
这座码头被称之为光明码头。
码头建好后,大批从平阳县城乃至更远地方採购来的商品、建供销点所需的建材、生活物资,
开始源源不断地从新渡口轻鬆卸船,直接堆放在开阔的堆场。
再通过那条快速修建的简易路运往合作社仓库或正在建设的龙港供销点。
成捆成捆的塑编袋、光明小百货的商品,不再受老码头运力不足、排队时间长、管理混乱、盘剥严重的困扰。
看著船只在新渡口有序地靠泊装卸,巨大的堆场上物料如山,陈光明站在简易的指挥台上,眺望著龙港新城模糊但不断扩张的轮廓,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有了这个码头,他对即將铺开的龙港供销点布局,充满了信心。
下一步,就该是把光明小百货的招牌,插进那片农民城的土地,开始布置进入到新城的建设之中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
龙港新城的建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进著。
“成了!”
余安过来匯报。
“第三船了,工地管材料的刘组长刚选下话,只要袋子跟样品质量一样,有多少要多少!”
陈光明嘴角微扬。
这正是他等待的契机。
塑编袋不仅是敲门砖,更是撬动新城资源的槓桿。
他立刻安排余安,“立刻送两千条袋子去指挥部,就说是合作社支援新城建设的心意,一分钱不收。”
这些袋子每条都印上了光明合作社的红字,只要对方接受了,他的目的就达成了。
敲门砖的效果却比预想的还要好。
工地指挥部的棚屋里瀰漫著石灰、汗水和劣质菸草混合的气味。
管材料的刘组长捏著一条光亮挺括、印著光明合作社红字的塑编袋,翻来覆去地看,又用力扯了扯袋口和提手。
“好袋!”刘组长终於开口,一口浓郁的本地腔,“韧得很,比那些杂七杂八的强多了,白送?”
『支援新城建设,是我们合作社的一点心意。”余安脸上堆著笑,带著常年跑货练就的熟络。
“心意?”
刘组长抬眼,精明地打量著眼前这个精干的后生,“怕是想铺路吧?余同志。”
他点了点袋子上的红字。
余安也不忧,“组长好眼力。”
“我们合作社在平阳做得还算规矩,东西好,价钱实在,关键是货源稳定不断档,新城造城,
大量的物料要打包运输,用得著袋子的地方太多了,我们就是想为咱们龙港的建设出一份力,也顺便找碗饭吃。”
刘组长没说话,手指在桌面轻轻敲著,像是在估量这批免费袋子的分量和背后可能带来的麻烦和好处。
“行,心意我收下。”
刘组长终於鬆口,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陈光明此时正在画草图。
根据他前世的记忆,把核心地块都標了出来。
关键的十字路口、主干道交匯处、规划中的市场集中区、甚至预留给政府机构的中心地块位置,都用红色的炭笔清晰地圈了出来。
陈光明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图纸中心偏东南、靠近未来擬建的主干道十字路口的一处空地上。
“姨父,这里。”
“这个地方现在是什么状况?打听得怎么样?”
大姨父凑近,“我去实地看了,这地方现在还是一片靠近旧村子的荒地加几块零散菜地,主家情况摸清了,有三户人家。”
“那就要抢时间把这块地买下来。”
陈光明脸色认真。
其他地块他不管,但这块地怎么也要拿下。
必须赶在规划正式公布、地价飞涨和各方势力涌入之前,把最核心的地块抓在手里。
“姨父,立刻行动!”
“明白,我马上带足现金过去!”
大姨父点头,“那几户农民不难办,咱给实打实的现钱,比种菜强百倍,不怕他们不动心。”
“不止是现金。”陈光明补充道:“带上我们合作社的供销合作凭证,告诉他们,签了转让合同,家里的劳动力可以优先安排进我们合作社的供销点或者新工厂干活,现在龙港开建,他们靠种地活不了,能安排稳定工作,比给钱更管用。”
“这招好!”大姨父眼晴一亮,“我这就去办。”
“嗯,时间紧迫,双管齐下,我让余三哥从帐上全力支持你,不惜代价把这块地拿下来。”陈光明严肃道。
他手上的钱其实不多。
买下这块地,基本上要掏空家底。
但是他知道,这块地带来的回报也是极其丰厚的,必须要趁著现在这个窗口期把事情漂亮的办下来。
几天后,大姨父那边传来捷报在重金开路、合作社名义加持、以及给农户安排就业的胡萝卜诱导下。
那块关键的荒地加菜地,已经通过私下转让加明面上临时租用公家设点的名义,神不知鬼不觉地抓到了陈光明手中!
虽然手续在官方层面还有些模糊地带需要后期补足,但最重要的物权转移已经完成,批文在走流程。
没多久。
陈光明拿到標誌著核心地块租用和意向购买初步生效的文件。
这块毗邻未来主干道十字路口、足有两亩多的开阔地,几乎掏空了他合作社近期的现金流。
不过,机会,来了!
片刻之后,核心团队已经围在铺著简易龙港规划草图的木板前。
陈光明的手指重重戳在刚拿下的那块地上。
“时间不等人,龙港平地起高楼的架势你们都看到了,工地一天一个样,外来嗅到商机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的供销点,必须在第一批固定居民还没完全扎根、市场还一片混沌时,就立起来!”
“安子,工地那边的关係你打通的!”陈光明看向余安,“第一批从平阳调五千条最结实的光明牌中號袋,还有两千条大號袋,按四分钱一个卖给工地方,但有个条件!”
“要求他们在工地显眼处,集中用我们的袋子装沙石,装水泥!”
“给各个施工队的负责人送样品,让他们亲眼看看、亲手摸摸我们的货!”
“告诉他们,光明合作社有稳定货源,价格最优,隨叫隨送,地方上现在用的也是我们的编织袋。”
工地的巨大消耗是天赐良机,让光明牌在龙港的建设浪潮中率先刷出存在感,比任何叫卖都有说服力。
“大姨父,核心地块平整和临时铺面的事,交给你。”陈光明继续道。
“不求豪华,只求最快、最实用,用最结实的竹木、石瓦,抢搭一个能遮风挡雨、面积够大的临时大货棚,明天就动工,同时,平整外围场地,先夯出个能停拖拉机、堆货的硬地场。”
“同步通知万全和平阳各供销点,调配物资,先把部分库存的卡其裤、塑革鞋,特別是最畅销的日用小百货、毛幣、肥皂、针头线脑这些,运一批过来,这是我们供销点的基本盘,不能空著。”
供销点不能等完全建好再开张,必须边施工边营业,抢占市场先机。
“码头的效率就是关键!”陈光明转向余平。
“把你的人手重新调配,组建专门的龙港运输小队,那几艘新买的旧驳船,专跑平阳县城供销点总仓到光明码头这条线。”
“现在优先保证把袋子、百货运过来,確保光明码头装卸速度,堆场管理要清晰。”新买的船和新修的码头,必须立刻转化为支撑龙港前线的物流优势。
指令如疾风骤雨般发出,整个团队像上紧的发条一样高效运转起来。
余安带著几个人,拉著一板车首批塑编袋样品和特供价的协议,直奔热火朝天的工地,
只要搞定这个关键节点,袋子的口碑和市场就打开了一半。
大姨父亲自带领村里跟来的壮劳力和临时招募的龙港本地泥瓦匠、木工,开著拖拉机拉著材料去建供销点。
砍桩、整地、搭竹木框架,叮噹作响,同时,他已经派人急返平阳县城,去调第一批小百货。
仅仅一周后。
这块曾经是荒地的核心位置,模样焕然一新。
一个简易但极其结实宽大的竹木石瓦顶棚已经搭好,足有百余平米。
顶上,龙港供销光明总站的鲜红大招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棚子靠里一侧,整齐地堆满了小山般的灰白色光明牌塑编袋。
棚子最前面,利用几个旧木箱和木板临时拼成的简易货架上,已经陈列上了绿绿的商品。
结实的卡其布工装裤、鋰亮的塑革鞋、顏色鲜艷的毛巾、香皂、塘瓷缸、麻绳—“
虽然品类还不多,但摆放整齐,货品簇新,
两个从万全供销点调来的老伙计,穿著乾净整洁的白布褂子,已经开始在接待几个好奇围观的建筑工和刚迁来龙港镇上的居民。
靠近主干道的一侧,场地已经平整压实,预留了大片空地作为未来的堆场和停车卸货区。
没多久。
有拖拉机从新建不久的光明码头行驶过来。
货郎们挤在车斗里,眼前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鲜又陌生。
几天前还在平阳县城走街串巷的他们,听说了这边的消息,都想要过来看看这座农民第一城。
他们也想看看有没有更多的机会。
“嘎吱——”
拖拉机停下。
“到了,都下车!”
余安笑著道。
货郎们纷纷跳下车斗。
他们下意识地抬头,目光所及,全都僵在了原地,嘴巴微张,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眼前,是一个大到超乎想像的工地轮廓!
被推土机整平的广阔地基,与远处那些零散破败的农舍相比,这里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
地基边缘,用白石灰粉清晰標记著边界,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打桩、夯土。
“轰天,这么大一片地,全是给咱们的供销点?”
“是啊,这就是光哥新买的地?”
一个年轻货郎小六子看著这一幕,都惊呆了。
余平看著这群惊呆的伙伴,腰杆挺得更直了,脸上是与有荣焉的笑容,“瞧你们那点出息。”
“光哥说了,这是龙港未来最当街、最黄金的地块,咱们的供销点,可不是以前那种门脸房,
要做就做这新城的第一座批发市场,將供销点做大做强。”
大家很久才回过神来。
他们下意识地开始在心里盘算。
这么大的地方,要是摆开摊子卖袋子、卖裤子、卖鞋,那一天的流水,怕是能顶他们在县城跑半个月!
“光哥这手笔,太豁得出去了。
这手笔太大了,大到连见惯了风浪的他们,都感到一阵震撼,真正感觉到了陈光明跟自己的差距有多大。
这批货郎还只是开始。
越来越多的人听到消息正在赶来。
现在的新城已经初具规模。
更汹涌的、由四面八方匯聚而来的人潮,不断涌向了龙港新城这片刚刚破土的热土。
消息就像长了翅膀,点燃了鰲江两岸沉寂的村落与乡镇。
“农民第一城,发家致富路!”
“龙港平地起,处处是黄金!”
这朴素又极具蛊惑力的传言,在田间地头、在渔港码头、在每一个不甘贫困的灵魂中疯狂发酵。
有挑著货担的小商贩,杂货、针头线脑、土產日用品塞得满满当当,嗅到了这个新兴人群聚集地蕴藏的零售生机。
更有那些已经和陈光明的合作社有生意往来或者听说过光明名號的小商贩、小作坊主,他们目標更为明確,寻找合作社的供销点,想从这里批发更便宜实用的塑编袋、卡其裤、塑革鞋,拿到別处去卖。
市场一片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