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敢为天下先
门被猛地推开。
曹主任大步流星走上主席台。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望了过去。
上百道目光炽热地聚焦在他手中的纸上。
“安静!”曹主任沉声道。
隨后,他深吸一口气,“同志们,乡亲们,大家要记著这一天。”
“就在刚才,就在刚才,县里亲自传达的,年初下发的一號文件,白纸黑字,最高指示!”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一字一句道。
“要鼓励发展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屏息凝神的脸,“要纠正任何妨碍商品正常流通的错误作法,这是原话。”
“在坚持计划经济为主的前提下,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存在,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这说的,不就是我们乡那跑运输的货郎队们吗?是不是?”他在询问,语气却很肯定。
“最关键的是这句,不可把政策允许范围內的正当经济活动,同不正之风混同起来!
“不可把农民依据政策规定从事的正常经营和贩运活动,同经济的犯罪混同起来!”
他说完最后一句。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种奇特的真空般的寂静。
一秒、两秒..—
巨大的能量在寂静中积蓄膨胀!
突然—
“轰天!!!”
如同惊雷炸响,积蓄的火山轰然喷发!
瞬间,全场一片譁然。
“听见没?都听见没?!
“是上头给咱们定调子了,政策允许,是正当经营,不是歪风邪气,咱们光明正大,咱们没错!”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陈厂长乾的是正事,咱们妇女缝口袋,男人跑运输,挣乾净钱,养家餬口,堂堂正正,咱们走的不是资本主义尾巴,是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大家激动的相互议论著。
长久以来悬在乡亲们头上的那把无形的、名为投机倒把、歪风邪气的利剑,被这份白纸黑字的一號文件狠狼劈碎了!
那种扬眉吐气、挺直腰杆的感觉,让每一个参与者都热血沸腾。
“谁敢再说咱们这是投机倒把?谁他妈再敢指指点点?!”
“文件写的清清楚楚,白纸黑字,最高指示,以后哪个王八蛋敢乱扣帽子,就別怪我大耳刮子抽过去!”
人们激动地相互握手、拍肩,议论纷纷,仿佛多年积累的憋屈在这一刻尽数倾泻。
隨后,话题迅速从单纯的宣泄转向更实际的层面。
“听见没?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存在,个体经济是必要补充,这不就是说咱们的製衣厂、塑编社办得好嘛!”
“鼓励发展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陈厂长的供销点,跑运输的货郎队,光明正大了啊!”
“最关键是那句不可把正当经济活动同不正之风混同,不可把正常经营同经济犯罪混同。”
“这简直是给咱正名了,以后那些动不动下来检查、挑刺的该消停了吧?”
陈光明站在人群中,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彻底放鬆的笑容,总算是被他等到了。
自己提前布局的每一步,冒著政策模糊的风险迈出的每一脚,都踩在歷史的节点上。
那份文件,那些字句,犹如滚滚春雷,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属於他们这些泥腿子企业家大胆闯、大胆乾的时代!
散会后。
陈光明、王会计、林雨溪、老赵支书、沿河村的李支书等人回到厂里,围坐桌前。
“陈厂长,再给我们村派点货吧,之前大伙儿还缩手缩脚,现在大家终於可以放开干了!”
“光明,你们的运输队能不能再给点名额给到我们村子?我二舅能开车,保证安全!”
“陈厂长,我们村场地够大,开第二个点行不行?”
喧囂的声音不断响起,大家都满脸激动。
以前他们还会有所顾虑,现在完全可以放开干了。
“安子。”陈光明平復心情,“等会把文件多复印几十份,发到每一个代工点,贴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大家天天能看见!”
“好,这个好办。”余安笑道。
陈光明又转头看向周围围过来的其他人,“老赵支书,沿河村李书记,还有各位代工点的负责人。”
“等会到我厂子里开个小会,扩大生產范围、新增机器投入、提升加工深度,具体方案,我们商量一下!”
“运输队!”
“在!”
“在呢陈厂长!”
“运力扩大一倍,有没有信心?”
“有!必须的!但拖拉机——”
“放心,这个好解决,以后只要能拿的出钱,就不怕买不到好东西,大家只管发现。”
陈光明保证道。
以后大家做生意,也不用再偷偷摸摸了。
之前还要各种钻漏洞,现在可以大胆开始干了。
隨后,他们又动力满满的安排厂里的事情。
“半门襟技术难点在於上领和接缝,我建议集中技术员搞一期专项攻坚“原料採购单必须跟上去,供销社的老门路,加上文件护航,我看可以试著谈谈长期合同价了......”
“新扩的代工点选址,就定在靠公路边的张庄,他们那閒置的粮仓足够大,交通便利——”
“运输司机培训考核,得加一条应急维修,省得路上趴窝耽误事—
接下去的几天。
气氛明显就不一样了。
不止是他们这里,通过电话他也知道了其他地方的情况,在敢为天下先的温州,这股风起得更快,更猛。
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厂运动,在甌江南北星火燎原般展开。
个体作坊雨后春笋冒出来,文件里那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务工经商,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广大农村的潜能。
短短几天,陈光明的办公室就成了风暴的中心。
以往只敢偷偷摸摸接点零活的裁缝、懂点木工活的老匠人、有点小聪明的二道贩子—
他们纷纷揣著文件精神和积攒多年的念头找上门来。
“陈厂长,您看我行不?我就两口蝴蝶牌缝纫机,想专门给您厂子做点代工上的纽扣缝纫,您要多少我就做多少!”一个邻村的老裁缝道。
“陈老板,我想包点塑胶袋子印——小机器我和我儿子自己能搞.”这是看准了塑编社订单激增的势头。
更有甚者,直接拿出地图:“陈哥,我盯上隔壁县城外围一个废弃粮站的地块了,价不高,离你码头不远。”
“我想按你那个供销点样子,也建个小的杂货批发部,专门进销塑编袋的附属小五金—”
这分明是要复製陈光明的供销网络。
除此之外,光明製衣厂作为乡里甚至县里的標杆,陈光明被巨大的订单和合作请求包围了。
那些之前还在观望是否加入代工点的村子,支书直接带著公章和村民代表名单来了,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生怕名额满了。
曹主任拿来的名单迅速拉长,从十几个点翻倍激增。
乡里,甚至县里一些经营不善的小集体企业,大多是一些被淘汰的轻工社、服装社负责人也找上门来。
態度卑微却目標明確。
愿意接受改制或整体打包承接光明製衣厂的订单。
陈光明敏锐地意识到,兼併或者租赁这些有现成厂房、稍加改造就能投入生產的企业,比自己从零盖厂房快得多。
他迅速让王会计制定接收標准和成本核算方案,准备吃下几块现成的肉。
“王会计,方案好了吗?”陈光明沉声问道。
“在整理最后一批数据!”王会计抬起头,擦掉额头的汗珠,他的算盘打得飞快,纸张哗哗作响,“接收標准初步定好了,厂地面积至少500平、设备残值评估不低於三成、工人团队能通过技能考核。”
“成本核算显示,买下一家中型服装社的费用,比咱们自建新厂省一半时间,盈利周期缩短三个月。”
陈光明点了点头,那份一號文件的白纸黑字还在他脑中迴荡,扩產能不再是试探,而是大举衝锋。
“好,立刻启动!”
“余安,你带几个人去,今天就跟红星的负责人签意向书,告诉他们,光明製衣厂全盘接管订单,工人待遇翻倍,但生產线必须按咱们標准改造,三个月內完成磨合。”
他顿了顿,“文件护航,谁敢趁机抬价,咱们直接绕过找下家。”
余安应声而出,办公室顿时腾出空间。
陈光明转向林雨溪:“媳妇,代工点的新名单拉长了,咱们得分批次处理,先让曹主任协调第一批紧急扩点的张庄粮仓场地,今天就安排老赵支书带技术员过去培训工人,记得,贴文件复印件在墙上,让乡亲们看见党的支持就是靠山!”
林雨溪点头记录。
產能扩张像齿轮般转动,每一环都不能停歇。
接下来的日子,三家村和周边乡镇彻底变了天。
政策春风吹过,陈光明的光明製衣厂和塑编合作社成为风暴眼。
厂房內外车水马龙,供销点货如轮转,而扩张的每一步都踩准了歷史的鼓点。
兼併小企业的行动如疾风骤雨。
余安当天便率队开赴红星服装社。
这家集体企业曾是镇上的大厂,但设备老旧、管理僵化,工人们早盼著改革。
车间里,陈光明亲自到场验货。
一排排老缝纫机锈跡斑斑,但机芯尚好,就如他前世记忆那样稍加保养就能运转。
红星厂长老刘搓著手赔笑,“陈厂长,有您的代工订单和文件撑腰,大伙儿总算有奔头了。”
陈光明没废话,现场敲定买卖合同,工人全留,订单由光明厂统管。
余安带技术员连夜调试机器,老缝纫机在润滑油和巧手下喻喻復活。
仅三天,红星厂產能翻倍,代工点名单又添一员猛將。
消息传开,更多小企业闻风而来。
马屿镇轻工社的负责人上门时,陈光明正和王会计核算成本。
轻工社有现成印刷机,適合塑编袋的印工序。
陈光明拿出代工清单,“订单保证,但质量必须达標,你们社调20人给光明合作社做辅助工。”
协议当场签字,设备当天调运。
短短一周,製衣厂產能激增30%,塑编袋日產量从5万条跳到8万条。
县里特批的三十台友谊牌缝纫机也到了,但这远远不够!
陈光明盯著仓库里飞速消耗的布料库存,“必须解决设备瓶颈!”
他霍然转身,“大姨父,你今天就带余安北上!”
大姨父正看著手里快揉碎的名单。
这是林会计通过电话秘密传递的几个北方国营大厂內部联繫人。
大姨父抬头,眼中精光闪烁,“那些厂子仓库里积压的老铁疙瘩,该见见光了!”
“对,就是扫荡这些机器!”陈光明道:“捡能用、能改的二手好货,林会计给的几个关键人,带上我们的通行证一”
他抓起桌上那份还散发著油墨香的一號文件复印件,用力拍在大姨父手里,“白纸黑字,最高指示!”
“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倒买倒卖,这是响应號召,搞活设备流通,支援农村商品生產!”
他转向余安,“你看机器的眼光我信得过,核心部件、基础结构必须给我把好关,锈可以擦,油可以加,但机芯要是废的,一抬也不要!”
“明白,厂长,专盯机芯和传动!”余安用力点头。
“钱带足了吗?”陈光明问管帐的王会计。
“都备好了,按你吩咐,能撬动至少五十台半新机或者一百台老机翻新的量!”王会计迅速回应。
“不够!”陈光明手一挥,指向窗外车水马龙的厂区,“看到这势头没?这仅仅是开始!”
“告诉对方,有多少能吃下的好货,我们光明製衣厂现款现结,有多少吞多少,价格可以谈但设备状况必须如实!”
大姨父和余安连连点头。
送走风风火火北上的车队。
陈光明立刻抓起电话摇到平阳县城。
“林会计吗?我陈光明!”
话筒里传来对方带著笑意的回应。
“刘科长那头,得请再使把劲了!”陈光明开门见山,“上次提的飞跃牌新机门路,还有那家刚投產的温州本地民营缝纫机厂精工牌了,就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