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全球异常现象国际协作框架(草案)》
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长办公室內,灯光彻夜未熄。
秘书长站在落地窗前,目光越过玻璃,凝视著东河上渐亮的晨光。
办公桌上,文件杂乱地摊开著,上面详细记录著过去72小时內全球发生的异常事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提案,静静地躺在文件堆中,等待著被开启討论。
“秘书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代表已全部確认出席。”助理走进办公室,提醒道,“特別会议九点开始。”
最近几个月,与“歷史真相”相关的会议不断增加。
会议室里常常人满为患,各国代表们为了不同的观点和利益爭论不休,各抒己见,却始终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
这些会议不仅占用了原本用於处理国际问题的时间,还让会议室里充满了没有结果的討论。
九点,各国代表们围坐在会议桌前。
他们面前的电子桌面上,同步显示著《全球异常现象预防性协作框架(草案)》的文本。
这份由瑞土,新加坡,哥斯大黎加等国家联合提出的草案,核心在於建立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类异常现象的国际协作机制。
信息共享平台和紧急响应协议,试图为全球应对异常现象构建一个框架,
这是一份不带任何具体案例的预防性协议,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辩论。
会议主席轻轻调整了一下同声传译耳机,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
“本次会议將审议由国际科学理事会牵头擬定的预防性框架,请注意,本草案不针对任何已发生事件,而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类异常现象建立协作机制。”
然而,会议的气氛从一开始就微妙而紧张。
瑞方代表站起身来:“过去一周內,全球已確认的修正节点数量从2处激增至11处,
我们不知道它们会如何演化,也不知道它们的『修正”是否会突然加速,如果某一天,一座城市被无声无息地改写,而我们甚至无法追溯发生了什么,这样的风险,国际社会真的承担得起吗?”
卢森堡代表紧接著调出一组数据,数据在电子屏幕上清晰地展示著全球异常现象的发展趋势:“我们討论的並非既成事实,而是要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未知威胁做好预案,如果某天新型异常现象突然全球爆发,我们现有的协作机制能否实现快速应对?”
哥斯大黎加代表也站起身来:“这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基於现有趋势的合理推演,我们需要一个全球性的早期预警系统,而不是等到灾难发生后再爭论责任归属。”
草案提出了三大基础条款。
信息共享机制方面,设立全球异常现象资料库,各国自愿提交非涉密观测数据。
这一机制旨在打破各国之间的信息壁垒,让全球的科研人员能够共享数据,共同探索异常现象的奥秘。
风险评估標准方面,制定异常现象分级分类体系,以便对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异常现象进行准確的评估和应对。
应急响应流程方面,建立专家快速响应小组的调配方案,確保在异常现象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將损失降到最低。
爭论持续到中午,按照议程逐一討论各项议题,各国代表依次发言,表达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下午的討论更加激烈,当有人提出要建立全球资料库时,会场短暂安静下来。
几个理事国的代表们各自低头翻阅文件,表情严肃而认真,无人立即回应。
阿美代表率先打破沉默:“我们需要明確框架的法律边界,比如第17条提到的跨国应急响应,其权限范围应当如何界定?”
华国代表接著发言:“我方始终秉持开放態度,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交流经验,但必须强调的是,任何国际框架都应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
然后,其它方也发表看法。
“作为折中方案,建议先建立非强制性的专家联络网,共享基础研究规范。”
“这远远不够,如果未来出现全球性异常事件,缺乏强制力的框架將毫无意义。”
散会后。
各国代表三三两两离开会场,脸上带著不同的表情,一位大毛外交官对媒体说:“现在谈全球框架?等我们搞清楚西伯利亚那个节点能做什么再说。”
阿美代表快步走向电梯,脚步匆匆,华国代表则被第三世界国家代表团围住寒暄,气氛融洽而友好。
隨著討论的结束,b站某up主也將会议內容发布到了网上。
“没想到我也有一天能参加联合国的会议。”
“以后简歷可以加一笔了。”
“我们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想合作?拿技术来换。”
“这件事应该会通过吧?合作共贏也没什么坏处啊。”
“没坏处那总得有好处吧?合作研究是要付出经费的,大部分国家根本就没这个钱,
也没这个实力去研究,到头来还是那几个国家费精力。”
“主要是修正节点太散了,而且经过非洲老黑的操作之后,说明节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修正这个现象。”
“那为什么真海就进行了合作了?而且还严格控制了周边。”
“影响更大唄,还能是什么,修正是看起来很厉害,但是就目前来说,没人能证明自已摸到了能够触发修正的科技门槛,別看闹得热闹,对现实的影响真的很有限。”
“那以后的呢?提前通过的好处,就是有一个框架行使,不然到时候乱起来才想著限制,就迟了。”
“说实话,联合国有用,但又没那么有用,真整出了大事,还不是那几个国家托底。
2
“最后肯定还是会通过的,如果看完up的內容,就会发现目前是这个提案有问题,里面的一些细节偏向性太明显了,等后面肯定还会再进行新的提案。”
会议持续了好几天。
提案最终没有被否决,而是交由专家委员会进一步研討。
换句话说,提案被暂时搁置了,等待进步一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