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无限神职 > 第260章 光阴
  第260章 光阴
  岁月静好,光阴匆匆,转眼便是二十载,
  “大人,前方就是小黄山了!”
  平坦开阔的官道上,绿树成荫,车马徐行。
  赶车的是一名中年,面容沧桑,身形魁梧,两手指结粗,极为沉稳的驾著马车,一路走来几乎没有多少顛簸。
  车厢之中,檀香淡淡,两人相对而坐,亦是一派沉稳。
  两人都是文士装扮,不过一个青年面容,另一人则已到中年。
  虽然略显年轻,但论风姿气度,却是其更胜一筹,手中摺扇挑开车帘,只见前方两山巍巍,从中剖开一条大道,不时有车马奔驰往来。
  “开山断岳,大道坦途,当真好手段!”
  望著坦阔的官道,还有来往的车马,青年男子感嘆一声,眼中神情变化莫名。
  “此神—確实非同一般。
  那中年文士亦附和出声:“並且所图甚大!”
  “自是甚大!”
  青年男子淡声一笑:“若是所图不大,怎会下此血本,开出这等山道?”
  中年文士点了点头:“听闻前几任县令,要么与他携手共进,融洽无间,要么与他多有不服,
  甚至势成水火,前者大多得以升迁,调任入府,后者——”
  “大多被排挤出县,甚至获罪於身,丟官去职!”
  青年男子淡笑依旧:“二十余载下来,已去了五六任县令。”
  中年文士点了点头:“公子初来乍到,应当小心谨慎,万不能重蹈覆辙。”
  “我知晓。”
  青年男子眼神平静,却是深沉似海,不知暗藏多少波澜:“他为神,我为人,阴阳有別,涇渭分明,他若不越界线,那我自不会与他相衝,可若是他做得太过,坏了朝廷法度,那我身为朝廷命官,也容不得他胡作非为。”
  “公子所言甚是。”
  文士听此,也是无奈,心中暗嘆一声,但表面依旧附和,委婉进言道:“但公子初来乍到,根基未稳,底蕴未足,应当小心行事,不可操之过急。”
  “先生放心,我自有分寸。”
  青年淡笑一声,却是不欲多言。
  文士见此,更是无奈,但也不好再做进言,只得將心中忧虑强行摁下。
  清河县,小黄山!
  这一县一山,近年在金阳府中,可谓名声大噪。
  论其原由,还要从二十年前说起。
  二十年前,那宋氏发跡,剿灭五仙余孽与三寨匪寇,並凭此功谋得清河县尉一职,隨后便开始大刀阔斧,招募民壮,清剿山匪。
  那小黄山匪患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眾多匪寇啸聚山林,结营成寨,更有妖魔恶鬼,邪神淫祀盘踞,官府多次进兵清剿,但始终难以剿灭。
  不想那清河县尉宋武上任之后,竟能犁庭扫穴,將祸乱小黄山多年的匪患一举荡平,在金阳府中闯出了不小名头,坊间甚有好事者予其绰號,是为“镇黄山!”
  若只是如此,那也不算什么。
  毕竟金阳府纵横数万里,治下不知有多少地方匪患丛生,有的盘踞多年,顽如野草,有的被一朝剿灭,化为功绩,一个小黄山在其中並不起眼,远不能让其名动金阳。
  但那宋氏作为,远不止於此,
  剿灭小黄山后,宋氏又捐献巨资,助时任的清河县令吕文轩开山修路,竟硬生生凿通了小黄山,从中开出一条官道。
  有句话说得好,想致富,先修路。
  自古修道路,都是地方政绩的一大表现,因为道路修能够便利交通,无论对军事民生,还是对商贸交易,都有巨大帮助,只要修成那就是实打实的政绩。
  这小黄山官道也是一样,原本的小黄山纵横百里,如同一道门户横在清河县与黄山县之间,不仅有崇山峻岭阻碍交通,更有诸多山匪强寇,乃至恶鬼妖魔为祸,別说商贸来往,便是周遭百姓,
  都不敢临近居住。
  那宋武荡平了小黄山匪患,宋氏又出巨资助官府开山修路,將这小黄山一分为二,从中开出了一条穿山官道。
  这条穿山官道,不仅打通了清河县与黄山县的道路,令两县交通直接便利,缩短了绕行的数百里路程,还断绝了一些靠山吃山,拦路抢劫的匪寇饭碗。
  这意义十分重大。
  清河县清河县,既以清河为名,那自然有所缘由,县內有一条与渭水相连的清河,使得清河县的渔业十分发达,水运更是便利畅通。
  而黄山县虽然无此便利,但背靠天下名山之一的黄山,山珍奇物享誉天下,又有沃野平原,乃是农桑大县,常有行商组成马队,前往黄山县进行贸易。
  但因为小黄山之隔,从清河县到黄山县,必须绕行数百里,沿途还得提防匪寇劫掠,妖魔侵犯,交通大为不便,商贸更是困难。
  如今宋氏助力,荡平匪寇,开山修路,使得交通便利,两县都得重大利益,大大助长了商贸与民生。
  如此政绩,上达天听,让清河县令吕文轩仕途大顺,很快就得以升迁入府,如今已升至正五品官身,担任金阳府同知一职,可以说官运亨通,
  吕文轩得此升迁,在后助力的宋氏,自也隨之名声大噪。
  但宋氏之名,远不止於此。
  吕文轩升迁之后,自有新官上任,补缺清河县令一职。
  但这些补缺上任的新县令,並不都像吕文轩一样,能与那宋氏融洽相处,携手共进,有的便对宋氏多有不服,甚至势同水火。
  最后结果,不用多说,那宋氏凭著清剿小黄山之功,还有吕文轩等人的帮扶与金阳府內的关係,早已將触手伸入清河县,不仅占有县尉一职,县內的大小官吏都受其影响,县尉统领的三班衙役,县兵民壮更是被其紧握在手。
  县令是流官,在地方没有根基,若是县尉这等地方土官与典史等大小胥吏流一气,那完全可以把县令架空,甚至做些手脚,令其丟官去职。
  宋氏也是如此做的,那些与宋氏不对付的县令,权威连县衙都出不了,三班衙役根本不听號令,县兵民壮更不用说。
  手下无人可用,县令也不过是个摆设,最后只能灰溜溜的调走。
  当然,也有刚烈之土,不惜玉石俱焚,上书將事情捅到府里,
  但这没有任何作用。
  毕竟当年宋氏就是走了府里的关係,才谋得清河县尉一职,而如今的金阳府同知吕文轩,更是当年的清河县县令,得了宋氏之助才得以升迁,官居五品。
  如此,別说宋氏將地方之事做得滴水不漏,处处名正言顺,就是有什么错漏之处,吕文轩等人也会给他们堵上,那几个玉石俱焚的县令告到最后,没把宋氏告倒,反把自己的乌纱告没了,丟官去职,十分悽惨。
  反倒是那些与宋氏融洽相处,甚至携手共进的县令,又做出了许多政绩,最后得以升迁调任。
  如此这般,几次反覆,时至今日,宋氏在清河县小黄山已是根深蒂固,前后送走了近十位县令,其中小半都是被排挤走的,有的甚至连三年任期都未满,便被弄得丟官去职,获罪下狱。
  不折不扣的地方豪强,甚至可比郡望世家。
  这就是如今的宋氏!
  自家公子,虽然出身不凡,年纪轻轻便得委派一方,出任这清河县令一职,但过江龙斗不过地头蛇,若是真与宋氏相对,那就算不会像那几个没有背景的倒霉蛋一样丟官去职,也难免被架空受气。
  “不过公子这般出身,竟会被调派到清河县来?”
  “是家主有意为之,还是府里暗藏玄机?
  1
  “宋家这般发展,终是惹得府里不快,要出手敲打了吗?
  “可宋家並非关键,主要还是那位小黄山山神啊!”
  文士思绪纷纷,眼中惊疑不定。
  这些年宋氏发展虽快,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地方豪强,但所有人都知道,一个小户之家,能够走到今时今日,自身並非关键,主要还是那背后支持之人。
  小黄山山神,宋襄宋伯玉!
  当年宋氏出资,助官府开山修路,表面上看是人力而成,但实际谁都知道,若不是那新任小黄山山神下了血本,以神力相助,仅凭宋氏之力,绝无可能穿山成路。
  此神生前平平,不过一县教諭,死后却一飞冲天,初任小黄村土地,便经营得有声有色,剿灭了五仙余孽与三寨匪寇,后升任小黄山山神,更是一举荡平小黄山匪患,连山中妖魔都被其扫荡一空。
  要知道当年那小黄山中,可是有七八品的邪神,以及眾多九品恶鬼的,他一个九品山神,如何能將其一扫而空?
  无人知晓。
  也是因此,更加忌惮,只能任其发展,
  时至今日,此神权威,已在清河黄山两县之上,在地方小神之中可谓顶尖,並且信仰根深,治下百姓无不敬其恩威,轻易无法撼动。
  此神不倒,宋氏难扳!
  同样道理,若能扳倒此神,那宋氏不过疥癣之疾,隨手可除。
  但要如何扳倒此神,或是动摇其根基呢?
  中年文士眉头紧皱,青年男子淡笑不语。
  “过关一人一文,马匹车辆与货物另计!”
  马车停下,话语传来。
  青年男子揭开车帘一看,只见前方一座关隘连山而立,楼关上更见三字瞩目。
  黄山关!
  小黄山穿山成道之后,自要修建关隘把守要害,同时向过往行商收取关税。
  这黄山关就由此而来,也是宋氏出资助清河县修建,但並不在宋氏手中,也不在清河县治下,
  而是朝廷委派,府衙调任的一位五品游击將军驻守,也算一处制衡。
  青年男子没有下车,只让马夫上前交涉,很快便得以通过。
  过了关口,便入山中,只见两山巍巍,又有绿树成荫,中央是一条坦阔道路,从这小黄山腹地一穿而过,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余里,但却给两县百姓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繁荣。
  马车徐行,来到中途,便见左山之处,眾多车马停放,还有一条青石台阶直铺山巔,青石阶前竖立一碑,上书“山君神庙”四字。
  正是小黄山山神庙。
  位於这山道中央,受山户百姓供奉,来往客商若不急行,也会上山入庙,敬奉香火。
  “停下!”
  青年男子见此,也是出声叫停。
  “公子?”
  中年文士眉头一皱,露出几分惊异神情。
  自家公子,出身不凡,通晓阴阳之秘,一般只祭拜自家先祖,很少会敬奉外家香火,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如今—
  “上去看看。”
  青年一笑,走下车去。
  文士无奈,只得相隨,同那车夫一起,紧隨青年脚步。
  如今並非庙会时节,但青阶之上依旧行人眾多,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不仅有身著绸缎的富豪权贵,还有衣衫朴素的小民百姓,踏著青阶登山上庙,敬奉香火。
  青年望去,只见来往之人,大多面色红润,没有飢贫之状,哪怕小民百姓,也只是衣衫朴素,
  並非无以为生。
  “这小黄山山神,在任职土地之时,就以灵验闻名,不仅让治下的小黄村田地丰收,畜牧兴旺,还能保人无病无灾,祛罗驱邪。”
  “成为小黄山山神之后,更是让这百里山川与周边村镇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地方富足,百姓无忧,甚至还有延年益寿之说。”
  “当真是血本投入,这些种种要耗去多少神力,就凭治下之民香火供奉,能保收支平衡吗?”
  “不过如此,深得成效,此神信仰已根深蒂固,寻常手段根本撼动不得。”
  “除非—”
  看著来往信眾,青年眼神变幻,心中思量不断。
  如此这般,不过片刻,终到山顶庙宇。
  山顶平坦,显然经过修,中央供奉著一个大香炉,炉后是一座庙宇,修得不算恢弘,但却有一种岁月的积累,时光的沉淀,以及香火供奉的神圣之感,让人心生敬畏,不敢冒犯。
  “这庙宇—”
  青年眼神一凛,心中更是异。
  他虽非修士,无有道法,可通阴阳,但也出身大家,见过诸多世面,知晓阴阳之秘,鬼神之事,非常人能比。
  此刻,他便有所感,这座庙宇隱透神异,与府中的城隍庙,还有来时途经的红莲寺有几分相似。
  那是..庙宇道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此时心念有力,只要供奉够多,香火祝愿之下,那凡俗之物也会逐渐生出神异,神祗的庙宇道场就是如此,拥有种种非凡之力,神异之能。
  但这等庙宇道场,一般而言要四六品的正默才能成就,七九品的小默,不说绝无仅有,但也久分罕见,不是亨规眾例。
  “这小黄山山默,果真非同一般!”
  青年眼默一凛,心中隱有退缩,但又被他转瞬掐灭,重新迈开步伐,向那香火裊绕的庙宇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