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有朋自远方来
和漂亮的女人睡觉当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而武安又恰好是一个精力旺盛的青年,最后,他需要钱。
清晨。
余姚县主站在房门外,亲自捧著一铜盆的水准备进去服侍,她做了很久的心理准备才推门而入,却发现母亲早已坐在铜镜前梳理长发,脸上慵懒的神情里竟然透露出几分魔足。
“怎么不再多睡会?”
母亲头也不回地问著女儿。
余姚县主心里一阵气恼,心想著天底下哪个做儿女的听到母亲昨晚要做那种事还能睡得著。
金簪斜插,没入云鬢之中,剩余的长髮如瀑布般披散在背后;王妃素手隨意挽了个髮髻,目光仍是看著铜镜里的自己。
房间里整洁无异味,只有淡淡的脂粉香气氮盒而生。
“你父亲大概回不来了,他什么时候出来,就要什么时候死。”
余姚县主倒是没露出震惊的神色,父亲和霍王他们几次做出那么多事情,就算是亲女儿也不会觉得他还能活著出来。
县主的神情有些萧索,了一下嘴唇,轻声道:“母亲是不是为了我,才.....
王妃侧过头,露出些许嘲弄的神情:“正因为昨夜是我,所以这一招才有用,堂堂王妃为了那点情面和庇护,不惜捨出自己的身子,说出去寻常人不会觉得这是什么艷闻,反倒会心生些微怜悯。”
“但这样一来,我们算是投靠了天后......
“我是『被迫”。”
王妃淡淡道:“天后掌权,我们一家子能得庇护,若是她失势了,新君看在我和你父亲如此可怜的份上,至少还能让越王这一脉传下去。”
余姚县主眼里露出复杂的神色,她走到母亲身边,有些哀慟地抱住母亲,轻声道:“母亲受苦了。”
王妃微证,回答道:“我没受苦,昨晚很舒服。”
县主:“?”
据说长安城里人口有数十万,流动人口超过百万或许也並非不可能,所以在如此庞大的基数里面,任何人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存在。
城门处,一支庞大的吐蕃使团终於停下脚步,看著这座宏伟的城池,为首者由衷的感慨道:“我父亲当年曾经来过这里,但他言语里极力描述的长安城还比不上现实里的万一。”
一名礼部官员跟在他旁边,一边听著那名吐蕃官员的溢美之词,一边往手里的小本子上记录。
在城门处稍微庄重一些的对话,是要择优录取进史书里的。
“诸位远道而来,著实辛苦;按照规矩,五日后早朝,这几日时间里,由礼部和鸿臚寺负责接待诸位,以及教导你们入宫该有的礼仪,务必要全部学会。”
“这是应该的。”
那名白髮苍苍的吐蕃官员露出温和恭敬的笑容,又问道:“如果我想在閒暇时候拜访一些人,
朝廷能否恩准?”
“除非他们主动过来找你们,要不然在早朝之前,你们都必须待在驛馆里。”
吐蕃官员没有说话,旁边的一名同样身著吐蕃官袍的年轻人立刻有些不忿道:“按照以前的规矩,我们可以.....
”
“你也说了,那是以前的规矩。”
礼部官员微笑著回答道:“现在的规矩是吐蕃使者只准待在驛馆里面,除非朝廷恩准,要不然不得擅自外出,到时候会有金吾卫在外面守著,希望诸位遵守规矩,不要让金吾卫喊我过去提人。”
年轻人质问道:“我们携带礼物和国书而来,中原的天朝上国就是这般对待客人的?”
“因为这是大將军的要求,天后和陛下都同意了。”
礼部官员这时候才开始觉得有这么一个不讲理的大將军在朝中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所以他又自作主张的添了一句:
“吐蕃是臣属蛮荒之国,也配做客人?当然,这也是大將军说的。”
年老的吐蕃官员止住身边几个勃然大怒的官员和武將,恭恭敬敬地躬身施礼道谢:“我们一定谨守大唐的规矩。”
等大唐的礼部官员离开后,那名年轻人立刻想要说些什么,但老者只是看了他一眼,其他人就立刻声。
等所有人都在驛馆安顿下来之后,隔壁的几名倭国遣唐使立刻过来嘲讽了一阵子,用一字一句的中原雅音疯狂刷著存在感,不少吐蕃武士气的想要拔刀衝出去,最终只能在自家上官的呵斥声中重新坐下。
那些倭人毫不掩饰对这些吐蕃人的蔑视和嘲弄態度,几名使者也终於气的想要拔刀出去,但老者制止了他们,平静道:“唐人没有那么小气,倭人本性如此,隨他们去吧。”
唐人倒是没有在饮食上表现出恶意,夜间的宴席里甚至出现了吐蕃的主食和地方特色菜,使者们的脸色这才好看了很多,但一直平静待人的老者这时候却露出了不安的神色。
早上在城门处险些和唐人官员发生爭执的那个年轻人来到他身边,低声道:
“父亲?”
“你看,这是我国南方才有的粮食。”
老者捻起一颗米粒,放在鼻前轻嗅,嘆息道:“它还没有完全熟透,就被收割下来送到了长安,但就算如此,单个看上去也比我们国家產出的要大一些,所以,唐人在河湟一带种的粮食肯定是大丰收了。”
“呢.
”
年轻人有些茫然,他反正听不懂这几句话之间有什么关联,不过他还是佩服父亲居然能从一碗青稞饭里看出唐人有没有丰收,於是越发的敬佩父亲的智慧。
“细作说,河西一带的很多事情疑似都出自於那位大將军的手笔,就算不是的话,也可以確认他对我国的態度並不是很友善,而这个人偏偏又和河西的唐军上下关係很好。”
老者把手里的饭粒放在嘴里,唇齿瀰漫著淡淡的粮食清香,但他却觉得苦涩。
一个能打仗且敌意十足的將军虽然是很大的威胁,但吐蕃自有国情在,本身就占据相当的地理优势,而且最近几年国力蒸蒸日上,和大唐交战也並非全然都是惨败。
你再怎么名將,能比薛仁贵还厉害?
只是最近一次实在是败的太惨,哪怕是吐蕃最有名的大將噶尔钦陵都没有预料到唐人居然能调动那么大规模的军队来进攻。
所以,只要爭取到足够的时间,吐蕃还是能慢慢喘过这口气的。
驛馆外。
几名倭人遣唐使郑重地高了自己的屁股,把头对著面前的人群。
成群结队的金吾卫甲士们不动如山,身上散发出边关军队才会有的那种严整感觉,如果黑齿常之在这儿的话,他会立刻察觉到面前的军队和河西军相比其实差距已经不大了。
唯一的差距,就是没上过战场,没杀太多的人。
南衙十六卫兵马里面,金吾卫招收的几乎都是关中良家子,简而言之,这就是大唐最优质的兵源,在几百年前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秦人,当然,也是汉人。
曾经在多年前白江口之战中惨败的倭人们看到唐人之后,便只剩下狗一般的諂媚和臣服。
人群分开,一名黑衣青年走出,丘神跟在他身后。
“身份確定了?”
“是。”
丘神身著玄甲,沉声回答道:“吐蕃这次所有使者的首领是吐蕃大相,噶尔赞悉若。”
武安没有回答,对方既然自作聪明的隱藏身份来到长安,那自己作为东道主,到底是应该进去之后开门见山的谈一谈,还是直接在外面喊一声放箭?
他沉默片刻,指了指里头:
“我要跟那位大相当面聊一聊,替我清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