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我乃龙也
废太子李贤这几天不是很高兴,因为武安在朝中被针对的太狠了。
你们凭什么要这么对他啊!
试问谁不知道自己现在还能活著全靠武安在朝堂上替自己说话,要是没了武安,天后马上就会把自己这个不省心的儿子端到外地,要是运气好的话可以在外地苟活两年;
要是运气不好,史书大概会这样记载:
一一戾太子贤,幽於外地,途中暴病而亡。
而且最近的那件事情,李贤也隱隱有所耳闻,但让他越发不安的是,自己並不知道明確的消息。
要是母后和弟弟都去河西御驾亲征就好了,然后只把自己留在家里,然后自己就可以....
李贤这样想著,把手里的春宫本子又翻了一页。
因为是软禁,据说天后那边不许李贤看书作画听曲儿搞变童,最好是每日呆坐在府里,越痴呆越好。
武安在这方面倒是没有半点帮忙的意味,用他的话来说,那便是“活著就不错了”。
外面有人轻轻叩门,说有贵客来了,请李庶人速速迎接。
片刻后,武安推门而入。
“见过殿下。”
李贤直接跳过了客套的范畴,直勾勾地盯著武安,毫不掩饰道:“汝观吾面相何如?”
“殿下这是?”
“听说朝中要御驾亲征,而且是少帝和天后都去。”
“是有这回事。”
“那......我呢?“”
“你是?”
李贤:“:
“在天后那边,如果確定了要御驾亲征,那么带你去军中反而有可能引发骚乱,而若是不带你的话...:..想想她会怎么做?”
以天后的视角来看,她肯定不会在长安城里放一个定时炸弹。
武安很清楚这一点,不过他对李贤还算是佩服的,哪怕是时至今日,李贤居然还没有放弃翻身做皇帝的梦想,在坚定的信念这方面和自己有得一拼。
“我可以保你不死,至於其他的,得看情况再说。”
武安已经从李贤身上拿到了不少资源,不过除了他之外,似乎还有一些人直接选择在李贤身上投资,赌他可以翻身。
这些人少之又少,却是真实存在的。
可想而知,如果是武安离开长安,所有人都会立刻开始想办法清算他留下的势力,而如果是少帝和天后御驾亲征,留守的某些人肯定也会想办法折腾出一点动静。
李贤从一开始就明白武安如今不可能拥戴自己,在他看来,武安应该是为了在他这边留点后手,提防其他人。
这很武安。
“先前说好的,你能让我不用再被软禁在这里。”
武安没回答。
李贤无奈,又换了个说法:“我看看能不能再给你弄来一笔钱粮,让你手头更从容些。”
“先弄来再说吧。”
今日的话题夏然而止,武安警了一眼摊开放在桌上的那本春宫本子,隨口道:“殿下有没有什么想让我帮忙带进来的东西。”
“找几本男的给我吧。”
李贤咂咂舌:“女的没意思。”
武安离开之后,李贤坐回桌子前,他用力揉了揉脸,终於难掩颓然之色。
我明明是真正的龙子龙孙,为什么如今却沦落到这个地步?
御驾亲征等於是朝堂里掀起的一场大浪,能出去跟著天子亲征的大臣,好处自然是有的,因为这就是某种混资歷的手段。
將来教训晚辈的时候,你可以对著他们趾高气昂道:“想当年老夫跟著圣人出关之际,老夫可是亲自负责在御营里给圣人端茶递水的!”
可如今时局特殊,很多像李贤这样的人私底下都起了心思,毕竟起风的时候,没有人觉得自己是猪,却文觉得自己可以做那头站在风口上的猪。
郭正一临死前在狱中留下血书一封,公然指责武安祸乱朝纲,有王莽之举!
这封书信能被传递到朝堂上,很多人当即就觉得武安对大理寺御史台之类地方的控制力度已经弱了,如今不反攻武安,更待何时!
只可惜裴炎没耐性,若是他等到这个时候再发动,眾人齐心合力,即可大功告成。
喉,太急了。
“请大將军慢慢过目,我们不著急的。”
吐蕃使者跪坐在武安面前,看武安的目光在厚厚一卷绢帛上隨意划过,他的麵皮不由得微微抽搐。
別到最后还嫌不够啊。
“看来你们还是有点诚意的。”
武安发出了嫌弃的声音,他把这卷东西往吐蕃使者面前一丟,淡淡道:“这几天,你们那边没再给你传递什么消息?”
吐蕃使者连忙赔笑道:
“这儿毕竟是大唐境內,我国使者往来没有那般便利,所以已经十多天没有收到国內的消息了,不过,请大將军放心,这次所许诺的所有事项,到时候我国定会一一照办。”
“嗯,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吧,我要好好想想。
吐蕃使者低著头告退,走出將军府的时候,他眼里才露出连自己都没有发觉的愤怒,
几年前的时候,以吐蕃使者的身份出使大唐不算是美差,但至少能得到相应的尊重,而如今自已甚至见不到大唐天子的面,却被一个外戚屡次要挟呼来喝去。
自己只能忍!
前行数十步,踏上了另一条较为清冷的大姐,尽头处停著一架朴素的马车,车夫大老远就斜著眼看向了吐蕃使者,让后者浑身不自在。
现在的唐人看吐番人,大抵上和看猴差不多。
你要是不服气可以举国投降,到时候我就承认你们也算唐人。
吐蕃使者经过马车的时候,车夫开口了,他用语气略有些怪异的藏话说道:“有人要见你。”
循著他的声音,车帘微微掀起,露出一个中年人,面相儒雅敦厚。
“家父乃是当朝吏部尚书,在下在家中排行第二,姓王名泰。”
“原来是王公子示下..:..
》
吐蕃使者想了想,也没上车,直接站在旁边道:“王公子是什么意思?”
王泰见他不识抬举,轻哼一声,淡然道:
“我有一个机密消息要告诉阁下,是有关西疆那边的重要军情。”
“外臣不敢听。”
吐蕃使者看著趴在车窗上探出脑袋的王泰,认真道:“唐人之间的內斗,外臣不敢掺和,上一个掺和的人,不管是真是假,都已经死了。”
“能做大唐的臣属,是我国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