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 > 第233章 敌人...非但不...还胆敢.....
  第233章 敌人...非但不...还胆敢.....
  郭正一的死,动静不大不小,尤其是这人明面上属於是天后派系的,无论是为了安抚人心,还是为了打压一下过分跳脱的武安,原则上,必须给予一定的惩罚。
  可如今西征在即,朝廷这边明面上是以武安奏疏为准,不少关节都已经提前打开,已经有很多衙门开始为西征做准备,甚至是三省六部印发的文书,都有不少连夜送出了京城。
  该调兵的地方调兵,该交粮的地方交粮,虽然不符合朝廷的规矩,但因为主持这个事项的人是武安,所以反而显得很合理。
  他是天后之子,性情跋扈囂张,现在大家怀疑他明面上动静不大,私底下一查原来他在捣鼓这些小动作,反而能放下心来。
  哪怕是吐蕃使者也能看到,长安城外那些宽阔的水道上和管道上每日都有大量的船只和车队抵达,搬运粮食的民夫队伍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吐蕃人都能看见,朝廷里其他人自然也能看的一清二楚。
  所以现在如果把西征的事情停了,这批钱粮难不成还能重新运回去,自然是落回国库左藏之中,到时候大有文章可做。
  国子监今日都空了,不少人都去了皇城大门外,推推揉揉的喊著国家养士百年,用我们的时候到了!
  禁军封锁皇城的城门,不许他们出入,但也没有禁止他们在外面喧譁。
  “今日风雪很大。”
  狄仁杰伸手拨了拨武安肩头的落雪,看著以往意气风发的年轻大將军如今枯坐庭中沉默不语,
  狄仁杰心里也有些感慨。
  不过,武子镇也確实是过於年轻气盛,受些挫折,是好事。
  他没有劝说武安回屋中,而是坐在武安身侧。
  “现在还有一件事需要考虑。”
  武安看向他。
  或许是一整年没怎么做事操心,狄仁杰的神色比以前要好很多,原本只是略略发福的身子,如今居然也有些臃肿起来,看上去越发和善可亲。
  “辽东。”
  狄仁杰搓了搓手,说道:“新罗人多狡诈反覆,数次背盟,纠集高句丽百济叛逆,数次发兵攻打熊津都督府地界,现如今朝廷明面上西征之声过大,新罗恐怕会如同往年一样。”
  大唐发兵,新罗也发兵,仗著唐军抽调兵力將领防守空虚,同时境內又有不少亡国叛贼响应新罗军队,所以辽东一带的战事往往颇为艰难。
  “我知道。”
  “以我之见,可以样装西征,额外在辽东埋伏主力,屯粮足兵,等新罗人这次大举进犯的时候,予以迎头痛击。”
  “狄公说得好啊。”
  武安开口道:“幽州大都督一职空缺无人,狄公若是有兴趣的话,要不要去幽州溜溜?”
  “倒也不是不想去。”
  狄仁杰笑著回答道:“年少时颇欲去边关一刀一枪建立功名,谁知道偏偏陷於案读之中难以自拔,学不成兵事,只能在朝中当个文臣,也算是人生憾事。”
  他看著一言不发的武安,终於安慰道:“就算是错了,也没什么要紧的,老夫会一直帮你,带著你往前走。”
  武安嘆了口气,站起身道:“跟我出去走走吧。
  狄仁杰想要起身的时候有些费力,武安伸手拉住他的肩膀,轻而易举地把狄仁杰的身子拽起来两人身上都披了一件裘衣,武安出府的时候,丘神身著黑甲,领著数十名甲骑簇拥在他们周围。
  出了將军府,外麵坊口站著十几名瑟瑟发抖的国子监学生,一看到这支队伍,那些人马上打起了精神。
  下一刻,隔著人群,武安抬头看了过来,所有人立刻声,从心底泛起一股寒意,眼睁睁看著这支队伍从自己面前经过。
  队伍出城,狄仁杰有些好奇武安出来干嘛,难不成是为了打猎?
  可他也没有细问,直到整支队伍出城数里,在一处军营样式的驻所停下,哪怕是站在外面,也能看到里面一些高耸的建筑。
  营门內外都有南衙军队把守,看到武安后,里头很快就有人迎出来。
  “末將长孙元翼,拜见大將军!”
  狄仁杰看到那名比武安大不了几岁的青年,忽然瞪大眼睛。
  “你是......赵国公?”
  先帝当年藉故清算了亲舅舅长孙无忌之后,將其全家流放,长孙无忌到了秦州之后,在当地被迫自而亡。
  约莫六年前的时候,先帝终於在大臣的要求下恢復了赵国公的爵位,召回长孙无忌的后人,让他的曾孙继承爵位,恩封食邑三千户。
  长孙元翼,即是长孙无忌的曾孙。
  这可是天大的恩情。
  人跟人之间显然是不同的,英国公李敬业在朝堂上大肆击武安,现在赵国公居然在城外替武安看军营?
  谁给赵国公调教成这样了?
  如果狄仁杰今天没过来,他甚至都不知道这种事情。
  “让狄公看看这里面的粮食。”
  “喏。”
  长孙元翼没有半点自恃身份的意思,领著狄仁杰往军营深处走去,然后进了一处仓房里。
  仓房的门打开,一股乾燥的气息扑面而来,狄仁杰环顾一圈,看得出来这里大概是一处囤粮的地方,闻到味儿,就知道这里的粮食应该储存的很好。
  长孙元翼这时候霍然抽出佩刀,当著狄仁杰的面,一刀捅进了旁边的袋子里,又握著刀柄一搅黄澄澄的沙土顷刻间流淌而出。
  狄仁杰缓缓抬起头,如果这里的袋子里都装的是泥沙,那.....
  在狄仁杰身后,武安慢悠悠的声音响起。
  “狄公,你猜这粮食没运到河西,也没运到长安,它能运哪儿去呢?”
  “后方虽然还有足够的钱粮可以运过来,但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有隨时断粮的觉悟,沿途的那些吐蕃部族就是我们屯粮的地方,”
  裴行俭收好手里的舆图,很是珍惜地將其递给旁边的几名將领,让他们传看。
  “太宗文皇帝高见,或者说......迎还文成公主,当真是妙极之举。”
  当年跟隨文成公主入藏的足有数万人,先前吐蕃惨败,不得不送还文成公主,连带著她身边的数万人也大部分全都送了回来。
  就算文成公主记不住回家的路,但这些人都是记得住的。
  从逻些向东入河湟,又或者,从河湟向西奔袭逻些,
  沿途有什么地段,有什么部族,什么天气之下该从哪儿走,他们门儿清。
  部分被召入军中者一听说要隨军出征吐蕃,兴奋的寧肯什么都不要,只求跟在军队里面求一个嚮导的身份。
  除此之外,那数万人里面也有相当数量的军户,而且適应了吐蕃国內的一些地理环境,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这算是本土作战。
  大军一路向西奔袭了足足八日,沿途碰到的所有吐蕃部族和军队全都被正面碾做粉,三万唐军开始重演吐蕃人过去数十年里在大唐边关做出的所有举动。
  攻城,拔寨,破军,灭族!
  而今天,吐蕃人这边终於回过神来,开始勉强组织起军队,试图阻滯这些忽然出现在国內腹心之地的唐军。
  明明前不久使者还说大唐朝廷那边有意谈和,为什么......为什么这股唐军会出现在这里!
  听著耳边不断响起的传报之声,最多再过半个时辰,一场遭遇战便会爆发。
  “大帅,敌军兵力甚眾,约莫过万,还一直在朝我军先锋靠拢。”
  “前军不动,让安西军从侧翼顶上,再好的刀也不能一直捂在鞘里,得拿出来见血。”
  裴行俭收起舆图,看著远处垂断天际的一缕炊烟,缓缓道:
  “碾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