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1978从长影厂开始 > 第121章 一鱼多吃
  第121章 一鱼多吃
  特殊时期过去,文学急速復甦,远远走在了其他文艺行业的前头。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学创作相对比较简单。
  毕竟搞文学创作,只有有笔、有纸、有手就行了。
  再过三十多年,没手也行,可以语音打字。
  但其他的文艺行业,电影也好,戏曲也好,音乐也好,都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工具,
  而且內容更要做到杂並蓄,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978、1979年的电影,与其说是特殊时期之后的爆发,倒不如说是捡回了曾经的未完待续。
  正因为文学领域恢復的足够快速,导致的结果就是各家报刊欣欣向荣,但好的文学作品却凤毛麟角。
  可以说,这是文学创作者最好的年代。
  只要创作的作品不是太差,基本上都能得到发表的机会。
  人民文学、收穫、十月、当代不行,还可以投给燕京文艺、上海文艺等。
  这些不行,还有更下一级的刊物。
  甚至每个省、市,包括县,也都有各种刊物,这得需要多少文学作品?
  这种状况带来的结果就是,好作家成为了疯抢的对象。
  李子成就是其中之一。
  他这段时间虽然一直忙著拍电影和高考,但约稿的信件始终不断。现在他亲自走进了燕京文艺,李青泉可管不了太多。
  燕京文艺盼望好的文学作品,已经到了饥渴的程度。
  “不完成使命,我怎敢登门?要不然的话,张大姐还不得埋汰死我?”
  听到这话,燕京文艺的一眾编辑全都长出了一口气。
  刘恆挤到他的身边,急急问道:“快把稿子拿出来,让我一睹为快。”
  他虽然不是李子成的负责编辑,但是欣赏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也能愉悦身心不是。
  这段时间他审阅全国各地发来的稿件,被那些残次品弄的都要精神错乱了。
  李子成没有急著拿出稿子,而是问道:“你们想要哪一篇?”
  嘶——.
  编辑们大吃一惊,瞬间眼睛都红了。
  林靳澜更是高声呼喝。
  “关大门!”
  不但如此,李子成瞬间就被包围了,想要动弹一下都不行。
  “你们———你们要干什么?””
  张德寧笑的跟七十六號似的。
  “嘿嘿,成子,到了这里,你就认命吧。稿子,所有稿子,全都拿出来吧。”
  李子成明白了。
  这帮货是想全都要啊。
  他一把护住书包,紧张兮兮地问道:“先说好,你们给多少稿费?”
  陈世崇看起来跟老好人似的,结果第一个动手。
  “哎呀,你还不知道我们吗?我们燕京文艺最是公道,肯定给你最高標准。”
  李子成捏著他的手腕,一拧一送,將他推开。
  “少来!最高稿费標准才三元,我可不吃这个亏。”
  见他动作利索,似乎武力值强悍,一帮耍笔桿子的有点。
  张德寧到底是他的责任编辑,开口问道:“上海文艺和收穫给你多少?”
  李子成信口开河“巴老对我那是没得说,知道我写作不容易,特批的千字七元。如果你们也按这个標准来,我就同意了。”
  “怀”
  一群人齐齐吐口水。
  “千字七元,你小子跑到这儿来诈骗了?我这就打电话给巴老,问一问不就知道了。”
  李青泉满头黑线,就没见过这么无耻的年轻人。
  呵,你喊著“关大门”的时候,就不觉得自己无耻了?
  见这帮人不上当,李子成份外惋惜。
  “好吧好吧,看在李主编和张大姐的面子上,我吃点亏,让两块钱。千字五元,这个標准可以了吧?”
  林靳澜作为燕京文艺的二把手,果断道:“只能给你千字三元,剩下的算作改稿补贴》
  有的时候,规定就是规定,不能违反的。
  现如今稿费的最高標准就是千字三元,燕京文艺要是敢擅自提高,一旦被人捅出去,
  那可是很麻烦的。
  这跟上海文艺、收穫还不同。
  那边山高皇帝远,氛围比较自由。加上巴老本身就是大佛,镇得住场子。
  燕京文艺这是在天子脚下,包括李青泉这个主编在內,份量上都差点事,可不敢在原则问题上犯错。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们也知道千字三元的稿费有点对不起人。
  如果李子成是新人,他们当然不会退让,甚至稿子收不收,还得挑挑拣拣呢。
  但李子成现在可是当下最出名的作家,《闯关东》的加持下收穫都卖出五百多万份了最重要的是,最上面都发话了,举国上下都在学习《闯关东》精神。
  一句话,李子成红的发紫。
  如果燕京文艺的稿费不能令他满意,他也不是没有去处。
  谁都相信,只要李子成走出这个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能为了抢人打起来。
  燕京文艺到底和人家差点档次,要想留住稿子,就得大出血。
  改稿补贴,就是能够做文章的地方。
  “一天补贴两块钱,我们给你算两个月的补贴,如何?”
  李子成忙道:“两个月得按三十一天算。”
  “嘿,你是真算计到家了矣。”
  一群人对他唾弃不已,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
  燕京文艺以千字三元的最高標准,外加两个月的改稿补贴,获得了李子成的两份稿子李子成一边往外掏稿子,一边丑话说在前头。
  “事先声明啊,我这段时间忙的很,改稿是不可能改稿的。如果你们觉著稿子有问题,就派人来找我。我说,你们负责动笔。”
  关於他的行程,燕京文艺这边门清。
  “放心吧,您贵人事忙,我们担待著就是了。”
  无论是《伐木人》的研討会,还是文代会,那都是头等大事。
  燕京文艺可不敢在这些事上耽误李子成,否则非得吃不了兜著走。
  即便是中戏的报导,那也关係到李子成的人生大事,排在改稿前面的。
  说一千、到一万,先看稿子先。
  两份稿子拿出来,瞬间被编辑们瓜分。
  张德寧作为负责编辑,有优先权,抢到了一份稿子。
  《风声》的標题,让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气韵。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很快就被震动。
  这居然是一篇谍战小说。
  在新中国的文学史上,谍战小说算是一个大的分类,也一直颇受欢迎。
  见李子成写了这么一部作品,张德寧不禁有些担心。
  他年纪轻轻,真能驾驭这种题材吗?
  之所以將《风声》文学化,是李子成的无奈之举。
  他的事太多,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写书,尤其是写长篇。
  思来想去,乾脆就將剧本给改成小说,好给张德寧交差。
  好吧,他其实是为了一鱼两吃。
  虽然上影厂给的剧本费挺不错的,但能再赚一份稿费,何乐而不为?
  李青泉作为主编,不用抢,也拿到了第二份稿子。
  第二部作品,就是李子成新写出来的。
  而书名第一时间就吸引了李青泉,甚至思索了一会儿才明白其中的意思。
  《额尔古纳河右岸》
  原本是美女作家迟子建的作品,获得过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也是一部讲述东北大地故事的长篇小说。
  借著曾经在小兴安岭林场知青和拍戏的经歷,李子成写出这样的作品,十分贴合自己的身份。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著一支数百年前从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和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
  他们信奉原始的宗教,驾驭驯鹿,追隨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非常,人口渐渐缩减。
  在自然的伤害、外敌的入侵、时代的浪潮和文明的侵扰下,他们顽强不屈,为了命运殊死抗爭,但是在歷史的大潮下又无能为力。
  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都將弱小民族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彰显无疑。
  字里行间渐渐铺陈开来的域外风貌,更是令人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
  李青泉仅仅看了一个开头,就意识到了这篇小说的价值。
  这在当下,绝对是绝无仅有的风格。
  作家通过笔端,將视野凝聚於一域,注重突出乡野的色彩。
  或许会因为地域性,让许多不是东北的读者有些摸不著头脑,不了解许多风俗人文。
  但也能够开拓读者的视野,认识到更多的不同。
  燕京文艺的编辑们,此时此刻比幼儿园的小朋友还要乖巧。
  他们分成两组,一组跟著张德寧,一组跟著李青泉。等两人看完一页,他们就传读一页,速度倒也不慢。
  读个几千字,大家就有了基准的判断。
  “虽然是谍战小说,但內容、风格、构架、技法全都是上乘之作,颇有悬疑色彩,远超同类作品。”
  “这篇也不差,古朴自然,真实强烈,还带著对少数族群的关怀,还能让人领略原始风貌。”
  两边的人各自阐述,一时难以抉择。
  最终,李青泉找上了李子成,
  “成子,你觉著,这两篇文章哪个放在头版更好?”
  眾目之下,李子成撇撇嘴。
  “隨便啦,反正放在头版你们也不多给稿费。”
  “嘿,这孙贼是死认钱呢。”
  眾人笑骂一片,拿他的混不客也是没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