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1978从长影厂开始 > 第134章 研討会
  第134章 研討会
  “怎么?都哑巴了?说话呀。平时一个个胡吹大气,志得意满,现在要你们出去和人家合作,全都做缩头乌龟了?”
  让张景樺猜著了,北影厂的会议上气氛很不融洽。
  汪洋回来把事情一说,得到的是长久的冷场,没有一个人响应。
  这可把老同志气坏了,唾沫横飞地喷了起来。
  但国营单位就是这样。
  哪怕你是厂长,你可以骂人,甚至打人都行。但除此之外,拿下面的人办法也不多。
  人家是有编制的,你又开除不了。
  当然了,主要是因为这件事没办法强迫。
  那样会让人离心离德的,他这个厂长的位子也坐不踏实。
  “厂长,和別的厂合作,咱们也不是不能干。可是给一个嘴上没毛的小屁孩打下手,
  天底下没有这个道理啊。”
  “就是!这不是欺负人吗?我们搞了一辈子电影,却让一个小毛孩子做老师,还能抬起头来吗?”
  “干什么?干什么?瞅瞅你们那点小心眼。”
  下面人的牢骚,让汪洋更加生气了。
  “电影可是我亲眼看到,不是我长他人志气,就那个拍法,你们不去学习,一辈子都拍不出来。”
  只可惜,激將法没用。下面的人照样呵呵,不为所动。
  汪洋也是心累,摸出根香菸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
  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说动这群顽固呢?
  就在他无计可施的时候,有人帮他解了围。
  “厂长,大家都有工作,实在脱不开身。我是閒人一个,不如让我去吧。』
  汪洋登时大喜,抬头看去,见发话的人是陈怀凯,一下子明白了这位心底的想法。
  陈怀凯是北影厂的老导演了。
  1949年就担任副导演,资歷在北影厂也是一等一的。
  但陈怀凯却有一个尷尬的地方。
  那就是鲜少有独当一面的机会,经常给其他导演做副手。即便自己独立执导的作品,
  也大多数都是戏曲片。
  不少人都说他高风亮节,不爭不抢,但他的心里难道真的没有想法?
  只是北影厂里名导演太多,每年的项目却很有限,真的很难分到他的头上。
  这一次陈怀凯主动提出,代表北影厂参与到合作项目中去,怕是被汪洋的话给吸引了。
  全新的电影拍法,如果能够学到手里,是不是就可以开创新的途径,在北影厂里变成独一无二的选择呢?
  “怀凯同志主动请缨,心怀大局,我代表厂里要好好感谢你呀。”
  汪洋总算有了笑脸。
  別管陈怀凯的目的是什么,总之北影厂没有拉膀。
  “厂长,我估摸著其他厂派的人,应该也是导演之类的。但一部电影的拍摄,需要的岗位是很多的。不如我也去吧,说不定能从其他方面学到东西。”
  说话的是人江怀言,北影厂文学部主任,在剧本创作、策划等方面颇有建树。
  汪洋更高兴了。
  “江主任说的没错,咱们既然要去学习,那就全方位地学。那好,就由你和陈导演代表咱们北影厂,参与到这次的合作当中去。”
  北影厂和八一厂风起云涌,李子成暂时没管。反正这两个厂子派了什么人来,他都无所谓。
  到了他这里,都是牛马。
  他得忙活眼前的大事。
  《伐木人》的研討会,终於到了召开的日子。
  一大早上,李子成就被贝聿成给拉了起来,拿出早就清洗、熨烫好的衣服,仔仔细细给他穿上。
  又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连冒出来的发茬都给整理好。
  “哎哟,行了,我又不是上门姑爷,用不著再打理了。”
  “去,胡说八道。”
  贝聿成喜滋滋地打了他一下。
  十九年了,头一天看他这么顺眼。
  “这可是研討会,是专门给你搭建的舞台,知不知道有多重要?记住了啊,到了会上,发言要谨慎,要多多聆听前辈们的指点。千万不要觉著写了一篇文章,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母凭子贵。
  贝聿成现在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这会上啊,我就是个摆件,没多少表现机会的。”
  李庚和贝聿成或许看不明白,但李子成却很清楚。
  他会因为这次的研討会扬名,但会上发生的一切,根本就不以他的意志为准。
  “行了,快走吧,別人巴老久等。”
  李庚明明有很激动,偏偏还要装作云淡风轻的样子,突出一个假。
  可是看看李子成出门了,又站在后面抬头眺望。
  李子成分明从那眼神里看到了一种信息:
  恨不得取而代之。
  一路来到国谊宾馆,公沐、鄂樺、巴老和李小琳自然已经在等著了。
  他们四个,也会参加今天的研討会。
  前两者是李子成所属作协的代表,后两者是作品发表刊物的代表。
  “怎么样?有没有紧张?”
  见了面,巴老笑呵呵地询问。
  “您又不是不知道,我就是个没心没肺的。您看,面色红润,精神焕发,我昨晚睡的那叫一个舒坦,就差睡不醒啦。”
  一群人哈哈大笑,公沐调侃道:“行,有大將军雷震於前而不变色的能耐,到了研討会上不会被人笑话了。”
  巴老关心问道:“发言稿准备了吗?”
  李子成明白,他这是要过目,赶忙从兜里拿出来递了过去。
  巴老一目十行,草草瀏览了一遍。再抬头看李子成的时候,目光深处明显带著惊。
  “大势如潮,风雨交织。可能看明白大势所趋的,又有几个?你很好,保持住。”
  李子成当然明白他为何会这么说,微笑著点点头。
  “今后还少不了您老人家指点。”
  巴金在他的扶下起身,信步起行。
  “你呀,只搞文学和电影,未免有点可惜了。”
  李子成亦步亦趋,小心看护。
  “不管做什么,只要於国有益,便是好的。”
  巴金停住脚步,满脸欣慰。
  “不错,不错。年轻人能有你这样的认知,殊为难得。怪不得老人家.“”
  似乎想到了什么,后面的话却不说了。
  李子成这个急啊。
  就算你是文学宗师,你也不能这么断章啊。
  老人家说什么了,这可关係重大啊!
  奈何巴老不想说,李子成也没办法撬开他的嘴啊。
  一行人下楼,来到了会议室。而这里,早已热闹非凡。
  “巴老,您可算是来了。我们是群仙毕至,只等真君啊!”
  一个笑容儒雅的人快步迎了上来,明明已经满头发,但是在巴老面前还是持晚辈礼。
  “哈哈哈,今天能和文学界诸位贤达共聚一堂,畅谈文学新气象,也是我的心愿啊。”
  知道李子成不认识,他便给介绍了。
  “这位是张光年同志,人民文学的主编,今天的主持人。”
  这名字在年代文娱里面可是如雷贯耳,远远不是张德寧这种小杂菜能比的。
  “张主编,感谢人民文学的厚爱,给予了我这样的舞台。”
  张光年仔细打量著李子成,发出了和別人一样的感慨。
  “初读《伐木人》的时候,便感到一股子无所畏惧的锐气。我就在想,这篇小说的作者一定是个年轻人。就是没有想到,居然如此年轻。”
  他拍了拍李子成的肩膀,感慨万分地道:“如今文学界正在復甦,虽然好作品、好作者开始不断涌现,但文风如你这般轻快、昂扬的,还是少见。怎么样,什么时候给我们人民文学也送点好的稿子?你以后常在京城,就不要千里迢迢地送到上海去了,何必大费周章呢?”
  “矣,张主编,您这当面挖墙脚,过份了啊。”
  巴老还未如何,李小琳开始护食,甚至还將李子成拉到了身后,虎视耽耽地看著一屋子的同行。
  “早就听说江南虎踞龙盘,抢人抢稿如抢劫,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啊。”
  又有人闻声过来,调侃起李小琳来丝毫不见嘴软。
  李小琳也是无奈。
  別看她是收穫的负责人,但实际上扯的是巴老的大旗。
  而在这里,隨便哪个人都让她发忧。
  “秦主编,你们当代臥居首善之地,名望天下景从,就不要跟我们小门小户地抢人了吧?”
  得知是当代的主编秦照阳,李子成赶忙乖巧地打招呼。同时也终於感受到了,这次的研討会规格不是一般的高。
  事实也是如此。
  当研討会召开后,张光年亲自主持,先是介绍了一下与会的人员。
  除了巴老、李小琳、公沐、鄂樺之外,还有当代的秦照阳、十月的苏予、作协的刘白宇、文联的林墨涵、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严文景,全都是执掌中国文学刊物的顶级大佬。
  除此之外,还有当下文坛出名的几位作家,刘昕武、冯驥材、諶蓉等。
  放眼看去,明显官面上的人比较多。
  与其说这是一次文学研討会,倒不如说是一次政治风向的討论会。
  但见每个人都神色平常,显然在来之前都已经得到通气了。
  李子成坐在其中,年轻的有些过份,就算是端茶倒水都犹显不足呢。
  结果却是研討会的主角。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文学界诞生了一部特殊的作品。其中没有沉重的文字,
  也没有沉浸於过去,反而在悲苦中歌颂希望,在绝境中讚美生命,诚如我们的当下,正在拋弃过往的沉重负担,要迈步走向新的前方。今天邀请大家来,就是要畅谈一下在新时期当中,我们的文学之路,究竟该怎么走?我们能否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让文学成为国家、
  民族、社会前进的助力?”
  张光年洋洋洒洒做了开场白,也直接点明了研討会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