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李泌定策(求订阅)
关內道,灵武郡。
李亨在行宫中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平叛之策,他魔下已经聚集大量军队,其中还有朔方和河东两大藩镇的精兵强將。
裴冕率先站出来说话,他郑重其事说道:“陛下,最近长安叛军发生严重骚乱,据传贼將阿史那从礼窃马出逃,这给叛军內部造成不小混乱。”
“京兆尹崔光远虽然接受安贼的偽职,但是他仍然心向大唐,於是趁乱派兵包围眾多叛军大將的府宅,名义上保护安全,实际上是找机会下手。”
“奈何崔光远还没来得及下手,叛军已经察觉到他的意图,不得已他带著十几位官员逃离长安来到灵武郡覲见。”
李亨对此喜开顏笑说道:“当日朕与太上皇仓促离开长安,把这烂摊子全部扔给崔光远,而他仍然还是心向大唐,真不愧为博陵崔氏的世家子弟,由此可见河北臣民依旧心怀大唐。”
“既然太上皇曾经委任崔光远为京兆尹,那朕还是加封他为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让他前往渭北招抚那些流亡在外或者被迫投敌的官吏百姓。”
裴冕情不自禁皱起眉头,他觉得有些不妥劝諫道:“陛下,崔光远好不容易来到灵武郡,而今又要他重新回去,这是不是有点不太好啊?”
“这有什么不好呢?”
李亨羽翼已丰自然不把裴冕放在眼里,他不屑一顾笑道:“朕这不是对崔光远委以重任吗?他曾经在叛军阵营待过,没有谁比他更加適合!”
对此裴冕只能无奈暗自嘆息。
崔光远还算属於比较幸运,他至少还能將功赎罪,毕竟脑袋没搬家,其余十几位跟他来到灵武郡的官员可就惨了,全部非贬即杀。
官宦边令诚也从长安逃到灵武郡投靠李亨,可等待他的並不是將功折罪的机会。
李亨毫不犹豫就把边令诚处死,他眼里绝对容不得沙子。
边令诚之所以跟崔光远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倒也不是因为罪孽深重,而是他对李亨来说没有任何作用。
崔光远乃是出自五姓七望之一博陵崔氏,让他官復原职招抚那些投降叛军的人,只是为了能够减少抵抗而已。
至於李亨选择杀掉边令诚,那是让他用掉脑袋的方式,震那些打算投降叛军的官员。
这也是为什么崔光远能活,但边令诚必须要死的原因。
李亨已经开始冷落裴冕,他认为这傢伙生性忠勤一心为公,从来不为自己这个皇帝而考虑,整天说著要为大唐社稷尽忠,那么要他还有何用。
对於李亨来说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大唐社稷关他屁事。
距离李亨在灵武登基继位还不到一个月,他就开始冷落和厌恶裴冕,从这里就能看出这又是一个冷血无情的皇帝。
虽然李隆基確实是个冷血无情的皇帝,但他多少还是有点本事在身,要不然也无法造就开元盛世。
反观李亨生於深宫之中,长於妇人之手,太仓精粒为之食,御局綾锦为之衣,左库之钱供其费用,下民之力给其役使,夏不知暑,冬不知寒,不知稼之艰难,不闻黎民之劳苦,只不过是一个顶著人头的猪而已,就凭他还想平定安史之乱?
裴冕对於李亨具有拥立之功,而他也是李亨所委任的第一个宰相。
结果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亨已经滋生出冷落和厌恶,只能说这大唐忠臣还是太多,要不然他岂敢有这念头。
李亨跟文武百官商量半天都没討论出平叛之策,他环顾一周看向气定神閒的李泌,隨即一脸亲切说道:“不知爱卿能否替朕定策?”
“陛下,微臣確实胸有平叛之策,只是这策略——”
李泌眼角余光警向四面八方。
“你们先退下吧!”
李亨顿时心领神会,他立刻索性屏退文武百官,只留自己跟李泌单独对谈。
现在李亨对於战局忧心如焚无计可施,他面色忧愁说道:“当下叛军如此强盛,这天下何时能定?还请先生教朕!”
李泌基於战局的准確把握,以及敌我形势的洞悉透闢之分析,他胸有成竹跟著李亨说道:“微臣见到叛军所获美女金帛都转运到河北道,这难道是有雄踞天下的志向吗?”
“现在只有蕃將胡兵愿意誓死跟隨安禄山,汉人之中仅有严庄和高尚等几人而已,余者皆为不得已而胁从,以臣看来不用两年便可轻易平定叛乱。”
李亨见到李泌仿佛胜券在握,他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便向李泌虚心討教平叛方略。
“还请先生速速道来!”
李泌从容不迫回答道:“叛军驍將不过姜天骄、崔乾佑、安守忠、史思明、
阿史那承庆等几人而已。”
“若是陛下命令李光弼出兵收復河东道,守太原,出井陘,则姜天骄和史思明不敢轻易离开河北。”
“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崔乾佑和安守忠不敢离开长安,叛军剩下能担大任只有阿史那承庆一人而已。”
“陛下只需命令郭子仪不要攻取渭水以南的华阴郡,使其叛军在长安和洛阳两京道路保持畅通,陛下再以勤王之师屯兵於扶风郡,配合郭子仪和李光弼交互出击。”
“叛军救援河北则猛攻长安,救援长安则猛攻河北,使其敌人在来往几千里的道路上疲於奔命,我军只需要以逸待劳避其锋芒。”
“待到来年春天,叛军精疲力尽的时候,以建寧郡王李谈为范阳节度大使,
让他跟奚人借道塞北草原出击,配合李光弼南北夹击范阳郡,一鼓作气捣毁叛军老巢,而后陛下与郭子仪两路大军齐头並进,届时定能轻鬆平定叛乱。”
这套方略是用空间换时间,牺牲长安和洛阳换取平叛时间。
虽然李泌说得头头是道,但这只不过是谋土之见而已,毕竟他文不用上场打仗。
“先生真是好方略啊!”
李亨不懂军事听完自然是龙顏大悦,可实际在战场上打仗则是前线將土。
只有唐军將土觉得能够做到,李泌的平叛方略才能得以实施,不然这跟纸上谈兵也没什么区別。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不敢保证两年內就能平定叛乱,李泌確实有点吹牛不打草稿。
至於李亨为什么没有採纳李泌的良策,那是因为有人给他提出更好的平叛方略。
这套方略是用时间换空间,长安和洛阳必须儘快收復,平定叛乱可以慢慢来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