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华山论剑(二)
叶落闻声,无人敢言。
有人敢冒充完顏康吗?
想必是没有人敢的。
此间眾人並无识得杨康样貌的,但只听了他自报名號,便纷纷不安行礼,然后等待杨康的指示。
杨康没说话,有人见杨康名声虽盛,但长相俊美,並非凶神恶煞能使小儿止哭,便忍不住出声辩解起来。
並非思宋,只是咱们金国不崇道学、不敬高修,只能拿前宋的赐號来尊称。
杨康点头,正要挥手让他们散了,却察觉又有人来。
“竟是原王殿下亲临,贫道清峰,有失远迎!”
“是云克先生!”
“云克先生从象山书院讲学回来了吗?”
杨康身后拐道处,走来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道人,扬声中气十足,显然內功也不俗。
此人便是华山派陈转法脉第五代传人,陈易承,自號清峰道人。
象山书院地处宋国江南东路饶州,也就是后世的江西鹰潭,距离华山直线距离两千里之遥,没点自保功夫,决计是不能安然孤身往返如此之远的。
至於云克先生的名號,是宋孝宗所赐。
这边这伙儿形態各异的文人,能脱口而出“云克先生”这个名號,显然是觉得宋国的待遇更好。
不过杨康也不知陈转之后还有什么家传道脉的人物,对这名號也不敏感,就只觉得这位清峰道人內力还不错,比郝大通强,应该与丘师父不相伯仲。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1???.???】
杨康也不理山蓀亭前眾人,让他们不再嘰嘰歪歪吵闹了,便也达到了目的。
以及,陈易承身侧亦有一位熟人现身,正是南帝段智兴。
一灯大师过来与杨康打了个招呼,言说自己为赴华山论剑之约,来得却是早了,便借宿在玉泉院清峰道长处,谈玄论道至今。
其后渔樵耕读四人亦向杨康见礼。
不过他们四个却没有一灯大师涵养高超了,都微微面露奇色,打量著杨康。
在荆湖两路闯出偌大名声的青萍剑杨康竟是完顏康!
他们入了金国之后才听说了全真教分门立派尊奉原王为教主之事,而原王名为完顏康......顿时大感惊讶。
全真派这是......在下什么大棋?
总不能是背弃了祖师遗志,降金了吧?
师父不让问,他们也不敢问,估计此间缘由,要等华山之巔论剑之日,方能知晓。
杨康无论前世今生,都没爬过华山,便暂且谢绝了陈易承的相邀,继续上行,
郝大通受陈易承相邀,於玉泉院为眾讲学道教经典。周伯通与瑛姑都觉得讲学无趣,便也跟著杨康继续上山游玩。
经桃坪,过希夷峡,登莎梦坪,山道愈行愈险,上西玄门时已须援铁索而登,几人轻功均为不凡,穆念慈带著完顏琼也很轻鬆,自是顷刻即上。
再行七里而至青坪,坪尽,山石如削,北壁下大石当路。
石前正站有两人並肩执手,远眺山外风景。
周伯通见之大喜,狂奔过去喊道:“黄大哥!黄大哥!哎呦!这是......你夫人吗!?我大嫂?”
这两人正是黄药师与林雅。
黄药师见周伯通如此嘴甜,微笑点头,向周伯通介绍林雅。
周伯通一听这是古墓派的高徒,也是喜笑顏开,说道:“新夫人好啊,新大嫂会武功再也不会因为生孩子元气大损、瞎默我的经书死掉了!”
黄药师与周伯通打了起来,老黄边打边骂,恨不得把他嘴给扇烂。
五绝爭霸战提前开启。
杨康先后制止住了想要上去帮忙的瑛姑与林雅。
“林掌门放心,这嘴贱的老顽童是打不过岳丈的。”
“我.....我......”
林雅本想说我与黄岛主高山流水觅为知音,这怪人胡什么不会因生孩子元气大损...:..我也气恼!
但她没好意思说出口。
眼前这个是自己徒儿的男人吶!
还是黄岛主的女婿.....
“矣?怎么不见莫愁?她没有和林掌门你一同来华山吗?”
杨康心道自己来华山也只是临时起意,本是要在中都备战应对蒙军的。李莫愁並不知自己也会来,大约是並不想掺和师父和老黄的黄昏恋。
提到李莫愁,林雅也是无言以对。
这丫头回来师门送完信后,没过几日便从她小师妹嘴里骗去了《玉女心经》,似乎生怕被怪罪,早早地文离开了终南山。
听闻林雅讲述,杨康心道莫愁是回桃岛了?还是回中都的路上错过了?不过倒是不必担心她的安危,天下间敢称能稳胜过她的少之又少。
此间黄药师与周伯通已过了上百招,犹未分出胜负。
周伯通自特左右互搏威力倍增。
但黄药师在杨康的督促下,不断博採诸般神功之长,与自身武功融会贯通,近来更得灵鷲宫古籍典藏,其中虽不涉及武功,但依旧蕴含了无数关於逍遥派武理之基。
老黄这几个月的手不释卷悉心钻研,武功更有长足长进。
两人又斗了百余招,周伯通大叫了一声“不打啦我输啦”,跃上当路大石石顶,不再下来应战。
“黄大哥我错啦!我又说错话啦!你大哥大嫂有大量,原谅我罢!”
黄药师收掌整理衣袖,满意道:“算你识趣。”
周伯通蹲在大石上遥望远方,见得云捲云舒、飘无定势,忽而伤感道:“黄大哥你的女儿都有了儿子,我的儿子却早就死了,你眼下又有了新人,我却还在与旧人纠缠.....唉.....“
不等黄药师骂他又多嘴,瑛姑怒豪著“死冤家”已冲了上去要打他。
周伯通赶紧一跃而起,往山上跑,两人追逐打闹很快消失不见。
杨康找上老黄询问了小师叔近况后又问起来云师妹如何,林雅在一旁听著,再看杨康身边几个女子,心道这真是个心不负的风流种子。
黄药师指著身边大石道:“此石叫作回心石,再上去山道奇险,游客至此,就该回头了。今日未至论剑之期,倒也没有必要再向上登顶。”
杨康却道:“无限风光在险峰,既登西岳,哪有不至绝顶一观的道理,且上去看看罢!游览会儿,再下来也不迟。”
黄药师心道这小子最好说的是登华山,而非意指金国帝位,你真坐上去了,还下得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