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 第405章 《论时政疏》和《陈六事疏》
  【江南商人和地方的官员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他们一方面可以盘剥朝廷,牢牢把控著明朝的財政收支。】
  【一方面又可以盘剥百姓,定期的瓜分百姓手中的资產。】
  【例如因为白银的可靠性和便捷性,百姓更愿意將手中的资產兑换成为白银。】
  【然而,当他们在缴纳税款时,又需要將手中的白银兑换成为粮食进行缴纳。】
  【这一来一回过程中的价格波动,不仅为这些利益共同体提供了操纵市场的空间,也进一步加速了整个王朝的结构性崩溃。】
  ......
  永乐年间。
  朱棣听著百姓纳税的这个过程,频频摇头,不禁对大明未来的財政十分担忧。
  他早已明白,大明的宝钞制度迟早会崩溃。
  民间的货幣流通还是得靠黄金、白银和铜钱。
  那要如何防止未来江南商人和地方的官员相勾结呢?
  朱棣將这个问题拋给了朱瞻基。
  毕竟这也是未来朱瞻基要解决的问题。
  朱瞻基嘿嘿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爷爷,这很简单啊!”
  “大明的白银储备不够,倭国够啊!”
  “咱们去倭国拿点就是了!”
  他接著说道:
  “未来的问题是,海外有大量白银,而大明实行海禁,商人为了巨大的利益才会与官员勾结。”
  “咱们开海禁、废宝钞、拿白银。”
  “一切迎刃而解!”
  ......
  【其实早在1549年,25岁的张居正就已经敏锐的发现了明朝潜藏的种种问题。】
  【所以他呈上了《论时政疏》,向嘉靖帝阐述了自己的改革大计。】
  【遗憾的是,这份奏疏並未引起嘉靖帝的足够重视。】
  ......
  嘉靖帝確实对张居正此人没什么大印象。
  张居正並未入阁,而如今的內阁成员主要是严嵩、徐阶等人。
  於是,他传唤人前来,想要找出《论时政疏》。
  而在万历年间。
  张居正早已身居高位。
  此时,他不禁回想起了《论时政疏》这道奏疏。
  那是他在嘉靖年间呈上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奏疏。
  奏章呈上去之后,他就开始等待回復。
  他满怀期待,本以为自己的奏疏能一针见血直击大明要害,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
  然而,奏疏却如同石沉大海,未激起一丝波澜。
  他这才意识到,他人微言轻。
  彼时的他,资歷尚浅,言谈举止皆不够老成。
  这道奏疏亦是不痛不痒,只是试探性的上疏。
  既没有將矛头指向嘉靖皇帝,也没有指向权臣严嵩。
  而且这样的政见,也根本不会引起当时那个政治环境下皇帝的注意。
  所以,他也能理解,此奏疏自然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那以后,他便选择了沉默,不再轻易议论国家大事。
  后来,他与徐阶有了交情,而严嵩依然在朝廷独揽大权,权势滔天。
  庚戌之变暴露了大明朝廷的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依旧存在。
  京师武备鬆弛,常备军不过五万人,还是老弱残兵。
  吏治腐败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供养宗室耗资巨大。
  每年朝廷財政收入的大半都被王室宗亲所消耗,致使国库空虚,官员俸禄微薄,贪腐之风盛行。
  他屡次向徐阶进言,要採取急药医之,迅速根治时弊。
  但是徐阶在面对严嵩时,依然选择退避和忍让。
  终於,三十岁的他对嘉靖一朝失望了。
  他给徐阶留下了一封长信,指责徐阶內抱不群、外欲浑跡。
  接著,他便回到了江陵老家,一待就是三年。
  ......
  【张居正是一个极为冷静的人,他意识到在嘉靖一朝根本无法完成自己的改革大计。】
  【一方面,他称病请假,开始四处考察明朝社会生存的问题。】
  【另一方面,他靠拢內阁重臣徐阶,冷眼观察著大明朝堂內斗的问题。】
  【到了公元1564年,徐阶推荐张居正担任皇子朱载坖的侍讲侍读,相当於是老师和顾问。】
  【从歷史的角度来看,张居正是一个典型的天选之人,是一个带著使命降生的人。】
  【他所精心筹谋的每一步,大多都是他改革大计的铺垫。】
  【既然嘉靖帝不看好自己,那他就要等。】
  【等一个合適的君主,一个让他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就是朱载坖的继位。】
  ......
  万历年间。
  张居正凝视著天幕上后世人的评说,微微点头。
  他目睹了內阁中无数官员的明爭暗斗。
  权臣们如走马灯般更迭,一个倒下,又一个崛起。
  他深恶痛绝朝廷中的尔虞我诈,更是亲眼目睹了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
  他蛰伏三年。
  而这三年的时间,足够他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干什么,究竟要如何做。
  他也从一个容易衝动、不善言辞的年轻人,蜕变成內敛、心机深沉的臣子。
  他想要结束这一切。
  方法他也想好了,想要施展抱负,就由他亲自来掌握住权力!
  权力只是来他实现改革大计的工具。
  他想做的就是权为国用,权为民用!
  他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