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 第406章 张居正:独裁,非得是皇帝吗?
  【裕王朱载坖登基之后,张居正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顺利进入內阁,成为了整个大明帝国的主要决策者。】
  【此时已经42岁的张居正,正如他17年前一样,再次给隆庆帝呈上了《陈六事疏》。】
  【《陈六事疏》基本上就是《论时政疏》的翻版。】
  【有所不同的是,除了之前的改革大计之外,张居正又强调了一个新的观点。】
  【独裁。】
  ......
  嘉靖帝看著独“独裁”这两个字,露出一丝苦笑。
  独裁的意思他懂,就是要改革,要將皇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上。
  想当年,他初登大宝,也是一片雄心壮志。
  他清除弊政、澄清吏治、减轻赋役,力求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一切欣欣向荣。
  直到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他差点就命丧几个宫女之手。
  他本就身体不好,从那以后,他的心態就发生了些变化。
  他更加谨小慎微,甚至直接躲到西苑开始修道,不再面见朝臣。
  虽然他不上朝,但是不代表他放手了权力。
  內阁官员爭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他则是在幕后维持微妙的平衡。
  他也知道,如今的大明有些死气沉沉。
  任何政令的下达推行,都难以实现其初衷。
  他也想改变,但是並不是事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虽然可以平衡如今朝堂上的局面,但国家却日渐衰败,国库空虚依旧无法解决。
  边防问题更是如鯁在喉,北方边境防线岌岌可危。
  此时,嘉靖帝已经看到了张居正之前呈上的《论时政疏》。
  年轻的张居正提出,大明一共存在著六大弊病。
  一是宗室骄横贪腐,占用资源过多,大明不堪重负。
  二是官吏任用失当,人才错位,大量官位被不適合的人占据。
  三是官员贪腐,尸位素餐。
  四是国防空虚,北境防备不足。
  五是奢靡之风盛行,朝廷財政入不敷出。
  六是言路闭塞,弊病难除。
  嘉靖帝看完这些有些沉默。
  这確实是大明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或许真的如张居正所说,不改制、大明危矣。
  ......
  【张居正认为,此时的明朝已经彻底失去了对基层的掌控权。】
  【想要重新从地方官僚以及富商的手中,拿回整个王朝的控制权,就必须要实现独裁。】
  【就必须要出现一位如同朱元璋、朱棣一样的铁腕独裁者。】
  【因为只要涉及到改制,那就要做好和天下人为敌的准备。】
  ......
  洪武年间。
  朱元璋此刻对大明中后期皇帝的感受,就只有怒其不爭!
  他身为大明的开国皇帝,首先做的便是中央集权。
  隨后,他又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制定好了大明的基本框架。
  可以说,他所有的一切做法,目的都是確保皇权的至高无上。
  所以,他真的有些费解。
  为何,后来的皇帝居然对基层失去了掌控权?!
  是皇帝昏庸无道、毫无能力?
  还是官员一手遮天,欺上瞒下?
  又或者是是乡绅势力坐大,挑战皇权?
  亦或是百姓心生不满,不服管教?
  这些种种猜测,都让朱元璋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感觉大明朝已经开始慢慢失控。
  ......
  永乐年间。
  朱棣同样想到了这些。
  他默默的嘆了口气。
  只希望张居正有能力將大明拉回正轨吧。
  ......
  【但是,很可惜,隆庆帝显然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他既没有改制的魄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
  【他只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张居正的改制进行试点。】
  【正是这次试点,让张居正看到了改制的曙光,同时也在心底酝酿起了一个惊人的计划。】
  【公元1572年,隆庆皇帝病逝,年仅10岁的神宗继位。】
  ......
  永乐年间。
  朱棣的面容略显紧绷,眼中闪过一抹忧虑。
  “十岁的幼帝?”
  “小皇帝如何才能处理政事,掌控朝堂?”
  朱棣在心中默默念叨。
  “张居正,你可別做出什么僭越之举。”
  “可千万別让朕失望!”
  ......
  【老皇帝已经病逝,新皇帝尚且年幼。】
  【此时的张居已年近半百,他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再等到万历皇帝亲政的那一天。】
  【而且万历皇帝也不一定会有改制的魄力。】
  【於是,他赶走了高洪。】
  【此时,明朝內阁的决策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他和吕调阳手中。】
  【吕调阳是张居正的亲信,李太后对张居正极为信任,司礼监掌印冯保是他的同盟,而万历皇帝又是他的学生。】
  【改制確实需要独裁,但不一定非得是皇帝的独裁。】
  ......
  永乐年间。
  朱棣脑袋冒出来一个大大的问號。
  什么叫,改制不一定非得是皇帝的独裁!
  他感到自己有被冒犯到。
  张居正已经成功排除了政敌,又有內阁、太后、太监的同盟,更是皇帝的老师。
  此时的张居正,地位显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甚至可以说,张居正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年幼的皇帝!
  朱棣不禁生出了一丝冷汗。
  张居正,你可別瞎改革啊!
  ......
  【於是从这一年开始,手握君权和相权的张居正,就独自一人开始了他的改革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