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晚唐岭南创业史 > 065 威望
  太阳高照,刘台率著队伍已经撤离了一阵了。
  阳光下,营地的残烟还在裊裊腾腾地飘著,地上依然还有残缺的兵器、旗帜、车辆等等物品,尸体则已经或掩埋或焚烧完毕。
  张平用板车拉了好几个重伤垂死的安州兵,这些人,至於是痊癒还是成为张平的实验对象,就听天由命了。
  路上,刘台得到了详细的战报。
  此战己方损失很小,除了桂州兵几个倒霉蛋,没有死人。伤员有二十多,重伤的有四五个。
  这年头,应对重伤,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听天由命了。
  消炎药就別想了,倒是土法製作大蒜素,还可以试试。
  嗯,可以把法子教给张平,让他去试试,自己还是要专心在军政之事上。
  刘台甩了甩脑袋,將这些想法暂时拋诸脑后。
  此战,共俘虏(含伤员)一千二百六十八人,战兵辅兵比例约七比三。
  辅兵在突袭的时候,更容易失去理智,因而死亡率更高很多。
  搞不好还有些是因为被当做混乱源,被安州兵自己清理了。
  共缴获马五十三匹,骡子二十四只,比例算高了。
  还有死亡的骡马三十余头,悉数带回,这些都是肉食,不会丟弃。天气炎热没法久留,还可以製成醃肉。
  草料基本都被烧毁,残存的也就够骡马吃个一天。
  粮食抢救出来三分之一,有个一百石的样子。
  还有一些弓弦、药材、刀枪等輜重,以及没被损毁的车辆。
  这就是所有的战利品了。收穫不算太多,但也相当可观,特別是骡马,这些可是战略物资。
  也就是安州靠近中原,这类物资会丰富些,不然也不会便宜了刘台。
  安州兵一路有三分之二是水路,骡马带得没有很多,不然三千人出征,骡马肯定不止这个数的。
  刘台还很关心安州兵的三个首脑下落。
  经过俘虏辨认,第一个被点杀的军官就是兵马监押陈可墦。
  至於家晟和刘士政,则是活不见人,尸体也没有辨认到,一半都是烧焦了。
  但有俘虏供称目击二人在乱军丛中被杀。
  至於是不是,现下也没法证实了。不过也无所谓了,没了军队,沦为孤魂野鬼,没人在意。
  这算是刘台改变的第一个歷史了。一举改变了周元静、家晟、刘士政、陈可墦四人的命运。
  不过这几个都不是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还不至於改变歷史的走向。
  这是刘台一直以来尽力避免的事,他想儘量延长自己的“外掛”有效期,以便让自己获得先手优势。
  能维持多久就维持多久。
  打了胜战,武夫们都士气高涨,一路上有说有笑。
  参战的一营桂州兵也是,眼里有光,同时心里对带他们取胜的刘台满怀敬佩,走在后面不时行以注目礼。
  刘台的威望就这样在他们心中滋长。
  想要在武夫们心中树立威望,说难吧,確实不容易;说容易吧,也容易,那就是打几个胜仗。
  桂州兵副將是周元静的远亲周凯,此时也是紧跟著刘台身边,和梁克贞等人谈天说地。
  相比周元静、周进文,周凯是个职业军人,所以上了战场后,更能深刻认识到刘台的厉害。
  现在他很想和刘台他们打好关係,这就是安全保证啊!
  回去了得好好和表叔说道说道!
  回到秦城,饭食已经准备完毕。临时营房里,一片米饭香味。
  刘台又吩咐赶紧將骡马肉拿一部分来煮,好给军士们加餐。
  武夫们又是打仗又是行军,著实饿了。安顿好俘虏物资,就忙不叠拿起饭食先吃了起来。
  过了会,营地里飘起肉香味,武夫们直咽口水,望眼欲穿。
  肉食煮好端上来,武夫们大快朵颐,吃得好不痛快!
  刘台又抓住时机,端著和武夫们一样的饭食肉食,边穿梭在营地里,边和大傢伙说笑,夸讚他们打仗勇猛。
  同生死过后,再来这么一出,感情想不好都不行。
  吃完饭,刘台派一名军士前去桂州城送信,也好让周元静安心。
  周凯这里也派了一个心腹前去,报告他的所见所得所思所感。
  队伍在秦城歇了一晚,刘台又下令再休整了一天。
  八月二十六日夜,人马乘船回到了营地。
  看著营地里的马匹,刘台思索著是不是建立一支骑兵队。
  只是这五十三匹马里,战马只有四十匹,剩下的都是驮马。
  想要组建一队,还得再去找些战马。封州那边没办法支援,原本就没多少匹。
  再就是还要找会骑兵战术的人,这个可能比战马还更稀缺。
  刘台想著,是不是去俘虏堆里找找,中原会骑马的,肯定比较多些。
  第二天,周元静派人来邀请刘台。
  官署里,周元静热情接待了刘台的到来。
  “严关一战,元达大发神威,全歼安州贼兵,实在是酣畅淋漓的大胜啊!自古英雄出少年,元达前途不可限量啊!”
  “使君谬讚,此战能胜,离不开將士们用命,更离不开使君的鼎力支持啊!”
  来而不往非礼也,况且这三个多月消耗也是实打实的。
  儘管知道刘台说的是好话,周元静还是欣然纳之,笑著回道:“誒,元达休要给老夫贴金。”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將难求,还是元达谋略得当,勇武过人,才是取胜关键。”
  “我那远房表侄周凯,可是把你好一顿夸,说满营將士都对你佩服得紧!”
  “那改日见到了周將军,我可得好好谢谢他的美言。”刘台笑著道。
  “你们都是年轻人,可以多亲近亲近。”周元静说著话头道,接著又问道:“不知元达下一步有何打算?”
  “正要向使君稟告,安排好俘虏后,我准备回一趟封州。出来也有日子了,准备回家看看家人。”
  “嗯,確实是。人在异乡,容易思念亲人。那驻军一事,元达可有想好要怎么付诸实施?”
  “此事我也正要回去和家兄商量,届时再返回桂州向使君稟告。”
  刘台说的是实话,到底是怎么个驻军法,还要细细谋划。
  “老夫这几日思索,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请元达带回去和刘镇使商议商议。”周元静斟酌地道。
  “使君请讲,刘台一定带到!”
  “不怕元达笑话,经过这么安州兵一事,我在想,桂管军事,我到底还要不要抓?”
  “是不是把军事都託付於贤昆仲,而我专注於政事会更好呢?”
  刘台心头大震,实在没想到周元静会说出这话来!
  这是要主动放弃军权,如同贺州一般,和封州成共同体了?
  “首先感谢使君的信任,能得使君信任,实是我兄弟的莫大荣幸!”
  刘台郑重回答道:“我也向使君说句心底话,如果使君真的愿意將军事託付,我兄弟必也不会辜负使君。”
  “只不过兹事体大,刘台还是希望使君能三思而后行。”
  刘台也分不清周元静是不是在试探,但刘台就当做他是说的真话,也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告知了周元静。
  从这几个月接触来看,周元静不是个野心家,更像是个儒者,一个想名留后世的好官。
  他若真能就此投向封州的怀抱,刘台也吝投桃报李,毕竟封州阵营现在缺的就是这种地方主官。
  且再听听他如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