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邓丽君 李达强 慈善基金
1976年1月5日,星期一。
香港的空气里已经隱约浮动著岁末的喧囂与躁动。
中环的高楼玻璃幕墙反射著冬日稀薄的阳光,街道上车流如织,但这一切似乎都与陈耀豪无关。
他站在维港中心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指尖的雪茄菸雾,目光却投向窗外那片正在甦醒的土地。
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地產復甦浪潮,比他预想的还要猛烈。
“抢工人、抢楼盘”的景象如同野火燎原,拍卖地皮总面积升至37.66万平方尺,金额逼近五千万港幣。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在陈耀豪的记忆里,今年拍卖总面积会上升至54.36万平方尺,总拍买价则高达4.4亿港幣。
虽然每次土地拍卖的价值,会受地段的地位置、交通网络和建筑用途等影,但可以看出,今年地价升浪已经明显不过。
这是1976年即將掀起的地產升浪,一场他绝不能错过的盛宴。
“陈生,兆兴置业祝生到了。”秘书的声音从內线电话传来。
“让他进来。”
祝文宇夹著厚厚的文件袋快步走进,额角还带著薄汗。
他是兆置业的总经理、地產开发的得力干將。
“陈生,沙田那边进度比预期快百分之十五,在今十月份之前就能完成第一期填海。”祝文宇展开工程图纸,手指划过那片正在向大海延伸的土地,匯报导:“现在建材和人工都在涨价,我建议沙田第一城地產项目提前招標承建商。”
陈耀豪微微摇头道:“沙田第一城项目按照计划执行,反道太古山谷地块可以在今年启动。”
“好的,老板。”
他走到办公桌前摁灭雪茄,菸灰缸里积了厚厚的灰。
“赛西湖定价確定了?”
“我们经过多方调查,最终確定248港幣每平方尺。”祝文宇赶紧翻出销售方案,匯报导:“首推13万平方尺,全是500至700尺的小户型。按现在市况,三天售罄不是问题。这次可回笼资金3200万港幣现金。”
地价升浪已经扑面而来,就像维多利亚港的潮水,退得慢一步就要被捲入深海。
“嗯,不错。”陈耀豪点点头道:“第一栋楼宇不要捂盘,反而要多找中介合作,爭取开盘即售馨,造成轰动效应。”
这是炒作,陈耀豪虽然內心比较反对,但他也知道,反正香江穷人买不起房,就没有那么多反感。
“好的,我下去后就联繫合作的中介,爭取一炮而红。”祝文宇信心满满的道。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兆兴大厦什么时候可以竣工?”陈耀豪又问道。
“今年下半年就可以竣工交房。”祝文宇请示道:“这个大厦是自持还出售?”
“自持吧,这个物业的位置还不错,有不错的升值空间。”陈耀豪点点头道。
“好。”祝文宇应完,然后信心满满的离开。
陈耀豪心中暗付道:地產狂欢的幕布刚刚拉起,而他已经听见了金幣落袋的声响。
他看了一眼办公桌上的日历:1月5日。距离春节只剩二十五天。
沈弼在港府晚宴上的话突然在耳边迴响,看样子和记洋行真的出了问题,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拉漏。
想到这里,他立马拨通廉辉的电话,吩咐他对和记洋行做一个全面调查。
半岛酒店。
香港的夜晚从半岛酒店的落地窗看出去,像一幅缀满钻石的黑色绸缎。
维多利亚港的波光映照著两岸霓虹,恍若星河倾泻人间。
套房內,留声机低吟著《我只在乎你》,邓丽珺穿著珍珠白色的旗袍,倚在窗边。
陈耀豪站在她身后,手中两杯香檳,却不知该递出哪一杯。
“明天几点的飞机?”他终於开口。
“早上十点。”邓丽珺转过身,眼眸中有港湾的灯火闪烁,说道:“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合约都签了,泰国那边也安排了三场演出。”
陈耀豪將一杯酒递给她,笑道:“东南亚的观眾有耳福了。”
邓丽珺接过酒杯,指尖不经意擦过他的手背。
两人同时微微一颤,香檳在杯中晃动,泛起细小气泡。
“你会来听吗?”她问,声音比唱片里的还要轻柔。
“只要你在台上,无论在哪个角落,我都会儘量在台下。”陈耀豪注视著她,说道:“你知道的,除非我有特別的工作离不开。”
邓丽珺低头啜饮一口香檳,长长的睫毛垂下。
这一年来,他是她最忠实的听眾,从兰桂坊的小夜总会到利舞台的满座喝彩,陈耀豪从未缺席。
唱针走到唱片尽头,房间里突然安静下来,只听得见彼此的呼吸声。
邓丽珺走到留声机前,小心地抬起唱臂,却没有放下另一张唱片。
“我有点害怕。”她背对著陈耀豪说道:“所有人都说我是亚洲之星,可我不知道离开这里,
会不会......”
“会不会什么?”陈耀豪走近她说道:“会不会忘记这里有个总是坐在第三排右侧的男人?”
邓丽珺转过身,眼中已有泪光:“会不会再也唱不出让你心动的歌。”
陈耀豪的手轻轻抬起,抚过她的脸颊。
“那年在同乡会上听你唱歌,我就知道,这辈子再也听不进別人的歌了。”
窗外突然升起烟,璀璨的光芒瞬间照亮房间。
新年將至,香港用她最华丽的方式告別旧岁。
在明灭的光影中,陈耀豪低头吻了她。邓丽珺的唇间有香檳的甜和离別的苦,他在其中尝到了命运的滋味。
“给我一首歌的时间。”他在她唇边喃喃说道:“让我好好记住这个夜晚。”
邓丽珺没有回答,只是牵起他的手,走向套房一角的钢琴。她坐下,手指轻抚琴键,流淌出《我只在乎你》的前奏。
她说道:“这首歌,见证我们的恋情,我们一起唱,好吗?”
她的歌声响起时,陈耀豪觉得时间停止了。窗外烟继续绽放,港湾的船只鸣笛致意,整个世界都在为她的告別演出伴奏。
歌曲终了,余音绕樑。邓丽珺抬起头,眼中含著泪水也含著微笑。
“无论我在哪里唱歌,”她说道:“第三排右侧的位置永远是你的。”
不知过了多久,邓丽珺如同一团软泥一样倒在陈耀豪怀里,好久以后,才缓过神来,一边扭了扭身子靠在他身上,一边道:“豪哥。你太厉害了,我感觉都做了几回神仙。”
陈耀豪哈哈一笑道:“要说这个,我感觉你也不错,既然还可以和我聊天。”
他看向窗外,已经是黎明將至,昨晚又是一个通宵。
“那还不是因为我有些捨不得你”
“香港到新家坡又不远,我可以隨时飞过来看你,你也可以隨时飞过来看我。”陈耀豪大义凛然的道。
香港渐渐甦醒,两个相拥的人却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个夜晚。
隨著邓丽珺和林清霞的离开,陈耀豪仿佛没有那么忙了。
每周至少有几天时间,分別陪儿子九月和女儿八月。
春节前夕,维港中心的写字楼里已经掛起了大红灯笼。
姐夫李达强穿著崭新的西装,家姐陈炽莲则穿著一件绣著金线的旗袍,两人被秘书引著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不禁有些拘谨。
陈耀豪从真皮座椅上起身,笑著迎上来:“姐夫、家姐,快请坐。”
他亲自走到茶几旁湖茶,白瓷茶具碰出清脆的声响。
“阿豪,这不马上春节了吗?”李达强接过茶杯时说道:“我们特地过来交鑫发贸易公司的年度帐。”
他喝了一口茶,从公文包里取出文件时,手指有些微微发颤。
一年前,他还是一个鱼丸佬,如今却坐在全港最贵的写字楼里与妻弟谈生意。
陈耀豪笑著打量姐夫晒黑的面庞,说道:“看这架势,去年鑫发赚得不少?”
“整整二十五万条牛仔裤订单,全部发往美国。”李达强声音里透著压抑不住的激动,说道:“净利润二百五十万港幣。我和你姐商量著拿出二百万分红。”
他从內袋取出支票本,工工整整地写下数字,说道:“这一百二十万是你的份。”
陈耀豪確实没想到当初一个小小的提议能赚这么多。
他接过支票时,注意到姐姐的手紧紧著衣角,便故意轻鬆地说:“姐夫现在可是大老板了,
记得以前你整天送鱼丸,家姐整天在城寨做鱼丸。”
李达强顿时笑开了道:“要不是你拿出本钱又介绍客户,我现在还在送鱼丸。”
“是呀。”陈炽莲终於开口,眼尾泛起细纹,说道:“你姐夫昨晚还在说,做梦都梦到鱼丸在锅里翻滚的样子。”
她轻轻碰了碰丈夫的手臂,继续说道:“我们看了赛西湖的房子,朝南的那排真漂亮。”
陈耀豪不说送,只笑道:“看中了哪套跟我说,我让他们打八折。”
他知道直接赠送反而会让姐姐姐夫不安,这样的方式刚刚好。
“谢谢细佬。”陈炽莲的眼圈微微发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陈耀豪摆摆手,转而看向李达强,说道:“刚才说华闰公司找上门了?
“是,他们想通过我们做对外贸易。”李达强压低声音,说道:“说是要创匯。”
陈耀豪沉吟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他知这个时期內地缺匯严重,確实急需外匯储备。
“不亏本的前提下可以合作。服装和工艺丝织品都是不错的选择,內地有原料有人工,我们有渠道。”
他顿了顿又问:“上次说的茅台酒有消息了吗?
o
“搞定了,春节前就能到港。”李达强笑道:“整整两货柜,够你招待客户了。”
谈话间,陈耀豪注意到姐姐一直悄悄打量办公室墙上的全家福,
那是多年前春节在城寨家拍的,照片里三个人都笑得见牙不见眼。
“我们先一起吃个饭,然后陪你们去看看赛西湖的样板间?”陈耀豪突然说道。
陈炽莲惊喜地抬头,隨即又犹豫:“不会耽误你工作吗?”
“工作最忙,还是可以抽出时间。”陈耀豪拿起外套,顺手將支票收进抽屉:“走吧。”
这就是做老板的好处,来去自由,可以隨意旷工,没有人扣工资。
午间的京华鲍鱼酒楼人声鼎沸,水晶吊灯下,穿著旗袍的服务员推著餐车穿梭於各桌之间。
陈耀豪特意点了姐姐最爱吃的蚝皇鲍鱼,又要了一碟姐夫家乡风味的梅菜扣肉。
“这鲍鱼太贵重了。”陈炽莲小声说,手中的筷子迟疑著不敢落下。
“家姐忘了?小时候你总把碗里的鲍鱼丝夹给我。”陈耀豪笑著將最大的一只鲍鱼夹到姐姐碗里,说道:“你说男孩子要多吃点,长身体。”
饭后,三人驱车前往赛西湖。售楼处里,大理石地面光可鑑人,沙盘上的小楼精致得好似工艺品。
“这就是我们看中的户型。”李达强指著模型,说道:“三室两厅,朝南,阳台正对湖景。”
销售经理认出了陈耀豪,急忙迎上来:“陈生,您亲自来看房?”
陈耀豪点点头,转向姐姐说道:“觉得怎么样?”
陈炽莲的手指轻轻划过沙盘边缘,目光停留在样板间的照片上:“阳台够大,可以看到整个赛西湖景区,以后可以在阳台上边饮茶,边赏风景?”
最终定下的那套房,聪明的销售经给了一个每平尺200港幣的低价,再加上陈耀豪的八折,折算下来几乎半价。
翌日清晨,维港中心笼罩在薄薄的海雾中。
陈耀豪站在落地窗前,望著远处码头上忙碌的起重机,手中轻轻摩著那张120万港幣的支票。
支票边缘已经有些发皱,是昨天姐姐递给他时留下的痕跡。
“廉辉。”他按下內线电话,说道:“来我办公室一趟。”
五分钟后,穿著笔挺西装的廉辉轻轻敲门而入。
他注意到老板今天没像往常那样坐在办公桌后,而是站在窗前,手中拿著一张支票。
“陈生,有什么吩咐?”
陈耀豪转身,將支票放在办公桌上,吩咐道:“这是我姐夫昨天送来的贸易分红。加上我个人帐户里的380万港幣,凑足500万港幣。”
廉辉略显惊讶疑问道:“这笔钱是要投入新项目?”
“不。”陈耀豪走到书柜前,取下一本旧相册。
他翻开一页,指著几张黑白照片。一个穿著长衫的老人正带著一群孩子在九龙城寨练武与学习。
“这是我爷爷陈振南,他在九龙城寨,免费教穷孩子识字、练武。”陈耀豪的手指轻抚过照片上老人慈祥的面容,说道:“他常说,学习能改变穷孩子的命。”
廉辉静静听著,他注意到老板的眼神变得格外柔和。
“我要用爷爷的名字成立慈善基金。“陈耀豪说:“这笔500万启动资金,先救助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第一期工程,先在港九地区一带捐建一所小学。”
窗外,海雾渐渐散去,阳光洒进办公室,照亮了相册上老人温和的笑容。
“陈生,特別是九龙新界那边確实很多孩子没书读。”廉辉轻声说道:“我见过一家就住在那边板间房,三个孩子挤在一张桌子上写作业,想上学也得去几公里之外。你这是善举。”
陈耀豪笑了笑道:“什么善举谈不上。反正你这边动作要快。团队成立后去找港府相关部门沟通,我今后每年捐建一所小学,一定要建在最需要的地方。
要找最好的建筑师,操场要足够大,教室要明亮。还要预留资金,给交不起学杂费的孩子提供补助,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內,让他们能够都有学上。”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支票轻轻一推:“就用这笔钱开始吧。”
廉辉接过支票,注意到背面有一行小字一一是李达强写的“鑫发贸易分红”。
这张牛仔裤贸易带来的收益,即將变成孩子们的书本和课桌。
“名字就叫·陈振南慈善基金会』。”陈耀豪望向窗外,维港对岸的九龙城区在晨曦中渐渐清晰,斩钉截铁的说道:“让爷爷的名字,继续守护需要帮助的人。”
“陈生放心,我下去后立马组建团队。”廉辉应道:“那这个负责人,你这边有人选吗?”
毕竟这是做慈善,是值得每一个尊重的事业,於情於理,都值得他全力以赴。
负责人岗位既一份工作,也是充满荣光的岗位,说不定今后会今常出现在各大媒体和报纸头。
“你先负责吧。”陈耀豪直接道。
其实孤儿院长大的李宜敏十分合適。但陈耀豪一旦把慈善基金交给她负责,就是变象让她得到正宫位置。
陈耀豪肯定要慎重考虑,不可能让女人介入到自己的事业。
廉辉轻轻带上门时,看见老板依然站在相册前,手指停留在那张老照片上,仿佛在聆听跨越时空的教诲。
对於陈耀豪而言,他一直没有见过父母,迷一般存在。
曾经他也想知道父母的身世,但每当向爷爷问起,他总是闭口不谈。所以。一直没有结果。
他不可能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肯定有来去。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回內地江门新会去看看,寻找自己的身世乏迷。
毕竟,在爷爷在世的时候,情况比较特殊,他闭口不谈,说不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