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重生1987:我的文艺时代 > 第96章 大杂院原来是四合院!
  舟倡义闻言笑了:“怎么,这还有假不成?”
  张启民连忙笑道:“不是,舟老师,我以为您不会住在这样的地方……”
  “你可別小瞧了这院子,以前可是清朝王爷住过的……我不是到《当代》才三年嘛,家里人到燕京也不久,工作刚落实,住宿舍不方便,就租下这地儿……”
  张启民听后,点了点头。
  这时候,一个三十出头的妇女闻声从里面迎了出来:
  “老周,叫你去接人怎么去了半晌才回……”
  张启民看到了,赶忙叫道:
  “嫂子好!我是张启民,路上耽搁了,我去了趟王府井。”
  说著,把手里的全聚德烤鸭、京式点心匣子、果脯,还有菸酒找地方放,竟发现屋里没个大一点的地方!
  妇人见了,惊呼道:“哎呦,来认个门,怎么买这多东西?”
  说著,帮忙接住张启民手里的东西。
  这时候,从用帘子隔断的一个小间里跑出一个八九岁的男孩,看到是陌生人,顿时站在了原地不动。
  张启民走上前,把手上的《西游记》小人书和文具盒塞到了男孩手里,说道:
  “来,这是叔叔给你买的新年礼物!”
  看著小男孩羞涩的样子,张启民对舟倡义笑道:
  “舟老师,长得太像你了!”
  舟倡义闻言,开心地笑起来。
  小男孩拿了礼物,一转身又跑进门帘后面去了。
  这时,张启民才打量起屋里的陈设来:
  一张双人床,上面整整齐齐叠著被褥;南窗户前,一张摆著一盏檯灯的三屉写字桌,周围用报纸做的支架遮挡,一看就是怕晚上光线太亮影响休息;还有一个五斗橱、三把椅子……几乎就把空间填满了。
  屋里除了床、桌子和柜子等基本家具,空间虽紧凑,收拾得却整整齐齐,一看女主人就是个心细的人。
  西边屋角,一个烧得正旺的煤炉子,舟倡义的妻子正在上面炒菜。
  进门处,还有一个小煤炉,上面的铝壶正滋滋作响,微微散著水蒸气。
  舟倡义问道:“小覃,菜快好了吗?”
  舟倡义的妻子答道:“就好!你怎么也像个客人,快给小张泡茶啊!”
  张启民闻言,赶快说道:
  “不用不用,嫂子,你別忙了,简单吃点就可以了!”
  张启民看到舟倡义刚才被老婆说了一句,手忙脚乱地开始找茶叶罐,他忍住笑,心说,別看舟老师在外面那么厉害,在家里,还是个妻管严!
  舟倡义似乎看出了张启民的心思,用胳膊肘捅了张启民一下:
  “启民,你小子!笑什么別当我不知道……”
  今天舟倡义高兴,將张启民带来的红星二锅头开了一瓶,两人面前都倒上了酒。
  等围坐一起开始吃饭时,舟倡义端起酒杯跟张启民碰了一下杯,张启民看到舟倡义一口乾了杯里的酒,遂也把自己杯里的酒干了。
  舟倡义向张启民问起了胡永军的消息。
  张启民说道:“现在瀧泉县成立了文联,胡永军在文化馆上班,他被选为了瀧泉县第一届作家协会主席。”
  舟倡义点点头:
  “哦,胡永军做这个县作协主席,倒是很合適,作协主席就是要喜欢来事的人当。”
  张启民洗耳恭听,舟倡义继续说道:
  “启民啊,小地方,出成绩,大地方,才是谋发展……”
  张启民闻言,点头同意。
  像舟倡义这样的话,平时张启民可没地方听!
  “启民啊,你现在的势头非常好,但前面的路必然不会是平坦的,你要做好被打压的准备……”
  张启民闻言皱起了眉头。
  舟倡义抿了一口酒,说道:
  “《白鹿村》在《当代》发表,也能在人文社出单行本,但人文社毕竟是出版部门,看重的是杂誌和图书市场的效益……”
  张启民咬了咬下嘴唇,没吭声,继续听舟倡义说下去。
  “你要做好面对批评界的不同声音的准备,所谓百齐放百家爭鸣,只有经歷过风浪,才会知道水有多深……疾风知劲草啊。”
  张启民咬紧了嘴唇。
  “你要明白,木秀於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张启民今天已经陪舟倡义喝了有四两六十五度的红星二锅头了,但此刻却没有一点儿醉意!
  他双手端起酒杯:“舟老师,您的话,我记在心里了!”
  舟倡义喝的酒比张启民多出不少,有些上脸:
  “启民,你別怪我多嘴……”
  张启民闻言,说道:
  “舟老师,您刚才的这一番话,我钱都买不到呢!”
  舟倡义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
  张启民看看桌上,一瓶红星二锅头都快要见底了。
  舟倡义趁著酒意,吩咐老婆道:“小覃,给我们盛饭!”
  张启民赶忙站起身:“嫂子,我来!”
  这时候,窗外传来一声吆喝:“舟老师,你们家来客了?”
  隨著声音,门被推开了,一张四十多岁的男人笑脸探入屋內。
  舟倡义看了一眼,招呼道:
  “老张,快进来,快进来,屋里暖和!”
  被称作老张的男人隨即进了屋,看到桌上的酒菜,顿时惊呼道:
  “这么大排场!今天家里吃全聚德啊!”
  舟倡义夫妇闻言都笑了。
  隨后老张话锋一转:“舟老师,你说这叫什么事啊,你看前面那院子,这么大,空著没人住,我们这些个人挤在几个平方里,来个客人都没地方坐……”
  舟倡义听了笑笑。
  1988年,燕京四合院的情况有些复杂。
  在过去几十年的“经租房”政策后,有不少四合院收归国有,成为公房。成为公房的四合院,由区房管局和其下属的房管所统一管理,分配给市民居住,收取低廉租金。
  舟倡义临时租住的就是这样的公房,共住了十一户人家。因为住的人多,这些院子就变成了大杂院。
  第二种,是属於单位產权,条件较好一些,一般分配给了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职工宿舍用。
  还有第三种情况,属於私有產权,数量不多。
  老张指的“前面那院”就是属於第三种。
  饭后,又坐了一会儿,张启民起身告辞。
  张启民婉拒了舟倡义送他回人文社的好意,说想一个人走走。
  出了院门,走不多远,张启民就看到了之前老张提到的“前面那院”,高耸的院墙,一看就是以前官员或富商的府邸。
  透过院门上的极小缝隙,张启民看到里面枯枝败草间,一堵古朴的影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