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47章 饭后运动,果然有助於消化啊
  所以,儘管在胡惟庸眼里这僧官根本“不入流”,但实际上,却让整个礼部忙活了一整天。
  到了点,坐上晃晃悠悠的马车,一路晃悠著回到自家府上,站在大门口,胡惟庸狠狠伸了个懒腰。
  “可算到家了,还是家里舒服!”
  “娘的,没事上什么班啊!”
  “唉,还是家里乐子多!”
  在礼部,胡惟庸是人人敬而远之的“胡大人”“胡公”,可回到自家府上,他就是人见人爱的老爷了。
  独一无二的胡老爷。
  毕竟,整个府里的人全靠他养活,一辈子的指望都在他身上了,这关係自然非同一般。
  这不,今天厨子又玩出新样了。
  在原本的东坡肉基础上,变了个样,搞了个东坡肘子。
  嗯,味道还真不错!
  胡惟庸吃得津津有味,小侄女胡馨月看到美食后,也一扫之前的愁容,抱著大肘子美滋滋地啃了起来。
  吃完饭,胡老爷打算去后院散步消食,刚走到后院,就被娜娜笑著拉到了一旁的小树林。
  半个时辰后,胡老爷满脸笑意,扶著衣衫不整、脸色泛红的娜娜从小树林里走出来。
  嗯,饭后运动,果然有助於消化啊!
  得,去书房坐坐吧,不休息一下,怕是应付不了今晚的“新节目”。
  毕竟,府上的姬妾们越来越了解他的口味,新节目层出不穷,样也是越来越合他心意。
  关键的是,胡老爷作为个明白人,对这套吃得那叫一个瓷实。
  所以,不休息一下,补充补充刚刚的“亏空”,怎么应对今晚的节目?
  坐在书房里,看著书架上那一排排前身的典籍,还有自己隨手写的那堆除了自己谁也看不懂的“隨笔”。
  写的时候没留意,现在一翻,居然已经厚厚一沓了。
  胡惟庸隨手翻了翻,咂咂嘴,自言自语道:“我明明只想躺平来著,怎么就搞出这么多东西了?”
  “不行不行,还是得放鬆心態,说躺平就得舒舒服服躺平!”
  话音刚落,熟悉的叮咚一声,一道久违的淡蓝色光屏出现在胡惟庸眼前。
  【恭喜宿主领悟休閒之道,获得系统奖励,望宿主再接再厉,逍遥自在!】
  看著眼前的光屏,胡惟庸先是一惊,隨后一愣。
  不是,奖励呢?
  以前系统提示时,不都会直接把奖励写清楚吗?
  再一低头,发现书桌上不知何时多了一沓厚厚的线装书。
  《三国演义》、《红楼梦》、《女性的魅力》、《女人,你本来就很美!》……
  胡惟庸盯著这些书籍,特別是后面的几本,心中不禁泛起一个大大的疑问。
  这是在搞什么鬼?
  难道系统想让我在大明搞什么拳法不成?
  在这个时代搞这些,怕不是要被別人啊!
  毕竟在这个年代,“门当户对”是最基本的认知。
  “高嫁女、低娶媳”更是每个家族都追求的標准。
  如果只是在家里教教自家闺女,让她以后嫁人时手段多一点、志气高一点,倒也无可厚非。
  但要是在外面喊什么“女性”,恐怕朱元璋第一个跳出来砍了他。
  看著眼前这一堆线装、繁体的书籍,胡惟庸咂了咂嘴,忽然轻声问道:
  “系统,《西游记》和《水滸传》去哪儿了?四大名著怎么就给了俩?”
  他原本也没指望系统会回答,没想到眼前还真弹出了一个光屏。
  【宿主,《水滸传》的作者施耐庵正在创作中。】
  【《西游记》由於內容包含太多隱喻和批判,不利於宿主的休閒生活,系统不予发放,还请宿主理解!】
  “哦,原来如此,那还得谢谢你啊!”
  胡惟庸看到系统的回覆,顿时恍然大悟。
  他之前只想著四大名著只来了两本有些不爽,完全没想到,人家施耐庵正写正版,而《西游记》那本书可是妥妥的啊!
  没错,四大名著里,《西游记》被禁得最狠。
  里面装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孙猴子那形象,简直就是在啊!
  要是多了这么一本书,胡惟庸还能躺平?怕是要直接躺板板了。
  想到这儿,胡惟庸咂了咂嘴,点点头,觉得系统还真是不错。
  不过剩下的这两本什么女性的书,该怎么处理?
  扔了?
  算了,废物利用一下,给自家小侄女吧!
  正好,那丫头自从被退婚后,整个人都有些魔怔了。
  看看这些书,说不定能让她好受点。
  想到这,胡惟庸利索地把其他书藏到了书架底下的柜子里,隨后让人把胡馨月叫了过来。
  看著眼前神情有些茫然而带著淒婉的小丫头,胡惟庸嘆了口气,直接把眼前的几本书推了过去:
  “馨月,拿著,这是大伯给你准备的!”
  胡馨月满脸疑惑,接过书本后顺从地走回自己的院子。
  她原以为这是胡惟庸布置的课业,但刚一打开,便惊得愣在原地。
  这……似乎有些不对劲。
  (本章完)
  ------------
  大明皇宫內,朱棣正快步穿过宫门,向深处赶去。
  儘管他还不到二十岁,但身材已比常人高出一截。
  作为皇子里最热衷军事的燕王,他自幼便坚持习练骑射,从不懈怠。
  朱元璋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同样严格,朱棣童年时没少吃苦。
  然而,如今他步履矫健,显然少时的苦没有白受。
  “老四,你觉得父皇这次急召,会是为何?”
  朱樉毫不客气地问道,甚至拽住了朱棣的衣袖。
  朱棣无奈,只得放慢脚步,与朱樉並肩而行,答道:“二哥,我怎么会知道?我也是刚收到消息进宫的啊!”
  朱樉瞥了他一眼,不悦道:“你一向討父皇欢心,难道就没听到点风声?”
  朱棣闻言,脾气也上来了,回敬道:“如果我三天两头挨揍也算討父皇欢心,那你时常受赏又算什么?你都不知道,倒来问我?”
  朱樉被噎得无言以对,抬脚在朱棣屁股上踢了一下。
  “快走吧,父皇还在等著呢!”
  朱棣无言以对,只好继续前行,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將刚才的摩擦拋诸脑后。
  毕竟他们兄弟之间打闹已是常事,除了大哥朱標,谁没挨过谁的拳头?尤其是兄长教训弟弟,踢一脚都是家常便饭。
  朱樉被如此折腾,而他自己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下面的弟弟们。
  只是这次在大庭广眾之下被踢了一脚,显得有些丟脸罢了。
  没过多久,兄弟俩匆忙跑进了奉天殿。
  他们正奇怪为何会在此地相见,一进殿,却发现几个成年的皇子竟然都在。
  他们的父皇朱元璋,正坐在龙椅上,半撑著下巴,神情严肃地注视著他们。
  朱樉、朱棣两人顿时噤若寒蝉,赶紧恭敬行礼。
  “儿臣朱樉/朱棣,见过父皇。”
  “嗯,起来吧,咱挺好,起来吧,站你们几个兄弟一起去!”
  朱元璋头也不抬,左手隨意一挥。
  朱樉和朱棣不敢多言,站到了早已到场的老三朱棡身旁。
  朱棡偷偷向两人眨了眨眼。
  “嗯……今天叫你们兄弟几个过来,是想和你们聊聊就藩的事!”
  听到朱元璋这话,自朱棡起的兄弟几人,脸色顿时严肃起来。
  他们早已被封为王爵,但封地只是虚名,不过是为了方便领取俸禄罢了。
  然而就藩则不同,一旦就藩,就必须真正前往封地生活。
  “你们都是咱的好儿子,咱关起门来说几句实在话!”
  朱元璋挥手让其他內侍退下,只留下宋利一人。
  宋利已是心腹,知道的秘密也不差这一点。
  等到殿门关上,面对站在大殿中的几个儿子,朱元璋缓缓说道:
  “这大明是咱家的,但皇位只有一个。
  標儿是咱的长子,也是你们的大哥,所以皇位只能留给他!”
  “你们不要怨咱,咱也没其他办法。
  一个家,当家做主的始终只能有一个!”
  “所以,咱把你们几个都分封出去。”
  “你们都成年了,也该镇守一方疆土,护卫大明了。”
  “这是你们的荣耀,也是你们的责任,莫要让咱失望!”
  “听见了吗?”
  眾皇子平日里在外再如何闹腾、囂张,此刻却都像鵪鶉一般,恭敬行礼,默默听从。
  那声音自然传到了耳朵里!
  可是若要问他们是否心甘情愿?
  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舍的!
  毕竟,这一离开,即便朱元璋给了他们不少兵权,还赐了封地,但终究只是个藩王罢了。
  然而……这局面,他们早已心知肚明。
  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太子之位,只能是,也必须属於朱標!
  除了这位大哥,其他任何兄弟若坐上太子之位,必然会有其他兄弟跳脚反对。
  唯有朱標这位大哥,无论是从法理还是情感上,都无可置疑。
  所以,仅仅在心里嘀咕了几句后,一眾皇子便平静了下来。
  毕竟,他们早有心理准备,不是吗?
  与其抱怨这些,不如仔细听听封地究竟在哪里。
  封號这东西,在没拿到封地之前,不过是虚名罢了。
  改个封號而已,算得了什么!
  果然,见到几个儿子都没多说什么,朱元璋便开始安排他们的去处。
  基本上都是按照原先的封號就藩的,也就是说,老四朱棣依旧按照原来的轨跡,前往北平,成为名副其实的燕王。
  不过,朱元璋在分封完各位皇子后,並没有立即要求他们前往封地,而是命他们先去凤阳老家待上一段时间。
  “凤阳是咱的老家,咱生在那儿、长在那儿,放羊、种地都在那儿,咱的爹娘兄嫂也长眠在那儿!”
  “凤阳是个穷地方,但那地方,是咱老朱家的根!”
  “咱让你们去那儿,有两个目的!”
  说到这里,朱元璋挺直了腰板,目光如炬地看著自己这几个儿子,沉声说道。
  “一,到凤阳走一走、看一看,亲自体验民间疾苦,咱老朱家不要那种『何不食肉糜』的蠢货!”
  “其次,咱会给你们兄弟几人,每人一袋子土豆,你们要亲自去种!”
  “只有亲眼见到这东西的好处,你们才会明白,这仙粮对咱老朱家、对大明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这两点,你们可千万別忘了!”
  他们连大声说话都不敢,更別提直视父皇的眼睛了。
  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在他们心中就已经不仅仅是一位父亲了。
  他是一位战无不胜的统帅,后来更是成为了一个帝国的开创者和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作为皇子,他们虽然不能直接参与朝政,但或多或少都能了解到一些外人无法得知的消息。
  因此,当他们的父皇对外击败残元,对內休养生息、惩治、恢復民生,贏得万民敬仰时,他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仰之情愈发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