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75章 番邦小国就是欠敲打
  然而,这番话却清晰地揭示了今日的目的。
  咱便是来的!
  你们且仔细看著!
  胡惟庸嘴角微扬,心想老朱这次是真动了狠心。
  平日在外人面前少用的“咱”字今日一概不见,满口“朕”字,显得格外郑重。
  朱元璋话音刚落,一旁的宋利向前一步,高声喝道:“式,起!”
  鼓声顿时如闷雷般响起,震耳欲聋。
  城墙之下,徐达身著暗银鎧甲,手持宣大斧,率领一队精锐骑兵,以二十人为一排,整整齐齐踏著鼓点而来。
  这群骑兵,身形魁梧,鎧甲严实,披风鲜红。
  虽只有四百人,却与徐达一道,步伐整齐,丝毫不乱。
  四百零一人,没有一丝杂音。
  胡惟庸看著眼前景象,心中陶醉,故意高声“好心”解释道:
  “走在最前方,向陛下致意的,正是我大明魏国公徐达徐天德!”
  “天德自古追隨陛下左右,功勋卓著。”
  “绩,天德堪称悍將,当之无愧的国公爵位。”
  “当年陈友谅兵锋何等锐利,还不是被天德正面击溃?”
  “张士诚又如何?元末雄霸一方,结果如何?”
  “陛下命天德为將,率二十万大军,硬生生拿下张士诚!”
  朝廷上下,无人不知,陕甘、岭北、塞外的广袤疆土,皆由天德铁蹄踏破!
  天德统兵打仗,讲究的是刚猛直达,论起那些七绕八拐的计谋,他一概不闻不问,只认准一个道理:先砸一拳,后事自消!
  故而,陛下对其盛讚有加,称其为大明第一悍將,攻城略地无所畏惧,征战沙场无往不胜!
  朝廷內外,若有不忠之臣,天德必是冲在最前的那一个!
  说到底,那都是实打实的军功啊……
  胡惟庸这般意味深长的感嘆一出,座下使臣无不胆战心惊。
  尤其是高丽使者,冷汗直冒,心跳如鼓。
  不过,胡惟庸话音未落,目光转而落向前方,只见一队步兵正缓缓而来,领头的那个莽夫,不是蓝玉又是谁?
  “诸位看好了,那个年轻將领,就是蓝玉了!”
  “他年纪轻,功绩尚浅,但性情之暴烈,却是出了名的。”
  “屠城这类恶事,他可没少干,陛下也为此没少惩他!”
  “不过,他打仗的本事,却是毋庸置疑的。”
  “北元最后的金帐,正是覆灭於他之手。”
  “西北那些不安分的番邦,也尽数被他诛灭。”
  “可这傢伙的衝动性子,实在令人头疼,不仅灭了人家国,还一路千里!”
  “嘖嘖,诸位別太在意他,这莽夫除了打仗,几乎没什么本事!”
  胡惟庸虽是骂个不停,但眾使臣却越听越心惊胆战。
  而朱元璋的嘴角,却微微上扬,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紧接著才是今日压轴大戏——大明的火銃队即將登场。
  (本章完)
  ------------
  火銃!
  瞧见新到的部队肩扛黑黢黢的铁管,大步踏来,胡惟庸內心顿时激盪不已。
  咱中原王朝的正统火器营啊,终於登场了!
  实则,中原王朝在热武器的运用上从未落后他人。
  早在元朝,火器便已出现在战场之上。
  然而,黄金家族及他们的子民受游牧传统之束缚,抑或是骨子里的傲慢,始终坚信手中弯刀与弓箭的威能。
  再加上火器这东西,本就是汉人中的能工巧匠所发明造就。
  因此,在元朝时期,火器虽然已经开始在军事中发挥作用,但其发展並不算迅猛。
  然而,到了元末各路义军爭夺天下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尤其是朱元璋这一支军队,对火器的钟爱显而易见。
  无论是单人使用的火銃,还是攻城掠地的火炮,朱元璋都极为青睞。
  每一次一炮轰塌城墙的景象,都让朱元璋欣喜不已。
  正是因为在爭夺天下的过程中对火器產生了浓厚的兴趣,大明建国后,对火器的重视程度自然非同一般。
  如今迎面而来的这支火銃队,正是大明军队中的正规部队。
  他们不仅仅会放枪!
  实际上,他们的近身搏斗同样嫻熟。
  不过,眼下並非是为了吹嘘士兵们在近身战中的精湛技艺。
  能够砍杀,那並不值得特別炫耀。
  即便是那些小国,也总能凑出几百个能打能杀的人。
  因此,若仅仅谈论这一点,真不足以震慑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的骑兵、步兵两个方阵经过时,胡惟庸只介绍了领兵的大將。
  士兵们的表现並无太多可说的。
  或许在这些外邦眼中,大明若没有如此精锐的骑兵、步兵,那才是不正常的。
  但吹捧领兵大將就不同了。
  “兵熊熊一个,將熊熊一窝”这句古话,不仅大明人熟知,那些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人也没有不知道的。
  他们太清楚一位出色的猛將、无敌统帅对一支军队的提升有多大了。
  然而,眼下的火銃队,就不能再吹捧领兵的將军了。
  “诸位,你们现在所见的,正是我大明的火銃队!”
  “对於大明军队而言,火銃以及其他火器,乃是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弓箭虽然好用,但並非人人都能成为合格的弓箭手。”
  “况且,培养一名合格的弓箭手,不仅需要门槛和天赋,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可火銃就不同了!”
  “火銃的製造虽然耗费不低,但也谈不上太过惊人。”
  “关键在於,仅仅几个月的训练,就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火銃手!”
  说到这里,胡惟庸意味深长地扫视了一眾使臣,微微一笑。
  “眾所周知,若是集中一大批弓箭手,连续发射弓箭,確实能有效打击敌人。”
  “弓箭手培养不易,即便是最好的弓箭手,最多二十箭,便力竭难继。”
  “那火銃呢?”
  “大明立国之初,就已配备上万支。”
  “这还不包括其他火炮。”
  “两军对垒时,本官敢断言,我大明的火銃队,百步之內可连续射击。”
  “甚至,连续射击一两个时辰,也不过是多消耗些而已。”
  “又有多少军队能承受我大明火銃队一两个时辰的攻势?”
  说话间,城墙下的火銃队按计划展开了演练。
  只见原本整齐排列的火銃手,取下肩上的火銃,迅速变为三排。
  隨著指挥的一声令下,第一排火銃手率先。
  射击后,他们立即后退。
  第二排火銃手上前一步,蹲下,。
  待第二排火銃手退回装填时,第三排火銃手早已上前、蹲下、。
  使臣们望著城下连绵不绝的枪声,目瞪口呆。
  先前胡惟庸的描述已让他们心惊,此刻亲眼目睹这一幕,更是胆寒。
  火器?
  大明何时拥有如此神奇的火器?
  这种火力覆盖、连续打击的方式,简直匪夷所思。
  在使臣们眼中,明军所展示的,堪称逆天神兵利器。
  他们却不知,这不过是根据胡惟庸的建议稍作调整、临时训练的成果。
  若让他们见识到永乐大帝朱棣时代全世界首支全火器配备的“神机营”,恐怕会嚇破胆。
  显然,到了此时,所有使臣都明白,为何大明皇帝在覲见后特意带他们来此。
  就是为了让他们见识大明的兵威,让他们明白得罪大明的后果。
  骄兵悍將、神兵利器……
  这一切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毫不掩饰!
  为何?
  因为大明凭的是真正的实力碾压,而非投机取巧。
  这是大国的底气!
  这是上国的从容!
  看看眼前这群使臣的模样,就明白了。
  即使火銃队已经退场,他们依旧未能回过神来。
  朱元璋也是个善於揭人伤疤的,明明眾人都看得出这群使臣正在瑟瑟发抖,他却依旧淡定地问道:
  “诸位,咱大明的火銃队,可还入眼吗?”
  使臣们相互对视,隨后战战兢兢、老老实实地对大明的火銃队大加讚赏。
  聪明一些的,已经开始拍朱元璋的马屁了。
  见到这番情景,朱元璋终於满意了。
  “现在想想,还是惟庸有远见啊!”
  “眼下这般多好,既涨了咱大明的面子,又震慑了一眾外夷。”
  “也是时候让他们明白,咱不去攻打他们,不过是懒得理会罢了。”
  “若是得寸进尺、胆敢犯上作乱,那咱可就得下重手了!”
  至此,一场简短的外交便告一段落。
  心情极为愉悦的朱元璋,索性邀请眾使臣继续回宫殿宴饮。
  而一眾使臣则小心翼翼地紧隨大明官员,半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
  那模样……嘖嘖,显然是嚇得不轻。
  (本章完)
  ------
  大明作为正统的中原王朝、汉家文明,自然秉承著汉家的传统。
  这不,无论你私底下是善意还是恶意,只要你表面功夫做足了,一场宴饮是少不了的。
  说白了,咱汉家文明,歷来喜欢在吃喝之间谈事情。
  或者说,谈事情时若没有点吃喝作为遮掩,总觉得不够自在。
  吃货民族、饮食文化、吃货帝国……
  太多称谓足以证明这一点了。
  因此,即便今日明摆著要给那群使臣点顏色瞧瞧,大明宫廷宴会的规格、档次、內容,却丝毫不减!
  宫廷宴会,尤其是这种极其正式的场合,必然是分餐制。
  每人一张矮几,上面不断有人端来御厨精心烹製的菜餚!
  作为大明宫廷御厨,实力自然远超外边的普通厨师。
  更何况这是招待群臣和各国使臣的国宴,自然是极尽奢华。
  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无所不备。
  胡惟庸此刻心情大好。
  折腾了这么久,终於可以好好吃上一顿了。
  虽然自家厨子在他的“指导”下,多了几道新菜,但论实力,哪里比得上皇宫里的大厨?
  山珍海味,飞禽走兽,只要是能吃的东西,皇宫里都能找到。
  再加上胡惟庸几次入宫,和朱元璋、马皇后以及朱標聊起美食时的建议,这次的国宴比以往更加丰盛。
  吃得开心的,不仅是胡惟庸。
  那些虎將们本就食量大,今天又操练了大半天,早已飢肠轆轆。
  此刻他们哪顾得上其他,埋头大吃起来。
  然而,作为今日最重要的宾客,各国使臣却食不知味。
  眼前的菜餚虽然色香味俱全,但对他们来说,却如同嚼蜡。
  实在是今天大明的表现太过震撼了。
  说白了,大明的所有举动都在传达一个信息——警告!
  大明对他们的种种小动作已经忍无可忍。
  如果他们继续挑衅,等待他们的將是大明的铁蹄。
  別无他路可走!
  这种结论让人心惊胆战。
  而坐在御座上的朱元璋,此刻却端著碗,大口扒饭。
  今天的饭菜真是香极了!
  果然,这些番邦小国就是欠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