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140章 哟,还有脾气呢!
  工部上下谁不清楚,哪怕是尚书大人,在胡大老爷面前都得低头。
  胡大老爷若天天如此,尚书大人还怎么过?
  工部究竟该听谁的?
  胡大老爷虽在府中日夜享乐,但工部对他的评价却有所改善。
  毕竟以他的身份,就算没有实际贡献,也没人能奈何得了他。
  从现状看,这倒是有利无弊。
  功劳显著,足以让整个工部获益,这总比无所事事强。
  简单来说,这是胡大老爷用实力摆烂。
  与此同时,应天府上元县也受到此次江南水患的影响。
  全县一片狼藉,作为县尉的胡仁彬满面愁容,四处奔波处理事务。
  房屋修缮和灾民安置等苦差事全落在他肩上。
  毕竟他只是个县尉,上面还有县令和县丞。
  这时,县令李开祥急匆匆赶来,严肃地问:
  “胡县尉,情况如何?”
  “目前的粮款是否充足?”
  胡仁彬擦了擦脸,苦涩地摇头道:
  “大人,粮款早已不足,我们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勉强支撑。
  ”
  “今日又传来消息,说我们在继续賑灾,灾民越来越多。
  ”
  “我看库房里的粮款,恐怕明天就会耗尽!”
  李开祥闻言脸色骤变,愁眉深锁。
  李开祥虽將诸多棘手事务推给胡仁彬,但他才是真正的首要负责人。
  毕竟身为县令,若出问题,上级问责不会只针对一个小小的县尉。
  想到此处,李开祥便感到头疼不已。
  他揉了揉头皮,看向胡仁彬问道:“胡县尉,我记得你似乎是应天人?”
  胡仁彬坦然点头,他的籍贯无法更改,只是未曾提及父亲胡惟庸的身份。
  李开祥听后未置可否,隨后说道:“走吧,我们去趟应天府。
  眼下只有向户部求助,否则賑灾难以继续。
  不知户部的官员会如何应对我们,但无论如何,总要去试试,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
  胡仁彬深以为然,他也深知官场之道。
  ()
  ------------
  对於胡仁彬而言,近来他终於理解父亲平日教诲的意义。
  临別时,父亲叮嘱道:“去了之后,多观察,少说话,凡事三思而行,莫急於表態。
  ”
  “很多时候,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情况,但晚上独处时仔细想想,你会发现事情背后可能另有深意。
  ”
  “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
  “记住这句话:不要只听別人说什么,要看他实际做了什么。
  ”
  “无论他说得多好听,如果他的行为让你难以理解或不喜欢,最好离他远些。
  ”
  胡仁彬牢记著这句话。
  到上元县后,他声称只是钱疏通关係便来了,根本没参加科举。
  这种说法让县令和县丞对他有些轻视。
  在他们看来,哪怕是举人来当官,也比这种情况强。
  读书人对这种事天然反感。
  不过,他们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懂得求同存异的道理。
  所以,胡仁彬与两位上司保持適度距离,如同普通同事般相处。
  然而,天灾来临,一切顾虑都被拋到脑后。
  县令、县丞、县尉都肩负重任,谁都逃不掉。
  县令虽身处前线,其他人就能置身事外吗?
  行至应天府的路上,胡仁彬犹豫片刻后说道:
  “大人,我去户部如何?您身为主官,若在此期间离开,恐怕会有诸多不便。
  ”
  县令李开祥笑著拍拍胡仁彬肩头。
  “谢谢你的关心!你以为我不知道吗?”
  “可这是没办法的事啊!”
  “若是我不去,你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尉,恐怕连户部的大门都进不去。
  ”
  “我虽在户部也只是个小官,但也算一方主事,至少能让我们顺利进门。
  至於结果如何,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
  “唉,想想都觉得头疼。
  ”
  李开祥的话让胡仁彬沉默了。
  他不是傻子,他知道只要提到父亲的身份,根本不用担心进不了户部。
  可一想起父亲严肃告诫不要暴露身份的模样,以及那根令他记忆犹新的鞭子,胡仁彬不禁打了个寒战。
  算了,还是先跟县令去看看情况再说吧。
  现在没必要暴露身份。
  上元县隶属应天府,来京城还算便利。
  然而,两人刚到户部门口,就觉得气氛不对劲。
  天啊!
  这是户部吗?
  谁家户部门口这么热闹?
  这些人挤在门口,里面的人想出来都很困难。
  而想要进去同样麻烦,这些人都被户部的兵丁拦在外面。
  仔细一看,原来这些被拦住的都是官员。
  作为后来者,李开祥和胡仁彬小心地靠近人群,想知道他们为何而来。
  结果一听,才发现这些人竟全是他们的对手,都是来要钱的。
  简而言之,这次江南的水灾影响范围很广,不仅江浙一带受灾严重,周边地区也受到影响。
  如今哪个地方不缺钱?这时候不来户部喊两句,又怎么筹集賑灾的资金呢?
  李开祥忧心忡忡地拉住胡仁彬,问道:“胡县尉,你在户部有没有熟人?现在这种状况,恐怕会有大问题。
  你看外面这么多等著的人,即使朝廷拨款救灾,也得分先后顺序吧。
  照目前的情况看,轮到我们时,怕是遥遥无期了。
  如果你有熟人或者关係,我会记住这个人情。
  ”
  胡仁彬苦笑一下,摊手道:“大人,要是我在户部有人,会甘愿待在这个小县当县尉吗?六部总比上元县强吧。
  ”
  李开祥听后脸色微变,但没好意思责怪胡仁彬,因为他说的是实话。
  他不过是病急乱投医而已。
  见毫无进展,他只好带著胡仁彬来到户部门口,给了一个守卫一两银子,请他去通报一位有点头绪的主事。
  然而,那位主事只是回了一句“知道了”,便没了消息。
  李开祥和胡仁彬等了一整天,最终未能进入户部。
  两人疲惫不堪地看著眾人下班离去,只好沮丧地转身回去。
  公务在身,他们不能去胡仁彬家借宿,於是就在附近找了个客栈过夜。
  清晨,李开祥与胡仁彬便来到户部门前,打算像其他人一样耐心等待。
  然而两天过去,依然没有消息传来。
  到了第三日,胡仁彬终於按捺不住,挤出一丝笑容,拦下一位忙碌的小吏询问何时能被召见。
  他提到上元县灾情严重,急需处理。
  李开祥看到这一幕,內心焦急万分。
  他万万没想到,胡仁彬的態度竟如此失礼,不仅未给予小吏应有的尊重,反而让事情陷入僵局。
  李开祥懊悔不已,后悔当初不该带这个人前来。
  他出身偏远地主家庭,凭藉科举一步步成为县令,却因缺乏背景始终未能升迁。
  此次希望藉助胡仁彬的关係解决问题,不料却弄巧成拙,得罪了户部的人。
  李开祥並非初次踏入六部处理事务。
  他对六部那些小吏的行事风格再熟悉不过。
  什么叫京官见官大的**?
  若论品阶,这些小吏甚至比不上胡仁彬这样的县尉。
  但事实却是,由於他们长期供职於此,表面虽不起眼,谁知道他们认识何人、背后又有谁撑腰?
  更何况,六部內部或许复杂,但在外界,他们总是齐心协力。
  哪怕只是小小的县令,就连知府到了这里也得恭敬对待。
  因此,李开祥急忙一把抓住胡仁彬,呵斥道:
  “胡县尉,你若不懂规矩,至少安静待著,能不能別添麻烦?”
  “这六部可不是你们隨便放肆之地。
  ”
  此刻,李开祥真恨不得掐死胡仁彬。
  他本就无权无势,事事都要靠后,如今胡仁彬居然还去招惹是非?
  一旦惹恼了户部的小吏,后果不堪设想。
  果然,那户部的小吏被胡仁彬拦住后,脸色立刻变了。
  他无视李开祥的諂笑和道歉,傲慢地打量胡仁彬。
  “哟,还有脾气呢!”
  “多久没见到敢在户部**的官儿了!”
  “报上名號和官职,让我们长长见识!”
  小吏语气囂张戏謔,但无论是旁边的李开祥还是其他围观的官员,对此毫无意外之感。
  胡仁彬却泰然自若。
  他並非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有些失当。
  但他並不糊涂。
  胡仁彬虽未主动提及身份,但这並不意味著他毫无傲气。
  自幼至今,能让他家毕恭毕敬对待的,唯有宫中姓朱的一族。
  至於他人,即便户部尚书在此,他也仅按规矩行礼。
  若要他如李开祥般对一介小吏卑躬屈膝,那是绝不可能的,对方也难以承受。
  此时,面对小吏明显意图探听出身的举动,胡仁彬嘴角微扬,带著几分玩味说道:“我名胡仁彬,应天府上元县县尉。
  ”
  小吏闻言,顿时翻了个白眼,讽刺道:“哦?县尉啊!別人知道你是县尉,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当了丞相呢!”隨后喃喃念著“胡仁彬”,盯著胡仁彬镇定自若的模样,忽然心中一动。
  奶奶的,这个名字怎么如此熟悉?细想之下,冷汗瞬间冒了出来。
  糟了!这不是胡惟庸胡大老爷独子的名字吗?
  意识到这一点,小吏顿时站立不稳,硬著头皮问:“敢问兄台,籍贯何处?”
  胡仁彬挑眉答道:“老家淮西,隨父落户应天府。
  ”
  小吏彻底確认无疑。
  完了!这正是胡大老爷之子,当今太子妃的堂兄!
  他此刻脑袋嗡嗡作响,怎么就招惹上了这么一位?
  其实,他的消息已算灵通,只怪胡仁彬当年在应天府以紈絝闻名,街面作风囂张至极。
  胡仁彬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虽然胡大老爷已不再是丞相,但他的权势却更胜从前。
  如今的胡家已是皇亲国戚,让人不敢小覷。
  涂军认出胡仁彬后,立刻换上了諂媚的表情,主动提出帮忙处理事务。
  他热情地將胡仁彬请进户部,声称可以迅速办好一切手续。
  站在一旁的李开祥看得目瞪口呆。
  以往从未见过户部如此热情的服务,这待遇简直堪比对待至亲。
  儘管惊讶,但他很快回过神来,决定先完成任务再说。
  跟隨胡仁彬进入户部后,每遇到需要办理的事项,涂军都会低声向工作人员说明,对方隨即满面笑容地处理妥当。
  李开祥对这种高效的服务感到十分新奇。
  ()
  ---
  按照之前的承诺,最多半天就能办完所有事情,但事实上,当李开祥陪著胡仁彬走出户部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不少。
  短短两炷香的时间便完成了原本看似复杂的事务。
  其中,约一炷香的时间,胡仁彬都在与户部官员交谈,而对方则试图以迂迴的方式与他拉近关係。
  这样的经歷让李开祥即便离开了户部,依旧心神不定。
  他难以置信,那些在他看来如同天堑般的公务竟有如此简单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