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83章 殖民地计划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惟庸提到的殖民地计划,就该抓紧推行了!”
  “嗯?殖民地?”
  朱元璋突然又提起一个新词,还是胡惟庸的主意,朱標顿时来了兴致。
  朱元璋也不隱瞒,直接解释道:
  “这是惟庸閒聊时提出的。”
  “他认为,海上贸易路途遥远,动輒千里之遥。”
  “不如沿途每隔一段距离占据一地,设立殖民地。”
  “这样一来,海贸之路便如同陆上驛站一般,有了中转之地!”
  “海上驛站?”
  “嘶……这主意,倒是妙啊!”
  朱標沉思片刻,细细琢磨胡惟庸的提议。
  越想越觉得这计划极为实用。
  “爹,胡公还有什么別的建议?”
  “您再想想,咱们父子俩好好商议一番。”
  “总不能事事都去请教胡公,显得咱们父子无能啊!”
  此时殿內早已屏退左右,朱標说话也少了顾忌。
  父子俩的对话,倒像是寻常百姓家的閒谈一般隨意。
  朱元璋並不介意这种说话方式,甚至觉得这样更自在。
  平日里,父子二人碍於身份总要端著些,可眼下却不用顾忌这些。
  “嗯,让咱琢磨琢磨……”
  “说起来,当年咱跟你差不多,也问过这殖民地的事儿。”
  “当时咱就想弄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
  “后来惟庸给咱解释了一番。”
  “嗯,容咱想想……”
  朱元璋拧著眉头回忆片刻,忽然一拍大腿:
  “哈!想起来了,没错,就是这么回事!”
  他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转头看向自家胖儿子,朗声道:
  “惟庸的法子简单得很——派兵乘船出海,挑个港口好、气候佳、位置便利、人多热闹的地方!”
  “先礼后兵,能谈就谈,谈不拢就打!”
  说到这儿,朱元璋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惟庸有句话咱觉得特別在理——”
  “他说,我大明將士远道而来,堂堂正正要块地盘做买卖,你这小国竟敢不给面子?”
  “不给大明面子,將士们能忍?”
  “自然要好好教训一番!”
  “到时候不仅地归咱们,连建城的钱粮人力也得让他们掏。”
  “这帮番邦小国,畏强权不识仁义,不给他们点顏色瞧瞧,日后岂不更猖狂?”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神情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妙啊!
  胡公不愧曾是我大明的宰相。
  这安排,进退有度、名正言顺。
  既显了大明的威仪,又不失风度。
  甚好!
  说笑几句后,朱元璋话锋一转:
  “地一到手,那就是大明的疆土!”
  “驻军、派官、迁民,一样不落!”
  “若那些外邦百姓仰慕我大明,想进城生活,倒也无妨。”
  “但既入我大明地界,就得守我大明的规矩,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胡惟庸这番话掷地有声,朱元璋父子深以为然。
  本就该如此!
  大明没灭了你那小国已是开恩,让你守规矩,天经地义!
  “殖民地,就是我大明在海外扎根的地方!”
  “这样的地盘多了,我大明的舰队便能纵横四海!”
  “惟庸这主意,咱觉得挺好!”
  朱標毫不犹豫地点头赞同。
  朱標对这种表面光鲜又声势浩大的策略格外青睞。
  他心中认定,大明正该这般行事。
  至於“仁慈宽厚“?
  呵,他可是大明的储君,又不是外邦的王子,何必理会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紧接著,朱標便与朱元璋商议起远征將领的人选。
  这父子俩已然迫不及待地开始挑选统兵大將。
  在他们看来,此次远征分明是送上门的功勋。
  如今大明军威正盛,对付那些偏远小国,还不是手到擒来?
  故而择选合適的统帅至关重要。
  经过反覆斟酌,父子二人最终定下蓝玉、傅友德、李景隆三人。
  这三位將领將各自统领一军,分头攻占异国的疆土。
  对朱元璋父子而言,这三人的选择皆有其深意。
  蓝玉身为太子妃的舅父,傅友德曾有过出海经验,而李景隆的父亲曹国公李文忠更是朱元璋的义子,乃开国功臣。
  可以说,除却老成稳重的傅友德作为保障外,蓝玉与李景隆实则是为朱標日后登基培养的班底。
  这二人皆属大明第二代將领。
  眼下既有如此良机,朱元璋自然要抓紧为自家儿子铺路。
  確定主帅后,朱元璋立即遣人去请胡惟庸。
  毕竟具体如何设立殖民地,前期如何部署,还得仰仗这位胡大人的谋划。
  奉命传旨的仍是宋利。
  他熟门熟路地来到胡府,稟明来意后,胡惟庸爽快地应了下来。
  他甚至感到几分欣慰。
  能说服顽固守旧的朱元璋开放海禁,主动开拓海外疆土,胡惟庸自觉功德无量。
  兴致颇高的胡惟庸乘著马车入宫,途中便向宋利打听此次出征的安排。
  宋利对胡惟庸毫无隱瞒。
  横竖稍后朝会上都会知晓,索性將朱元璋父子选定的將领和盘托出。
  谁知胡惟庸听著听著,脸上的笑意渐渐凝固,眉头越皱越紧。
  老朱这是抽的哪门子风?
  这几个人选,可都不怎么妥当啊!
  蓝玉就不必提了,行事鲁莽又爱惹是生非,指不定会捅出什么娄子。
  李景隆更是“声名显赫“,堪称大明初代“战神“,与后世那位“土木堡之星“堪称绝配。
  这位甚至用实战证明了“纸上谈兵“並非赵括的专利,他自己也深諳此道。
  三人之中,唯独傅友德还算可靠。
  但傅友德並非总帅,三將分兵而行——这怕是要出大乱子!
  胡大老爷此刻心中隱约泛起不安。
  这位老爷既未曾远渡重洋,也未尝亲临战阵。
  可他有一桩旁人不及的好处——能以史为鑑。
  这些年来胡大老爷早已確信,此方天地並无鬼神之说,大明依旧是史册记载的大明。那些註定要发生的事,终究还是循著原本的轨跡一一应验。
  由此可知,史书所载之人,纵使细节或有出入,但大体脉络断不会错。更何况如今胡大老爷亲身处於这段歷史之中,两相印证之下,更觉史笔如铁。
  偏生那李景隆与蓝玉二人,竟与史书所载一般无二。
  蓝玉驍勇否?
  当真勇冠三军!
  衝锋陷阵无人能及。
  可那骄纵之气却也丝毫不假。这般人物若为將才,只需有主帅压制,便是无往不利的锋刃;若让其独掌兵符,却不知要惹出何等祸事。
  至於李景隆?
  论仪表风度、待人接物,確是无可挑剔。与之相交,如沐春风。唯独这领兵之能,实在不堪大用。
  此二人若率军登船,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在胡大老爷看来,跨海远征比陆路行军更为艰险。这完全是另一套截然不同的章法。
  陆上安营扎寨,蓝玉等人自是驾轻就熟,就连李景隆这等“名將“也能处置得当。可到了海上呢?
  面对惊涛骇浪,既要抗衡天威,又要严守船规。以蓝、李二人的性子,岂能安分?定要卖弄权势。须知在这茫茫大海上,但凡起了炫耀之心,便是取死之道。
  愈想愈觉此事凶险,胡大老爷急得坐立不安。甚至在宫中偏殿绘製海图时,仍在思量如何向朱元璋进言。
  待得图成献上,见朱元璋志得意满之態,胡大老爷倏然惊觉——险些自蹈死地。
  这事儿,哪轮得到他这条老咸鱼多嘴?
  蓝玉、李景隆纵然在他眼里不成器,可对朱元璋来说,那可是信赖有加的左膀右臂啊!
  更何况,这还是给他那胖儿子预备的心腹大將。
  眼下这两人都还没犯过什么错呢。
  胡大老爷光凭几句“忧虑”“担心”就想让朱元璋换掉他们?
  这不是两边都得罪光了吗?
  图个啥啊!
  更要命的是,这事儿根本没法证明!
  真正让胡大老爷嚇得满头冷汗的是——这事儿涉及兵权。
  这可就太敏感了!
  再想想自己身上……
  权臣、外戚的身份已经甩不掉了,要是再沾上兵权,那不就等於找死?
  哪个皇帝听了不得防一手?
  搞不好朱元璋听完他的建议,转头就得琢磨著怎么弄死他!
  幸亏啊,最后关头总算清醒过来了。
  看来,大明这一劫是躲不掉了。
  不过也好,出了这档子事儿,至少能让大明对海贸、远航多上点心。
  现在的朱元璋,估计还把这趟远征当成陆地行军看待呢。
  以他的见识,也就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了。
  没见过真正大海的人,哪能想像远航时有多少凶险!
  更別提朱元璋还挑了这么一对臥龙凤雏带队,那更是没指望了。
  胡大老爷献完地图,便笑眯眯地告退,半句废话都没多说。
  朱元璋也很满意,盯著地图转身就把蓝玉等人召了过来。
  “咱的打算是,你们仨各领一支兵马,全走海路出征。”
  “惟学稳重,又走过一趟,咱就不多囉嗦了。”
  “但你们两个兔崽子给咱听好了——这事办成了,就是开疆拓土的功劳;要是办砸了,可別怪咱下手太狠!”
  傅友德自然不用多说,虽只远征过一次,好歹算是有经验。
  蓝玉和李景隆却压根没把海外蛮夷放在眼里,拍著胸脯保证绝不会失手。
  可朱元璋没察觉,朱標也没注意到——这两人盘算的全是登陆作战的风险,自始至终都没想过航海途中会出什么岔子。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领命之后,三人立刻开始筹备出征事宜。
  可光是筹备阶段,蓝玉和李景隆就先闹出乱子来了。
  说到底,这两人虽然年纪差了些,却都是心高气傲的主儿。
  偏偏这次出征,两人平起平坐,谁也不服谁。
  谁不想多带些兵马车械?
  甭管用不用得上,先抢到手再说,到时候底气也更足!
  蓝玉虽是久经沙场的老將,资歷比不上傅友德等人,但比起李景隆,终究高出一辈。
  可李景隆虽然本事平平,辈分也的確矮了一截,可他好歹是国公之子,勉强算得上皇亲国戚。
  如今两人同为一路主帅,为了自家的前程,他怎么可能在蓝玉面前认怂?
  绝无可能!
  况且,军中之人,谁不讲究个面子?
  若是自家主帅抢不过对方,岂不让麾下將士见了对方的人马都矮三分?
  没二话,抢!
  ……
  “李九江,你算什么东西?老子打仗时,你连裤子都还穿不利索呢,滚一边去!”
  蓝玉就是蓝玉,倔脾气一上来,哪会把李景隆放在眼里。
  在他看来,李景隆老爹李文忠虽是开国功臣,可你李九江算个什么东西?
  仗著读了几本兵书,就敢来老子这儿抢人马、抢兵器?
  若非场合不对,他早叫亲兵动手了。
  李九江罢了,打了又能如何?
  可蓝玉虽囂张,李景隆也不是省油的灯。
  他冷哼一声,斜睨蓝玉一眼,寸步不让道:
  “蓝玉,你也就敢在我面前摆谱。”
  “论战功战绩,我爹他们哪个不压你一头?”
  “你这把年纪,还是想想怎么给自己留个后吧,別到时候连个烧香磕头的都没有!”
  “义子再多,终究不姓蓝,不是你的血脉!”
  “我这可是为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