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 > 第204章 所到之处,皆是大唐!
  待西突厥残部被迫停下迎战,李靖仅用两日,便將这二十余万敌军彻底击溃。
  斩首十五万,俘虏五万,连带著擒获了十几位贵族首领!
  事毕,大唐铁骑未做停歇,继续挥师北进。
  按既定方略,十余日间,连下西突厥数座城池,並设立军镇据点!
  形势一片大好。
  此番大唐战果辉煌,西突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大半城池未及反应,便被李靖大军攻陷,到后来,不少城池更是主动开城归降。
  面对降城,唐军秋毫无犯!
  从不伤及平民妇孺!
  反观西突厥军队,则无此“优待”。
  唐军所过之处,凡抵抗者尽皆剿灭,所俘兵卒尽数押往辽东苦役。
  一切皆依计而行。
  不过一月,大唐已占据西突厥半壁疆土!
  李靖每占一城,便依陈迎新之计,分兵驻守。
  如此,唐军虽分兵各处,人数渐减。
  即便如此,西突厥依旧无力抵抗。
  他们早被嚇破了胆!
  初战之时,唐军便展露雷霆之威,待其机动优势丧失,西突厥更是毫无还手之力。
  诸般战事下来,大唐损兵不过千余!
  斩获西突厥兵卒,竟达五十余万!
  面对这般骇人听闻的战绩,西突厥举国上下,已然陷入一片绝望的深渊。
  短短一月之间,王廷接连发出五十余道降表,言辞恳切,甘愿俯首称臣,永做大唐藩属!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然而李靖对此置若罔闻。
  他的心思与守国公如出一辙!
  唯有真刀真枪打下来的疆土,方能彻底融入大唐版图!
  李靖未有丝毫迟疑,挥师继续挺进!
  照此势头,再过一个月光景,西突厥全境便將尽归大唐!
  进展如此神速,根子在西突厥独特的城邦布局。
  它迥异於大唐,各城之间距离甚近,星罗棋布。
  这般规划,原是为了便於王廷掌控。
  实则西突厥疆域之广,与大唐相仿,然其地多为牧场、河流,城池所占不过一隅。
  正因如此,李靖方能如此迅疾地鯨吞蚕食。
  战事虽未彻底终结,但惊天动地的消息早已传遍四方。
  西突厥周边小邦,连同北地诸国,闻此讯息,无不肝胆俱裂,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不敢再有半分犹豫,立刻搜刮国库大半財富,火速运往长安城。
  唯一所求,便是赶在大唐铁骑踏破国门之前,献上臣服之心。
  阿尔金草原这一战,影响之巨,震动寰宇!
  李靖每一步,皆依陈迎新所定方略而行。
  如今,他已將西突厥所有可战之力扫荡一空。
  辽阔草原之上,血气冲天,腥风瀰漫,处处可见尸横遍野。
  数十万草原勇士,就此灰飞烟灭!
  经此一役,李靖彻底打响了“大唐天威”的赫赫威名。
  西域乃至整个草原的国度,无不惊惧交加,纷纷派出国主亲赴长安朝覲。
  这些君主不敢仅遣使臣,更不敢提任何要求,唯盼大唐能接纳他们的归顺之心!
  此番景象,方是真正的万邦来朝!
  较之去年四夷部落携礼来降,此番规模更盛。
  盖因在西域,西突厥本是霸主,眾多小国皆为其附庸。
  如今形势剧变,西突厥一朝倾覆,大国崩解!
  这些小国焉能不魂飞魄散?
  须知,西突厥灭他们,不过翻手之间。
  而大唐之威,更胜西突厥!
  如此悬殊的实力差距,自然令他们俯首帖耳,战战兢兢!
  ……
  此战之影响,远不止於此。
  便是远在西陲的大食国、拜占庭等异域国度,亦听闻了大唐覆灭西突厥的惊天消息。
  究其根源,在於西突厥掌控著东西命脉——丝绸之路!
  这些异国每年皆有庞大商队往来。
  必经之路,便是这丝绸之路!
  故而多年以来,西突厥与这些异域邦国交往甚密。
  如今骤生如此巨变,消息自然迅速传至彼方。
  这些异域国家虽感震惊,却並无太多惧意。
  最要紧的缘由,便是大唐与他们相隔万里。
  若陈迎新知晓彼等作此想法,定会抚掌大笑。
  他正盼著这些国家保持这般“乐观”,如此方能轻鬆收拾!
  隨后,大食等国亦纷纷遣使入唐,意在交好。
  今时不同往日,丝绸之路的新主人已是大唐!
  这些异国每年经由此路获利巨万。
  对於丝绸之路,他们绝无放弃之理。
  大唐的茶叶与丝绸,在其国中备受追捧。
  而他们带来的香料,亦能在大唐换取丰厚回报!
  正因如此,此番各国遣使入唐,所携贡礼无不极尽奢华!
  尤以天竺最为重视此次出使。
  他们早有与大唐修好之心,如今大唐灭西突厥,正是天赐良机!
  得知大唐尊崇佛教,而佛门祖庭,正在天竺。
  两国共尊一教,交流亦当顺畅。
  若非昔日吐蕃横亘其间,两国早该互通有无!
  便是高僧玄奘西行取经,亦需绕道避开吐蕃!
  如今吐蕃已亡,天竺与大唐间的阻碍荡然无存。
  眼下大唐又克定西突厥,天竺自然极愿遣使,共结盟好之谊!
  若能借研討佛经之机,与大唐缔结互助之约,对天竺实有莫大裨益。
  此时天竺境內,有东西南北中五国並存。此番赴唐,最为郑重者,当属戎日王朝。
  此际,其老国王尚在位,戎日王朝极盼与大唐通好,往来不绝。
  为表至诚,老国王特遣其长子为使,隨行更有十余位大德高僧。
  诸国使团之中,戎日王朝排场最盛,使者身份亦最为尊贵。
  不仅於此,其所携贡品,亦最为珍奇。
  除却金银珠宝、奇珍异玩,竟还献上了一颗“仙丹”!
  其“诚意”之深,可见一斑!
  在这些异邦人看来,中原帝王无不渴求长生,醉心丹道者比比皆是。
  天竺国王深信,此份厚礼,必能博得大唐天子欢心!
  须知这颗仙丹,乃是由十世转世活佛亲自炼製!
  单凭这名头,便足以令人敬畏!
  使团一行踌躇满志地踏上旅途,途中仍不断畅想。
  眾人皆以为,大唐皇帝定会赐予他们难以想像的丰厚回礼!
  然彼等所不知者,大唐佛门气象,早已被陈迎新一手扭转。
  而李世民平生最厌恶之物,恰恰便是“仙丹”!
  这一趟,对天竺而言,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
  此番天竺遣使入唐,较史书记载足足提前了数十年!
  不过其所献之物,倒是与后世记载相仿。
  尤其那颗“仙丹”。
  纵览青史,此物亦是“声名赫赫”。
  史书確曾记载。
  那时李世民年届五十四岁,正是服下这天竺所献“仙丹”后,龙驭上宾。
  彼时松赞干布已一统吐蕃,文成公主顺利和亲入藏。
  自那以后,大唐与吐蕃关係趋於缓和。
  天竺通往大唐的阻隔,由此消除。
  戎日王朝遂遣使入唐,呈献贺礼。
  礼品之中,最为“贵重”者,便是这颗遗臭万年的“仙丹”!
  李世民当时並未立刻服用。
  又过了几年,自觉年老体衰,心有不甘,终取出此丹服下。
  丹药甫一入腹,一代雄主,竟就此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