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 > 第205章 这小子不错!
  那时节,没人疑心陛下的龙驭宾天会和那些仙丹有牵连。
  若不是王玄策出使天竺遭了劫掠,那戎日王朝或许还能存续下去。
  如今,这些异邦使者却提前来了。
  与史书所载不同之处在於,如今的大唐,多了个陈迎新。
  这些过往的关节,陈迎新心里门儿清。
  依著这位爷的脾性,那帮远道而来的客人,怕是要吃苦头……
  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半月已逝。
  阿尔金野上的烽烟,已然接近尾声。
  各邦国遣来的使臣,皆已踏足大唐疆土,正星夜兼程,直奔长安而来。
  陈迎新这边,也把倭国诸事料理停当。
  他留下百余亲信辅佐老王,自己则带著几百號人扬帆归国。
  只是这次返程,船舱里塞满了沉甸甸的金锭,压得那巨轮吃水极深,航程比来时竟慢了好几日。
  饶是如此,陈迎新的船队,还是赶在那些异邦使团抵达长安前,望见了故土的海岸。
  一路暗中护卫的江南水军,见陈迎新返航,早遣了快船飞报李世民。
  陈迎新的楼船尚未靠岸,李世民已携著房玄龄、杜如晦两位重臣,亲临码头等候。
  此番相迎,首要的倒非陈迎新其人!
  而是那一船晃眼的黄金!
  陈迎新那艘巍峨的楼船只要在海天一线处露个头,便是万眾瞩目的焦点!
  届时,满舱的金光,如何瞒得过天下人的眼睛?
  这事,根本捂不住。
  张栋传来的密报,写得明明白白。
  饶是他自己也被那数目惊得不轻,还是將实情一五一十稟告了陛下。
  李世民心中早有计较,纵使此番倭国之行未竟全功,他也稳赚不赔——陈迎新可是拍著胸脯许诺过,定会分润他一份黄金!
  这些时日,朝廷用度浩繁,开销如流水。
  既要修筑堤坝,陛下又起意营建大明宫,库房里早已捉襟见肘。
  只是李世民尚不知晓,陈迎新口中那“一份”,究竟几何。
  码头上人声鼎沸,舟楫如过江之鯽。
  万邦来朝的消息早已传遍四方,身为大唐子民,个个与有荣焉。
  陛下已颁下圣旨,此番朝覲大典仍在太极殿举行,届时更允百姓前来观礼!
  那场面,想必要比前次更加煊赫!
  百姓们心中无不翘首以盼。
  圣旨一下,消息如插翅般飞传,更有无数南人北客,千里迢迢赶来长安!
  只为亲眼目睹这旷世盛景!
  若能得见,此生也算无憾了。
  正因这朝覲盛事,官道驛路连日壅塞,长安码头更是人潮汹涌,一日盛过一日。
  每日停泊的商船,从未少於五百艘之数,比往常足足多了五倍有余。
  清晨时分,登船之人常常排起长龙。
  为保万全,李世民特调拨八百精锐甲士,驻守码头,以防不测。
  等候间隙,房玄龄捋须道:
  “陛下,臣观陈迎新此次归来,那船舱之中,怕真是金山银海。”
  “一人之力,覆灭一国……此等事,旷古未有!”
  “如今又逢万邦来朝,我大唐,確然是盛世气象了!”
  李世民闻言,龙顏大悦,頷首道:
  “贞观盛世,將启矣!”
  “陈迎新居功至伟。若非有他,大唐焉能有今日之速?”
  “否则,此刻不知还有多少黎民流离失所,为一口饱饭发愁!”
  近来边关捷报频传。
  莫说李世民,满朝文武,谁不是喜上眉梢?
  此番荡平西突厥,所得之利,远超眾人所想!
  经此一战,大唐疆域拓地何止千里?
  煌煌天朝,堪称史册第一!
  身为其中一份子,焉能不喜?
  陛下与诸臣之功业,必將彪炳青史,传颂千秋!
  便是那些鬚髮皆白的老臣,下朝归府,也忍不住要小酌几杯,以抒胸臆。
  杜如晦亦是心潮激盪,感慨道:
  “今年这场蝗祸,若搁在去年,我大唐不知要添多少新坟!”
  “幸而如今粮仓丰实,竟无一人因饥饉而亡!”
  “纵使田亩遭了蝗害,官仓里照样有余粮,百姓何须忧心断炊?”
  “若在去年,此等局面,臣连想都不敢想啊!”
  就在两月前,大唐与西突厥战事正酣。
  偏那时,三州之地又遭蝗灾,禾稼损失惨重,灾情更有蔓延至关中之势。
  所幸官府应对得当。
  南方的稻米適时成熟,源源北运,賑济灾民。
  除去军需粮草,余粮竟足以供养灾民,甚至尚有盈余!
  最终,未现一个流民!
  陈迎新所献的新稻种,其利不到一年便已彰显无遗!
  如今朝堂上下,谁不嘆服那小子?
  凭一身才智,救活了万千生灵!
  当初,他们还不解陈迎新为何如此醉心於稼穡之事!
  更觉他那“种地可致盛世”的言语,简直是痴人说梦!
  然而事实胜於雄辩!
  陈迎新又一次让他们无地自容!
  这小子的眼光,確实看得长远!
  推广他所献的粮种,仅仅一年光景,便足以令大唐无惧灾荒!
  若在去年,既要供给百万大军粮秣,又要应对蝗灾,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须知战马所耗,更倍於兵卒!
  三人谈及此处,面上皆是感慨万千。
  房玄龄嘆道:
  “陈迎新早已洞悉一切。”
  “若无他,断无今日之大唐。”
  李世民深以为然,笑道:
  “朕亦作如是观。”
  “陈迎新这小子,有时確是可恼,然我大唐能有今日气象,泰半是他的功劳。”
  “这一年多来,大唐所得种种,哪一样不是出自他的奇谋妙策?”
  “只可惜啊,”李世民话锋一转,带著几分无奈的笑意,“这小子至今还蒙在鼓里,不知你我身份。”
  房玄龄捻须而笑。
  看来陛下今日心情极佳。
  若在往日,提起陈迎新,陛下少不得要斗几句嘴,如今竟全是夸讚之词了!
  房玄龄有所不知,李世民这番心思,多半是因李丽质而起。
  这几日,他与两个女儿深谈数次。
  李世民的心思,是想將这对明珠都託付给陈迎新。
  他已打定主意,待婚礼诸事筹备停当,便向陈迎新亮明身份。
  接著便是那场举国瞩目的盛大婚典!
  横竖日后都是一家人。
  李世民如今看这未来女婿,是越看越欢喜。
  这小子,配得上他的掌上明珠。
  他满意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