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五代:天下节度 > 第三十章 旦日饗士卒
  朱友珪同意了派人散布联络了契丹兵马,准备袭击幽州的谣言。他不觉得联繫契丹兵有什么不对,冯廷諤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古代没有民族概念,也没有民-族主义,只有族群概念。比如,元代中国的蒙古人並不是后世的蒙古族,清代的man人也不是后世的man族。元代的蒙古人、清代的man人按现代观念去理解更接近政治身份,决不是后世的民族身份。
  古代的族群概念也是不断变化的,汉人称呼出现之后,在不同时期涵盖的范围有了很大的变化。应该说,两汉时期的汉人在南北朝时期多数已经南迁长江流域,而南下黄河流域的鲜卑、匈奴、羯、氐、羌等边疆族群在隋唐时期则是成为了汉人的一部分。
  唐代之后,辽金政权统治时期也有大量契丹、女真人分布到黄河流域,这些人在元代则被划分为“汉人”,结果导致了汉人队伍的不断壮大。
  从民族学的理论看,元代没有蒙古族,清代没有man族。蒙古族也好,man族也好,是20世纪后半叶才出现的。
  古代中国政治家为什么不搞现代民族这一套呢?因为这一套与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治理相衝突。回溯歷史,“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歷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繫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朱友珪、冯廷諤他们没有现代民族意识,陈诚呢?他也不怎么在乎找契丹借兵。契丹?后世早就消失了。要是真能借来契丹兵,那是最好不过。
  几百年后,朱元璋带著蒙古军户车翻了汉人儒生死命保著的元朝皇帝。又几百年后,明朝的汉人军阀投靠man清政权,从东北出来的鱼皮韃子却打著明朝皇帝的旗號造反。大部分时候,阶-级矛盾要比民族矛盾更严重。
  陈诚不在乎什么矛盾,这矛盾那矛盾的,说白了都是利益之爭。
  朱友珪也同意了派兵袭击刘守光的粮道,如果找到了卢龙军囤积粮草的地方,就要效仿曹操偷袭乌巢,发动雷霆一击。不过他对於陈诚要带兵去袭击幽州这事有点疑虑,“元璫你中了那么多么箭.......”
  陈诚不待朱友珪说完,便脱下了身上的盔甲,又褪去了衣衫,撕开一条绷带,露出里面粉红的肉色,“中箭不深,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再有一天就能全好。”
  不是因为中箭不深,而是系统外掛的功劳。
  “確实是好的差不多了。既然如此,元璫不如再留几天,然后再带骑兵大张旗鼓地去进攻幽州。”
  “嗯?”兵贵神速知不知道?打仗宜快不宜慢,能快就不要慢下来,除非是有不得已的理由。
  朱友珪解释道:“刘守光麾下有单廷硅和元行钦两员大將,都是万人敌,控鹤军没人是他们的对手。神武军和英武军中好手不少,但也都打不过单廷硅和元行钦。元璫你多休息几天,等伤口好了,找个机会斩了这两人。”
  万人敌,史书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的“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此时的万人敌,是项梁教项羽的兵法,即统兵作战之法。
  后词性发生变化,多被用於夸张形容某人武艺过人,能力敌万人。该释义出自於《三国志·张飞传》的“初,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此时,万人敌被用来表达“雄壮威猛”的含义。
  被形容为“万人敌”的人物包括:汉末三国的关羽、张飞、留赞;前秦的邓羌、张蚝、苻飞;南北朝的长孙肥、鲁爽、斛律光、王杰;隋朝的裴行儼、薛仁杲;唐朝的秦琼、尉迟恭、李晟等人;宋朝的狄青、京超等人;明朝的常遇春、曹文詔等人;
  陈诚笑了起来,“这越发像是官渡之战了。”
  “怎么说?”
  “袁绍有顏良文丑两员大將,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曹操便派关羽出阵,於万军之中刺死了顏良。我看,这就是天意啊,大王就是魏武在世,那刘守光就是袁绍。魏武岂有打不过袁绍的道理?”
  朱友珪哈哈大笑,被陈诚这通话说的极为高兴,却又说道:“这可不能乱说,让外人听到了,会引来大祸!”
  朱友珪不想这些话被其他人,特別是不想被老爹朱温听到,因为朱温才是真正的曹操再世。很多人,包括敌对势力都会將朱温比作曹操。同样是在中原四战之地起家,都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都成就了一番霸业,两人確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教员曾经这么评价朱温,“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次日,梁军和卢龙军没有交战,各自在舔舐伤口。只有斥候和游骑兵之间的小规模战斗,两军都在竭力遮蔽战场,想要获取对方的信息,同时避免己方的信息被探知。
  在这种小规模的战斗中,卢龙军因为骑兵眾多占据了一些优势。
  刘守光长相颇为英俊,因为长期领兵的缘故,他的身材很是不错,整个人看上去英气勃勃,就是一双眼睛中充满了狠毒的神色,將英气冲淡了大半。
  现在,刘守光的心情很不好,李小喜个王八蛋,已经叮嘱过他要小心贼人从沧州城中衝出来,结果还是吃了败仗!
  围困沧州將近两个月,城中的粮食消耗得七七八八。如果李小喜守住了城外的营寨和壁垒,再围上一个月,沧州城中就连老鼠都要吃光了。到时候,城中的贼人要么饿死,要么出城投降。
  现在可好,沧州一败,围城又要重新再来。而在重新围困沧州之前,还得要先打垮朱友珪那崽种。
  李小喜被刘守光骂了个狗血淋头,只能分辨说是高行圭高行周兄弟先败下阵来,他这才没能守住大营的。
  “胡说!”刘守光给了李小喜一鞭子,“高行圭明明劝说你不要出兵去救城西营地,是你不听,才导致了大败!你还敢说是高行圭的责任!这样顛倒黑白,当真以为军法是摆设么?”
  李小喜大恐,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大王,我对您是最忠心不过!请您看在这点忠心的份上,就饶了小的这一次吧。”
  刘守光不耐烦地踢了李小喜两脚,“起来!没说要杀你!”
  夜袭大安山的时候,是李小喜和元行钦抓住了刘仁恭,为刘守光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李小喜对刘守光非常恭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还经常给刘守光献上財货美人。这么忠心耿耿,这么知情识趣,刘守光才不会杀他。
  “寡人不杀你,但你打了败仗,不能不罚。你自己说,罚你什么好?”
  李小喜抬起头来,脸上露出討好的笑容,“要不就罚小人给大王守夜......不,不,给大王守夜是无上的光荣,怎么能算是惩罚?好多人想干这个活都没机会呢。要不,就让小人给大王献上一对双胞胎姐妹?”
  刘守光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你啊,总是喜欢给我弄点新样。哈哈,这可是你说的,要是寡人不满意,可饶不了你!”
  “保证让大王满意!”
  刘守光並不是只会玩女人,他也会打仗。现在卢龙军的处境有些危险,前有朱友珪的梁军,后有沧州这颗钉子没有拔除,这就有被前后夹击的危险。但刘守光认为沧州那边不足为虑,当务之急是要儘快击破前方的梁军。
  打仗这事没有太多取巧的地方,就是压上去,打垮敌人。
  刘守光慨然下令:“旦日饗士卒,为击破汴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