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期节目內容,都能让整个京都虎躯一震,甚至扩散到周边城市去,尤其是江南一带。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高家人是一脉相传的隱形残疾了。
高家旁支,为数不多几个留在朝堂上的五六品官员,遭受著旁边官员的眼神洗礼。
而今天的朝堂上,那桩粮草案已经有结果了。
景和帝坐在龙椅上,下面是乌压压的一片官员,大多数都是杨党的成员,景和帝心里门清。
“请陛下即刻赐死苏砚冬!”
“苏砚冬罪行累累,求陛下赐死此奸臣!”
“苏砚冬为相时通姦李太妃,求陛下赐死这一对野鸳鸯!”
越说越离谱,可世家与杨党此时就是一条心地想要处死苏砚冬,甚至不惜犯了景和帝的大忌。
这不平衡的朝堂,景和帝知道该整顿一下了。
“宋雨爱卿!”
“微臣在!”
少数十几个没有跪下来求赐死苏砚冬的人,都是景和帝新扶持的人,也是很多跟了他好几年的人。
“说说吧,粮草案调查得如何了?”
底下杨党的人明显出现了一瞬间的骚乱。
“大胆!朝堂之上,禁止喧譁!”
杨首辅的最得意的弟子户部尚书阮为道使了个眼色,底下的官员瞬间回应眼神。
“包的,都处理好了。”
两人的眼神交锋被景和帝看得一清二楚。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看书就来 101 看书网,?0?????????????.??????超靠谱 】
“陛下,臣等查得蹊蹺,连夜核对了三年粮库帐目,发现短缺的粮草记录,竟与兵部去年一笔『遗失』的军餉册子笔跡相似。更有甚者,兵部尚书麾下的兵部主事李嵩,其家僕在事发那一年在城外购置了百亩良田,钱款来源不明,而李嵩正是景乐十二年负责粮草转运的监官之一!”
这就是查出来了粮草案有明暗帐了,苏砚冬完全是被暗帐做了局,才被迫背黑锅。
宋雨能力確实可以,还能查到兵部暗帐。
“还有户部尚书阮为道的家僕,於景乐十二年在老家豫城修置了老宅,极为奢华,豫城的良田也被收购了上万亩。”
阮为道没想到这件事也会被查出来,顿时冷汗直流。
“还有那笔丟失的军餉册子,备案也被烧毁,不过户部尚书的暗房里,倒是有一本一样的备案,微臣已经取来了。”
打击杨党,是景和帝的目的,洗白苏砚冬,是附带的。
“微臣还查到那一笔粮草被外地商人卖至各地,后又通过青楼酒楼等以投资的方式迴转到几个大人的口袋,如户部总侍郎周瑾、都察院左御史沈括、兵部右侍郎吴奎等等,还有不少外任的官员。”
这些被点到的名字,光是在朝堂上的就有十几个,已经去了半数杨党,还有些是从前高党留下来的世家残留,世系官员也有两成。
“阮卿,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阮为道额头冷汗涔涔,还想辩解,却见李嵩早已瘫软在地,抖著嗓子招认:“是……是杨尚书让属下做的!他说苏相挡了咱们的路,必得除之……”
“哼,就是有你们这些人,前线的战士才会缺衣少食,活活冻死饿死,来人,把这些人全部打入大理寺,朕要一网打尽!”
景和帝眼里容不得沙子,此时坐在龙椅上一声冷笑,先拍案斥道:“杨文直!你自谓『清臣』,日日在朕面前痛陈贪腐之弊,你的关门弟子转头便构陷同僚、剋扣军粮——边关將士在冰天雪地里啃冻窝头,你倒用他们的性命铺路,这就是你口中的『忠直』?”
杨首辅没想到自己一把年纪,还要遭遇弟子的牵连,左右混跡官场的都会有这个觉悟,只是他恼怒於弟子阮为道的財迷心窍不择手段,居然干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你们口口声声要处死苏砚冬,是不是害怕他翻案,让你们落入如今这种地步?”
“来人,將苏砚冬身上的案件全部彻查,朕倒要看看,咱们大虞底下藏著多少蛀虫!
全部拉下去!先打四十板,再关入天牢,让他们好好想想:自己这顶乌纱,是用多少白骨堆起来的!”
朝堂之怒落马了十几个官员,第二天前来观看天幕的官员少了许多,很多人都在整理自己的羽毛,生怕被新帝杀鸡儆猴。
姬淮疆在旁边看著,其中不乏有苏砚冬之前的属下,摇身一变弃暗投明就变成了杨党。
好像对苏砚冬唾弃的越狠,他们就和贪污奸臣离得越远一样。
这样不过是他们咎由自取。
可苏砚冬凭什么要被这样对待?
甚至姬淮疆觉得,苏砚冬迫害妹妹姬怀雪,或许也有隱情。
只是那天幕所说的“离经叛道”的贵妃,不知道是如何得出这个评价。
【今天来到了苏相《大奸若忠》节目的第四期,上一期聊到了近亲不能通婚,观眾们反响很热烈,不过有一个家族让本节目下架上一期內容,因此上一期內容做了些许刪改,回放的小伙伴不用著急哦。】
【本节目新增弹幕互动功能,由於是实时直播,想要互动的观眾,只需要你们的小心心加上文字,就可以有机会被老李念出来哦。】
【好了,今天老李讲的是什么呢?】
【关於高相和苏相是什么时候相认的,老李先要谈到党派之爭,彼时的高党如日中天,苏党在万平帝的扶持下慢慢起来,取代了高党,但高党却在最后撤离的时候没有反扑,这又是为何?】
老李在多媒体屏幕上写下了时间线。
【景乐七年,父子俩第一次见面;景乐八年,苏相政绩突出,受到万平帝重用的同时又被高党打压;景乐十年,高党与苏党逐渐白热化;在景乐十二年,也就是粮草案的前夕,苏砚冬成为首辅,人称“苏相”,可高党却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朝堂,没有任何反扑。】
【这放在任何一个党派之爭都是不太可能的,老李大胆猜测,此时的高鰲拜,已经认出来了苏砚冬就是他的儿子。】
【毕竟一个再眼瞎的人,看到与自己妻子七分相似的,年龄可疑的青年,都会怀疑吧?请看大屏幕!】
老李把两张对比图放大,图中的青年是最得意的年纪,因为提出来了《治水论》,受到了皇帝的重用,也成为朝堂上最闪耀的新兴势力。
画像中的青年五官精致,还透著青年得志的傲气,一双瑞凤眼双眸明亮,顾盼间神采飞扬,是志得意满的样子。
右边的马氏,也是一位绝世佳人,画像中是二十多岁时候的写意画像,却也能看出来少女的美姿容。
竟有七分相似!
这时候的苏砚冬二十二岁,五官完全长开,总有人嘀咕高相和苏相的关係,却没有一个人敢当面说出来。
难道说:高相,我看你和你的政敌苏大人长得还挺像的,別打了吧。
况且高相一直用苏砚冬“形似妇人”来攻击苏党,两党的斗爭一度到了白热化阶段。
苏砚冬带著一部分分离出来的杨党,成为了朝堂上的第二支势力。
【大家也看出来了吧,党派之爭最激烈的时候突然退出去,万平帝可没有这种手段让高相屈服,不然也不至於被钳制了几十年,要说为何高党撤离不反扑,老李觉得,定然是高相认出来了,苏砚冬就是他的亲生儿子!】
【可为何不相认呢?明知道自己现在的继承人,並不是高家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