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到了吗?这老李是哪里的人?”
每每老李卡关键点不说,插入几条gg,景和帝的杀心就会起来。
纵使知道天幕主持人不像是此间世界之人,还是想要把老李给抓起来,关在房间里面说书。
最好是没说完不给吃饭。
“陛下,没有任何查到的跡象。”
那老李头髮那么短,衣服那么奇怪,旁边的设备也从未见过。
仅仅凭藉画像来找,要找到猴年马月啊。
“继续找,不要停下搜寻天幕线索的人手。”
而关於一系列增加x能力还有肾功能的小gg插入之后,景和帝终於听到了答案。
而旁边的忠亲王一语道破。
“那高鰲拜不会是一个妻管严吧?爱妻如命连儿子都不要了?”
老李回来的时候,拿出来了一叠信,大约有几十封。
【好,精彩回来,老李去给大家找证据了,这些都是某家的不肖子孙寄给节目组的,据说是想得到咱们节目组的支持。】
【这些都是高相给他的爱妻马氏寄的信,在高鰲拜要撤出京城前三年,马氏与高鰲拜分別,去了江南为父亲守孝,两人在此期间通信上百封,据家书记载,每月起码有三封通信,还有边写边哭,信上面沾染了泪痕的,当然不只是马氏的泪痕。】
【这位观眾朋友点了二十个小心心说,气管炎不得豪斯,这位豪斯朋友,气管炎是不是很难受啊,要多喝水少讲话少吃冷辣食物。】
【还有这位朋友,点了五个小心心留言,这么大的儿子不要非要去养野种,活该绝后。看来这位朋友是苏相的粉丝啊,对於高家了解的很深了,没错,在高鰲拜之后,高塬並没有成为高家的下一任家主,反而去了西北打拼出了“原来不是你”的绿洲公益品牌。】
【又有一位朋友发了十个小心心流言说,节目老是卡关键剧情点,老李上厕所是不是只上一半然后憋回去……造谣啊,老李我通畅得很。】
【好了,观眾互动就此结束,咱们来看一下这些家书,老李挑出来了最缠绵的两封家书,】
【今晨处理完案牘,推开窗见院中石榴开得正盛,忽然想起临行前你说要在西墙下再种两株,不知如今抽芽了没有?
京中近日多雨,夜里伏案时总想起你怕黑,从前每逢夜雨,你总要留著廊下那盏灯。如今吾这里也点了一盏,倒像是你就在身边一般。】
【吾总在想你晨起梳发的模样,铜镜里你侧著脸,吾从背后替你綰髮,指尖缠上你散落的髮丝,那时便想,这一世若能日日如此,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样子公开读情书,就像是把高鰲拜的脸放在地上踩一样,高家的眼线手有点抖,都不敢把这些记录下来。
【那么观眾朋友们也知道了,为什么高相寧愿让儿子流落在外,也不把儿子认出来,要是认回来了,小马氏难逃一死。】
【好了,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大家下周同一时间不见不散哦。】
【若是想要知晓后续剧情,《大奸若忠》官方大眼,等你来关注,剧情预告、节目单还有官方粉丝打榜拿限定周边,等你来哦。】
景和帝从寻鲜楼下去,一路到了安置苏砚冬的宅子。
此处从周围一里处就开始警戒,景和帝可不想回来之后就看到被刺客杀死的苏砚冬。
进入堂內,旁的下人都无声跪下行礼,及至內臥门口,一层层布绢套在周围,一丝声音都透不进去。
“陛下,苏大人如今醒著。”
难得苏砚冬醒过来了,平日里他都昏昏沉沉地,只有在靠近他帮忙洗浴的时候,才会猛地惊醒,似乎是对身上衣服被解开极为敏感。
景和帝怜惜他天阉,怕他知道大家都知道他天阉之后,愤而吐血,並没有强制下人脱他的裤子,允他留下最后的尊严。
这些天,景和帝只要下了朝,就来到宅子里看他。
对苏砚冬是什么感情,景和帝不清楚,那太复杂了。
他只知道一件事,他想要眼前这个人一直活在他身边,直到自己腻了。
“苏砚冬,苏相,苏大人。”
苏砚冬被这几个称呼嚇到了,她如今还不能动弹,只能臥病在床,怎么景和帝来她这里嘲讽自己了。
“你怎么不和朕说,粮草案的真相?”
再提粮草案,景和帝明显看到眼前人眼中闪过恐惧和厌恶。
“罪臣……无话可说。”
与百口莫辩的小如不同,苏砚冬早就说了一万遍自己没有拿。
“冤”字,苏砚冬早就喊了一万遍了。
可就连手底下的人都默认自己拿了那前线的粮草,就为了针对姬淮疆。
她又有什么可以辩驳的机会呢?
要不是於万三用钱把自己捞出来了,苏砚冬真的以为自己要死在那大牢里了。
说起来,自己进的三次大牢,还能出来继续当首辅,活到新朝,也算是千古第一奇人了。
每一次险境,苏砚冬都感觉自己肯定死定了,幸好这种诛九族的大罪,连累的只有袁氏一个人。
其他的早就被洪水冲走了。
“朕现在要你说。”
把那些没有宣之於眾的冤屈,都说给朕听。
苏砚冬还是觉得,景和帝想要把自己养肥了再杀,这段时间一直是半死不活的状態。
早就盖棺定论的事情,在自己作为苏相最巔峰的时候,连冤屈都没有叫出来,此时落马待杀,又有谁会给他申冤呢?
“罪臣没有拿粮草,那批粮草或许是高相拿的吧。”
不,根本不对,那时高相已经认出来了苏砚冬,怎么会让苏砚冬被这样陷害呢?
儿子就算是政敌,也是亲儿子。
苏砚冬提起粮草案就开始眼眸垂下,所有人都觉得是她拿的,天可怜见她是想给姬淮疆多囤点粮草,免得前线崩塌,好不容易打造好的一点点局面变得更坏。
被万平帝重用之后,苏砚冬才知道大虞如今的状况有多么烂,要是没有改革,可能那太子继位之后就是最后一任了。
幸好不是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太子继位,不然或许他都活不到现在吧。
景和帝刚刚继位不过几个月,朝堂之上的风气已经比万平帝时期好多了,起码他是一位明君。
也不枉苏砚冬冒死在万平帝面前推荐景和帝。
政治清明,国盛民安,是苏砚冬死前的愿望。
看到景和帝继位的时候,愿望就实现了。
景和帝捏著苏砚冬的脸,看著她毫无生气的眼眸,突然觉得有些怒气,冤屈不和他说要和谁说呢?
“既然不愿意说你的冤屈,那就来说说你调戏朕的事情吧。”
景和帝对几年前苏砚冬拒绝並且羞辱自己一直耿耿於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