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四合院之福地主宰 > 第240章 客至情浓,商路初铺待风来
  第240章 客至情浓,商路初铺待风来
  许朗刚把杭州客商的订单收好,客栈门口就传来了骡马的嘶鸣声,伴隨著伙计小二热情的招呼声。他抬头望去,只见三辆装饰精致的马车停在门口,车帘掀开,走下来几个穿著绸缎衣裳的人——正是沈文轩信里提到的江南客商,比预计的提前了半个月。
  “许东家,別来无恙啊!”为首的客商约莫四十岁,留著两撇山羊鬍,笑容温和,正是苏州王掌柜介绍的丝绸商柳万山。他快步走上前,双手抱拳向许朗行礼,身后跟著的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他的帐房先生陈默,另一个是负责验货的管事李舟。
  许朗连忙迎上去,拱手回礼:“柳掌柜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还以为你们要下个月才到,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快里面请,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柳万山笑著摆摆手:“不辛苦不辛苦,这一路走的是新修的那段路,比去年好走多了,咱们也就提前动身了。听说许东家把清溪村打理得有声有色,我和伙计们都想早点来见识见识。”
  苏晚连忙吩咐小二:“快把客商的行李搬到楼上的天字房,再泡几壶上好的碧螺春,送到大堂的雅间里。”小二应了一声,快步去忙活了。
  几人走进大堂,柳万山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墙上掛著的绣品和竹编摆件上,忍不住讚嘆:“许东家,这绣品的针脚真细密,竹编的纹路也规整,难怪王掌柜在信里把清溪村的手艺夸得天乱坠,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许朗笑著把他们让进雅间,待小二端上茶水,才开口说道:“柳掌柜过奖了,都是村里的乡亲们用心做出来的。你们这次来,是想看看绣品和竹编的样品,还是想先了解一下咱们的生產情况?”
  柳万山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眼中露出讚许的神色:“这碧螺春是明前的好茶啊,许东家真是有心了。我们这次来,一是想看看样品,二是想跟许东家谈谈长期合作的事。王掌柜说,清溪村的绣品和竹编不仅质量好,交货也及时,我们江南的绸缎庄和杂货店,都很需要这样的货。”
  坐在柳万山身边的陈默,从隨身的布包里拿出一个帐本,翻开说道:“许东家,我们这次带来了一些订单需求,您先看看。我们柳记绸缎庄,想订两百匹云锦缎绣品,主要是牡丹、兰、荷这几种纹样,用来做嫁衣和屏风;另外,还想订一百套竹编礼盒,用来装丝绸,送给老客户。”
  李舟也补充道:“我们还想看看竹编马具的样品,听说许东家给周鏢师做的马具,在西北很受欢迎,我们想订一些,卖给江南的马场和鏢行。”
  许朗接过帐本,仔细看了看订单上的数量和要求,心里盘算著:两百匹绣品,晓梅和绣娘们加把劲,一个月能完成;一百套竹编礼盒,建业他们现在熟手多,半个月就能做好;竹编马具正好有现成的样品,等会儿就能让他们看。
  “柳掌柜,你们的订单要求,我们都能满足。”许朗合上帐本,递还给陈默,“不过云锦缎绣品需要些时间,毕竟每匹都是绣娘们手工绣的,不能赶得太急,免得影响质量。如果你们不著急,我保证一个月內交货。”
  柳万山点点头:“不急不急,好东西值得等。我们这次来,就是想亲眼看看你们的生產过程,確认一下质量,只要质量有保证,多等几天没关係。”
  “那我明天就带你们去绣坊和竹编坊看看,再让建业把马具的样品拿来。”许朗说道,“今天你们刚到,先好好休息,晚上我让厨房准备些清溪村的特色菜,咱们边吃边聊。”
  柳万山笑著答应:“好,那就麻烦许东家了。”
  送走柳万山等人,苏晚走进雅间,手里拿著一个绣著兰纹的手帕:“许朗哥,刚才柳掌柜的伙计,好像对咱们的绣帕很感兴趣,我看他们一直在看墙上掛著的绣帕。”
  许朗接过手帕,看了看:“他们订的都是大件绣品,不过绣帕这种小物件,也可以跟他们提一提,说不定他们也愿意订些,卖给绸缎庄的散客。明天去绣坊的时候,让晓梅多准备些不同纹样的绣帕样品。”
  苏晚点点头:“我知道了,我现在就去跟晓梅说,让她准备一下。”
  第二天一早,许朗带著柳万山等人先去了竹编坊。此时竹编坊里已经热闹起来,后生们正埋头编著竹篾,竹刀划过竹身的“沙沙”声,竹篾碰撞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有活力。
  建业看到许朗带著客商过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迎了上去:“许东家,这些就是江南来的客商吧?”
  许朗点点头,给他们介绍:“这位是竹编坊的负责人建业,咱们清溪村的竹编,都是他带著后生们做的。建业,这位是苏州柳记绸缎庄的柳掌柜,还有他的伙计陈先生和李先生。”
  柳万山跟建业握了握手,笑著说:“建师傅好手艺啊,刚才在门口就看到你们编的竹篮,纹路又细又匀,比江南的竹编还精致。”
  建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柳掌柜过奖了,都是许东家教得好,还给我们画了图纸,我们照著做就行。”
  许朗指著角落里堆著的竹编马具,对柳万山说:“柳掌柜,这就是给周鏢师做的马具样品,你们可以看看。”
  李舟快步走过去,拿起一个马笼头,仔细检查著竹篾的厚度和韧性,又试著拉了拉马粮袋的带子,满意地点点头:“这竹篾削得很薄,却很韧,不容易断,马戴著也舒服。建师傅,你们这马具,能用多久啊?”
  建业说道:“我们用的都是山里长了五年以上的老楠竹,编之前还会用桐油泡过,防水又防虫,只要不故意损坏,用个三四年没问题。周鏢师上次来取货的时候说,他之前在镇上买的马具,用了一年就坏了,咱们的马具,他用了半年,还跟新的一样。”
  柳万山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么耐用?那我们订两百套马具,能不能跟马具一起,再订些竹编的马鞍垫?江南的马场,夏天的时候,马容易出汗,竹编的马鞍垫透气,肯定受欢迎。”
  许朗连忙说道:“可以,马鞍垫我们之前也编过,只是没量產,你们要是订,我们现在就能安排生產,跟马具一起交货。”
  柳万山点点头:“好,那马具就订两百套,再加上两百个马鞍垫。陈默,你把这个记下来。”陈默应了一声,拿出帐本,认真地记著。
  从竹编坊出来,几人又去了绣坊。此时绣娘们正坐在绣架前,手里的绣针飞快地穿梭著,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她们手里的云锦缎上,五顏六色的丝线像是活了一样,在绸缎上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纹。
  晓梅看到他们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绣针,迎了上去:“许东家,柳掌柜,你们来啦!”
  许朗给柳万山介绍:“这位是绣坊的负责人晓梅,咱们清溪村最好的绣娘,王掌柜订的嫁衣缎子,就是她绣的。”
  柳万山看著晓梅手里还没绣完的牡丹,忍不住讚嘆:“晓梅姑娘好手艺啊!这牡丹绣得跟真的一样,瓣的层次也分明,比江南的绣娘绣得还好看。”
  晓梅有些害羞地低下头:“柳掌柜过奖了,我只是喜欢绣活,慢慢练出来的。”
  许朗指著绣架上的云锦缎,对柳万山说:“柳掌柜,你们订的绣品,就是用这种云锦缎绣的,顏色和纹样都可以选,要是你们有特別的要求,晓梅也能按照你们的图纸绣。”
  柳万山走到一个绣架前,拿起一匹绣著兰纹的云锦缎,仔细摸了摸,又看了看针脚:“这云锦缎的质量很好,针脚也细密,没有线头。晓梅姑娘,你们绣一匹这样的云锦缎,需要多久啊?”
  晓梅说道:“像这种兰纹的,比较简单,我一天能绣小半匹,要是复杂些的牡丹纹,一天只能绣两三个瓣。不过现在绣坊里有二十多个绣娘,大家分工合作,比如有人负责绣瓣,有人负责绣蕊,有人负责绣叶子,这样快得多,一匹牡丹纹的云锦缎,十来天就能绣好。”
  柳万山点点头:“分工合作好啊,又快又能保证质量。晓梅姑娘,我们订的两百匹绣品,能不能多绣些牡丹纹的?江南的姑娘们,都喜欢牡丹,做嫁衣或者屏风,都用得上。”
  晓梅说道:“可以,我们现在就有不少绣娘在绣牡丹纹,你们要是订,我们可以优先安排,保证按时交货。”
  苏晚这时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著一个托盘,托盘里放著十几个不同纹样的绣帕:“柳掌柜,陈先生,李先生,这是我们绣的绣帕,有兰纹、梅纹、桃纹,你们看看喜不喜欢。要是你们觉得好,也可以订些,卖给绸缎庄的散客。”
  陈默拿起一块绣著梅纹的绣帕,仔细看了看,笑著说:“这绣帕针脚整齐,纹也好看,价格要是合適,我们可以订五百块,放在绸缎庄里卖,肯定有人买。”
  柳万山点点头:“好,那就订五百块绣帕,每种纹样都来一些。陈默,你一起记下来。”
  从绣坊出来,柳万山对许朗说:“许东家,今天看了竹编坊和绣坊,我心里就踏实了。你们的手艺好,生產也有章法,跟你们合作,我们放心。咱们下午就把合同签了吧,也好让你们早点安排生產。”
  许朗高兴地说:“好,下午我就让帐房先生准备合同,咱们在客栈的雅间里签。”
  下午,许朗和柳万山在客栈的雅间里签了合同。合同上详细写了订单的数量、价格、交货时间和付款方式,柳万山当场付了一半的定金,剩下的一半,等交货的时候再付。
  签完合同,柳万山拿著合同,笑著说:“许东家,合作愉快!以后咱们就是长期合作伙伴了,要是你们有新的產品,比如上次王掌柜说的姜枣膏,也可以跟我们说,江南的杂货店,肯定愿意卖。”
  许朗眼前一亮:“柳掌柜,您说的是!我们的姜枣膏,是用清溪村的生薑和红枣做的,甜而不腻,冬天喝了暖和,夏天喝了也能祛湿,很多客人都喜欢。要是你们愿意卖,我们可以给你们优惠的价格。”
  柳万山说道:“好啊,那我们先订两百罐姜枣膏,试试水。要是卖得好,以后再大量订。”
  许朗连忙说道:“没问题,姜枣膏我们有现成的,你们明天走的时候,就可以带上。”
  第二天一早,柳万山等人要走了。许朗和苏晚带著村里的乡亲们,在客栈门口送行。小二把两百罐姜枣膏搬到马车上,柳万山握著许朗的手,笑著说:“许东家,我们先走了,等你们的货做好了,我们就来取。以后有什么事,隨时给我们写信。”
  许朗点点头:“柳掌柜,一路顺风!你们放心,我们肯定会按时交货,保证质量
  第240章 客至情浓,商路初铺待风来(续)
  许朗接过帐本,看了看,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咱们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晚晚,你跟晓梅和建业说,让他们再加把劲,千万別耽误了交货。另外,你明天去学堂看看,新教室的桌椅有没有送来,要是送来了,就让周先生安排孩子们把旧桌椅搬过去,提前收拾好新教室,爭取下月初就能让孩子们搬进去上课。”
  苏晚点点头:“我知道了,明天一早就去学堂。对了,小石头昨天还跟我说,他想在新教室的墙上画些画,比如山水、草,说这样新教室会更漂亮,周先生也说可以,你觉得怎么样?”
  许朗笑著说:“好啊!小石头画画有天赋,让他画,正好也能让孩子们多参与进来,把新教室当成自己的家。你明天去的时候,跟周先生说,需要什么顏料,让他列个单子,我去镇上买。”
  第二天一早,苏晚就去了学堂。此时周先生正带著几个村民,在新教室的门口搭台阶,看到苏晚来,连忙停下手里的活:“晚晚,你来得正好,镇上的木匠刚把桌椅送过来,都堆在旧教室里,正打算今天下午让孩子们帮忙搬过来。”
  苏晚走进旧教室,只见里面堆著几十套崭新的桌椅,都是用上好的杉木做的,桌面光滑,椅子结实。“周先生,这些桌椅真好看,孩子们肯定喜欢。”苏晚笑著说,“许朗哥让我跟您说,小石头想在新教室的墙上画画,需要什么顏料,您列个单子,他去镇上买。”
  周先生高兴地说:“太好了!小石头这孩子,画画確实有天赋,上次在旧教室的墙上画了只小鸟,跟真的一样。我这就列单子,需要硃砂红、石青、石绿、藤黄这几种顏料,还要几支大毛笔和几张宣纸,让他先画个草稿。”
  苏晚接过周先生写好的单子,笑著说:“我现在就给许朗哥送去,让他今天就去镇上买。对了,成人夜校的课本,许朗哥说已经让书店准备好了,过几天就能送来,到时候咱们就能开课了。”
  周先生感激地说:“真是太谢谢许东家了。有了新教室和新桌椅,孩子们就能在更好的环境里读书了;成人夜校开了课,村里的大人也能认字算帐了,以后大家做生意、看帐本,就不用再求人了。”
  苏晚从学堂出来,直接去了竹编坊。此时建业正带著后生们,在院子里劈竹料,看到苏晚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斧头:“晚晚,你怎么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苏晚把南京客商的订单递给建业:“许朗哥让我把这个给你,南京的客商订了五十个竹编篮子,三十匹绣品,不过绣品是晓梅那边的,你这边主要是五十个竹编篮子,下个月取货。另外,柳掌柜订的两百套马具和两百个马鞍垫,许朗哥让你多准备些竹料,別耽误了交货。”
  建业接过订单,看了看:“放心吧,五十个竹编篮子,三天就能做好;马具和马鞍垫,现在已经编好三十多套了,竹料也备得差不多了,月底前肯定能交齐。对了,傻柱昨天编了个竹编小兔子,给小豆子送去了,小豆子喜欢得不行,还让傻柱再编个小老虎,傻柱今天一早就开始编了。”
  苏晚笑著说:“傻柱心思细,编出来的小玩意儿就是好看。许朗哥说,以后让傻柱多编些小玩意儿,比如竹蜻蜓、小竹船、小动物,既能当礼物送给客商,也能卖给来客栈的客人,多一条赚钱的路子。”
  建业点点头:“好啊!傻柱也愿意编,昨天还跟我说,想编些竹编的小篮子,给孩子们装文具,我已经让他试试了,编好了先给孩子们用,要是大家喜欢,就多编些。”
  从竹编坊出来,苏晚又去了绣坊。晓梅正坐在绣架前,给一匹云锦缎绣荷,看到苏晚来,连忙放下手里的绣针:“晚晚,你来了,是不是有新的订单?”
  苏晚把南京客商的订单递给晓梅:“是啊,南京的客商订了三十匹绣品,主要是兰纹和梅纹,下个月取货。另外,柳掌柜订的两百匹绣品,许朗哥让你再招几个绣娘,人手不够的话,就跟村里的妇人说说,管吃管住,每月还有工钱。”
  晓梅接过订单,看了看:“三十匹绣品,加上柳掌柜的两百匹,一共两百三十匹,现在绣坊里有二十五个绣娘,要是再招五个,凑够三十个,一个月肯定能完成。我今天就去村里跟妇人说说,应该有不少人愿意来。”
  苏晚笑著说:“那就好,你儘快招,別耽误了交货。对了,许朗哥让我跟你说,客栈新房间的门帘,你要是忙不过来,就跟我说,咱们再想办法。”
  晓梅说道:“放心吧,不耽误。我已经让几个手艺好的绣娘,专门负责绣门帘,现在已经绣好五块了,下个月肯定能全部绣好,不耽误客栈扩建完工。”
  从绣坊出来,苏晚回到了客栈。许朗正好从镇上回来,手里提著一个布包,里面装著周先生要的顏料和毛笔。“晚晚,你回来啦!顏料和毛笔都买好了,你明天给周先生送过去。”许朗把布包递给苏晚,又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这是镇上张记点心铺的芝麻,你最爱吃的,给你买了些。”
  苏晚接过油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金黄色的芝麻,散发出甜甜的香气。她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带著芝麻的香味:“许朗哥,你真好!”
  许朗笑著摸了摸她的头:“跟我还客气什么。对了,我今天去镇上,顺便跟水泥商订了些水泥,让他后天送过来,修路的工地那边等著用。另外,我还跟镇上的木匠订了些木料,用来做客栈新房间的门窗,过几天就能送来。”
  苏晚点点头:“太好了!客栈扩建工程顺利,咱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真是太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清溪村变得更加忙碌了。绣坊里,新招的五个绣娘已经到位,晓梅正带著她们熟悉绣活,从穿针引线开始,一点点教她们;竹编坊里,建业带著后生们,加快了马具和马鞍垫的编织速度,傻柱则在一旁,认真地编著竹编小玩意儿,桌子上已经摆了十几个竹蜻蜓和小竹船;客栈的扩建工地上,仇先生带著工匠们,正在挖池塘,沈文轩也来了,正跟仇先生討论假山石的摆放位置;学堂里,周先生带著孩子们,把旧教室里的新桌椅搬到了新教室,小石头则拿著许朗买的顏料,在新教室的墙上画著草稿,打算画一幅清溪村的山水画。
  这天下午,许朗正在客栈的大堂里,跟帐房先生核对帐目,突然看到小二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许东家,不好了!村外的修路工地,突然下起了大雨,工棚漏雨了,工匠们的行李都湿了!”
  许朗心里一紧,连忙放下手里的帐本:“快,带我去看看!”
  他跟著小二,快步向村外的修路工地跑去。此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路上全是泥水,许朗的鞋子很快就湿透了。来到工地,只见几个工棚的屋顶都在漏雨,工匠们正忙著把行李搬到不漏雨的角落,赵工头则拿著塑料布,想把漏雨的地方盖住,却怎么也盖不住。
  “赵工头,怎么样了?工匠们没事吧?”许朗快步走过去,大声问道。
  赵工头看到许朗来,连忙说道:“许东家,工匠们没事,就是行李湿了,有些衣服和被褥都湿透了,晚上没法睡了。”
  许朗看了看漏雨的工棚,又看了看浑身湿透的工匠们,心里很是愧疚:“都怪我,没提前检查工棚的屋顶,让大家受委屈了。赵工头,你让工匠们收拾一下,先去客栈住,客栈还有空房间,让大家先住下,等雨停了,再修工棚。”
  赵工头惊讶地说:“许东家,这怎么好意思啊?客栈的房间是给客人住的,我们住进去,会不会影响客人?”
  许朗摇摇头:“不影响,客栈还有十几个空房间,足够工匠们住了。大家冒著大雨修路,已经很辛苦了,不能再让大家住漏雨的工棚。快,让大家收拾东西,跟我去客栈。”
  赵工头感动地说:“许东家,真是太谢谢您了!我这就让大家收拾东西。”
  许朗又对小二说:“你快回客栈,让厨房烧些姜枣茶,再准备些热乎的饭菜,让工匠们到了就能喝上热茶,吃上热饭。”小二应了一声,快步跑回了客栈。
  很快,工匠们收拾好东西,跟著许朗向客栈走去。虽然雨还在下,但大家的心里却暖暖的,脸上都露出了感动的笑容。
  来到客栈,苏晚已经带著伙计们,在大堂里等著了。看到工匠们进来,连忙说道:“大家快进来,把湿衣服换下来,我已经让伙计们把房间准备好了,每个房间都有炭火盆,暖和得很。”
  伙计们连忙把工匠们带到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放著一个炭火盆,火正旺,旁边还放著乾净的毛巾和热水。工匠们换好衣服,来到大堂,只见桌子上已经摆好了热乎的饭菜,有红烧肉、炒青菜、鸡蛋汤,还有刚蒸好的馒头,旁边还放著一壶姜枣茶。
  “大家快吃吧,都是热乎的,吃完了暖暖身子。”许朗笑著说。
  工匠们纷纷坐下,拿起筷子,吃了起来。赵工头端起一杯姜枣茶,喝了一口,暖和的茶水顺著喉咙滑下去,浑身都舒服了。他看著许朗,感激地说:“许东家,您真是个好人!跟著您干活,我们心里踏实。您放心,等雨停了,我们肯定加班加点,把耽误的工期补回来,保证按时把路修好。”
  许朗笑著说:“大家不用著急,安全第一。雨停了再慢慢修,不用赶工期。”
  吃完晚饭,雨已经小了很多。工匠们回到房间休息,许朗则和苏晚,带著几个伙计,去工地查看工棚的情况。工棚的屋顶漏雨很严重,有些地方的木樑都湿了。许朗皱了皱眉头:“看来这工棚得重新修了,明天我让镇上的木匠来,重新加固屋顶,再盖一层防水的油布,免得以后再漏雨。”
  苏晚点点头:“好,明天一早就让木匠来。另外,我明天再让厨房多做些姜枣茶,让工匠们带著去工地,免得淋雨感冒了。”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许朗就让镇上的木匠来,重新修工棚的屋顶。木匠们很快就来了,带著工具和材料,开始加固屋顶,还在屋顶上盖了一层厚厚的油布,这样就算再下大雨,也不会漏雨了。
  工匠们也早早地起来了,看到工棚在修,都主动过来帮忙。赵工头走到许朗身边,笑著说:“许东家,您放心,今天我们肯定能把昨天耽误的活补回来。”
  许朗点点头:“好,注意安全,別太累了。”
  接下来的几天,天气一直很好,修路工程进展得很顺利。客栈的扩建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著,池塘已经挖好了,开始放水,假山石也送来了,沈文轩和仇先生正忙著摆放假山石,打算在假山旁边种些竹子和兰,这样看起来更有江南的韵味。
  学堂里,小石头的山水画已经画得差不多了。新教室的墙上,一幅清溪村的山水画栩栩如生,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近处是清澈的小溪,溪边还有几间茅草屋,屋前种著桃,仿佛下一秒就能闻到桃的香味。孩子们放学回来,看到墙上的画,都围过来看,嘰嘰喳喳地討论著,脸上满是兴奋。
  “小石头,你画得真好!跟真的清溪村一样!”小豆子拉著小石头的手,高兴地说。
  小石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是照著清溪村画的,周先生还帮我改了不少呢。”
  周先生笑著说:“小石头有天赋,再好好学,以后肯定能成为有名的画家。”
  这天下午,许朗正在竹编坊,查看马具的编织进度,突然看到傻柱拿著一个竹编的小篮子,跑了过来:“许朗哥,你看我编的这个小篮子,能不能卖钱?我想编些这样的小篮子,卖给来客栈的客人,给孩子们买些文具。”
  许朗接过小篮子,仔细看了看。小篮子是圆形的,竹篾编得很细密,上面还编了一圈小小的桃纹,既好看又实用。“傻柱,你编得真好!这个小篮子能卖钱,一块卖五文钱,肯定有人买。你要是有空,就多编些,编好了让小二拿到客栈去卖。”
  傻柱听了,眼睛立刻亮了:“真的?那我今天就多编些!我还要编些小篮子,给孩子们装文具,让他们上学的时候用。”
  许朗笑著说:“好,你编吧,需要什么材料跟我说。”
  傻柱高兴地跑回自己的位置,拿起竹篾,认真地编了起来。许朗看著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清溪村的每个人,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著,而这份努力,也让清溪村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傍晚的时候,许朗回到了客栈。苏晚正在大堂里,跟张奶奶討论点心的种类。看到许朗回来,张奶奶连忙说道:“许东家,你回来啦!我跟晚晚商量著,想再教妇人们做些新的点心,比如枣泥糕、核桃糕,这样咱们的点心种类就更多了,客人也有得选。”
  许朗笑著说:“好啊!张奶奶您的手艺好,做出来的点心肯定受欢迎。需要什么材料,您列个单子,我去镇上买。”
  张奶奶高兴地说:“好,我这就列单子。另外,昨天的绿豆糕卖得很好,五十块全卖完了,今天我让妇人们做了一百块,现在已经卖了八十多块了。”
  苏晚补充道:“许朗哥,今天还有个从扬州来的客商,尝了咱们的姜枣膏,说很好吃,订了一百罐,下个月来取货。”
  许朗点点头:“太好了!咱们的姜枣膏也越来越受欢迎了。晚晚,你跟负责做姜枣膏的妇人说,让她们多准备些材料,別耽误了交货。”
  苏晚说道:“我已经跟她们说了,她们说会多做些,保证按时交货。”
  许朗坐在椅子上,看著大堂里忙碌的伙计们,看著墙上掛著的绣品和竹编摆件,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想起刚来到清溪村的时候,村里还是一片破败的景象,乡亲们吃不饱穿不暖,而现在,村里盖起了新的竹编坊、绣坊、学堂和客栈,乡亲们有活干,有钱赚,孩子们能读书,老人们能安享晚年,这一切,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他知道,清溪村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继续扩大生產,吸引更多的客商,让清溪村的手艺走出江南,走向更远的地方。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努力,清溪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夜色渐深,清溪村渐渐安静下来。竹编坊里的竹篾声停了,绣坊里的绣针也歇了,只有客栈的大堂里,还亮著灯,伙计们正在收拾桌子,准备关门。许朗和苏晚站在客栈的门口,望著远处的青山,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柔而美好。
  “许朗哥,你说,等路修好了,客栈扩建完工了,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来清溪村?”苏晚轻声问道。
  许朗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会的,一定会的。到时候,会有更多的客商来买咱们的绣品、竹编和姜枣膏,会有更多的客人来客栈住,来欣赏清溪村的美景。咱们的清溪村,会变得越来越有名,越来越热闹。”
  苏晚靠在许朗的肩膀上,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相信,许朗说的一定会实现,清溪村的明天,一定会像这春日里的阳光一样,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