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赏荷盛宴启帷幕,欢声笑语满荷塘
傻柱见许朗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竹扇,笑著迎上去:“东家,都准备好了!五十个荷包装在竹篮里,二十把竹扇单独放著,每把扇柄上都缠了红绳,看著更喜庆。您要不要检查检查?”
许朗伸手拿起一把竹扇,扇柄上的红绳打得是如意结,握在手里不硌手,扇面上“映日荷別样红”的字跡被阳光照得格外清晰,他点头道:“不用检查,你办事我放心。现在把这些都搬到池塘边的木屋里,客人来了也好方便拿取。”
傻柱应了声“好嘞”,招呼两个后生一起,提著竹篮、抱著竹扇跟在许朗身后往池塘走。刚到池塘边,就见张叔带著村民们正往桌子上摆食盒,竹编食盒里整齐地码著荷糕和荷酥,旁边还放著一个白瓷茶壶,壶嘴冒著淡淡的热气,空气中满是荷香和糕点香。
“东家,您来得正好!”张叔看到许朗,连忙拿起一个食盒,“您看,每个食盒里放了两块荷糕、两块荷酥,茶水也泡好了,是用咱们村后山的绿茶泡的,清热解腻。”
许朗打开食盒闻了闻,绿茶的清香混著荷糕的甜香,让人胃口大开,他笑著说:“安排得很周到。傻柱,你把荷包和竹扇送到木屋里,再找两个人在木屋门口守著,客人来了就给他们递礼物——女客人送帕子珠盒,男客人送荷包和竹扇,別弄错了。”
傻柱连忙点头,带著后生往木屋走。许朗则走到戏台边,李班主正带著戏班子的人调试乐器,胡琴、锣鼓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引得村里的孩子都围在旁边看,眼睛里满是好奇。
“李班主,戏台搭得怎么样了?”许朗走过去,看著已经搭好的戏台,红色的幕布上绣著金色的祥云,戏台两边还掛著写著“荷风送爽”“莲韵悠长”的对联,格外喜庆。
李班主放下手里的胡琴,笑著说:“都搭好了,乐器也调试得差不多了,等客人来了就能开唱。我们准备了《荷记》《鹊桥仙》几齣戏,都是跟和团圆有关的,衬赏荷宴的景。”
许朗点头道:“好,就按你们准备的来。中午你们先去客栈吃饭,下午客人大概申时到,到时候你们先唱《荷记》暖场。”
李班主应了声,又低头调试起胡琴来。许朗刚转身,就看到苏晚提著一个食盒从客栈方向走来,食盒里装著刚做好的绿豆汤,用冰镇著,冒著丝丝凉气。
“许朗哥,绿豆汤做好了,我让绣娘们帮忙装在瓷碗里,一会儿放在桌子上,客人来了就能喝。”苏晚走到许朗身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村里的人都到得差不多了吧?我刚才看到林铁柱在村口引导马车,好像有客人快到了。”
许朗顺著苏晚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村口有几辆马车驶来,车身上还掛著绸缎做的装饰,看起来气派得很。他连忙说:“走,咱们去村口接客人,別让客人等急了。”
两人快步往村口走,刚到村口,第一辆马车就停了下来,车帘掀开,下来一个穿著锦缎长袍的中年男人,正是之前来订竹编食盒的陈掌柜。陈掌柜看到许朗和苏晚,连忙笑著迎上来:“许东家,苏姑娘,好久不见!这赏荷宴的排场可真不小,从镇上过来就看到路边插著荷旗,一路都有人引导,真是用心了。”
“陈掌柜客气了,快请进,里面都准备好了。”苏晚笑著说,侧身引著陈掌柜往池塘边走,“您要是累了,先去木屋里歇会儿,喝碗绿豆汤解解暑。”
陈掌柜摆摆手:“不累不累,我就是想来看看这清溪村的荷,早就听说你们村的荷开得好,今天总算能亲眼见见了。”
101看书 101 看书网藏书全,??????????????????.??????隨时读 全手打无错站
说话间,又有几辆马车停了下来,下来的都是镇上的商户和乡绅,还有几个穿著素雅衣裙的夫人小姐,手里提著精致的荷包,看起来都是来参加赏荷宴的。许朗和苏晚一一上前迎接,引著客人们往池塘边走。
客人们刚走到池塘边,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满池塘的荷竞相开放,粉色的瓣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艷,绿色的荷叶像撑开的伞,遮住了水面。木桥上铺著浅棕色的木板,撒著绿色的松针,两边摆著铺著粉荷纹桌布的桌子,桌上放著竹编食盒和白瓷茶壶,看起来雅致又温馨。
“这荷可真好看!比城里公园里的荷还艷。”一个穿著蓝色衣裙的夫人忍不住感嘆,伸手摸了摸身边的荷叶,荷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像珍珠一样。
“这木桥也建得好,站在桥上能把整个池塘的荷都看完,还能闻到荷香,真是舒服。”旁边的乡绅附和道,拿起桌上的竹扇扇了扇,扇面上“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字跡让他眼前一亮,“这竹扇编得精致,字也写得好,是你们村自己做的?”
许朗笑著点头:“是村里竹编坊的伙计编的,扇面上的字是学堂的周先生写的,您要是喜欢,一会儿让伙计再给您拿一把。”
乡绅连忙道谢,手里的竹扇扇得更欢了。客人们纷纷在桌子旁坐下,拿起桌上的绿豆汤喝了起来,清甜冰凉的绿豆汤瞬间驱散了暑气,引得客人们连连称讚。
晓梅带著几个绣娘在木屋门口给客人送礼物,女客人接过装著帕子和珠的木盒,打开一看,粉色的帕子上绣著精致的荷,珠是粉珍珠配红玛瑙,衬得肤色格外白皙,都高兴得合不拢嘴。男客人接过荷包和竹扇,荷包里装著干荷,闻著有淡淡的清香,竹扇扇起来风很轻柔,也都讚不绝口。
“苏姑娘,你们准备的礼物可真精致,比城里布庄卖的还好。”陈掌柜的夫人拿著帕子,忍不住对苏晚夸讚道,“这帕子的针脚多细啊,荷绣得跟真的一样,我回去要好好收著,捨不得用。”
苏晚笑著说:“夫人喜欢就好,这都是村里绣坊的绣娘们一针一线绣的,能让您满意,她们也高兴。”
正说著,周先生带著孩子们从学堂方向走来,孩子们穿著整齐的青色布衣,手里拿著小旗子,旗子上画著荷,看起来精神饱满。客人们看到孩子们,都停下了说话,好奇地看著他们。
周先生走到木桥中间,清了清嗓子,对客人们拱手道:“各位客人,欢迎来参加清溪村的赏荷宴。下面,由村里的孩子们给大家表演节目,唱《三字经》歌,背《爱莲说》顺口溜,希望大家能喜欢。”
客人们纷纷鼓掌,孩子们站成整齐的队伍,周先生轻轻晃著头,哼起了《三字经》的调子。孩子们跟著一起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稚嫩的声音在荷塘边迴荡,带著孩子特有的纯真,听得客人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丫丫站在队伍最前面,小身子挺得笔直,声音清亮,每一个字都唱得格外认真。林铁柱站在人群后面,看著丫丫的模样,脸上满是骄傲,悄悄抹了抹眼角的泪水——自从进了竹编坊,日子越过越好,丫丫也越来越开朗,他心里比谁都高兴。
孩子们唱完《三字经》,又齐声背起了《爱莲说》的顺口溜:“水上生莲,中通外直呀;不沾泥和沙,香远人人夸……”通俗易懂的句子,带著孩子的俏皮,引得客人们阵阵欢笑,还有客人跟著一起念了起来。
表演结束后,客人们纷纷鼓掌,陈掌柜笑著说:“这些孩子真可爱,节目也表演得好,比城里学堂的孩子还精神。许东家,你们村的学堂教得真好。”
许朗笑著说:“都是周先生教得好,周先生不仅教孩子们读书,还教他们唱歌、背顺口溜,孩子们也喜欢学。”
周先生连忙摆手:“都是孩子们聪明好学,我只是尽了本分。”
客人们又聊了一会儿,李班主走上戏台,对客人们拱手道:“各位客人,赏荷宴的戏曲表演现在开始,首先给大家带来的是《荷记》,希望大家喜欢。”
说完,李班主转身回到后台,锣鼓声和胡琴声响起,红色的幕布缓缓拉开,戏班子的人穿著精致的戏服,开始表演起来。《荷记》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因荷结缘,歷经波折最终团圆的故事,演员们的唱腔婉转悠扬,动作细腻传神,看得客人们目不转睛,时不时鼓掌叫好。
苏晚和许朗坐在最前面的桌子旁,看著台上的表演,又看了看身边欢笑的客人和忙碌的村民,心里满是暖意。张奶奶带著妇人在旁边的小棚子里煮茶水、递点心,傻柱和林铁柱在木桥上来回走动,给客人添茶水,周先生则陪著客人们聊天,介绍清溪村的荷和风土人情,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却又满脸笑容。
戏曲表演到一半,张奶奶端著刚做好的荷糕和荷酥走过来,放在客人们的桌子上:“各位客人,尝尝刚做好的糕点,都是用池塘里的荷做的,甜而不腻。”
客人们拿起荷糕咬了一口,软糯的糕体带著淡淡的荷香,荷酥的酥皮脆得掉渣,馅料清甜可口,都忍不住称讚:“这糕点做得真好,比城里点心铺的还好吃,老板娘的手艺真绝了!”
张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客人喜欢就多吃点,锅里还有很多,不够再给你们拿。”
陈掌柜一边吃著荷糕,一边对许朗说:“许东家,你们清溪村不仅景色好,人也好,点心和节目都这么好,以后我肯定常来。对了,你们竹编坊的食盒,我还想再订两百个,我店里的客人都喜欢,说比陶瓷食盒轻便还好看。”
许朗听了,连忙说:“多谢陈掌柜!两百个食盒,十天后就能做好,到时候让伙计给您送到店里。”
陈掌柜点点头,又和许朗聊起了竹编坊的生意,说可以介绍其他商户来订竹编食盒,让清溪村的竹编坊生意越来越好。
戏曲表演结束后,夕阳已经西下,天空被染成了橘红色,池塘里的荷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柔。许朗走上木桥,对客人们拱手道:“各位客人,赏荷宴的正餐现在开始,饭菜都在客栈里准备好了,请大家隨我来。”
客人们纷纷起身,跟著许朗往客栈走。客栈的大堂里摆著十几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铺著和木桥上一样的粉荷纹桌布,桌上摆著精致的菜餚——清蒸鱼、红烧肉、炒时蔬,还有用荷做的荷炒蛋、荷粥,每一道菜都做得色香味俱全,引得客人们连连称讚。
张奶奶带著妇人给客人们添菜、倒酒,客人们一边吃著饭菜,一边聊著天,时不时称讚清溪村的景色、点心和饭菜,大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晚饭过后,许朗和苏晚送客人们到村口,客人们纷纷表示今天玩得很开心,以后还会来清溪村。陈掌柜临走前,还特意跟许朗约定,下次要带家人一起来,好好看看清溪村的荷。
送走客人后,许朗和苏晚回到客栈,村民们还在大堂里收拾,张叔、傻柱、林铁柱、晓梅、周先生……每个人脸上都带著疲惫,却又满是笑容。
“今天真是辛苦大家了。”许朗看著大家,心里满是感激,“赏荷宴办得很成功,客人们都很开心,以后咱们清溪村的名声肯定会越来越大。”
张奶奶笑著说:“不辛苦,能把赏荷宴办好,咱们心里也高兴。以后要是再办这样的宴,我们还来帮忙。”
晓梅也点头道:“是啊,今天看到客人们喜欢我们绣的帕子,我心里比谁都高兴。以后我们要绣更多好看的东西,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清溪村的绣坊。”
傻柱挠著头说:“东家,陈掌柜又订了两百个竹编食盒,我们明天就开始编,保证按时做好。”
许朗看著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笑著说:“好,以后咱们一起努力,把清溪村建设得更好,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天大家都累了,早点回去休息,明天我让张奶奶做些好吃的,给大家补补。”
村民们纷纷道谢,各自回家休息。大堂里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许朗和苏晚。苏晚靠在许朗怀里,看著窗外的月光,轻声说:“许朗哥,今天真开心,客人们都很喜欢清溪村,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许朗紧紧抱著她,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是啊,没有白费。以后咱们还要办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知道清溪村,让村里的绣坊、竹编坊生意越来越好,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对了,咱们的婚事,等过几天,我就去你老家请媒人,把日子定下来。”
苏晚脸颊一红,轻轻点了点头,抬头看著许朗的眼睛,月光照在他脸上,显得格外温柔。她知道,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像今晚的月光一样,温柔又美好,而她和许朗,会一起在清溪村,守护著这份美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