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荷韵·第275章 研討观摩展风采,冷链难题破新局
十一月的清溪村,寒意渐生,却丝毫挡不住村里的热闹劲儿。荷塘边的道路被重新修整,两旁插上了印有“清溪荷韵”字样的彩旗,非遗文创店和合作社的外墙被粉刷一新,就连荷塘里的残荷都被精心修剪过——为了迎接全国乡村文旅发展研討会的观摩团,整个村子都沉浸在紧张又期待的氛围里。
许朗凌晨五点就起了床,拿著观摩路线图,沿著“荷產业带展示区—非遗文创工坊—生態养殖基地”的路线逐一检查。走到非遗文创工坊时,晓梅正带著绣娘们摆放展品,剪纸套装、荷茶具、木雕书籤被整齐地摆放在玻璃展柜里,旁边还放著绣娘们正在刺绣的半成品,方便观摩团直观看到製作过程。
“晓梅,展示区的灯光再调亮一点,让展品的细节更清晰。”许朗指著展柜上方的射灯,“还有,记得准备好体验环节的材料,比如剪纸用的红纸和剪刀,让专家们能亲手试试。”
晓梅点点头,立刻安排人调整灯光:“许朗哥你放心,体验区的材料都准备好了,张老师和李老师也已经到了,就等著给专家们演示剪纸和陶艺製作呢。”
从文创工坊出来,许朗又赶到生態养殖基地。王大爷正带著村民们清理养殖区的水面,把漂浮的落叶捞上来,还特意在岸边搭了一个观景台,方便观摩团观看鱼虾的生长情况。“许东家,你看这观景台结实得很,专家们站在上面能清楚看到水里的鱼。”王大爷拍著观景台的栏杆,底气十足地说,“我还准备了刚捞上来的活鱼和小龙虾,放在透明水箱里,让他们看看咱们生態养殖的成果。”
许朗看著水箱里鲜活的鱼虾,满意地点点头:“王大爷,辛苦你了。等观摩团来了,你就给他们讲讲咱们生態养殖的循环模式,让大家知道咱们的鱼虾为什么这么好。”
上午九点,载著观摩团的大巴车缓缓驶入清溪村。许朗和苏晚带著村干部们在村口迎接,县领导也亲自陪同。下车后,专家们首先来到“荷產业带展示区”,刘叔早已在展板前等候,手里拿著《荷標准化种植手册》,详细讲解五个村子联合发展荷產业的歷程。
“我们清溪村作为核心区,负责技术研发和品牌运营,柳溪村和石桥村提供优质荷原材料,河西村做食品深加工,松林村搞文创生產,五个村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產业链,去年带动村民人均增收两万多元。”刘叔指著展板上的数据,声音洪亮,“这是我们统一制定的种植標准,从种藕选择到病虫害防治,每一步都有严格要求,確保荷的品质。”
来自江苏的文旅专家李教授拿起种植手册,仔细翻看著,忍不住称讚:“你们这个產业联盟模式很好,打破了村子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值得在全国推广。”
隨后,观摩团来到非遗文创工坊。张老师正在展示剪纸技艺,只见她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飞,短短几分钟,一朵栩栩如生的荷就剪好了;李老师则在陶艺拉坯机前,演示如何製作荷形状的茶杯,泥土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渐渐变成精致的茶具。专家们纷纷围上前,有的尝试剪纸,有的询问陶艺製作的技巧,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把非遗文化和乡村產业结合起来,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带动了经济发展,这个思路非常好。”北京的非遗保护专家陈老师拿起一套剪纸套装,“这套文创產品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很適合作为旅游纪念品,市场潜力很大。”
最后,观摩团来到生態养殖基地。王大爷带著大家走上观景台,指著水里游动的鱼群:“我们的荷塘採用『荷种植+鱼虾养殖』的生態模式,鱼的粪便能当荷的肥料,荷又能净化水质,不用打农药、不用放饲料添加剂,养出来的鱼虾纯天然、无污染。”
说著,王大爷让人从水箱里捞起一只小龙虾,递给旁边的专家:“您看这小龙虾,个头大、肉质紧,煮熟了还有淡淡的荷香。”专家们听了,纷纷点头称讚,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下这个生態养殖的成功案例。
观摩结束后,在合作社的会议室里召开了座谈会。许朗详细介绍了清溪村的发展经验,专家们也纷纷提出建议。李教授说:“你们的產业基础很好,但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文旅体验项目,比如开发荷主题的民宿、举办荷文化节,吸引更多游客留下来。”陈老师则建议:“非遗文创產品可以再细分市场,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產品,比如给年轻人设计时尚的文创饰品,给老年人设计实用的文创用品。”
许朗认真记录著专家们的建议,心里有了新的规划。座谈会结束后,县领导拍著许朗的肩膀说:“这次观摩很成功,专家们对清溪村的发展评价很高,以后你们要继续努力,把『清溪荷韵』打造成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
送走观摩团后,许朗和合作社的核心成员立刻召开会议,討论如何落实专家们的建议。苏晚首先发言:“开发荷主题民宿是个好主意,咱们村有几户村民的老房子閒置著,可以改造成民宿,保留乡村风貌,再配上荷元素的装饰,肯定能吸引游客。”
晓梅也附和道:“举办荷文化节也不错,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表演技艺,组织游客体验荷种植、採摘莲蓬、製作荷食品,让游客全方位感受荷文化。”
许朗点点头:“民宿和文化节的事可以儘快推进,另外,专家提到的文创產品细分市场,咱们也要抓紧落实。晓梅,你负责组织绣娘们设计针对年轻人的文创饰品,比如荷形状的项链、耳环,用咱们当地的银饰和刺绣结合起来,打造特色產品。”
就在大家热烈討论的时候,河西村的张村长匆匆赶来,脸上带著愁容:“许东家,出问题了!咱们生產的荷酥和荷糕,最近有几个客户反映口感变差了,有的还说有点受潮。咱们的食品保质期本来就短,现在天气越来越冷,运输过程中更容易出问题,这可怎么办啊?”
许朗心里一紧,立刻让人拿来最近生產的荷酥,打开包装尝了尝,確实感觉口感不如之前酥脆。“肯定是运输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没控制好,导致食品受潮。”许朗皱著眉头,“咱们的荷食品都是手工製作,没有添加防腐剂,保质期只有十五天,要是冷链运输跟不上,很容易影响品质,甚至导致產品变质。”
苏晚也著急起来:“现在咱们的食品不仅在本地销售,还卖到了周边城市,有的甚至要发往外地,没有冷链物流,根本没法保证產品的新鲜度。要是客户因为品质问题退货,会影响咱们的品牌信誉。”
当天下午,许朗就带著张村长和苏晚,去县里的物流园考察冷链物流情况。物流园的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县里的冷链物流主要服务於大型企业,像清溪村合作社这样的小型客户,不仅收费高,而且配送时间不稳定,有时候还需要等货凑满一车才能发货。
“要是咱们自己建一个小型冷链仓库,再购买几辆冷链运输车,就能解决运输问题。”张村长提议道,“不过建仓库和买车子需要不少钱,咱们合作社现在的资金可能有点紧张。”
许朗算了一笔帐,建一个能容纳五十吨货物的冷链仓库,加上购买两辆冷链运输车,大概需要八十万元。虽然合作社最近有一定的盈利,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確实有压力。“咱们可以申请政府的乡村振兴扶持资金,再找银行贷款,应该能解决资金问题。”许朗说,“另外,咱们还可以和周边的农產品合作社合作,共享冷链物流资源,分摊成本,提高利用率。”
回到村里后,许朗立刻写了冷链物流建设项目的申请报告,提交给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很快就来到清溪村,考察项目的可行性。经过评估,工作人员认为这个项目符合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能带动周边村子的农產品销售,同意给予二十万元的扶持资金。
同时,许朗也联繫了县农业银行,申请贷款。银行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清溪村合作社的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后,认为合作社信用良好,项目可行性高,同意发放五十万元的贷款,还款期限为五年,年利率按基准利率执行。
有了资金支持,冷链物流项目很快就启动了。许朗聘请了专业的施工团队,在河西村的食品加工车间旁边建设冷链仓库;同时,派人去外地考察冷链运输车,选择性价比高的车型。张村长则负责协调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事宜,確保项目顺利推进。
在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期间,许朗没有放鬆荷食品的品质管控。他让食品加工车间的工人调整生產工艺,在荷酥和荷糕的包装里加入乾燥剂和保鲜剂,延长產品的保质期;同时,暂时减少外地订单的数量,优先保证本地和周边城市的供应,避免因运输问题影响產品品质。
十二月初,冷链仓库建成並投入使用。仓库里安装了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能將温度稳定在0-5c,湿度控制在60%以下,確保荷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保持新鲜。两辆冷链运输车也顺利交付,司机经过专业培训后,正式开始配送工作。
冷链物流投入使用的第一天,河西村的食品加工车间就生產了五百盒荷酥和三百盒荷糕,通过冷链运输车发往上海的一家大型超市。三天后,超市的负责人反馈说,收到的荷食品新鲜度很高,口感和在清溪村购买的一样好,还希望能增加订单量。
许朗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终於鬆了一口气。他知道,冷链物流的建成,不仅解决了荷食品的运输问题,还为合作社未来发展更多农產品深加工项目打下了基础。“咱们以后可以开发更多的荷食品,比如荷酱、荷蜜,甚至可以尝试做荷冰淇淋,藉助冷链物流,把產品卖到更远的地方。”许朗对张村长说。
与此同时,荷主题民宿的改造工作也在顺利推进。村里的五户村民自愿將閒置的老房子交给合作社改造,合作社保留了老房子的木质结构和青砖黛瓦,在內部装修上融入荷元素——窗帘是荷图案的,床单是荷刺绣的,就连桌子上的茶杯都是荷形状的。民宿的院子里还种上了荷,夏天可以赏荷,秋天可以採摘莲蓬,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乡村气息。
十二月中旬,首批两家荷主题民宿正式开业。开业当天,就迎来了第一批游客,他们都是之前来清溪村旅游过的客人,听说村里开了民宿,特意再来体验。游客陈女士住在民宿里,早上醒来就能看到荷塘的美景,晚上还能在院子里听著蛙鸣入睡,忍不住称讚:“这民宿太有特色了,既舒適又有乡村风情,下次我还要带朋友来。”
隨著民宿的开业和冷链物流的投入使用,清溪村的乡村文旅產业发展得越来越红火。周末和节假日,村里的游客络绎不绝,非遗文创店和荷食品店的生意格外火爆,民宿更是常常爆满。五个村子的村民都从中受益,有的人在合作社上班,有的人开起了小吃摊,有的人卖起了自家种的农產品,日子越过越红火。
十二月下旬,许朗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清溪荷韵”品牌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產业知名品牌”,合作社还获得了“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合作社”的称號。县领导亲自来到清溪村,为许朗颁发了奖牌和证书,鼓励他们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乡村发展特色產业。
颁奖仪式结束后,许朗召集五个村子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合作社的会议室里召开了总结大会。许朗拿著奖牌,激动地说:“今天获得的荣誉,是咱们五个村子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年来,咱们从联合发展荷產业,到开发非遗文创產品,再到建设生態养殖基地和冷链物流,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未来,咱们还要继续携手前进,把『清溪荷韵』的品牌做得更强,把乡村文旅產业做得更大,让更多村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村民们脸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王大叔站起来,激动地说:“许东家,跟著你干,咱们心里踏实!以后不管有什么困难,咱们五个村子都会一起面对,一起把日子过好!”
许朗看著大家坚定的眼神,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清溪村的发展之路还很长,未来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但只要五个村子团结一心,只要村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夜幕降临,荷塘边的灯笼再次被点亮,暖黄的灯光映照著满塘的残荷,別有一番韵味。许朗和苏晚並肩走在荷塘边的小路上,感受著乡村夜晚的寧静与美好。苏晚轻声说:“许朗哥,你看咱们这一年,收穫了这么多荣誉,带动了这么多村民增收,真的很不容易。”
许朗紧紧握著苏晚的手,望著远处村民们家中亮起的灯火,坚定地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明年,咱们还要举办首届荷文化节,拓展海外市场,让『清溪荷韵』的名字传遍全世界。我相信,只要咱们不忘初心,继续努力,清溪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荷塘里的水轻轻荡漾,仿佛在为他们的梦想祝福。远处,传来村民们欢快的笑声,那笑声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也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嚮往。许朗知道,清溪荷韵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著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