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479章 失控的国公和丞相
  第479章 失控的国公和丞相
  朱元璋对於权力的欲望是无限的,进一步的集中皇权,这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哪怕如今的他对於朝堂的掌控力度已经非常强了,只是他依然会觉得还是不够保险,他还想要更进一步。
  马寻只是朱元璋手里的工具之一,而胡惟庸早就在不知不觉间进入这盘棋局。
  或许胡惟庸也意识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但是他早就无法脱身了。
  马寻这边在紧锣密鼓的安排出海的事情,这可是不折不扣的大事情。
  而在千里之外的应天府,一些事情让人始料未及。
  胡惟庸拿著公文匆匆找到李善长,“恩师,徐国公什么时候领的总兵官的差事?”
  李善长接过公文仔细看了看,他也愣住了。因为这个流程有些不对,一般这类战事就算是大都督府主导,中书省也该知情。
  毕竟很多的后勤等等都需要中书省保障,而且兵部这一次也被完全绕过去了,是皇帝和大都督府直接认命马寻为平倭大將军、总兵官。
  看到李善长皱眉,胡惟庸不满的说道,“如此大事,陛下这么做也太过了!如此放任外戚领兵,这於社稷何其凶险!”
  李善长看了一眼胡惟庸,隨即说道,“这事情確实有不妥,只是你不可埋怨。”
  胡惟庸也意识到了什么,他可以抱怨马寻,但是绝对不能对皇帝有所怨言,要不然这件事情还真的不好说。
  胡惟庸看了看李善长的神色,小心问道,“恩师,您对此事也不知情?”
  这一下算是戳到了李善长的肺管子了,我可是堂堂韩国公、是开国国公之首,我现在可是参与国事,大小事情都应该知情、过问,很多事情都该是我来定夺。
  但是现在可好,这么大的事情,我居然不知情!
  李善长隨即问道,“我看此事也用不著大惊小怪,说不定又是他缺药人了。”
  胡惟庸还想说什么,李善长继续说道,“你看看,真要是有大战,就不会只是这么几员將领了。陛下对他的偏爱有目共睹,真要是以他为大將军,只怕是一堆公侯都得过去。”
  这一下胡惟庸也不好多说什么,因为马寻这个大將军如今看起来水分確实非常大。
  看看徐达这样的大將军,北边几十万兵马归他节制,手下一堆公侯等大將。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甚至是汤和去打明夏的时候,那也是正经的大將军,同样是配备了一大堆侯爵、驍將。
  到了马寻这个天將军呢,实际上一个侯爵都没有,叫得出名学的大將只是三人,这三人在大都督府话语权非常有限。
  再者就是京卫的那几个卫所也没出动,这就不是正常的出兵流程,
  李善长有些调侃的说道,“他这个大將军谁都能做,陛下是在逗他玩呢。幸臣罢了,你用不著多想。”
  马寻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在李善长眼里,这从来都不是个什么正经人物。
  即使马寻研製出来了牛痘有大功德,在李善长的眼里也就是那么回事,依然改变不了他认为马寻无非就是个郎中,对朝堂没有影响力的印象。
  胡惟庸沉默片刻才说道,“恩师,此事只怕没有这么简单。”
  李善长摆出洗耳恭听的模样,“为何?”
  胡惟庸说道,“廖永忠等人尚未回来,那些人就在东瀛。”
  李善长忍不住皱眉了,“抓药人?按说不应该啊,这都快一年了,他们迟迟未归不说。一没有战功,二没有缴获,这是何道理?”
  这確实是极为反常的动態,明军四处出击,很多的战爭流程都是耳熟能详了。
  廖永忠等人出海就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大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这都快一年了,只看到偶尔有人送辐重,但是没人送回来战报。
  要说这其中没有点问题,这是谁也不相信的事情。
  胡惟庸继续说道,“我觉得,这一次徐国公领总兵官,可能还是和东瀛有关。他该是和东瀛的人串联了,这事情绝没表面的简单。”
  李善长目光锐利的盯著胡惟庸,“你到底瞒著老夫什么?”
  胡惟庸嘆气说道,“此前有东瀛使臣前来求证,为何我大明兵马去劫掠东瀛兵马,甚至帮助东瀛国內叛党攻击东瀛朝廷兵马。”
  听到胡惟庸这么说,李善长无比错,也有些惊慌,他的这个徒弟是真的好大的胆子!
  胡惟庸继续说道,“那些兵马,应该就是廖永忠等人所率。吴禎、张赫数次从登州、辽东运送辐重以及军械,廖永忠等人已在东瀛盘踞一方。”
  李善长嚇了一大跳,“盘踞一方?他们好大的胆子!”
  如果马寻知道了胡惟庸的这些推断,他肯定是笑出声来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胡惟庸得到的信息非常片面,
  和明政府有来往的就是东瀛的南朝,如今是处在强弩之末的南朝。
  在南朝的眼里,这些忽然登岛的明军就是在抢占地盘,石见等地就是南朝的势力范围。明军攻打、抢人,在南朝眼里可不就是在帮著北朝么。
  甚至在东瀛都已经隱隱出现了一些声音,那就是南朝和北朝谈和,一致將明军给打出去。
  只可惜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到底是以南朝为主还是以北朝为主,这就是个爭议点。
  而且北朝不可能在强势的时候帮南朝一把,这可是拿北朝的兵马去帮著南朝抢回领地,还是荒芜的石见等地。
  这买卖实在是太亏了,肯定不划算。
  下一刻李善长目光更为锐利,“咱们暂且不提徐国公等人的事情,为何朝堂之上不知道东瀛使节的事情?”
  胡惟庸赶紧辩解,“並非使节,只是有东瀛人前来询问一二,一无国书、二无詔命,自然就无需票报陛下。”
  这一下李善长无话可说了,他的这个学生这些年也变了。
  別看表面上还保持著对『恩师”的恭敬,可是心里未必就是將他李善长当回事了。很多的大事,李善长这也是后知后觉了。
  遇到了事情就让恩师出头,不需要的时候就懒得搭理,这好学生也是有本事的人物!
  胡惟庸继续说道,“此次还有卫国公在松江府、苏州府等地收购货物,这也坐实了此前的传言。徐国公走私,这事情怕是有定论了。”
  李善长心里来气,去年就有人借著徐国公世子的出身说事,言下之意就是马寻走私等等。
  只是那事情很快就迎来了反弹,皇帝皇后暴怒,一群江南士绅因此倒了大霉。现在又提起这事,是嫌上次倒霉的人不够多吗?
  要知道当年將江南富户迁到凤阳,实际动手的人是俞通源,可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李善长给制定的,在江南士绅眼里,李善长也不是个好东西。
  “你有证据,自然可以弹劾徐国公。”李李善长非常不高兴,意有所指的说道,“御史台现在为你所用,难道你不会用?”
  听出来李善长的不高兴,胡惟庸也不再多解释什么。
  胡惟庸確实觉得马寻这人已经失控了,勾结东瀛的叛党在作恶,而且走私的证据也越来越多,
  这就是不折不扣的证据。
  如果只是普通勛贵,胡惟庸自然发难了。只不过那是马寻,那就必须要拉李善长站台,多一个强大的助力才能让马寻万劫不復。
  只可惜,恩师到底是老了,早就没了当年的气魄。
  看著胡惟庸规规矩矩的告退,李善长也忍不住嘆气,他提拔起来的接班人是彻底失控了。
  不过现在得到的消息也让李善长心惊,不管是马寻的勾结东瀛,或者是打算走私,这件事情李善长还是相信的。
  毕竟这些事情都是有跡可循,甚至有了一定的证据。
  而胡惟庸的小心思太多,甚至是开始各种欺上瞒下、专权,也都让李善长提高了警惕。
  不过李善长决定还是继续旁观,年纪大了有一点好,那就是摆出年老体衰的样子,坐山观虎斗。
  等马寻和胡惟庸斗出来一个明朗的形势再出山收割好处,这才是符合他韩国公的利益。
  现在冲在第一线,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他不可能成为胡惟庸的刀,也不会帮马寻斗倒胡惟庸。
  只有两败俱伤,那才是最好的局面。
  李景隆又一次回到了泉州,“舅爷爷,卫国公派人送来了丝绸以及绢布等。我仔细瞧了瞧,大致都是江南的货。”
  马寻笑著问道,“清点好了吗?”
  “差不多了,数目对得上。”李景隆有些佩服的说道,“还是卫国公厉害,不管是筹措军需还是物资,就属他有本事。”
  那可不,李善长这人当年是朱元璋的后勤大管家,后勤保障做的非常出色。
  而邓愈只要出马,前线的各种军需调配等等都无比顺畅。这个卫国公,从来都不只是擅长统帅大军,他同样也是大军的压舱石。
  徐达等人北伐,汤和等人打明夏,邓愈看似是不太出彩。
  可是真的要离了这位卫国公,后勤重的调配就没那么轻鬆了。
  我出海走私还有卫国公这样的帅才帮忙,实在是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