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 > 第237章 送上门的机会(6000字,求订阅)
  第236章 送上门的机会(6000字,求订阅)
  “曹主任!”
  没多久,陈村长也赶了过来,
  他连忙上前握手,“欢迎您来视察工作啊!”
  “什么视察,我是来开眼界的!”
  曹主任笑著说,“你们三家村这回真是干了件大事。”
  “哪里哪里,都是光明带著大傢伙儿干出来的!”
  陈村长笑呵呵地指向陈光明,“曹主任您是知道光明的本事的,眼光长远,做事魄力大!村里肯定全力支持。”
  曹主任听了也笑著点头。
  陈光明適时道:“曹主任,咱们进去看看?”
  “好!走走走!”曹主任早已迫不及待。
  在陈光明、陈村长等人的陪同下,迈步走进了亮的製衣厂內。
  刚一进入车间,那整齐林立的缝纫机群、机器运转时发出的低沉喻鸣声、忙碌而有条不紊的操作身影、开阔有序的空间布局映入眼中。
  曹主任脸上的惊讶就更甚了。
  看著那正在高速运转的上海牌缝纫机,脸上的惊讶和讚嘆怎么也收不住。
  “这地比城里那些老国营厂的车间也不差了!”
  曹主任边走边看边感嘆,“这机器·—这么多?你从哪儿一下子弄来这么多好机器?”
  “都是从其他厂里买的二手淘汰机器。”陈光明解释道:“都重新收拾过了,还都能用。”
  “这確实是个好法子。”
  曹主任点点头,压低了些声音对陈光明和陈村长道:
  “说实话,来之前我心里还有点嘀咕,这么大规模,政策上会不会有啥风头?”
  “现在亲眼看见了,我这心彻底放肚子里了!”
  “带动全村就业致富,地也是按政策正经批的,这不就是上面现在鼓励的发展路子嘛!”
  说到这,曹主任脸上似乎在放光,“这就是咱乡里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样板啊。”
  “等乡里开会,我一定大力宣传推广。”
  “光明,你得好好总结总结,这经验太宝贵了!”
  “让其他村也学著点,都能富起来,就能在县里开会匯报咱乡工作了!”
  曹主任的兴奋溢於言表。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匯报上去后,乡领导讚许的目光和兄弟乡镇羡慕的眼神。
  这个建在荒坡上的光明製衣厂,在他眼里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私人厂子,而是他推动乡村经济变革的招牌。
  “曹主任您太抬举我们了。”陈光明脸上掛著笑容,连连摆手,“都是赶上政策好,村里人肯干,再加上您和乡里一直以来的支持,才摸著石头过河,侥倖弄出了点小动静。”
  他嘴上应付著曹主任的讚赏,心思却像一架高速运转的算盘,里啪啦地拨动起来。
  推广?
  学习?
  这简直是送到嘴边的东风!
  曹主任兴奋的话语在他听来,无异於机会送上门。
  这意味著光明製衣厂的成功模式得到了官方层面的认可和背书!
  这层保护色,比他之前任何手段都更厚实、更安全。
  有了乡里甚至县里的认可,他这私人企业的名头就有了集体发展的护身符,规模再大,政策风险也低得多。
  “让其他村也学著点。”
  这句话更是妙极了!
  陈光明的思路一下子活泛开来別的村要学,学什么?
  无非是办厂、掛靠、解决就业、集体致富。
  可土地、资金、技术、尤其是销路,哪里是那么容易搞定的?
  那些村子就算拿到一点启动资金,没有成熟的供销渠道和品牌影响力,货卖给谁?
  陈光明內心的小算盘立刻打起来。
  或许能进行联合经营或委託加工的模式,
  由光明製衣厂提供品牌、订单、部分核心设备和技术指导,让其他村利用閒置土地或厂房和劳动力进行加工生產。
  这样既响应了曹主任提出的推广和带动的要求,解决了其他村土地、劳动力问题,又能將光明厂急剧扩张的產能分散出去。
  最关键的是,所有成品的销售和利润分配权牢牢掌握在他手中!
  最后,也能通过集体入股,引导那些被吸引、手头有些土地或閒置资產的村庄,將资源折算入股光明製衣厂。
  这样既能快速吸纳更多村集体的资源为己所用,又能让这些村子分享持续的收益分红,绝对互惠互利。
  最后,曹主任的政绩需求就是最大的推力!
  陈光明敏锐地意识到,只要他能配合曹主任把推广学习的工作做出彩,让曹主任在县里露脸、
  加分,那么曹主任必然会在土地、政策审批、甚至可能的低息贷款或原材料供应方面,给予他更大的迴旋余地和倾斜。
  这完全是一场双贏的交易,曹主任得到政绩和匯报的资本,他则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绿灯。
  想到这里,陈光明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
  “曹主任说的对,能让咱乡更多乡亲一起富起来,那才是真的好。”
  “我这两天正好也在琢磨,咱们光明製衣厂虽然才刚起步,但订单確实在涨,厂力还很紧缺。
  “要是附近有信得过的村子也想办点实业,又愁没经验没销路,咱们可以好好谈谈合作的模式嘛。”
  他顿了顿,观察著曹主任的反应,见到曹主任露出感兴趣的表情,才继续道:“比如咱们提供布料和技术,他们负责缝纫加工,按件计酬,这样风险小,上手也快。”
  “或者更深入点的合作,等咱们厂再大些,步子再稳些,总归有办法让大家都沾上光,一起把厂子做好,到时您去县里开会匯报,成绩也更扎实不是?”
  这番话既完全顺著曹主任的思路,又不动声色地將潜在的竞爭者转化为了可能的合作伙伴或加工点,把核心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效应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陈光明在心里已然织成了一张网,一张借官方东风扩张版图,化挑战为助力的无形之网。
  他只等曹主任点头,这盘棋就活了。
  曹主任听了,认真的思索起来,眼睛更亮了,用力一拍陈光明的肩膀,“好,光明,就数你小子脑子活络,这个合作模式的想法好,具体怎么操作,你儘快拿个方案出来,我大力支持,咱们乡里开个协调会都行!”
  看著曹主任兴奋的模样,陈光明心中微微一笑,这步棋算是落下了,只是想要实现还需要慢慢来。
  等留了曹主任吃了午饭后,陈光明把人送了回去,隨后他又继续忙起製衣厂的事情。
  现在制表厂才刚刚开工,需要忙的事情还很多。
  时间一点点过去。
  机器的嗡鸣声渐渐稀疏,工厂的第一天下工了。
  陈光明和林雨溪並肩站在车间门口,目送著脸上带著的兴奋的婶子和姑娘们涌出大门。
  等工人都走光了,偌大的车间安静下来。
  林雨溪抱著孩子,轻舒一口气:“总算安顿下来了,周师傅带人把院墙最后那一段也砌好了,
  大门今晚就能装锁,爹带著运输队的人在收拾工具房那边堆的边角料呢。”
  “嗯。”陈光明应著,眼光扫过整洁但空旷许多的车间,“地方大是大了,但还是得赶紧多弄些缝纫机回来填满它才行。”
  他接过儿子,用下巴上新冒出的胡茬轻轻蹭著小团团肉乎乎的脸蛋,惹得孩子咯咯直笑。
  小傢伙伸出小手,果然又好奇地揪向爸爸的下巴。
  “还揪,小淘气!”陈光明假装吃痛地皱眉,把小团团逗得笑得更欢。
  林雨溪在一旁看著父子俩闹腾,脸上也绽开温柔的笑意。
  她从隨身的布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今天陈明勇家的大哥媳妇想进厂,托我递个话,听说明勇他娘又有点咳嗽了,想给家里添个进项。”
  陈光明一边逗儿子一边说:“让她来吧,按规矩考手艺,过关就收,手艺不行就先跟著学,反正现在地方宽裕,明勇娘那身子骨,是该多抓点药养养。”
  村里哪家哪户有点难处,他这个做领头人的都或多或少得放在心上。
  “还有。”林雨溪翻开帐本一角,“食堂那边的灶台和锅碗瓢盆置办齐了,粮食和菜,娘已经让爹去通知农副產品回收站那边,安排妥当了明天就能开伙了,省得大家中午都跑回家,耽误功夫。”
  “好,娘安排得妥当。”陈光明点头,“统一开伙好,省时省力,还能多休息会儿。”
  小团团大概是饿了,哼哼唧唧地往妈妈怀里钻。
  林雨溪赶紧抱过来准备餵奶,
  “到时候就让大姨负责。”她又开口道陈光明点头。
  等食堂开了,他们也可以在食堂吃饭,
  大姨就不用专门去家里烧菜了。
  孩子现在也大了,轮流也能带的过来。
  这种时候,確实可以让大姨出来干了,管理食堂这活就很適合大姨,也算是对大姨这段时间帮忙带孩子的感谢了,食堂这么重要的事情,也要信得过的人管。
  就在这时,陈父的身影出现在车间门口,肩头还沾著木屑,脸色却比前几天轻鬆不少。
  “都收拾完了?”他走进来,看了一眼空旷的厂房,目光落在那一排排新旧的缝纫机上,脸上露出欣慰。
  “嗯,爹,忙完了?今天真是累坏了吧。”陈光明走过去。
  “有啥累的,看到新厂子起来了,心里舒坦。”陈父摇摇头,伸手想抱抱孙子,看到自己一手的灰又缩了回来,只是用粗糙的手指点了点小团团的鼻尖。
  “等过些日子围墙全乾透了,我再带人把上面抹层灰浆,防贼。”他心里盘算著,这厂子是儿子、更是全村的指望,安全马虎不得。
  天色渐暗,一家人锁好大门,留了专门管理后勤的小姨父在厂里看著,他们就先回了家。
  “回来啦?快,洗洗手准备吃饭!”陈母繫著围裙出来,一眼就瞅见陈光明,“看看你,下巴又尖了是不是?这段时间可要好好给你补补!”
  她习惯性地伸出手想去擦儿子脸上的灰,又想起自己手上沾著油,只好在围裙上蹭了蹭,“小团团呢?奶奶抱抱!”
  她把孩子接过去,亲了又亲,“哎哟我的小心肝,今天在厂里吵著爸爸没有,新厂子好不好玩啊?”
  大姨把热气腾腾的鸡汤端上桌,香气四溢。
  一家人围坐在矮脚饭桌旁,其乐融融。
  小团团被安放在特製的矮脚木围栏里,咿咿呀呀地玩著布老虎。
  饭桌上自然离不开厂里的事。
  “下午工坊那边二柱家的来交成品了,我看她偷工减料,线头没剪乾净不说,扣眼还有点歪。”
  陈母说起这个就有点上火,她现在分管一部分检验,“当场就让她返工,她还不乐意,说什么以前在村里自己缝衣服就这样也没人说。”
  “哼!这能一样吗?这可是要拿出去卖的!”
  “娘做得对。”陈光明扒拉著饭,含糊地说,“质量就是招牌,一开始就得把规矩立好,明个儿开工前,雨溪统一在会上再强调一次质量標准,咱不能坏了自己名声。”
  “嗯,我记下了。”林雨溪给小团团餵著米糊,一边在桌下的膝盖上放著小本本,用另一只手记下要点。
  “对了,光明。”陈父喝了口汤,想起下午的事,“周木匠那边说,仓库的木架子和工具房的台面都打好了。”
  “他还问我,厂里还需要啥凳子桌子不?村北头王老憨家去年不是做了批凳子木料挺好,用不太上了,想便宜点处理给咱厂里食堂。”
  “行啊爹,明天去看看成色,结实能用就收了,新厂房,要添的东西还多著呢,能省点是点。”陈光明对自家老爹的眼光和办事能力很放心。
  晚饭快结束的时候,大姨一边收拾碗筷,有些犹豫的道:“光明,雨溪,有个事—-你们姨父他那个表侄女,就是嫁到隔壁小李庄那个春香,今天托人带了个话,说是想把她家三丫头送到厂里学徒。”
  陈光明和林雨溪对视了一眼。
  这类托关係想进厂的事情,最近肯定会越来越多。
  林雨溪放下碗,语气温和但態度明確:“大姨,春香姐的丫头要是真想学手艺,我们欢迎。”
  “但这进厂学徒不是儿戏,得有规矩,年龄、健康都不说了,头个月学徒期没工钱,还得看悟性和能不能吃苦,手艺过关才能留下。”
  “我们不好开这个后门,一开,后面就收不住了,你看这样,你让春香姐先和那丫头说清楚,
  要是愿意,下个集日厂里开放招工考试,她凭本事来考,要是年纪小点,可以先跟著雨她们那个预备班学基本功。”
  “哎哎,好,你这么说姨就明白了,是这么个理!”大姨连连点头,“我回头就去跟她们说清楚,咱光明办的是正经厂子,有章程的,不能坏了规矩!”
  陈母也在一旁帮腔:“就是,该咋办就咋办,现在村里多少眼晴盯著呢,得一碗水端平!”
  就在此时,林雨溪也说了夫妻两个商量好的食堂的事情,让大姨接下去负责食堂的管理。
  大姨得了这份新差事,脸上笑开了。
  给工厂里的人办伙食,还是这么重要的厂子食堂,这就是对她的信任。
  她第二天天没亮就起来,系上那件最乾净的蓝布围裙,利索地开始张罗。
  林雨溪也早早抱著帐本来了食堂所在的偏间,这是用原来工地的临时棚屋快速改建的,垒了两口大灶,几张长条桌凳摆开,虽然简朴,但打扫得乾乾净净。
  陈父让农副產品回收站送过来的第一批米粮和油盐酱醋已经堆在墙角,甚至还有一小篮子鸡蛋和一掛醃肉,这是陈光明特意吩附加上的,开张第一天,要让大家吃好点,添点油水。
  有农副產品回收站,倒是可以直接提供给食堂,既帮他解决掉了食堂食材来源的事情,还给农副產品回收站收的东西多了一天销路,这食堂確实办的好。
  “大姨,都在这儿了。”林雨溪指指那堆物资,翻开帐本,“大米一百二十斤,红薯粉五十斤,黄豆二十斤———.油是十斤———”
  “到时候按人头来算,工分扣的时候,饭钱统一算五分一餐,带点荤腥就加一分,帐上我先垫付著。”
  大姨连连点头,麻利地清点起来,“雨溪你放心,我都记下了,这米粮看著白,是好米,
  醃肉也好,可以燉著吃。”
  “等会儿菜来了就洗了开始做饭,今天头一顿,我琢磨著,整点实在的,保管大家吃好,干活有劲儿!”
  陈光明刚在车间转了一圈回来,正赶上大姨说话,笑著走进来,“行啊大姨,今天就看你的了。”
  “光明你忙你的去,包在我身上!”大姨拍著胸脯保证,转头就指挥来帮忙的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
  炊烟裊裊升起,大铁锅里热油刺啦作响,腊肉香味最先飘出来,浓郁得直往人鼻子里钻,接著是白菜的清甜和粉条燉煮后的浓郁酱香。
  蒸锅上水汽氮盒,红薯的清甜混杂著米麵的焦香瀰漫开来。
  剁咸菜丁的嘧声和大勺子在锅里翻搅的叮噹声交织在一起,让工厂也多了不少的烟火气。
  日头爬到正午。
  叮叮叮小姨父拿著铃鐺,站在厂门口使劲摇了几声。
  “下工啦!食堂开饭嘍一一!”
  车间里机器的声音渐渐稀落,婶子姑娘们迫不及待地放下手里的活计,麻利地收拾好针线,揉著酸涩的眼睛和僵硬的脖颈,说说笑笑地涌向食堂方向。
  食堂门口很快排起了长队。
  大姨站在灶台后面,腰上繫著围裙,“都別急,都有份,拿著饭盒碗来这边!”
  工人们大多从家里带来了洋瓷饭缸子或饭盒,也有几个没带现成碗的,王铁柱媳妇眼尖,指著角落堆著的崭新白瓷碗:“,这新碗哪来的?”
  大姨一边往翠婶子递过来的饭盒里盛满满一勺肉粉条燉菜,一边笑著答道:“光明昨天让余平去镇上买回来的,喏,筷子也是新削的。”
  “他说了,厂里开的食堂,不能让大伙儿饿著还操心碗筷,吃完洗乾净放回那边木盒里就行省得明天再带著了!”
  这话一出,大家脸上都露出惊喜的笑容。
  家里东西不富裕,少带一件是一件的轻鬆,而且陈光明竟然连这个都考虑到了,这样的老板真让人安心。
  “光明想得真周到!”
  “喷喷,这新碗白生生的,看著就乾净!”
  “有荤有素,今天的饭菜也太好了吧,光明可真捨得!”
  不多时,饭菜的香气、人们的笑语、碗勺碰撞的清脆声响,工人们把小小的食堂挤得满满当当。
  陈光明和抱著小团团的林雨溪也端著碗走了过来,跟大家坐在一起吃。
  小团团闻到饭菜香,在妈妈怀里扑腾著小手小脚,大眼睛滴溜溜地盯著桌上的碗看,嘴里咿咿呀呀。
  “哎哟,小团团也馋了?”大姨笑著凑过来,拿乾净筷子蘸了一点点嫩嫩的蛋羹,想餵给团团尝尝。
  小团团看到了,小手忽然伸出去抓住了围裙一角,咯咯笑了起来。
  大姨被他一拽,手里的蛋羹差点掉地上,自己也乐了,对於小团团,她完全像是对待亲孙子一样。
  “小东西,力气还不小!”陈光明笑著把儿子的小手轻轻开,“等会儿让妈妈餵点米糊糊,
  等咱们团团长大了,就能跟大伙儿一起吃食堂了!”
  林雨溪也笑看著怀里精力旺盛的儿子,再环视一圈这热气腾腾、其乐融融的食堂和远处的新厂房,心中涌动著暖意。
  就在陈光明陪著媳妇和孩子其乐融融吃饭的时候,村委会那边来人了,说有人打电话过来找陈光明。
  陈光明听了,连忙感谢上门通知的村干部,跟著往村委会去,那边留了电话,他可以打回去。
  他看了眼电话,脸上忽然露出喜色,心里有了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