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收集与销毁
时间在小心翼翼地翻阅中流逝报纸的年份也逐渐向现代靠拢,七十年代、九十年代越往后年份的报纸,洛伦佐保留的就越少,內容也更偏向於新瓦莱托镇日常生活的变迁,新学校落成,丰收节庆,节日庆典—关於旧瓦莱托镇废墟的报导几乎彻底消失。
这些报纸本身也大多叠放整齐,远不如早期的那些泛黄破烂,显然后来的主人翻阅更少。
战爭似乎真的化作了尘埃,被掩埋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之下。
这很自然,新镇已经完全建立並运转起来,居民们的生活重心早已转移。
旧废墟逐渐被遗忘在时光的尘埃中,成了地图上一个模糊的標记和偶尔被提起的童年探险地。
经歷过战爭的老人们逐渐凋零,年轻一代对那段歷史缺乏切身感受,
“时间果然是最有效的遗忘药剂,”玛丽昂轻声感嘆,“亲歷者逐渐离去,新一代在和平中成长,旧日的影响自然会淡去。”
卢卡手中正翻阅著一张相对较新的剪报,日期显示是十几年前。
標题是:《探寻被遗忘的战场》。
头版下方有一则短小的报导,配著一张模糊的集体照!
“由义大利国家电视台製作的二战纪录片《烽火岁月》摄製组於上周进行素材採集。
“摄製组重点走访了具有標誌性战役或抵抗运动歷史的城镇,並採访了数位亲歷者或其家属·该纪录片预计將於明年在歷史频道播出。”
报导旁边附了一张摄製组在某个不知名小镇广场工作的照片,文字內容则是泛泛介绍该纪录片旨在挖掘义大利特別鲜为人知的二战故事。
在一个极其简短的段落里,报导提到,在梳理托斯卡纳地区抵抗运动时,摄製组也关注了包括瓦莱托镇在內的一些较小规模的游击活动点。
这句话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显然是作为背景补充提及,没有太多深入提及旧瓦莱托镇废墟或具体事件的跡象。
玛丽昂拿起这份报纸,报导本身价值不大,瓦莱托镇在纪录片中显然只是眾多背景板之一。
但洛伦佐却特意將它保留了下来。
洛伦佐对与旧瓦莱托镇相关的一切,哪怕只是极其微弱的联繫,都保持著一种近乎执著的关注。
这种关注,或许是因为他经歷过这一切,又或者是其它原因—
“这就是最后一篇了。”玛丽昂合上这份最新的旧报,“到了网际网路时代,一切都变得数位化,这样的剪报自然就少了。”
洛伦佐·罗西去世前,他收集信息的渠道基本局限於报纸,他生命末期的那些年,网际网路的信息爆炸对他而言可能已经是另一个世界。
看著这厚厚一叠覆盖了几十年,却又终结於十几年前的旧报纸,尤其是最后这一张几乎等於通知旧瓦莱托镇被歷史敘述忽略的报导,玛丽昂心中升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感觉,一种彻底落幕的尘埃落定感。
卢卡和马可在一旁继续仔细翻看剩余不多的资料,並用手机拍摄下所有可能与旧瓦莱托镇或1944年底事件相关的页面作为记录。
玛丽昂放下报纸,看向一直安静坐在旁边,偶尔给他们添点水的费德里科。
“这么简单的描述,您祖父也特意留存了报导。”玛丽昂指著那份剪报,“罗西先生,从这些剪报的连续性来看,他一直非常关注旧瓦莱托镇废墟和相关的信息,似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费德里科看著那堆跨越数十年的剪报,若有所思地点头:“这么说来確实,虽然我印象里他很少主动提起。
“您祖父在您记忆中,他后来会经常去旧瓦莱托镇废墟那边看看吗?或者,他对那片地方,表现出过特別的关注吗?比如收集和那里有关的东西?”
费德里科想了想,缓缓摇头:“没有至少在我的记忆里没有,我小时候,他从不去那片废墟,即使需要去那附近干什么农活或者別的,我记得他也总是绕开那条路,寧愿多走很远,有时候我们小孩子在镇子边上玩,靠近废墟那边了,被他看到,他会立刻很严厉地把我们喊回来。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小时候我不懂,觉得他管得太宽又古怪,后来大概明白了那是他不想回忆的伤痛之地吧,当然,我和祖父朝夕相处的时间,主要是在我小时候。”
“那在您十几岁,二十岁之后呢?”玛丽昂追问。
“我十几岁到二十出头基本都在佛罗伦斯上学和工作,只是假期才回来,那段时间对祖父的日常生活了解不多,但每次回来,也没听家里人或者邻居提起祖父去过废墟,后来我从佛罗伦斯回来和祖父住在一起,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他年纪已经很大了,腿脚也不太好,基本就在镇上活动,不会走那么远去废墟那边了。”
费德里科顿了顿:“至於关注,他收集的东西你们也看到了,確实很多很杂,里面有不少是关於战爭和旧镇的,但很难说这是“特別』关注那片废墟,还是他作为一个亲歷者,本能地保留了所有与那段歷史有关的东西。”
玛丽昂思索了一下,又问道:“他一生都没离开过瓦莱托?”
费德里科环顾了一下客厅里摆放的那些老物件,语气带著一丝感慨:“几乎没有离开过这片地方,至少在他后半生是这样,年轻时为它战斗,中年为它重建,晚年就守著这些记忆碎片,这里就是他的全部世界了。”
玛丽昂点点头,换了个方向:“您祖父晚年,除了收集这些旧物,还做些什么?他的生活是怎样的?”
费德里科脸上露出一丝怀念:“很普通,也很安静,他喜欢坐在窗边那把旧摇椅上,
晒晒太阳,看看书,或者就那样坐看发呆,天气好的时候,会在院子里侍弄一下他种的那几株葡萄藤,天气好了去林子里散散步“或者在他自己房间里,整理他那些宝贝旧东西,他收集的东西五八门,但好像没有特別和旧废墟直接相关的,至於新闻他晚年视力不太好,也不怎么看电视和报纸了,主要就是听收音机里的地方台新闻和音乐,瓦莱托镇太小,很少有能上地方台大新闻的事,所以好像也没有表现出对什么新闻特別敏感。
“他话不多,尤其是最后几年,有时候,他会对著一些老物件出神很久,比如一张照片,或者一个生锈的旧徽章-问他,他也只是笑笑,说“想起些以前的事”,或者在一本破旧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些什么。”
卢卡立刻抬起头:“笔记本?除了回忆录和这些零散手稿,还有其它笔记本?”
费德里科:“是的,但那本笔记本,在最后他自已烧掉了。”
“烧掉了?”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一丝感慨:“你们知道吗?这些你们看到的,只是留下来的一部分,其实原本有更多的。”
玛丽昂:“更多?您是说“在我回来住之前,”费德里科环顾房间,看著屋子內的老物件,“这里简直像个小型歷史博物馆,旧军装,各种战场缴获的小玩意,成捆的旧信和笔记,甚至还有几个很大的旧木箱大概在他离世前半年多吧,他开始著手清理,一开始是慢慢地整理,分门別类,但后来-他突然变得很决绝,很多东西,特別是那些非常私人的,旧的,似乎承载著沉重记忆的东西,他要么把它们烧了,要么自己动手砸毁了——”
玛丽昂问:“这些被毁掉的,有什么特別让你记忆深刻的吗?”
费德里克想了想:“没什么,硬要说的话,就是有一件战爭时期的箱子也烧了。”
玛丽昂:“箱子?罗西先生,您能形容一下那个箱子和它烧毁的情况吗?”
费德里科回忆道:“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很旧的木箱子,它一直放在祖父臥室的衣柜顶上,落满了灰,我小时候对它特別好奇,有一次趁祖父不在家,搬了凳子想爬上去看看里面是什么,结果刚碰到,就被提前回来的祖父抓个正看,那次他发了很大的火,是我记忆中他对我最凶的一次,严厉警告我绝对不许碰那个箱子。
“从此我再也不敢打那箱子的主意,后来它就一直在储藏室最里面放著,我以为他会一直留著,没想到最后是他自己亲手把它扔进了火堆里,和里面那些杂物一起烧成了灰烬,连箱子都没留下。”
“你觉得里面会是什么?”玛丽昂追问,“那些『杂物”您还记得一些特徵吗?”
费德里科摇头,面露遗憾:“箱子烧著前他打开看过一眼,把里面的一些特別旧的文件拿出来翻了翻,有些就隨手扔进火堆烧掉了。”
“那些文件,您有看到上面写了什么吗?或者箱子有什么特別之处?”玛丽昂急切地问。
费德里科遗憾地摇头:“没有,可能是某个牺牲战友的遗物吧?或者对他个人有特殊意义但並不珍贵的纪念品?祖父確实把战友和亲人的东西看得很重,都不许別人碰吗,至於箱子,就是那种战爭年代很常见的,用来装弹药或者其他物资的箱子款式,除了特別旧,没什么特別的。”
“你当时不疑惑吗?”
“我当时就在旁边,问他为什么烧掉,他只是摇摇头,说·没用了,留看占地方』。”
费德里克对此印象很深。
毕竟是收集了一辈子的老物件,却一下子烧了大半。
围绕洛伦佐的形象,交谈仍在继续。
“镇上其他人对您祖父怎么看?”玛丽昂问。
费德里科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在家人眼里,他就是个比较严厉,有点收集癖,但对我们其实很好的普通老人,生活简单,不爱出远门,没什么特別的传奇,不过小镇上有些人说起他,会觉得他有点“神秘”,是个“有故事的老头”。
“偶尔听邻居或者镇上几个年纪大的老人閒聊提到祖父时,他们会说:『老洛伦佐啊,那可是个有秘密的老傢伙”,“知道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眼神里藏的东西比说出来的多多了”,甚至开玩笑说“他比这小镇的歷史还神秘”之类的。
“可能因为他话不多,又喜欢收集那些稀奇古怪的旧东西?也可能是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真正从战爭中活下来,並且一直留在这里的人吧,大家知道他心里装著事,但没人知道他具体装著什么,他自己也从不说。”
屋內沉默了片刻,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
老游击队员洛伦佐·罗西的形象在玛丽昂三人心中更加立体,也更加模糊不清。
费德里科的目光在那些散落的报纸上停留了许久,尤其是刚刚收好的那张60年代铁路改道报导和47年废墟焦黑爆炸坑的照片。
“简博土,卢卡先生”他的目光扫过面前三人,“你们一直在打听旧镇废墟,打听那场被祖父刻意忽略的战斗,你们其实也是在寻找那个所谓“德军宝藏”的真相,对吧?它真的存在过吗?”
她微微点头,又立刻轻轻摇头:“当年確实有一支高度机密的德军运输队,途经並进入了旧瓦莱托镇区域。”
玛丽昂没有说明运输的物品是什么,事实上他们也尚未完全確定。
“然后呢?它们——消失了?”费德里科追问。
玛丽昂再次摇头,她的目光落回那张47年报纸上焦黑爆炸坑的照片,“我们综合现场考察和这些歷史影像证据分析,我们更倾向於认为,运输队携带的那些极其特殊的物品,
在当时就被彻底摧毁了,隨著爆炸和烈焰化为了乌有。”
“毁了——”费德里科重复道,眼中闪过一丝释然,但旋即又被更深的不解所取代,“所以,你们认为我祖父留下相应的记录?”
“目前还不確定。”
费德里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