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南明,开局请我当皇帝 > 第3章 廷推阁臣
  “臣等参见殿下。”
  朱慈烺並没有坐,就这么站著望向群臣。
  “眾卿不必多礼。”
  兵部尚书史可法上前进言,东林党人隨之跪倒。
  其余人虽未得商量,却也明白,亦是纷纷跪倒在地。
  “伏念国家遭贼寇之祸,圣上失难,宗社为墟,四海板荡,生黎涂炭,天下莫不祈望明主……”
  “陛下诞膺睿智,仁覆八荒,幼而歧嶷,长而敦敏,孝悌著於宗亲,信义孚与朝野……”
  “方今中原板荡,黎元惶惶,莫不翘首以盼於陛下……”
  “今群臣咸集,兆民翘首,皆愿奉陛下为尊。此非为私也,为大明社稷不绝,为亿兆生民有托也……”
  “伏愿陛下体祖宗之灵,副苍生之望,正位宸极,以紓国难,以慰人心。”
  群臣叩首在地,齐呼:“伏愿陛下体祖宗之灵,副苍生之望,正位宸极,以紓国难,以慰人心。”
  其中,喊的最欢的,就是福王朱由崧。
  没办法,自古涉及皇位,失败者的从未有下场。
  虽然太子当皇帝是天经地义,但该有的態度,自己必须要有。
  那朱慈烺想当皇帝吗?
  答案是肯定。
  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哪个男人能抵挡这八个字的诱惑。
  不过,此时还不能立刻答应。得三辞三让走完程序后,才能答应。
  “诸卿意切,本宫知晓。然神器至重,会此国殤,圣上蒙难,百姓遭劫,本宫心痛如绞,岂忍骤加。所请不准。”
  礼部尚书王鐸进言:“殿下慧情,更彰仁义。臣等意欲从之,奈何主位不可久悬。”
  “臣窃思之,唯请殿下监国於南京,以谋国事,以安天下。”
  “此事,犹可议。”朱慈烺没有拒绝。
  大明朝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推出一个新皇帝,以稳定人心。
  兵部尚书史可法叩首,群臣叩首,“恭请殿下监国。”
  同样,表现的最卖力的,还是福王朱由崧。
  “准。眾卿平身。”
  “谢殿下。”
  朱慈烺缓缓扫过群臣,“古来圣王治世,皆赖圣贤。本宫欲戡乱救国,尤需辅弼。卿等可愿隨本宫共襄国事?”
  “臣等愿凭藉殿下所驱。”
  “好啊。”朱慈烺开始封官许愿了。
  “还请诸位爱卿,廷推阁臣。”
  眾臣四下目光相对,略带惊感。
  廷推阁臣,乃是规矩。可当著皇帝的面,有些东西不好操作。
  那就只能先来一手投石问路。
  礼部尚书王鐸躬身行礼,他曾经教过太子读书,有几分淡薄的香火情在,由他先开口,最为合適。
  “臣举荐兵部尚书史可法。”
  史可法是南京文官之首,他入阁,实属应当。
  而且他还是东林党的中坚力量,南京又是东林党的大本营,初来乍到,立足未稳的朱慈烺,的確需要拉拢东林党。
  对於史可法的定位,朱慈烺觉得只要不涉及军事,剩下的,都好说,都好说。
  “史尚书,確实合適。”朱慈烺有意说的慢了一些、响了一些,以展现自己的重视。
  “继续。”
  右都御史张慎言进奏:“臣举荐户部尚书高宏图。”
  又是东林党,朱慈烺想了想,“准,继续。”
  东林党人连下两城,信心倍增,正准备连中三元的时候,忽然,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
  隋末乱世,程咬金在瓦岗寨时为大德天子,混世魔王。
  当然,程咬金这个天子,就是闹著玩的。
  此时,於奉天殿內跳出的这个人,在其他大臣眼中,同样是闹著玩。
  “值此国难之际,臣世受国恩,愿毛遂自荐,不求其他,只求以死报国。”
  朱慈烺认得这个人,诚意伯刘孔炤。
  这傢伙世居南京,颇有根基。如今又提督操江,手里有点兵权。
  不过,朱慈烺没有动。因为他知道,有人一定要比自己还急。
  果不其然,张慎言鼻腔喷出一股冷气,“我朝从未有勛贵入阁之例。”
  “还请诚意伯自重。”
  我们东林党追求的是眾正盈朝,你刘孔炤是什么东西,也配入阁?
  刘孔炤知道自己不可能入阁,见有人反对,话锋一转,“既然我不行,那我举荐凤阳总督马士英入阁。”
  东林党人闻听此言,眼神齐刷刷的射了过去。
  鱼找鱼,虾找虾,乌龟专找大王八。
  怪不得你林孔炤吵吵著要入阁呢,原来是和马士英那个傢伙勾搭到一块了。
  张慎言立刻驳斥:“马士英於总督任上无尺寸之功,何以入阁?”
  刘孔炤反驳道:“史可法於南京兵部尚书任上亦无尺寸之功,那他又凭什么入阁?”
  “史可法勤王无功,以至圣上遇难,可杀!”
  “也就是殿下仁德,不与你们一般计较,並委以重任。没想到你们竟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公然叫囂。当真是恬不知耻!”
  史可法见状,跪地请罪,“臣,有罪。”
  气节方面,史可法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被人如此凌辱,他又能如何忍受。但当著太子的面大吵大叫,他又觉得不敬。因此,便选择官员受到弹劾时的通用方法,请罪。
  殊不知他这一跪,却也打破了双方的剑拔弩张。
  马士英跪倒,“臣,有罪。”
  若是福王在位,凭藉拥立之功,怎么闹都好说。
  然,如今御极的是太子。
  大明朝立国三百年,儘管京师丟了,皇帝死了,可在天下读书人的心中,天地君亲师,朱家,依旧占有很大的尊崇。
  刘孔炤还按之前商量的那一套来,肯定是不行的。
  马士英脑子转的很快,迅速作出反应。
  朱慈烺静静的看著他们,两拨人互相不对付,对於他这个立足未稳的太子来说,未必不是好事。
  他看向群臣,缓缓道:“谢家宝树,偶有黄叶;青驄俊骑,小疵难免。”
  “正如《左传》所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眾臣躬身,听聆圣训。
  “不过,本宫认为,適才诚意伯的话,不无道理。”
  马士英眼前一亮。
  东林党人,神色紧张。
  刘孔炤不知所云,压根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的有道理。
  朱慈烺继续说:“诚意伯乃开国元勛之胄,与国同休。值此国难之际,诚意伯不拘泥於节,敢於毛遂自荐,这是多么大的勇气,更是多么大的好事。”
  “毛遂自荐,解赵国之危。诚意伯自荐,本宫相信以其之能,定能解我大明之危。”
  刘孔炤有点不敢相信,我这么优秀的吗?
  当然……不是。
  朱慈烺用他,主要是为了拉拢勛贵。
  在南京,勛贵手中有著足够的权力。
  抚寧侯朱国弼提督漕运,诚意伯刘孔炤提督操江,忻城伯赵之龙是南京守备勛臣。
  其他的南京勛贵们虽然都是些废物,但他们扎根南京多年。还有在南京任职的北京勛贵,也需要施恩做做表面文章。
  总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同时,压一压东林党,制衡朝堂。
  东林党的老巢江南地区,是大明朝的钱袋子,挤一挤,总是能挤出钱来的。
  “本宫决议,准诚意伯所请,著其入阁理政。”
  刘孔赵没想到,太子殿下给了自己一个惊喜。
  “臣刘孔炤,领旨,谢恩。”
  这傢伙也是怕的东林党反对,朱慈烺话音刚落,他接著就跪倒谢恩,不给別人留一丝插话的机会。